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由於父親十五歲前接受正統日本教育,從小家裡不時有他訪日買回與日本朋友贈送的禮盒,其中包含不少日本老舖的商品,加上自己工作常去日本出差,自然也買過不少老舖的招牌商品,老舖對我來說,始終是一個神秘的存在。
苦悶三年無法出國,等到解封後,對於去過幾十次的東京,卻不太有再前往的衝勁,覺得新事物其實永遠追不完,感覺膩了! 由於近二十年以來撰寫日本主題書與擔任品牌諮詢顧問,本來就喜歡探討企業成功之道,於是決定來寫一本京都老舖書。
但老舖內涵豐富多元,即使我消費過不少,總不能只是看看官網與去逛一下就下筆。多少擔心老舖受到疫情影響,就算挺得過去,不見得願意把營運實情告訴一個不曾往來的外國人吧!但實在太好奇老舖的經營傳承之道,抱著大不了沒回音再放棄的初心,立刻去憧憬的許多老舖官網留下想採訪的事宜。然後就是等待,只要對方有回信,就立刻傳日文企劃案過去。
為了增添不同面向的京都老舖魅力,我先把京都有發展的不同產業歸納出來,再各選擇一兩個代表性的老舖品牌,如此自然增加了採訪難度,因為我必需消化不一樣的產業性質知識,但喜歡挑戰的我覺得更有意思。
要找到符合我的美學基準之百年以上老舖,除了原本消費過與聽過,其他就是參考幾本京都書籍與專刊,再檢索出來。標準上並非歷史久遠這一點就可以,不僅品牌在其產業裡要有數一數二的地位,商品陣容與細緻程度也要夠強才行。由於過去寫書曾採訪經歷過近百家東京一線品牌的洗禮,我對自己的眼光與美學有信心。
沒想到最初一週就有五家老舖答應接受採訪,其中二家甚至不看企劃案就同意,稱讚我寫日本書可以持續到第七本很難得,接著每隔兩三天就增加一家,有八家允諾後,準備了台灣的代表性甜點,我就出發了!
老實說採訪老舖需要天助,最後結緣了歷史一百多年至四百多年的十二家,其中七家由社長或夫人親自接待,可說收穫滿行囊。除了帶給我很多感動與喜悅,還學習到十二種產業相關知識與結識一流老舖品牌人士,真心感謝老天的安排。
返台後,卻覺得精挑細選但沒回音的其他二十幾間老舖,其實也很值得與讀者分享,於是決定以這十二家深度採訪攝影︵含對方提供照片︶的老舖為主結構,整體再延伸至五十家。也就是十二長篇文章,再搭配三十八短篇介紹,而創造出本書的模樣。重要的是這五十家老舖幾乎都有店舖,可讓讀者直接消費體驗。老舖可說是京都的商業主體,更創造了這美麗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蘊,相信此書對於想探索京都的人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有人說: 京都在日本,真正的日本卻在京都,這種說法實在貼切。比如對西方人來說,西化的東京有很多歐美品牌進駐,他們不需要出國,還去逛自己國家就有的店,京都的傳統和風面貌才能代表正港的日本。為何京都這城市有那麼多百年以上
老舖︵其實東京也有不少老舖,但風格不太一樣︶?覺得是地靈人傑,一件事做到極致的職人相當多之故。
即使有不少日本人抱怨京都人腹黑,說話習慣拐彎抹角、表裡不一,但我平常不太會人云亦云,親身接觸這些老舖後,並不認同這種觀點,覺得一流的京都人不會如此。深感京都人遠比喜歡追求表面光鮮亮麗的東京人重視本質多了!只要日文夠
好,秉持真心誠意,並且具備對方認同的能力與禮儀分寸,就算初識,優雅京都人也很真誠,對我的深入挖掘幾乎都有問必答。當我有什麼不同看法,只要客氣明白溝通,得到的反應也幾乎沒讓我失望。
最後要感謝時報出版呂增娣副總編,由於在書店發現她用心編輯製作的書,進而聯絡結下緣分,加上設計師旻旻精心揮灑美學之下,讓此書洋溢古典優雅的京都氣質,一起創造出這本滿意的作品。
珊珊 2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