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科技與AI,我的「虛實整合」家庭
先生:「妳在車上不要一直玩遊戲!」
我:「為什麼?這就是location-based(要到處跑才有怪可以打)的遊戲,不現在玩什麼時候玩?我還是有談話啊!」
先生:「車上就是我們三人的世界,要好好交流,不是自己一人玩遊戲!」
科技打開連結全世界的通道,上網隨時都可以交流討論,真的好熱鬧。但在家庭中,它就不只是為個人服務了。我自己研究科技,也經常興奮地迎接各種可以讓生活更加便利的科技,心中總是想著:「太棒了,又來了一項便利的功能,終於等到今天!」正向的論述給了科技正向的角色,譬如:透過看電影、玩遊戲,人可以快速獲得內在需求的滿足,並取得內心自我的恢復。這些論述都沒有問題,也獲得非常多實證支持,但這些研究都是在獨自一人的情境下所得的結果,並沒有考量到家庭。
同樣地,生成式AI 的崛起也讓大家見識到:原來AI可以被訓練成像人一樣,能理解語言文字,進而與人類對話。因此,目前也有許多藝術家在實驗,與AI建模的數位虛擬人交往。透過生成式AI,人與許多機器程式有了互動與關係。像是透過ChatGPT聊天,或美國的AI男朋友程式Replika,人類進入與科技「建立關係」的時代,這些又會如何影響家庭的建立?
如果科技是為滿足「個人」需求而打造,那又有什麼科技是為家庭所打造的呢?聚焦在討好或自我恢復時,我們是否忽略了家庭中,更需要的是成員間的和諧與交流?面臨「個人」和「與人共處」,科技的次序就必須調動了。
本書提到了在家庭中,以神為中心的空間、時間等方面,重要的十項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以品格為優先,而不是讓科技帶我們走向眼花撩亂的內容與論述。十項原則,使我從神獲得了建立家庭的智慧,更多反思與科技的關係是否阻礙了家人彼此交流,我們的生命也得以豐盛。神的亮光一照,告訴我們,先是家庭,再來是自我,然後一起經歷科技。
林日璇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兼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位學程主任
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院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