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i室設圈│漂亮家居》延續《漂亮家居》雜誌精神,朝空間設計專業為依歸,以成為「空間設計專業養成誌」自許。轉型後的《i室設圈│漂亮家居》以「洞見Insight」──分析時事梳理國際產業新趨勢聯結在地,提供企業品牌與設計人嶄新觀點;「智庫Think Tank」──遴選國內外空間設計案,解析設計創意與實踐落地,挖掘新銳潛力設計人;「生態系Ecosystem」──以設計力串聯各產業提升競爭優勢,跨域專家齊聚論述碰撞創新火花為作品牌核心,成為設計人學習、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知識平台。
《i室設圈│漂亮家居》每年1月、4月、7月、10月出刊。對應產業以搭建多元設計平台為核心,補足學校沒教的設計這門事、提供跨領域設計與創新知識,給予設計人更實用的內容;對應知識以提供專業設計、不同領域內容帶動設計跨域學習,同時著重本土與外來設計並重的多國學習。
CONTENTS
TOPIC──2024餐飲空間設計特集
場景式空間行銷術──文化性‧科技性‧儀式感
INTERVIEW 場景式餐飲空間設計發展趨勢
餐飲空間作為舌尖上的戰場,已不再是好吃、空間舒適就能取勝,面對不斷求新求變的消費趨勢,製造各式各樣的場景,打造「差異化」的同時,也從設計服務,提供不同的體驗,找到顧客也贏得市場。透過空間設計人的觀察一一來探究場景式餐飲空間設計這幾年來的發展趨勢。
I-SELECT 場景式餐飲空間設計案例賞析
規劃餐飲空間時為了讓顧客獲得不同的層次體驗,甚至能感受到品牌的核心價值,空間設計人聯手品牌一起透過不同的場景設定,同時疊加各種服務與行為體驗,讓人進入到餐廳不僅僅是吃飯,更是享受、沉浸在用餐環境裡的一切。蒐羅國內外各地場景式餐飲空間設計案例,以「文化性」、「科技性」、「儀式感」分類來加以介紹和說明,探究空間設計師如何透過各式場景為餐廳製造好的消費體驗。
VISION──從視角、細節,打開設計維度
IDEA──老房子開店-舊屋成特色餐飲空間
老屋風潮依究不敗!愈來愈多餐廳、咖啡店選擇進駐老房子,透過設計再造新品牌的同時也延續老屋生命。蒐羅台灣各地經由老房子改建的餐飲店,從「老屋活化」、「餐飲定位」、「空間布局」、「風格定調」等面向,探究餐飲品牌選擇從老屋出發的原因,以及如何藉由設計帶出空間新特色。
DETAIL──迷你而精緻的外帶店設計
愈來愈多餐飲品牌思考店面改從小而精緻的外帶店切入市場,但迷你店鋪設計兼顧餐點製作、銷售,甚至座位服務,該如何「斟酌」以達到空間使用最大化?蒐羅台灣、日本、大陸的外帶店設計作品,從「店鋪設計」、「格局配置」、「亮點規劃」、「材質運用」、「包裝設計」等做細節探討,提供設計師或品牌業主規劃外帶餐飲店時的設計思考。
BEYOND──破圈而出.跨域學習
PEOPLE──傳統元素結合文青設計,為庶民小吃注入新面貌
王捷生,接替父親小王清湯瓜仔肉與滷肉飯事業,成為第二代經營者,並將原本攤車經營型態改成店面,加入文青風設計元素,轉型為「小王煮瓜」品牌。初掌家業後,除了讓品牌轉型,後續導入識別設計、更新店內裝潢,以此拉近年青人距離,讓客群向下延伸;甚至還於桃園機場設立分店,把傳統小吃的好滋味讓更多人知道。
CROSSOVER──整合品牌定位開創餐飲空間新未來
體驗時代下,現代人到餐廳用餐不僅止於口舌之間的滿足,除了餐點本身,對於餐飲空間的要求,除了具美感,還要能夠留下深刻記憶點才是關鍵。本次跨域對談以「整合品牌定位開創餐飲空間新未來」為題,邀請設計師、品牌業主一起進行對談交流,分享他們如何一起透過設計整合品牌精神,創造不同的場景,也為餐飲空間帶來有趣的體驗。
ACTIVITY產業訊息──市場脈動‧產業交流
EVENT──2024英國倫敦蛇形藝廊展,融入環境的星狀建築群島
建築界中引起廣泛的討論的臨時展館計劃──蛇形藝廊(Serpentine Gallery)位處英國倫敦肯辛頓花園(Kensington Gardons)。自2000年夏季開始,每年都會邀請世界各國建築團隊,在藝廊前面打造「蛇形藝廊主題館」(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為藝廊帶來的不同的空間感受。2024年由來自韓國的建築師Minsuk Cho(曹敏碩)及其事務所Mass Studies被選中設計第二十三座蛇形藝廊主題館,他以「群島空隙(Archipelagic Void)」為概念,意旨在一個開放空間周圍設置五座「島嶼」,使建築宛如星芒狀一般,也讓無限可能自鏤空中心往外發散。
EVENT──2024城市美學展《城市解方》,探索公共場域最佳解方
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城市美學-公共場域設計共創」計畫,搭建起發展策略的共創平台,與城市美學專家小組、跨域設計團隊建構「解題網」,期待集眾人智慧改造中央機關及地方政府所提出的公共空間,讓城市的未來更美好、亦貼近人們的生活。本次推出《城市解方-找出公共場域的最佳解》展覽,揭示2023年在10個縣市的14個改造案例,以城市地標、休憩據點、服務空間、旅運節點四大公共場域再造為議題,透過創新模式,實質改變台灣城市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