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暖身場
大腦獵奇偵探社:狼人、截肢癖、多重人格到集體中邪,100個讓你洞察人性的不思議腦科學案例

大腦獵奇偵探社:狼人、截肢癖、多重人格到集體中邪,100個讓你洞察人性的不思議腦科學案例

Bizarre: The Most Peculiar Cases of Human Behavior and What They Tell Us about How the Brain Works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身邊的人是不是都有異能,怎麼會瞬間移動?!
明明離家好幾公里,為何還聽得到鄰居的噪音?
超想截肢,傷口感染得太慢了!不如就拿斧頭……
別以為這些離奇的醫療案例跟你絲毫無關,
造成這些異樣的大腦特性,其實深入我們的日常!

  能夠做極其困難的計算、擁有豐沛的創造力,還擅長靈活運用複雜的語言……,
  人類的大腦是非常精密的器官,不僅是精妙的演化奇蹟,也是相當怪誕的演化結果。
  疾病、創傷和其他意想不到的障礙,都有可能影響大腦,從而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
  這本書收錄了許許多多因為大腦問題,而表現出離奇行為的案例,包括:

  覺得自己的身體是空殼,擔心洗澡的話身體就會滑進排水孔流走的女子;
  男子車禍後認不出老家,而且堅信外表並無二致的妻兒都是他人所假冒;
  明明受過高等教育,某日卻突然看不懂報紙,寫得出字但不知道該怎麼念;
  右手彷彿有自主性,甚至曾死命勒住自己的喉嚨,經別人幫忙才終於鬆手;
  時不時感覺自己的身體比例扭曲變異,有時候膨脹、有時候縮小的婦人;
  愛上艾菲爾鐵塔,認真到舉辦婚禮並改姓為「艾菲爾」的頂尖射箭選手;
  西非民眾因深信自己的陰莖被偷,喊來群眾捉住嫌犯,甚至私刑鬧出人命……

  書中各章涵蓋了不同的行為領域,包括:認同、身體、妄想、親密、個性、信仰、溝通、暗示、脫節和現實等,並以具體的症狀諸如:強迫症、囤積癖、異食癖、幻肢、妄想誤認症候群、狼化妄想症、後天學者症後群、異手症、時間失認症、心盲症、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乃至喪親幻覺與邪教徒的大腦等,帶領讀者來一趟豐富得令人目不暇給,且驚呼連連的大腦世界巡禮。

    然而,儘管許多事例看來非常離奇,對我們來說卻非完全陌生——它們通常只是代表了正常人類傾向的極端情況。讀了這本書,你除了可能會更加珍惜安穩平實的生活,也可望在看待周遭人、事、物時,多了一些不同的角度與諒解。無論你是想要深入了解大腦運作,還是想在聚會時聊聊特別話題,這本書都很適合你。(各章內容簡介請參閱目錄引文)

讀者好評

  「幽默而引人入勝!」「從頭到尾都很有趣!」「一般大眾與專家都適合。」

推薦人士與各界好評

  「收錄了大腦如何瞬間創造出喪屍、邪教信徒、幻肢、音樂家、外國口音等費解的離奇故事。看完這本書,你會對神奇的大腦有更深的認識。如果你是奧立佛‧薩克斯的書迷,肯定也會喜歡汀曼的這本書。」——艾莉森‧M・韋爾克博士(Alison M. Wilck),東方門諾大學心理系研究員兼助理教授

  「案例故事和科學解釋搭配流暢,從神經科學小白到訓練有素的神經科學家都會一看愛上。汀曼將個案研究、小說故事與科普文章等風格巧妙揉和在一起,探索最令人嘖嘖稱奇、最神祕的人類行為表現。」——艾莉森‧克萊斯勒博士(Alison Kreisler),加州大學聖馬克斯分校神經科學講師

  「透過出類拔萃的人類與精神障礙患者的案例研究,帶領讀者踏上一段引人入勝的大腦之旅,探索人類的腦袋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威廉‧J・雷伊博士(William J. Ray),賓州大學心理系榮譽教授

  「非常少見的、真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正確神經科學資訊的書。汀曼的寫作風格輕鬆有趣,搭配他深厚的神經科學知識,無論是素人還是經驗豐富的科學家,都可以將這本書當成珍貴的參考資料。」——凱特‧安德森(Kate Anderson),長老會學院心理系助理教授

  「汀曼用生動有趣的方式敘述神經科學的歷史發展,並且適當融入當代新觀念。讀起來輕鬆有趣,還能不知不覺學到神經科學知識。」——艾倫‧克什曼博士(Erin Kirschmann),因馬庫拉塔大學心理與諮商系副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克‧汀曼(Marc Dingman)


  馬克‧汀曼於2013年獲得賓州州立大學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他一直在母校的生物行為健康系教書,開授神經科學和健康科學課程。此外,他花費許多閒暇時間教導大眾神經科學常識,平台包括他的網站www.neurochallenged.com,以及他頗受歡迎的YouTube系列節目《2分鐘認識神經科學》(2-Minute Neuroscience)。他與妻子育有兩個孩子,一家人住在賓州的州學院市(State College)附近。

譯者簡介

駱香潔


  清華大學外語系,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專事中英翻譯。譯作包括《我就亂!處變不驚的免整理魔法》、《美食怪奇物語》、《葡萄酒宅神:我在侍酒師世界臥底學到的事》、《心情之書:擺脫爛情緒泥淖,我的美好生活要訣》、《無形資產:將人人變成神隊友的團隊默契科學》、《大難之後》、《與大象共舞,即使跌倒也要帶著正念》等等。

  賜教信箱:judyjlo@gmail.com
 
 

目錄

◎前言
我在這本書裡探討的奇特現象,大多是因為大腦受到負面影響,例如創傷、腫瘤、感染、中風、精神疾病等等。然而其他例子則並非疾病所引起,相反地它們是正常大腦的奇異表現,屬於人類行為光譜上最瘋狂的那一端。有幾種行為甚至很常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做──只不過我們通常沒有察覺到自己有那樣的行為,或就算知道也不甚了解原因。你的大腦每天都在你不知情或不同意的狀況下做著奇怪的事,有些事或許還會令你大吃一驚。本書裡討論的各種行為只有一個共同特色,那就是它們都奇怪得不得了,而且問題都出在大腦。在諸多誕生自大腦的怪事裡,它們是我心目中最不可思議的怪事集合,也是證明人腦是強大且怪誕無比的器官,極具說服力的證據。

◎第一章 自知之明
要死不活的「活死人」 科塔爾症候群的離奇症狀 重拾現實感 大腦的「合理性檢查機制」 身邊的人全是冒牌貨 妄想誤認症候群
一八七四年,法國神經學家朱爾斯‧科塔爾碰到患者X小姐,她說自己沒有腦、神經和腸子,還宣稱自己不需要吃東西也能活著,而且感覺不到疼痛(這部分似乎可信,科塔爾的紀錄說他「把大頭針深深刺進」她的皮膚裡,她卻毫無反應)。
X小姐不是相信自己是死人,而是認為自己既非生,亦非死。由於擔心會永遠困在這種不明不白的狀態裡,所以她渴望真的死去。科塔爾查找過去有沒有類似案例,沒想到居然找到好幾個。有人說自己正在慢慢腐爛,有人說自己沒有血液或沒有身體,還有人被拋進永恆的虛無裡。科塔爾將這類疾病統稱為「否認妄想」,在他過世幾年後,另一位科學家改稱之為科塔爾症候群,後來這種疾病有時也叫做活死人症候群,但科學家大多避免使用活死人這個詞,因為自稱死亡只是科塔爾症候群的諸多表現之一。

◎第二章 你的身體不是你的身體
狼化妄想症的昔與今 狼化妄想症的大腦機制 幻肢——喪失的部位依舊有感覺 身體基模——大腦裡的虛擬身體形象 只看到一半的世界 截肢癖患者的離奇執念 斷手斷腳才覺得人生圓滿
大衛因為相信自己是隻貓,而住進精神病院。他的行為像貓,而且是隨時隨地──就像一隻真貓。他像貓一樣行走坐臥、打獵、玩耍,甚至(遺憾地)曾與好幾隻貓發生性行為。他的情況叫做狼化妄想症,患者認為自己已經變成(或可以變成)動物。
狼化妄想症患者的哪些大腦區域發生異常,目前還沒有專門的研究。考慮到這是一種妄想症,說不定是大腦的「合理性檢查機制」在某種程度上出了問題。否則,我們會認為相信自己變成了狼、豬和蛇等,是明顯不合理的想法,而摒棄這些念頭。
不過神經科學家認為會出現狼化妄想症,可能還有另一種大腦機制受到損壞。這種機制與建立身體的認知表徵(又叫心智表徵)有關──科學家通常稱之為身體基模。這是身體的虛擬形象,大腦會利用它來掌握身體的空間位置,隨時留意身體的姿勢──這些事一直在後台進行,只是你沒有發現。

◎第三章 執迷不悔
異食癖 壓抑不了的衝動 強迫症的神經科學原理 囤積症 養了兩百隻貓的愛貓人士? 囤積症患者的大腦
有個七歲女孩因為持續腹痛和拉肚子就醫。磁振造影的結果顯示,她的胃裡有一個大腫塊,醫生研判那是胃部腫瘤,開刀時卻發現那是結構紮實的毛糞石。這顆毛球不但把胃塞滿,還延伸到小腸裡。馬鈴薯、燒過的火柴、頭髮,異食癖患者放進嘴裡的東西千奇百怪,這些只是冰山一角。為什麼?人到底為什麼早餐不吃培根和雞蛋,要吃樟腦丸?有些研究者認為,異食癖患者會出現這種非比尋常的衝動,是因為營養攝取不足,出於本能想解決這個問題,但搞錯了方向。異食癖與缺鐵性貧血經常伴隨發生,所以有一種假設是:缺乏營養會讓人非常想吃某樣東西,因為大腦以為它是能滿足這種膳食需求的食物。缺乏營養和異食癖之間的關聯,也曾用來解釋為什麼孕期的異食癖盛行率比較高;隨著孕婦的營養需求增加,飲食更有可能缺乏重要營養素。儘管如此,並沒有證據顯示異食癖和缺乏營養有明確的關聯──至少不是所有的異食癖案例都是如此。

◎第四章 出類拔萃
從異常到不凡 照單全收的大腦 意外得到的才能 後天學者症後群
德瑞克跟朋友在泳池畔玩拋接橄欖球時出了意外,他躍起後落水時,頭部撞擊池底。此後德瑞克經常頭痛欲裂、有記憶問題,而且極度畏光,不過他也獲得一種新才能。某日德瑞克在朋友家聊天時,注意到客廳的角落有一台電子琴。他沒學過鋼琴,以前也對彈鋼琴毫無興趣,此時卻非常渴望彈上一曲。他打開電源、開始彈奏,沒想到流暢得宛如專業鋼琴家,還一口氣彈了六小時。
有些後天學者症候群是在中風、失智、腦部手術或其他腦部刺激後出現的。但科學家發現腦傷不是激發學者能力的先決條件。有許多腦部未曾受到刺激的案例憑空出現學者能力,不但自己驚訝不已,身邊的人也嘖嘖稱奇。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的學者症候群,都使我們對大腦和人類經驗的本質產生疑問:這種症狀這是否意味著,每個人都有這些潛在能力,只是需要適當的時機?人類的潛能,是否遠遠超乎我們目前的想像?

◎第五章 談情說愛
愛上無生物 戀物癖同溫層聊什麼? 戀物癖的神經生物學原理 形形色色的性愛癖好 大腦變化與性慾倒錯
艾莉卡本是全球頂尖的複合弓選手,豈料一段戀情成了她射箭生涯的絆腳石。二○○四年她開始了一場單戀,儘管不斷討好撒嬌,但戀慕的對象始終沒有回應。事實上對方不可能表達情感,因為艾莉卡愛上的是——艾菲爾鐵塔。這不是一時激情。二○○七年,她在婚禮上向艾菲爾鐵塔獻上永恆的承諾,並且改姓為艾菲爾。
物性戀在醫學文獻裡幾乎不見蹤跡,只有極少的研究曾經提及。有人認為物性戀是一種性變態,但物性戀者認為這只是一種性取向,與異性戀、同性戀沒兩樣──這是他們無法控制的事。有些專業人士同意這種看法,將物性戀歸類為罕見的性取向。若以此為考量,把物性戀當成精神障礙來討論似乎不恰當。物性戀者的大腦為什麼如此特殊,科學家目前的了解極其有限,但他們已經找到一些或許有助於解釋的線索。其中一項是很多物性戀者宣稱自己碰到了「聯覺」現象。聯覺是指一種感覺不由自主誘發另一種感覺的感知經驗……

◎第六章 多重人格
大腦的多種認知整合失敗 驅魔、催眠與解離型認同疾患 解離型認同疾患的生物學原理 解離的各種樣貌 記憶斷片的吸血鬼
「多重人格」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一九九四年,之所以改名為DID(解離型認同疾患),部分是為了強調患者的努力方向是將分身人格統合成單一身分,而不是繼續生出各自獨立、從未屬於核心自我的新人格。
最早的DID案例經常被解讀為超自然事件。例如一五○○年代晚期,道明會修女珍恩‧法利被認為遭惡魔附身。她的體內似乎住著許多人格,有些善良無害,有些卻很邪惡(甚至自稱是惡魔)。她的行為經常突然變得天差地遠,不同的人格狀態之間差異分明,有時候像個恬靜的四歲女孩,接著驟然切換成殺氣騰騰的邪惡分身,有時甚至自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大腦整合大量資訊的能力卓越拔群,營造出一種連貫的感覺(包括「我是誰」以及「我周遭正發生什麼事」),以致有時我們很難發現自己的感受竟由這麼多元素構成──除非發生了解離。身心解離時,大腦無法順暢整合認知的各種元素,意識覺察可能因此受阻。

◎第七章 心想事成
這不是黑魔法 信念的力量 安慰劑效應不全然是心理作用 反安慰劑效應 功能性神經障礙
蓋布莉兒說,她出生的那天是十三號星期五。為她母親接生的助產士,當天另外接生了兩個孩子,後來她告訴蓋布莉兒的母親,這三個寶寶都受到了詛咒。助產士說,第一個孩子將活不到十六歲,第二個注定會在二十一歲死去。至於蓋布莉兒,則在二十三歲就會香消玉殞。不巧的是,三個孩子裡年紀最大的那個,在十六歲生日的前一天死於車禍。第二個孩子知道詛咒的事,所以也很擔心。她順利度過二十一歲生日,決定出門慶祝,結果走進酒吧時被流彈擊中身亡。現在蓋布莉兒的二十三歲生日就快到了,她非常害怕,開始出現換氣過度,而且隨著生日一天天接近,症狀變得更頻繁、更嚴重。生日的前一天,她開始喘鳴與盜汗,不久便去世了。
以科學解釋心因性死亡的嘗試,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九四○年代,主要的研究者是美國極具影響力的生理學家華特‧坎農。就是他發明了「戰或逃」這個詞,用來描述神經系統回應危險事件的方式;戰或逃反應背後的生物學機制,有一部分是他率先研究出來的。

◎第八章 有口難言
會寫字的文盲 語言神經科學的昔與今 腦炎後的失語症 腦功能異常下的語言障礙 左右腦對語言能力同等重要 植牙後突然有了外國口音
某個早晨,阿納夫坐下來打開報紙後,驚愕地看著上頭的文字,他先是困惑不已,然後非常慌張。阿納夫識字至今五十年,但眼前報紙上的文字他一個也不認得。眼科醫生說阿納夫的視覺很正常,於是把他轉去神經科。神經科醫生為了測試阿納夫的問題有多嚴重,給他一支鉛筆,請他寫下他為什麼會碰到這種情況。起初阿納夫覺得很好笑──他不識字,怎麼可能會寫字?可是當他拿起鉛筆,卻發現寫字出奇容易。他快速寫下:「我會寫字,但是我不識字。」醫生請他念出剛才寫的話,他做不到。
大腦功能異常所造成的語言障礙種類繁多,例如突然變成文盲的後天閱讀障礙。有些患者說話流暢,對別人說的話理解無礙,閱讀和書寫也沒有問題,但說不出事物的名稱。或是雖然知道自己想說什麼,卻無法讓產生語言的肌肉正常發揮作用,有口難言。語言的豐富與生動,是人類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但語言極其依賴大腦也成了它的一大弱點。

◎第九章 不疑有他
集體妄想的成因 催眠、暗示與前額葉皮質 輾壓式的影響 邪教徒的大腦 同儕壓力讓你睜眼說瞎話 我的陰莖被偷了! 文化依存症候群
二○○一年,西非國家貝南某地的民眾,在聽見附近有男子大喊自己的陰莖被偷後,群起圍攻被指控的小偷。他們把汽油淋在嫌犯身上,點火,然後看著他們活活燒死——儘管沒有明顯證據顯示他們偷了任何東西,遑論別人的生殖器。
害怕陰莖被偷、縮小或消失的地方不光是西非。事實上,這種類型的信仰已被正式認定為一種叫做縮陽症的精神障礙,患者堅決相信自己的陰莖(或乳房、外陰部)正在縮小、退縮回體內或徹底消失,恐怕會死掉。縮陽症是一種文化依存症候群,深受文化信仰影響,在信仰系統不一樣的文化裡不會發生,或至少詮釋的方式截然不同。因此從定義上來說,文化依存症候群發生的前提是社會資訊的散播。隨之而生的精神障礙,看在不同文化的人眼裡荒謬無比。有個比較有名的例子是「邪惡之眼」,在俚語中意思是仇恨或惡毒的眼神,不過在某些文化裡,邪惡之眼意指帶有詛咒意味的一瞥,會帶來厄運。

◎第十章 腦袋空白
失認症 視覺影像的構成原理 失認症患者的大腦 時間失認症 心盲症 想像不出畫面
約翰做了口語智商和其他認知功能測驗,分數都很正常,雖然他有時說不出想用的詞彙,但說話很流利。不過醫生測試他辨認圖片的能力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缺陷。給約翰看無生命的物體圖片時,他說得出名稱或用途,然而他幾乎辨認不出任何生物。專門測試他辨認生物與物體的能力時,他答對九十%的物體,生物只答對六%。
約翰的缺陷不僅僅是語言上的──他顯然很難用分類去理解生物。這使他沒有將生物正確歸類為生物的整體能力,由於這是辨認事物的基礎能力,所以他原本應該非常熟悉的東西,現在卻相見不相識。這種障礙很奇特,因為它呈現專一性;大腦受過傷之後,怎麼會幾乎每一種認知能力都沒有受損,唯獨失去辨認某一個類別的能力?令人驚訝的是,這種專一性其實沒那麼獨特。有幾種叫做失認症的精神障礙裡,也看得到這種專一性。不同類型的失認症呈現的整體表現天差地遠,但通常都會有無法辨認、或無法感知特定類別或種類的情況。

◎第十一章 身不由己
異手症 認得工具,卻想不起怎麼用 失用症 大腦的溝通網絡 格斯特曼症候群
里歐的右手有問題的第一個徵兆,是在護士想給他打針時出現的。當時護士在為他靜脈注射溶解血栓的藥,好恢復大腦供血,就在她把針頭插好、調整點滴管時,里歐突然伸出右手把她推開,然後抓住點滴管用力拉扯。
里歐很不好意思,連聲道歉,但他解釋不了自己怎麼會這樣。隨著治療持續進行,他的右手愈來愈任性,會突然抓住醫生的聽診器,還會阻撓護士協助。有時候它會變得很暴力,例如想要搧醫護人員耳光,甚至曾經勒住里歐自己的喉嚨想掐死他,里歐還得別人幫忙才能鬆開自己的右手。
異手症非常罕見,患者的共同特徵是四肢裡的一肢(通常是手)展現出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有些情況是異手單純模仿另一隻手的動作;有些是異手特別調皮,會毫無緣由的干預患者的行動。異手症的神經學作用一直很難解釋,但許多患者的大腦中,都有一束神經纖維曾受過傷,那就是胼胝體。

◎第十二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
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 體內和體外資訊整合失敗 盲人的幻視——查爾斯‧邦納症候群 幻覺源自大腦的平衡機制? 如何引發幻覺 見鬼 過世的親人回來了——喪親幻覺
奧莉維亞正要打開茶包時,雙手出現一種奇怪的感覺,彷彿在短短幾秒內,就快速膨脹成正常尺寸的五倍。然而儘管她的手感覺起來大得誇張,但目測依然是正常大小。她相信這是某種感知扭曲,於是試著冷靜下來,幾分鐘後這種奇怪的感覺便消失了。但它隔天又發作了一次。這次奧莉維亞覺得身體的比例扭曲變異,感覺像膨脹中的氣球。她出於本能縮著肩膀、低著頭,生怕撞到天花板,然後用蹲伏的姿勢走進浴室照鏡子,想確認這種異狀只發生在自己的腦袋裡。
這種症狀叫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它經常涉及處理視覺或體覺資訊的大腦區域,患者大部分的症狀都不是幻覺,而是感覺扭曲。幻覺和感覺扭曲的差別在於,幻覺是無中生有,完全是大腦憑空創造出來的。感覺扭曲則是我們對環境裡某樣東西的感知產生變化,致使它與現實不再相符。

◎結語
本書討論的許多行為看似很古怪,但其實患者的大腦和你我的大腦差別不大,他們的某些傾向是人類的共同特徵。有些行為只有在大腦出問題時才會出現,但它們都與正常人類經驗過度強化或弱化有關,而神經系統劇變的情況,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碰到。因此雖然這本書叫Bizarre,但我希望你們別覺得這些行為是奇怪的特例,而要把它們想成是人類行為範圍內的實例。最後,如果你的大腦運作如常,請好好珍惜現在,因為它不會永遠正常運作。同樣重要的是,遇到那些大腦運作方式與你不同的人,請發揮同理心對待他們。

◎謝詞
 

前言

  酷暑八月,萬里無雲,上午十一點四十分左右,二十五歲的查爾斯.惠特曼(Charles Whiteman)乘電梯來到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主樓樓頂。那是一九六六年,當時這幢主樓是奧斯汀市第二高樓,德州大學學生與當地人都叫它「塔樓」(the Tower)。塔樓位在校園正中央,高度為約九三.五公尺。

  惠特曼是鷹級童軍、前海軍陸戰隊隊員,也是德州大學的學生。身高約一百八十公分,體型健碩,是個人見人愛的金髮男子。他拉著一台推車,推車上放著一個軍用置物箱。向警衛出示學生證之後,他順利進入塔樓。警衛不知道的是,置物箱裡有大批武器。

  惠特曼先搭電梯到二十七樓,再爬三段陡峭的階梯抵達二十八樓,觀景台在戶外,圍繞二十八樓一圈。他走到觀景台的迎賓區,接待人員向他打招呼,她叫艾德娜.陶恩斯利(Edna Townsley),時年五十一歲。他二話不說重擊艾德娜的後腦勺(可能是用步槍的槍托),她傷重不治。幾分鐘後,一群遊客來到觀景台,想從塔樓頂端俯瞰城市的景色。惠特曼持一把削短型散彈槍朝他們開槍,造成兩人死亡,兩人重傷。

  接著,惠特曼走到戶外觀景台,打開置物箱,在地上把武器一字排開。他有多把手槍與步槍,大約七百發彈藥。惠特曼拿起一把可精準長程射擊的步槍。十一點四十八分,他開始朝腳下近百公尺、在校園裡行走的人開槍。

  第一槍射穿孕婦克萊兒.威爾森(Claire Wilson)的肚子,她腹中尚未出世的兒子立即死亡。克萊兒一倒地男友馬上衝過來,他背後中彈,當場死亡。緊接著惠特曼又射殺了三人,分別是一位物理學教授、一名和平工作團實習生、一名大學部學生。

  此時距離惠特曼展開恐怖攻擊只過了十分鐘。警察衝進塔樓將他擊斃時,他已持續隨機攻擊塔樓底下的路人超過一個半小時。共計有十四人成了惠特曼的槍下亡魂(包括克萊兒未出世的孩子),傷者超過三十人。另有一名學生的腎臟被惠特曼擊中,嚴重損傷,雖然他直到二○○一年才離世,但死因被判定為他殺。

  發生如此慘痛的悲劇,每個人心中浮現的第一個問題當然是:為什麼?是什麼讓一個建築工程系的學生、大家口中的「好人」犯下如此令人髮指的罪行?

  警方展開調查後,揭露更多驚悚細節。原來槍擊案發生當天的清晨,惠特曼已先用一把大獵刀殺害母親與妻子。

  警方搜索惠特曼家時,找到案發前一天晚上他用打字機留下的信。從這封信的內容看來,惠特曼似乎很想知道自己為什麼有殺人衝動。他寫道:

  「最近連我自己都不認識自己。我應該是個普通、理智、聰明的年輕人。但最近(我不記得什麼時候開始)有一大堆古怪荒謬的想法闖進我腦袋裡。這些想法反覆出現,我必須非常努力,才有辦法專心處理有意義的、需要一步一步完成的任務……我希望死後遺體能接受驗屍,看看我身上是否有明顯的生理異常。我有過幾次劇烈頭痛,過去三個月喝了兩大瓶埃克塞德林止痛劑(Exedrin)。」

  惠特曼接受驗屍的願望在他死後隔天實現。對社會學家與犯罪學家來說,惠特曼是有趣的研究案例。豈料驗屍結果一下子把他推到大腦和行為爭議的最前線。這是因為醫生檢查惠特曼的大腦時,看到一大顆腫瘤擠壓著他的杏仁核,這是對情感調節發揮重要作用的大腦結構。(後面會有更多關於杏仁核的討論。)

  有些人認為,這顆腦瘤就是惠特曼殺戮行為的罪魁禍首。確實,惠特曼的腫瘤似乎有可能影響杏仁核,進而導致意想不到的性格變化,引發了他的卑劣行徑。

  不過,也有人並未立刻就將他的罪行歸咎於腦瘤。雖然大家都說惠特曼是親切的好人,其實他的壞脾氣偶爾會嚇到妻子,而且他承認自己曾經家暴妻子兩次。槍擊案發生前,他經常吸食安非他命。大量嗑藥後連續幾天不睡覺,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而這會增加暴力行為的突發機率──甚至會讓人與現實脫節。

  無論如何,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惠特曼的案例很有意思。因為神經科學家知道我們不能排除一個可能性:他的殺戮行為是受到腦瘤影響所致。事實上,古往今來因為腫瘤、中風、腦傷等原因造成性格劇變,甚至連身邊的人都覺得他們判若兩人,這類案例多到數不清。

  其中最有名的案例大概是費尼斯.蓋吉(Phineas Gage)。他是鐵路公司的一名工頭,一八四八年因不小心引發一場小規模爆炸,導致一根長約一○九公分、重量約六公斤的金屬棍刺向他的頭部。金屬棍較尖細的一端從蓋吉的左臉顴骨下方插進他的臉,穿過顱骨,洞穿他的大腦,然後戳破頭蓋骨飛出去,在大約相距二十三公尺的地方落下。神奇的是,蓋吉沒有死。儘管預後不佳,但除了左眼失明之外,蓋吉的各項身體功能在意外發生幾週後,就幾乎完全恢復。

  接下來發生的事眾說紛紜、沒有定論,因為關於蓋吉發生意外之後的人生,有實證的細節非常少(他後來的傳記大多是源自傳聞)。蓋吉的親友聲稱,意外發生前的那個蓋吉已永遠消失。蓋吉原本是個負責任又善良的人,受傷之後,他變成衝動任性、道德低落、對神明不敬。性格變化害他丟了鐵路公司的工作,往後十二年只能靠打零工為生──包括在馬戲團主巴納姆(P. T. Barnum)位於紐約的美國博物館(Barnum’s American Museum)展示自己與戳穿他的那根棍子。一八六○年他死於癲癇發作,可能與他之前受過的腦傷有關。

  費尼斯.蓋吉的故事堪稱神經科學界的神話,年復一年,人們在傳誦他的故事,同時也會依照自己的意圖,對其性格變化的細節加油添醋。儘管如此,蓋吉仍是經常被提及的案例,以說明大腦的完整性如何從根本上決定我們是誰,以及大腦功能障礙如何徹底改變性格的核心要素。

  蓋吉與惠特曼的故事都很有意思,但有許多關於行為和大腦的細節未獲證實,因此也充滿爭議。我們將在這本書裡檢視幾個沒那麼有名(但紀錄比較詳實)的案例,這些人因為大腦受到某種損害,導致他們對世界原有的感受產生明確的改變。但我們的探索目標不只是性格上的變化。我們要聚焦於大腦功能異常時可能發生什麼奇特結果──是的,就是最稀奇古怪的那些。你會看到一些精神狀態很詭異的患者,例如以為自己的身體變成其他物種的人、相信自己已經死掉的人,還有人會有生動的幻覺,逼真到連致幻效果最強的毒品都望塵莫及。有些患者失去非常重要的能力,例如面對自己認識一輩子的人卻認不出他們的臉,或區分不了鏡中的世界與真實世界,甚至無法在腦中建構任何畫面。

  我在這本書裡討論的奇特現象大多是因為大腦受到負面影響,例如創傷、腫瘤、感染、中風、精神疾病等等,但也有與疾病完全無關的情況。大腦正常,行為卻難以理解──屬於人類行為光譜上最瘋狂的那一端。有幾種甚至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做的常見行為──通常我們不會察覺到自己有這樣的行為,或就算知道卻對原因不甚了解。你的大腦每天都在你不知情或不同意的狀況下做奇怪的事,有些事或許還會令你大吃一驚。

  這本書裡討論的各種行為只有一個共同特色,那就是它們都奇怪得不得了,而且問題都出在大腦。在諸多誕生自大腦的怪事裡,它們是我心目中最不可思議的怪事集合,也是證明人腦是強大且怪誕無比的器官,極具說服力的證據。

  如果你現在還不這麼想,看完這本書很可能會改變心意。我將以主題區分,在每一章介紹幾個與大腦有關的離奇現象。以展現離奇行為的患者做為例子──通常(但並非全部)是罹患某種疾病的患者。有些小細節是我虛構的。例如我會為匿名的病人取名字,這樣討論起來比較方便。(我會根據案例紀錄上的地區為病人取適合的名字,以忠實反映病人的文化背景。)我也在幾個地方添加細節,甚至加入一點對話,使病人的感受顯得更加立體。但我絕對沒有誇大細節,導致內容與案例的實情有出入。也就是說,雖然有些案例看起來不合情理,但它們都是真實人物的真實行為。

  上一句話的真實人物值得強調。我寫這本書的初衷,是因為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甚至單純從人類的角度來說,這本書裡描述的行為簡直不可思議。但我們很容易被稀奇古怪的細節吸引,忘了書裡提及的某些疾病會造成巨大痛苦。因此,雖然我避免用嚴肅口吻描述這些案例,好讓這本書讀起來輕鬆一點,但我必須強調,我對承受這些痛苦的病人心懷敬意。我並未將他們的辛苦等閒視之。他們絕對不是茶餘飯後的趣談,事實上,書中的許多病人都展現了過人的毅力。

  我介紹每一種行為時,會解釋大腦裡可能發生了什麼事,才進而造成這樣的行為。但我必須提醒讀者,這本書裡討論的大部分現象都極其罕見,而且/或是我們對它們認識有限。因此我嘗試用來解釋這些現象的假設,僅僅只是假設。這些假設也不是我想出來的,而是參考了德高望重的研究者的論文。話雖如此,這本書將要探索的每一種離經叛道的行為,幾乎都缺乏研究,在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前,我們無法明確指出是哪些大腦活動導致這些行為。

  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有趣的知識,稍微增加你對大腦的認識。畢竟我之所以走進神經科學領域,正是因為受到最奇特的案例吸引。我覺得它們非常奇妙,也對頭顱裡的這個神祕器官究竟能製造多少古怪的現象,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如果你看完這本書之後對神經科學產生興趣,對身為作者的我來說就是一種成功。說不定你也會因此更加了解自己的大腦是怎麼運作的──然後更加珍惜你感受到的安穩現實。

  透過書裡的許多案例,我們會發現,熟悉的現實如薄霧般容易消散。一次意外就能徹底改變我們人類的本質以及對世界的感受,我們對這個事實看似不知不覺,實則刻意無視。書中提到的神經系統變化,有許多是沒人會料到居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類型,可是這些變化確實每天都在發生。如同我在這本書裡討論的案例,你的精神狀態有可能短短幾分鐘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毫無預警,而你或許永遠無法找回原來的自己。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44623
  • 叢書系列:Inside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自知之明
 
十八世紀末,七十歲的丹麥婦人海爾妲(Hilde)正在家中煮飯時,大腦突然缺血,情況不妙。海爾妲運氣很差,因為人類的腦細胞對缺血的耐受度近乎於零。少了血液,神經元(大腦裡的主要細胞)很快就會缺少氧與葡萄糖等必需物質;神經元會在短短幾分鐘內開始死去。若持續缺血,神經元會以驚人的速度消亡──每分鐘死掉將近兩百萬個。這一分鐘內消亡的神經纖維長度可達約十二公里(神經纖維是神經元向外延伸的軸突,負責在細胞之間傳遞訊號)。 簡言之,缺血會摧毀大腦。這種可怕的情況叫做中風,海爾妲中風了,她因此陷入昏迷。
 
海爾妲的案例細節來自一篇發表於一七八八年的科學論文。這篇論文沒有提到海爾妲的家人對她昏迷四天後醒來做何反應,但可以想見他們應該如釋重負。不過聽到海爾妲堅稱自己是死人,剛剛放下心中大石的他們大概再次遭受暴擊。請注意,海爾妲說的不是她有瀕死經驗──看見隧道盡頭的那道光,最後一刻又被拉回人間──不是,她在與家人交談的時候說自己不是活人。
 
我們是透過十八世紀瑞士科學家查爾斯.邦納(Charles Bonnet)的文章認識海爾妲的。 邦納是專業律師,但如同那個年代大部分的天才人物,他涉獵多個不同領域,決定投入科學研究就像我們現在決定追新劇一樣輕鬆隨意。令人驚訝的是,儘管態度輕鬆隨意,他的研究可是成果豐碩。
 
例如,邦納記錄了蚜蟲的無性繁殖過程,率先證實性別不是繁殖的先決條件(園丁都很熟悉也很討厭這種惱人的小蟲子)。他的其他昆蟲學研究,也為發現昆蟲如何呼吸提供重要助力。後來他的興趣轉向植物學,他的研究為後來發現二氧化碳與氧經由葉子進出植物奠定了基礎。以一個沒受過正式科學訓練、研究科學僅是嗜好的人來說,他還算厲害。
 
我們運氣不錯,因為邦納也對異常的人類行為有興趣,例如海爾妲。老實說,海爾妲不是她的真名。也有可能是。邦納在描述她的情況時從未提到她的名字。如同科學文獻裡的許多醫學案例,邦納沒有寫下海爾妲的真名大概是為了保護她的隱私。我在此用這個常見的丹麥名字,方便我們討論她。

會員評鑑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4.5
|
2024/09/07
|
電子書
世界無奇不有,很多東西我們聽過沒看過,不代表不存左。這本書為我們解釋了世界上很多我們不知的事情項目,大開眼界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自然科普、電腦資訊】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年度選書
  • 城邦集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