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暢銷榜
在生命邊緣,看見光:那些關於不孕的失落、勇氣與信仰

在生命邊緣,看見光:那些關於不孕的失落、勇氣與信仰

  • 定價:330
  • 優惠價:79260
  • 優惠期限:2024年07月0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每次從子宮流出血,
  都讓我的眼流出水。
  但我不孤單,
  有流水與血的基督陪伴我。
 
  這是一本從作者的生命經驗出發的書,同時集結五位不孕基督徒女性的故事。全書不只有理性嚴謹的神學思辨、溫柔細膩的關顧建議、女性視角的信仰儀式,更直面配偶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作者想要表達:在生命的苦難中,我們或許會找到啟示,但苦難始終是苦難,不必刻意美化,也無需失控的樂觀。最終我們只需銘記:人生最大的獎賞並非在於是否有子嗣,而是在於上帝的紀念與同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潘叡儀
 
  喜歡熱拿鐵、喜歡自我對話、喜歡圖像祈禱、喜歡孩子的笑容、喜歡耶穌,每天練習喜歡自己、練習在苦難中停留、練習不失去盼望,於是有了這本書。
 
  經歷:
  ●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神學碩士
  ● 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 現為馬偕紀念醫院院牧
 

目錄

推薦序一 從生命實況出發的溫柔書寫
推薦序二 在空洞中,知道我們依舊被顧念
推薦序三 指引不孕夫妻心的方向

第一章 為什麼是我?──一場旅程的開始
信仰的叩問
所謂「不孕」
我想要說的是……

第二章 她們──五位不孕基督徒女性的故事
她們的生活
她們的信仰
她們的自我
她們與關顧者的距離—經驗與建議

第三章 聖經怎麼說?──與經文對話
從何開始?
創造敘事的生育觀
無關生育──《雅歌》的愛情
生育的終末觀點

第四章 陪她一段──關顧實踐指南
神學反思
關懷不孕者可以這樣做!

第五章 前面有光──自助、助人的靈修與儀式
醫治的祈禱
祈禱詞
意識省察
經文祈禱
面對失落的儀式
生命禮儀(RITES OF PASSAGE)
公眾祈禱儀式

後記 在我生命的邊緣
為什麼不是我
我嘗試了……,未來還可以……

進深閱讀指引
一、書籍
二、網站
 

推薦序一
 
從生命實況出發的溫柔書寫
 
  得知叡儀願意將她的研究出版成書,分享給教會界的朋友,內心激動不已。從陪伴她做研究開始,看著她一路認真地探尋女性的身體、生命經驗、呼召……這些不容易的課題,到最後將她的靈性追尋與神學之旅集結成書出版,我充滿了欣喜與感恩。欣喜的是,看見她生命的旅程即便充滿了痛苦、掙扎,但最後她得到了甜美的果實;感恩的是,上帝對於信仰者的誠實叩問與認真追尋,總不會令人失望。
 
  這是一本從作者個人的生命經驗出發,並集結了五位不孕基督徒女性的經驗,探詢女性與身體、女性與母職、女性與不孕汙名的神學作品。叡儀從女性生命的實況出發,叩問上帝—不孕難道是一種不被祝福的生命狀態嗎?首先,叡儀先帶讀者進入這些女性生活處境,讓人看見不孕症在日常生活中所帶來的各種困境、心理糾結,提醒著我們,這些不孕朋友並不是一個「議題」,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她們可能是教會的姐妹,更可能是我們的親姊妹。
 
  接著,叡儀討論聖經中關於生育的經文,其中,對於創世記一章28節關於「生養眾多」的祝福,叡儀給予重新解讀與新的聖經詮釋,突破不孕的汙名。叡儀也帶著讀者仔細探究雅歌書非關生育的觀點,以及聖經中關於生育的終末論觀點,並做出對於如何關顧不孕者的實際建議。
 
  值得細細品嘗的是,叡儀賦予女性的子宮不同的形象:「戰鬥的子宮」、「空掉的子宮」、「創造的子宮」,並賦予不同形象的子宮神學意義……。不論是為求子、夫妻關係、自我定義而奮戰的女性;經歷失落階段的女性;或者是放棄求子的女性,都可以被上帝深深地愛著與祝福的。因為,女性的形象與力量遠遠超過子宮所能夠定義,即便是在失落與傷痕中,亦能向上帝傾訴傷痛,轉化成為豐富的生命經歷,甚至孕育出相互依賴的新群體關係、多元母職的呼召、重新認識上帝的能力。
 
  本書不只有理性嚴謹的神學思辨與聖經詮釋、溫柔細膩的教牧關顧建議,更有著富含女性視角的信仰儀式,陪伴不孕朋友度過生命的不同階段。在叡儀從事神學研究的過程中,自身亦努力投入於靈修操練的功課,並真誠地與上帝對話。在每次的上課,我總聆聽到她細膩獨到的神學觀點,以及深刻的靈修視角。這讓本書增添了一份溫柔,讓人可以透過信仰的儀式,來與上帝親密交通,進入深層的靈性經驗中。
 
  這是一本溫柔而充滿了說服力、觸角細膩又不失整全的觀點,邀請讀者一起叩問信仰、與上帝親密溝通與對話,並帶領讀者進入信仰的水深之處的好書。我誠摯而熱切地推薦它。
 
邱凱莉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宗教與社會學專任助理教授
2024.02.29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832095
  • 叢書系列:Meet
  • 規格:平裝 / 260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聖經的解放性觀點是關顧不孕者的寶貴資源,然而,不能僅從認知層面處理不孕污名,不孕女性面對的動盪是包含身體、心理、社群、靈性的,所以需要深刻認識她的狀態。
 
女性從知道自己不孕到接納不孕、與不孕共處、轉化不孕經驗,會經歷不同階段,有的人歷經艱辛後得到期待的孩子,有的人沒有;也有人得到又失去,旁人不可一概而論或急於提供建議,而是需要謙卑地聆聽、同在,給予情緒抒發及想法述說的空間。關顧者若有尊重的態度、持續地祈禱(覺察上帝在每個陪伴中),就有可能觸及她人靈魂深處,進而有新的開始!
 
神學反思
 
子宮不是只有孕育胎兒才有意義,子宮絕對不能定義女性,有的女性天生無子宮等生殖器官,仍不減其女性身分。本段落以「子宮」形容不孕女性,並非為了強調子宮的重要,而是因為女性在求子過程容易對自己的身體有負面感受,所以透過賦予子宮生育以外的意義,讓女性覺察身體狀態,並接納自己的身體。努力克服不孕挑戰的子宮是勇敢的「戰鬥子宮」,雖然沒有孕育胎兒的「空子宮」會讓人感到失落,但不論有無子嗣,女性都富有生命力,擁有「創造的子宮」!
 
一、戰鬥的子宮
 
求子中的女性持續為著求子、夫妻關係、自我定義而戰鬥:為求子而戰鬥
 
求子者的生育動機可能來自外在環境,亦可能來自本身的內在動力,聖經創造敘事顯示人有上帝的形像,如同上帝渴望創造,人內在有上帝賜予的創造性渴望。在強調個人主義、充斥消費文化的社會,許多人選擇享樂,累積財富以過更優渥的生活,但求子者選擇一條付出的道路;又或是居高不下的房價、新興傳染病、緊張的國際情勢、全球氣候變遷等,都會讓人對未來失去希望,但求子者展現信靠上帝的盼望,願意在動盪的時代養育子嗣,因此,以生育回應創造性渴望是一個信仰行動,是為創造而奮戰。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楊定一新書《水仙:從自戀談起,一種逆風的解讀》、系列獨家88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商務暢銷展_本本折20
  • 動植物展(止)
  • 存股族閱讀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