生活x飲食大展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的Q&A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的Q&A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 你需要這本書,你的長輩更需要!
  ◎ 認知作戰就是戰爭,在「遭受外國政府假訊息攻擊」狀況全球最嚴重的台灣,本書是最基本的戰爭防護裝備。
  ◎ 資訊洪流時代,除了電腦要有防毒軟體,我們的腦袋也要有抵禦認知作戰的防毒軟體。
  ◎ 以簡單易懂的問答方式,讓人清楚明瞭地理解,我們腦袋裡的戰場如何被開闢的。

  資訊戰、資訊操弄與認知作戰,在這幾年似乎成了可以掛到任何口水戰上的標籤,而這就是操控認知作戰的人想要的結果,讓人們對這議題因為過於浮濫而輕忽、懷疑,台灣社會就會變成最宜於操弄認知作戰的溫床。

  認知作戰是一種國與國之間的軍事行動,為資訊戰之一環或影響力作戰的一種。過往,當我們在討論戰爭的時候,腦中浮現的畫面通常會是砲火、屠殺、性暴力等畫面。與一般傳統作戰方式最大的不同,認知作戰通常是在熱戰真正開打前,國與國之間早就已經發動的無硝煙戰役。

  這種無硝煙戰役是「運用心理戰和戰略欺騙等手段,動搖軍心、民心和政府信念」,以及「利用爭議訊息,破壞社會既有網絡、並加深原本之對立」。當被攻擊的一方出現認知錯亂時,輿論開始出現兩極化,立場迥異的雙方陣營對彼此充斥著不滿情緒,並且隨著受到攻擊的時間而不斷加劇,降低理性對話的可能性,進而達到攻擊方「破壞穩定」主要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訊息本身的真偽,並非認知作戰的重點,重點是一旦風向被成功帶起來之後,人們不再能夠理性思考與對話討論,進而造成社會的分裂、對重大公共議題的冷漠。當實體戰爭發生時,攻擊方可以大幅降低熱戰所需耗費的成本,甚至有可能不需要耗費一兵一卒一毛錢,很快地就可以讓對方自動舉白旗投降。

  台灣民主實驗室專門研究資訊操作的機制,並觀察監控技術和數位威權擴張所帶來的民主威脅,創辦人及常務理事沈伯洋、執行長吳銘軒與台灣民主實驗室的同仁們,這次以最簡易明瞭的筆法、清楚問答的方式,快速幫讀者爬梳資訊操弄的相關議題。特別是台灣身為全球被資訊攻擊最嚴重的國家,除了因為受到各種錯假資訊維生的內容農場的資訊混淆,還要遭受敵對勢力有目的的資訊操弄,也因為台灣的政黨競爭與對立下,混淆了政治攻防下的輿論競爭與境外敵對勢力的認知操作。

  本書可以讓你有對資訊操弄與認知作戰的基礎認知,就像是讓你的意識接種了疫苗,才有抗體來應對資訊洪流社會裡的種種不清不楚的認知操作,理解才會是最好防禦。

名人推薦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菜市場政治學共同創辦人)
  王婉諭(時代力量黨主席)
  撰文推薦

  王立(《阿共打來怎麼辦》作者)
  矢板明夫(日本資深媒體人)
  汪浩(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作家)
  沈明室(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安全研究所所長兼代副執行長)
  林秉宥(新北市市議員、《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共同作者)
  陳信聰(媒體工作者)
  陳憶寧(政大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兼院長)
  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滅火器(金曲樂團)
  劉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珞亦(法律白話文運動行銷總監)
  鄭家純(藝人)
  爵爵&貓叔(人氣創作者)

  「台灣必須嚴肅的面對中國認知作戰的議題,在本地建立普遍的理解與紮實的實證研究,這本書不浮誇、腳踏實地,能夠協助有志者打開探照燈,直接開圖,定義戰場。」——王婉諭

  「假如台灣民眾都有了抗體、可以對抗認知作戰的話,意謂著中國解放軍想要入侵台灣的成本將會更高,因此使得真正開戰的機率降低,也會讓台灣更能夠維持現狀。」——王宏恩

  「面對快速進化、防不勝防的資訊戰爭,本書最大貢獻在於培養全民面對資訊戰的防禦心態,並進而強化民眾的敵我意識。」——陳憶寧

  「以前身在香港的我就非常懂中共在玩什麼分化遊戲,到了台灣才知道台灣是全世界受到假消息攻擊最密集的國家,想也知道來自哪裡⋯⋯」——爵爵&貓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


  創立於2019年,是在台灣正式立案的非營利組織,目標是透過研究、開發以及國際串聯等行動,探索新的方法,回應當前的民主挑戰。台灣民主實驗室目前的工作專注於理解並追蹤線上資訊操作的機制,並觀察監控技術和數位威權擴張所帶來的民主威脅。透過研究專案與國內外專家合作,分析不實訊息的傳播模式、敘事修辭,以及如何影響媒體、政治及社會大眾。

沈伯洋

  立法委員、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常務理事。畢業於臺灣大學法律系,留美獲得美國賓州大學碩士與美國加州大學犯罪與法律社會學博士,學術領域關注刑法、法律社會學、刑事政策及白領犯罪,近年主力研究資訊戰與假新聞。

吳銘軒

  社運工作者與網頁設計工程師,2004 年起參與台灣同志、人權、環境、公民科技與開放政府等社會運動,提供創意、溝通與橫向連結、制定策略等協助。目前為台灣民主實驗室執行長,專注於理解與追蹤線上資訊操作的機制,並觀察監控技術和數位威權擴張的發展,也專注在研究數位科技如何影響民主與社會等相關領域。

採訪撰稿:游婉琪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常務委員,英國約克大學應用人權碩士、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新聞資歷15年,曾任報社文字記者,現為獨立新聞工作者。關注人權、性別、公共政策等議題,盼有天歧視不再,多元族群都能在台灣這片土地自由呼吸。
 

目錄

推薦序——「 認知作戰 」 就是真正的戰爭(王婉諭)
推薦序——台灣面對認知作戰,現在「補課」還來得及(王宏恩)

前言

第一部  認識認知作戰
01  什麼是認知作戰?
02  很多人都在帶風向,為什麼我需要特別認識認知作戰?
03  常見的認知作戰方式有哪些?
04  什麼是協同性造假行為?
05  認知作戰為什麼會成功?哪些人容易受到影響?
06  認知作戰可能會對我的生活帶來哪些危害?
07  我在網路上分享或討論我覺得很重要的訊息,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認同和我一樣的論點,這樣也算加入認知作戰嗎?
08  我只是普通人,我怎麼會是中國蒐集個資、進行認知作戰的目標?

第二部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
09  為什麼中國要發起認知作戰?目的是什麼?
10  中國的灰色地帶作戰是什麼?與認知作戰的關聯是什麼?
11  中國認知作戰對台威脅有多大?最壞情況是什麼?
12  中國早年如何對台灣進行認知作戰?
13  中國近期常見對台灣的認知作戰手法有哪些?
14  在台灣選舉期間,中國如何進行認知作戰?
15  在台灣沒有選舉的時候,中國也會發動認知作戰嗎?
16  中國政府如何透過境外粉專來進行認知作戰?
17  在中國對台灣的認知作戰裡,常見的攻擊對象有哪些?
18  各政黨不是都有「網軍」或「側翼」嗎?側翼網軍在做的事情,跟中國認知作戰有什麼不一樣?
19  許多國家像是俄羅斯、北韓、伊朗,也都有在進行認知作戰,中國有什麼不一樣嗎?
20  怎麼檢查自己是否已經成為中國發動的認知作戰的受害者?
21  我明明生活在台灣,為什麼會受到來自中國的認知作戰影響?難道執政黨不會更容易洗腦台灣人民嗎?
22  中國滲透很危險,難道美國或其他國家的「滲透」就不危險嗎?
23  未來,中國可能會用哪些方式繼續對台進行認知作戰?

第三部  認知戰手法解析
24  認知作戰如何在社群平台發生?演算法如何加劇問題?
25  關西機場事件中,中國如何帶風向?
26  COVID-19爆發初期,中國如何透過認知作戰製造恐慌?
27  COVID-19疫情在台灣爆發後,中國如何藉由認知作戰干擾台灣政府防疫?
28  護國神山台積電真的會被美國掏空嗎?
29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台前後,有哪些認知作戰痕跡?
30  在台灣蛋荒下的資訊操弄?
31  中國認知作戰真的會對台灣選舉產生影響嗎?
32  中國如何在Facebook上進行認知作戰?我該如何判斷哪些被「炎上」的話題不是炒作出來的?
33  Instagram上也會有中國對台灣進行認知作戰的案例嗎?
34  我要怎麼知道YouTube上有認知作戰?
35  中國如何透過LINE對台灣進行認知作戰?
36  中國如何在X平台上對台灣進行認知作戰?
37  TikTok和抖音為什麼危險?政府該禁止嗎?

第四部  中國大外宣的力量
38  除了台灣,中國也有對其他國家進行認知作戰嗎?目的又是什麼?
39  和在台灣相比,中國在其他國家發動認知作戰模式有哪些不同?中國容易面臨哪些困難?
40  烏俄戰爭中有哪些認知作戰痕跡?中國與俄羅斯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41  日本排放核廢水事件中,中國如何透過境外資訊操作帶風向?
42  中國如何透過認知作戰影響菲律賓與美國的關係?
43  印度為何成為中國認知作戰攻擊的目標?
44  中國的大外宣真的有效嗎?哪些人容易受影響?
45  對於來自中國的認知作戰,國際間可以如何反制?台灣有哪些可以借鏡之處?

第五部  如何防禦認知作戰、破解錯假資訊?
46  面對中國認知作戰,我們可以如何反制?
47  網路上許多訊息真真假假,面對錯假資訊,有時事實查核組織速度也跟不上,我該怎麼防止自己陷入認知戰的漩渦?
48  身邊親友堅持相信錯假訊息,我該怎麼與他溝通?
49  這類新聞媒體都不報或一直報,記者是不是都被政府收買了?
50  我該怎麼知道對方是不是「中共同路人」?
51  抖音和小紅書上有許多我喜歡收看的內容,但我又不想因此被洗腦怎麼辦?
52  對抗來勢洶洶的認知作戰,我們的政府和政治人物可以做哪些事?
53  面對惡意不實資訊撕裂民主,台灣公民社會可以怎麼做?
54  新聞媒體經常被認為是助長錯假資訊的溫床之一,該如何發揮第四權?
55  社群平台可以怎麼做,遏止更多協同性造假行為?
56  隨著生成式AI技術日益普及,認知作戰在未來會不會越來越常發生?

結語
致謝

 
 

推薦序

「認知作戰」就是真正的戰爭
王婉諭(時代力量黨主席)


  從「政治的認知作戰」到「認知作戰的政治」,首先你必須認識原汁原味的認知作戰是什麼。沈伯洋、吳銘軒與台灣民主實驗室合著的《打台灣不如騙台灣》,會是識別戰場、進入戰場、乃至於投入戰場不可或缺的小手冊。

  首先,我想要告訴你,不論你認不認同「認知作戰」這個概念,不論你對於「認知」作戰的態度是什麼,這本書都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2018年,可以說是台灣「認知」到「認知作戰」的元年。因為那個男人、現任的立法院長韓國瑜,在蔡衍明的中天、中視、中時有意識的推波助瀾下,上演了台灣民主化三十年來最大的政治奇蹟。

  韓國瑜當然是個充滿魅力的民粹政治奇才,又很好笑,具備了一種綜合「芋頭」跟「番薯」口味的獨特幽默感,讓許多年紀較長的選民,彷彿回到了蔣經國年代,聆聽偉大領導苦民所苦的美好時光。

  韓國瑜的暴起,固然有其個人特質的貢獻,然而我們不能忘記的是,蔡衍明的三中在過程中,沒日沒夜以不成比例的篇幅,報導韓國瑜的各種真真假假、穿鑿附會,已經嚴重踰越新聞倫理的報導,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從這時候開始,境外勢力,特別是對台灣抱持強烈敵意的中國,試圖透過傳統媒體、網路上的新媒體對台灣所做的一切,開始受到重視。

  然而,認知作戰的定義,從一開始就受到嚴重挑戰。在一個社群分眾日益發散、訊息流通越來越快的時代,「用我的魔法對付我」已是不同陣營試圖「抵消」對方陣營言論的反射性動作。

  「認知作戰」、「大外宣」、「大內宣」等詞彙,從一開始就不斷被快速模仿、挪用,拿來形容國內不同政黨之間,彼此動用側翼、網軍、義勇軍的攻擊行為。

  一個概念,一旦被過度使用在各種偏離原始情境的地方,它原始的意義就會逐漸削弱,而後失去了這個概念一開始被提出來,想要提醒大家的重要之處。

  「認知作戰」就是這樣的一個概念。當國際學界與NGO越來越專注在中國對外的「影響力作戰」(Influence operation)或是認知作戰時,台灣對於認知作戰的警覺卻越來越低,這是一件非常值得警戒的事情。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沒有迴避這些問題,而是老老實實的呈現國內外對於認知作戰的研究成果,直球對決來自中國的境外認知作戰,為什麼比起國內政黨之間的公關輿論戰更難捉摸、更難對付這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所以,如果你對於中國對台灣的「政治認知作戰」感興趣,這本書可以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礎資訊;如果你認為談認知作戰只是一種「認知作戰的政治」,是用來打壓政敵、敵視中國的政治手段,你更應該打開這本書,裡面對於「為什麼要談認知作戰」、「為什麼境外認知作戰值得特別關注」,有非常持平而詳實的介紹,應該能夠協助你重新思考問題。

  其次,長期處在中國的文攻、武嚇、惠台、統戰攻勢當中,台灣人從早期鄧小平講個話台股就會大崩跌,到現在環台利劍軍演飛彈試射,沒人當一回事,台灣人處變不驚,把威脅視為常態的心理,固然是一種生存策略,但也是一種麻木不仁的危險。

  在每個歷史關卡,台灣總是用近乎奇蹟的方式,扭轉了自己的命運。

  如果不是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徹底打垮了親中勢力在台灣的話語霸權,建立了九二共識等於下跪投降的恆等式,2016年的選舉結果,不會是國民黨的慘敗與民進黨的完全執政,台灣也不會走向世界,而是被鎖入中國十年來的經濟衰退與民生凋敝。

  縱然你對於蔡英文八年執政的內政有再多不滿,你也不得不承認,蔡政府領導台灣的這八年,順應、同時也把握了美中國際局勢的扭轉,堅定不移的遠離中國、向中國說不,站在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同盟這一邊,對台灣的整體命運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可是,就在股市上兩萬一千點,AI元年在台灣爆發,台灣一片歌舞昇平的當下,中國侵略占領台灣的決心不曾改變,中國投注在軍事上,乃至於資訊戰、混合戰的人力與物力,卻沒有絲毫減少,而是持續增加。

  然而,當市場嗅覺敏銳的台灣人,已經透過各種實際的行動「做空」、「看衰」中國的時候,我們卻不能藐視我們的敵人。就像敵國過去的領袖毛澤東所言,「戰略上可以藐視敵人,但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這句話其實提醒了我們。我們可以訕笑中國無效的統戰,可以笑看中國軍演的虛張聲勢,但是我們永遠不能在戰術上,在面對中國毫不間斷的交戰行為上,輕忽敵人對我們的一舉一動。

  「認知作戰」,就是其中最被忽略的領域之一。

  我們可以看到,台灣抵禦中國各式入侵的「防衛式民主」的相關討論與立法工程,不論是《反滲透法》的強化,代理人登記制度的建立,乃至於境外社群平台的問責,在2019年後,逐漸從行政部門與國會轉移到民間組織,甚至是跨國的NGO。好像認知作戰已經變成了舶來品,反而是國際的NGO與夥伴,在提醒台灣不要忘記中國的認知作戰,不要忘記中國無孔不入的綿密戰線。

  所以,這是我要推薦《打台灣不如騙台灣》這本書的第二個理由:台灣必須嚴肅面對中國認知作戰的議題,在本地建立普遍的理解與紮實的實證研究,這本書不浮誇、腳踏實地,能夠協助有志者打開探照燈,直接開圖,定義戰場。

  最後,我想要談一談民間社會與小黨的角色,如何在中國威脅日常化、麻痺化的今日,繼續建構台灣的「防衛式民主」。

  在我過去四年擔任立委期間,我主要待在教育文化、社福衛環兩個委員會,主導推動了幾個有關犯罪被害人、精神衛生的修法,一直到卸任立委後,才比較有時間,涉獵認知作戰、TikTok等議題,也聯合了其他政黨,呼籲我們要有類似美國的「剝離法案」,來阻斷TikTok成為中國統戰台灣的工具。

  然而在我有限的觀察內,我發現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並沒有把強化「防衛式民主」當成主要議程,反而有些安於現狀,缺乏更積極主動的作為。相反的,還是受到中國相當影響的中國國民黨,日前已拋出要修寬國安五法、反滲透法的風向球,只是因為遭遇國會改革粗暴修法的逆風,偃旗息鼓,暫避風頭。

  在這個時刻,民間社會與像時代力量這樣的小黨,其實有責任站在前面,重新拾起「防衛式民主」的未竟之業,告訴台灣社會,面對中國的日益進逼,我們也必須升級我們的意識警覺與防衛系統。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會是民間社會與小黨重新正視中國威脅,督促行政立法機構重啟相關議程的起點之一。

  歡迎關心台灣未來的朋友,與我們從閱讀這本書開始行動。

時代力量黨主席 王婉諭
在8964還沒平反的三十五週年的隔天

推薦序

台灣面對認知作戰,現在「補課」還來得及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菜市場政治學共同創辦人)


  去年2023年,我在美國蘭德智庫的好朋友發表了重量級研究,他整理了過去20年中國解放軍的相關文獻,並且發現解放軍的相關論文研究以及出版品中,關於認知作戰的研究文章在2012年開始大幅攀升,而2012年是習近平正式掌權的同一年。同時在這幾年,我跟其他幾位台灣研究學者(當然也包括本書幾位作者),被美國國務院、歐盟、澳洲、日本、各國智庫邀請了好幾次,專題演講有關於中國對台認知作戰的狀況。臉書(Meta)、推特(現在是X)、甚至微軟合作的ChatGPT,也都在這幾年釋出大量的中國國家級網軍報告。中國對外的認知作戰,現在成為全世界民主國家都在努力了解與學習的題目。

  台灣身為中國對外入侵的第一目標,如何面對中國的認知作戰,也成為台灣人不能被當掉的必修學分。2024年4月19日,新華網公布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成立的消息,並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授旗,代表著解放軍網路戰、信息戰正式組織化與檯面化。而這本《打台灣不如騙台灣》,從我學術的角度以及近年來接觸美國華府的實務經驗,我可以很肯定地說,這就是當下台灣人要保衛台灣、維持現狀時,最需要看的一本書。

  想要對抗認知作戰,為何要大家看書?我們不能交給政府、軍隊、或美國就好了嗎?這就跟認知作戰的特性有關。

  第一,認知作戰是違反戰場倫理的,卻不得不全民一起面對。以前大家想像的戰場,是兩國各自派出軍人,衝到戰場前線打仗,軍人死光是輸家,而百姓就被贏家統治。但由於近代通訊科技快速發展,人們透過手機就可以輕易接收到全世界的資訊,以前古代要靠口語或小冊子傳播謠言,現在只要動動手(或者叫機器人動動手)就能輕易的把資訊傳過國境。在科技的輔助下,認知作戰的對象是目標國家的所有人--就算你退役、沒當過兵、年齡不到、反對戰爭,你都已經成為敵國使用軍隊來對你認知作戰的目標對象。本書中舉了很多例子,都是中國網軍特別針對無黨派以及泛藍群眾的認知作戰;認知作戰跟子彈一樣都不長眼睛的,大家都是受害者。

  第二,認知作戰無法靠民主程序獨自解決。在民主國家中,人民透過立法院來立法決定合法與非法的行為,並透過法院來裁決。但認知作戰是來自境外,台灣警察抓不到、台灣法院判了沒用、台灣立法院定義行為違法也沒用。尤其當入侵方是中國之類的威權國家時,情況變得更險峻,因為民主國家都以自由開放為榮,但威權國家可以直接隱藏資訊,敵暗我明,從起始點就不公平。大多數社群網站的公司都在美國,所以美國可以直接透過法律與國會聽證會來處理。但台灣假如堅持自由民主,選擇自由開放而非網路長城,就需要透過立法來要求這些社群軟體公司變得更透明化、開放更多資料來供使用者參考。但目前台灣沒有相關的法律,所以社群網站公司都不太理會,要訂立相關的法律,則需要台灣民意支持才可以,這也是本書後半段提供的各種立法與政策建議。

  第三,認知作戰會傷害民主制度本身。千年以來的民主理論,是奠基在言論自由之上,但這前提是一個國家「境內」的言論自由,古代先賢很少考慮過會被另一國認知作戰。在民主制度的理論中,人民透過言論自由在國內的公共輿論中形成共識,然後用這個共識來要求政府照辦。但今天的認知作戰,是另一個國家跨國來干涉這個公共輿論,任意操縱讓某些議題取得極大的關注、另外某些議題在演算法或在地協力者的協助下消音,讓民主國家內的人們有限的注意力去花在原本不重要的事情上面。換言之,認知作戰破壞了讓原本民主制度中對言論自由市場的基本假設,造成言論自由市場失靈。一些學者更直接評論說這種認知作戰是新形態的資訊殖民,透過境外資訊操弄來影響目標國家要想什麼、要決定什麼。這種現象是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今天才成為重大議題,千年前的民主先賢或百年前的民主國父們都沒有考慮過這些議題;這議題是我們這一代一邊享受先進科技與文明進步的同時,得面對這專屬於我們這一代的問題。

  正因為認知作戰不道德、反民主、反法治的特性,大家才需要一起認真研讀這本《打台灣不如騙台灣》。假如台灣不想要跟中國或者北韓一樣直接把網路全面封鎖,那就如同面對肺炎疫情開放邊境一樣,重點在於每個人要做好防禦措施。第一,大家都要在心裡隨時提醒,戰爭是已經在開打了,如同疫情已經擴散了,而且全民都正在成為目標。第二,大家要記得隨時檢查任何看到的資訊來源,看看來源是否可信,如同大家出門都要戴口罩一樣,辛苦一點但可保健康。第三,大家要試著支持通過一些法律政策,要求社群網站公司面對台灣消費者也應該更透明化,如同在防疫期間要嚴抓走私跟其他不透明的管道。當一個社會上有夠多人具有這樣的資訊意識的時候,就如同一個國家有夠多的人打了疫苗,這樣才能真正的讓疫情擴散程度跟影響力程度降到最低,同時保有台灣當下足夠程度的民主自由。

  但每個不同的病毒會有不同的擴散方式跟症狀,如同每個國家遇到的認知作戰都會有所不同,畢竟認知作戰是舉一國之力對另一國的侵犯,所以都會特別設計與在地化。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認知作戰方式,無法完全適用到中國對台的認知作戰方式。而這也是本書《打台灣不如騙台灣》最大的價值所在。在本書的許多章節中,都有詳細描述中國哪一個單位、透過哪一個管道、將哪一類的議題、傳播到台灣的哪些人身上、並且繼續擴散到台灣的其他地方。這樣清楚明白的解釋台灣案例,就可以協助每一個讀者知道其傳播路徑,而每一個台灣讀者就可以運用自身經驗,知道可以套用到平常生活的哪些地方,協助自己也協助周遭的人來阻斷可能的認知作戰傳播路徑,共同維護台灣的言論市場以及民主的現狀。

  如同本書所提及,在中國解放軍的文獻中,認知作戰只是整體戰的一部分,目的是要創造出更好的輿論與環境條件,讓中國解放軍之後在打仗時可以更為順利、節省成本、甚至不費兵力就拿下台灣。但換過來說,假如台灣民眾都有了抗體、可以對抗認知作戰的話,意謂著中國解放軍想要入侵台灣的成本將會更高,因此使得真正開戰的機率降低,也會讓台灣更能夠維持現狀。而當台灣人能夠好好維持現狀、讓公共輿論空間完整的屬於台灣人時,台灣人才更有時間與心力去透過輿論空間好好討論其他重大的社會福利、環境、交通、預算等各種議題,去形塑台灣人之間的政治共識與政策。

  時間正在倒數,但現在補課還來得及。要往洞口的亮光大步前進,就從這本書開始。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83213
  • 叢書系列:FROM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前言
 
吳銘軒(台灣民主實驗室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2024年總統大選前後,台灣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中國如何對台灣發動資訊認知作戰?」帶著這樣一個問題,全球各地的外交訪團、智庫學者和媒體紛至沓來。這些訪客預設,台灣必然擁有豐富的應對經驗。然而,台灣現在面臨的挑戰,遠比這些問題所反映的更為複雜。
 
台灣社會對認知作戰缺乏全面的認識
 
首先,台灣社會並沒有對認知作戰有全面的認識。極權國家的認知作戰不僅僅是資訊操作,更是作為戰爭戰略的一環。透過散播虛假資訊、製造社會分裂和混亂,他們試圖在社會中植入不信任和恐懼的種子,來增加戰爭成功的風險。例如,在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前,在全球宣稱烏克蘭計畫攻擊頓巴斯,並且散布烏克蘭被新納粹分子控制、軍隊在烏東使用化學武器等虛假消息,試圖誤導國際社會,推遲對烏的軍事支援,並合理化俄羅斯的軍事行動。
 
《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兵者,詭道也。」所有的戰爭都基於欺騙,這也正是中國認知作戰的核心策略之一。透過欺騙和誤導,對手會陷入混亂和分裂,降低對手集體防衛的能力與決心,而操控者則在暗中推動自己的目的。中國共產黨多年來運用的戰略核心,包括輿論戰、心理戰和法律戰「三戰」依然在持續演化和發展,也確確實實地投入了資源、任務編組和執行。
 
其次,台灣作為一個多元且言論自由的民主社會,對認知作戰存在巨大的分歧。一方面,有些人將國內政黨之間的攻防、散布假訊息都稱之為認知作戰,甚至將事實查核或政府澄清的新聞稿也視作認知作戰;另一方面,有些人則認為任何質疑執政黨或是傳遞中國正面訊息的都是認知作戰。這些不同的觀點導致對原本國與國之間的認知作戰,成為一個被輕視和嘲諷的概念,模糊了其作為一種戰爭工具的危險本質。

會員評鑑

3
47人評分
|
7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3
5.0
|
2024/09/30
〔打台灣不如騙台灣〕
中國對台灣認知作戰的Q&A

沈伯洋、吳銘軒、台灣民主實驗室 著
游婉琪採訪撰稿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年:2024.07


一、媒體辨識度與影音編輯


長年看著藍綠惡鬥、近幾年的藍白聯手以及扭曲史事;讓自己感受到台灣有一股異常的莫名恐慌。

我們可以透過此書來對照

p62---63

1.認知作戰利用的是人類嫉惡如仇的心理

2.沒有特定立場的人,宣稱立場中立的人,比擁有強烈立場的人,更容易受到資訊操作影響

3.容易被影響的族群,與性別或教育程度沒有顯著關聯,反而是原本對於公共議題冷感的族群,容易成為主要的攻擊目標。這類型的群眾因長期地厭惡藍綠兩黨惡鬥,多年以來形成了政治冷漠…………直到非典型政治人物出現時,他們容易從對方身上看見一絲信希望。

我覺得自己很慶幸,很可以和自己的孩子討論與思辨;也很慶幸孩子有媒體辨識度以及對於抖音的拒絕。

也讓我省思著:〔執政黨是否忽略了什麼事情呢?〕

雖然,有數位部成立;卻看不見執行面以及預防和宣導民眾如何辨識媒體不實報導、紅媒體有哪幾家?地方派系、宮廟文化等等認知資訊作戰;怎麼會連一個積極的推廣或是嚇阻假訊息擴散呢?

二、敵我意識

P92~93

p14
在台灣選舉期間,中國如何進行認知作戰

每一次
台南的
戰鬥機或是運輸機從佳里領空經過

就警覺到
中國又來台灣領空威嚇

又每一次
選舉時,如2024總統大選的認知作戰的主要操作手法是藉由中國官媒和商業媒體,以及中國平台有影響帳號,使用台灣媒體、政治人物,以及台灣政治評論粉專,將台灣內部已存在的故事和敘事再次擴散。

如〔民進黨圖利特定廠商〕、〔賴清德的老家違建又逃漏稅〕、〔民進黨欺騙民眾,食品標示不實〕等等。

我也厭惡藍綠兩黨惡鬥;卻能分辨出到底是什麼緣故導致、保有敵我意識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之一,國家落實不周,必然有民間團體組織而成的民防教育。

也很慶幸有一群為台灣勇敢站出來的群眾

三、民主主權國家

民主自由得來不易,從殖民地---國民政府接收台灣18個月即發生了白色恐怖事件、萬年國會改革、民選總統、野百合學運、美麗島事件、太陽花學運…………太多太多的事件發生在台灣。

如果你擁有對於台灣歷史脈絡清晰明瞭,本身就是保有判斷能力;過去的所有歷年總統任內,誰才是把台灣推向全世界、推向國際。

而不會因為中國的認知作戰就被洗腦了

繼 歐美國家發佈的2758號裡,足以證明台灣就是一個國家。


多年前跟著 斯棓醫生閱讀台灣歷史,我自己也還在學習中;因台灣位於政治地緣關係。中國虎視眈眈地用了各種認知作戰來洗腦台灣人。

祈願
台灣=幸福的鬼島

我們的敵人就在島內啊!
看著這一期國會藍白聯手惡搞國會時,整個人焦慮不安上身;後來選擇不看電視但關心國會的每一個法案的進程以及被阻擋的預算。

有沒有什麼樣的策略可以守又可以攻防戰略?

四、極權國家的手段

來到19單元
許多國家像是俄羅斯、北韓、伊朗,也都有在進行認知作戰,中國有什麼不一樣嗎?

讀到這裡,極權國家真的什麼手段都可以做

p119

中國早年非常仰賴地面謠言,透過里長、退休將領、退役軍人、黑道團體等傳統方式,在菜市場、里民大會、宗親會等等場合散播各種謠言,影響我們對台灣主體意識形態有很多負面評價。

即便到現在,中國開始大量透過網路散布假訊息

再一次
看到現在的國會,真的憂心忡忡啊!

五、小結論

透過此書,也再次推薦給台灣人閱讀;可以檢核自己是否也被洗腦了呢?
展開
user-img
Lv.4
0.5
|
2024/07/23
就這樣,之前貼的書評不見了,不過是建議大家還是多吸收一手資訊,自行判斷,然後也被點了幾十個覺得這資訊有用
然後這篇就不見了,這也算一種認知作戰吧?
展開
user-img
Lv.1
0.5
|
2024/07/20
內容介紹到《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被奉為中國兵家經典,是中國最高的戰爭哲學,也是作戰原理的經典。後世的兵書大多受到它的影響,對中國的軍事學發展影響非常深遠。作者自己被統戰了還寫書教人什麼是認知作戰,好笑。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4/07/19
|
電子書
在中國滲透的威脅下,全民都應該培養媒體識別能力。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也曾是被網軍操弄風向的受害者之一。
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我們對許多事件的認知往往停留在表面。再加上網軍利用大量洗留言的手法,我們在忙碌之中常常沒有時間查證,很容易因為這些資訊是大眾所相信的而誤信。
尤其是台灣處於被中國24小時威脅的狀況下,這種情形更加危險。因此,我非常感謝作者用他的經驗揭露了中國常用的手法,幫助我在心中建立資訊雷達。
希望這本書能被更多人看見,讓大家一起提高媒體識別能力~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7/13
作者清晰且有條不紊的論述,的確幫助讀者了解在網路成癮的時代下,媒體識讀的重要性。這是一本關於你我日常生活環節當中,極可能出現的資訊情境,該如何判斷——將成為全民標配。在認知作戰的風口浪尖上,更有必要全面性的理解台灣目前不容樂觀的處境。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大雁文化電子書暢銷展|兩本85折、三本79折、套書77折|閱讀是一趟「發現之旅」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懸疑推理小說展(止)
  • 橡樹林全書系
  • 性別主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