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書展_限時66折
時間悖論:你的慣性盲點,也是能改寫人生劇本的轉捩點——影響命運的時間心理學

時間悖論:你的慣性盲點,也是能改寫人生劇本的轉捩點——影響命運的時間心理學

The Time Paradox: The New Psychology of Time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

  • 定價:480
  • 優惠價:79379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29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內容簡介

改變命運,
從改變時間觀開始

  你可曾覺察自己時間觀的盲點?
  √ 一日之計在於晨,時間就是金錢。快快快!
  √ 當初沒犯那個錯就好了,我後悔一輩子
  √ 每晚滑手機滑到忘記睡覺……
  √ 現在的生活太辛苦,超懷念往日美好時光
  √ 我還年輕,沒法思考遙遠未來,只想享受當下
  √ 我永遠不會忘記曾經的委屈和淚水
  √ 一人一款命,打拼也沒用,不如躺平認命

  以上和「時間」有關的想法,隱藏著許多盲點與難以改變的慣性,導致我們陷入人生困境。金巴多博士的時間心理學,可以破解這些慣性盲點,讓我們面對「時間」時不再緊張、空虛、懊悔,進而重新設定自己的心理時鐘、走出困境、改寫命運。

  《時間悖論》的兩位作者是全球知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對時間進行了長期且客觀的研究。他們研發的時間觀量表(ZTPI)幫助人們理解自己的時間人格類型,風行全球三十二國,至今仍歷久彌新。

  金巴多博士整理出常見的六種時間觀,各自有何優缺點,並說明不同的時間觀如何影響了身心健康、財務管理、人際關係及政治理念。他也建議讀者在了解自己的時間觀屬性後,搭配對應的練習,進而懂得善用且活用各種時間觀的優勢、扭轉劣勢,調配出屬於自己的時間人格,讓「時間站在你這邊」,實現成功人生。

  →→→本書針對→→→
  √ 想要光明前程的學生
  √ 想要擁有生活品質的商務人士
  √ 想要財富與時間自由的上班族
  √ 想要享受快樂退休人生的銀髮族
  √ 想要突破當下困境的每一個人

本書特色

  ★ 最經典的時間心理學著作,一本在手,成為掌握生命關鍵的自己!
  《時間悖論》應用廣泛觸及生活、身心健康、財務管理、人際關係及政治理念等層面,幫助認真生活的你掌握時間、投資妥當、生涯事業都成功、活得更長久。

  ★ 收錄風行全球三十二國的金巴多時間觀量表
  透過金巴多時間觀量表(Zimbardo Time Perspective Inventory,ZTPI),以及相關例子、優缺點說明,你可了解自己的時間觀、釐清未能察覺的時間慣性,進而善用與活用各種時間觀的優勢、扭轉劣勢。

  ★ 一切都和時間有關,但你卻不知道!改變命運,必須從《時間悖論》開始!
  你是否知道這些事實呢:認真的人(具未來型時間觀)較為長壽、時間觀念可以減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負面與宿命的時間觀導致不健康不快樂,以及時間觀是可以調整、培育的……,唯有透徹了解難以察覺的時間盲點,才有機會成為時間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好評推薦

  呂亮震|擺渡人生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執行長
  吳家碩|好夢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
  洪裕宏|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柯慧貞|亞洲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兼副校長、前台灣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會理事長
  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你可以高效,也可以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主持人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好評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過去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筆者經常在就業與職涯輔導的現場,和處於不同生命階段的來訪者共同探究為什麼自己的人生卡住了時,發現一個人對待時間的態度,對其人生與事業具有重大影響;最常見的當然是因為無法想像自己的未來,導致惶惶終日,不知所措,所以停滯不前;或是始終將視野望向遙不可及的遠方,卻不願老老實實關注當下,一步一腳印朝目標前進;也有人經常沉浸於昔日輝煌,無視現實世界的機緣與挑戰,更遑論邁開腳步,前瞻未來,只能原地踏步;其實,很多時候只要覺察到自己所秉持的時間觀卡住了自己,並願意適度調整,就有機會掙脫時間觀的枷鎖,重啟人生。
  得知心靈工坊全新再版《時間悖論》,不僅勾起多年前閱讀這本書的回憶,也深深感謝此書對自己在專業助人技巧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一本心理學的經典書籍,值得收藏起來,也鄭重推薦給大家。──呂亮震(擺渡人生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執行長)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時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我們對時間的意識,將會影響命運走向。
  我在做職涯諮詢時,時間恰恰是影響決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諮商師必須協助當事人具備時間意識,才能保持在職業世界的現實感,進而做出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說,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就是掌握時間。
  你知道你的時間觀是哪一種嗎?本書透過豐富的研究和案例,帶讀者了解自己的時間觀,重新設定心理時鐘,成為人生的掌舵者。──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菲利普.金巴多(Philip Zimbardo)


  為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退休榮譽教授,曾任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著有暢銷教科書《心理學》(Psychology and Life)、以「史丹佛監獄實驗」撼動心理學界對人性看法的《路西法效應》(The Lucifer Effect)及《害羞》(Shyness)三書,皆銷售達數百萬冊。

  金巴多曾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他也曾在美國公共電視網獲獎節目〈發現心理學〉擔任旁白,並協助製作。每年有數百萬人瀏覽他的知識性網站www.prisonexperiment.org、個人網站www.zimbardo.com及著作網站www.lucifereffect.com。

約翰.波伊德(John Boyd)

  在史丹福大學受教於金巴多,於1999年獲得該校心理學博士,常針對時間觀提出科學性文獻,對金巴多時間觀量表(Zimbardo Time Perspective Inventory,ZTPI)的建立貢獻良多,並率先確認「超驗未來型」時間觀。波伊德長年致力於探討思想與感情在時間過程中的互動。擔任過Google研究調查部經理,在將科學知識轉化為實務方面貢獻卓著。

譯者簡介

鄧伯宸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編輯、編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為資深媒體工作者,曾獲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現專事譯作。譯有《影子大地》、《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哭泣的橄欖樹》(立緒)、《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一日浮生》、《寫,在燦爛的春天》、《死亡與生命手記》《時間悖論》(原書名:《你何時要吃棉花糖?——時間心理學與七型人格》)(心靈工坊)等作品。
 

目錄

前 言

第一部分
嶄新的心理學:揭開時間之祕
第一章|時間觀創造命運
第二章|時間:時間觀小史
第三章|過去型:用今日之透鏡觀看昨日
第四章|現在型:抓住剎那即是真實
第五章|未來型:以今日之透鏡前瞻明日
第六章|超驗未來型:死後的新時間

第二部分
讓時間站在自己這一邊
第七章|時間、身體與健康:生理時鐘之外
第八章|時間的課程:生活選項與金錢
第九章|愛與快樂
第十章|商業、政治與時間
第十一章|重新設定自己的心理時鐘
第十二章|時間暫停:為自己的時間賦予價值

結語
延伸閱讀

 
 

前言
 
  歡迎加入我們這趟精彩可期的旅程,一同來多認識一些自己,多認識一些更好的生活方式。自從《時間悖論》第一版發行以來,許多讀者及評論家都與我們分享了自己對於本書精闢見解的想法。在這本書中,我們簡明地闡述了一個課題:時間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因此一認知而提升的自我理解。在這篇新的前言及後面的結語中,我們則要來談談此書寫成之後的一些新發現,將之與本書的主題整合,並指出在此一極端不確定時代的未來發展。
 
  人生無非就是在做決定,有大的、有小的、有平常的、有關乎生死存亡的。重大的決定始於內在的心理過程,終於行動的開展。生活中的行動可以歸納成兩種形式:做與不做。無論做或不做,連帶地都會有正面的及負面的結果、某種情緒,以及為自己設想的考慮。行動的結果若是好的,自是令人歡喜得意。刻意避免不做某事,雖然難免遺憾沮喪,但也明白應當有所不為。同樣地,某些事沒做,事後證明其結果是有害於他人的,固然會覺得自己聰明謹慎。但若做了某些事,事後才知其不當為,不免又會覺得自己愚不可及了。
 
  這些心理印記猶在其次,重要的是產生了做或不做那個行動的心理決定。我們之所以做此事而不做彼事,關鍵何在?我之所願,無非是歡喜、得意、聰明、謹慎,至於後悔或愚蠢,皆非我之所願,因此,了解影響我們做決定的心理動力非常重要。
 
  現在不妨想像一下,在你的心裡有一種東西,你完全沒有覺察到它的存在,但幾乎你所有的心理決定都受它的影響──那就是你所偏好的時間觀!時間觀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指的是我們每個人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定位於一個時間領域的心理過程,是一種心理時間或主觀時間,不同於客觀時間或時鐘時間。其他類型的心理時間還包括:事情歷程多長的感覺、時間變化快慢的感覺、節奏感,以及時間承諾的壓迫感。
 
  在本書中我們將會說明,每個人都活在三個時間領域:以前的,過去;當前的,現在,以及將來的,未來。但有許多人卻只活在其中一個時間領域,而忽視了另外兩個。一如我們多數的偏好,這種時間觀的偏好,其形成完全在於每個人的習性,從個人的經歷、文化的影響、教育、社會階層、宗教信仰、生活的地緣與氣候等等不一而足,是學習養成的。當然,學習的對象則包括社會楷模、家庭、同儕團體及學校與工作場所。這許多的影響,從幼年到青少年到成年,於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形成了我們對時間領域的偏好。
 
  想想看你最近所做過的決定:繼續工作還是外出遊玩;喝上一杯再開車回家;繳稅或考試時心存僥倖作弊;安全性行為還是幹了再說;面對誘惑,抗拒還是接受?我們考慮要做一件事情時,往往都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對有些人來說,世界是受到各種力量限制的,包括當下的感受、生理需求、社會地位、別人的作為或要求,乃至刺激本身所引發的感官訴求。這樣的人在做決定時,往往受制於當下的情況,是現在導向的。另有一些人,雖處於同樣情況,做決定時卻不是把現在放在首位,而是到記憶中去尋找類似情況,回想自己過去的作為,以及自己是如何做出決定的。這類人便是過去導向的。最後,還有第三種人,則是完全根據想像中未來的結果──成本與收益──做成行動的決定。如果成本高於收益,他們便就此打住。唯有預期的好處十拿九穩,他們才會行動。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我們發現,無論什麼類型的人,做決定時都是以時間為導向,卻從未察覺自己的選擇受到時間偏好的影響。之所以如此,完全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心理習慣使然。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會把這三種時間架構又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對照組。現在導向,可以是享樂主義,一心嚮往無非及時行樂、冒險及尋歡作樂;也可以是宿命論,一心認為凡事皆非人所能控制,無論有為或無為,人生自有定數。過去導向則分為正面的與負面的,前者記憶中的往日舊時、家庭及傳統多是美好的,後者所回想的卻是傷害、失敗與錯失機會的懊悔。至於未來導向,所關心的則是理想、遵守時限及達成目標,但也可能是超驗未來,如肉體死後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這六種時間架構──或時間領域──大體上就是所謂的時間觀。後面我們還會談到一種所謂的全觀現在,亦即如禪修之所行,全副精神觀注於現在,亦即當下,只不過這方面的量度方法尚未發展出來。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的暢銷書《當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也只是著重於時間觀的特別面向而已。
 
  時間觀是對決定最強有力的影響之一,但對其作用我們通常卻無所知覺,這是時間的第一個弔詭。第二個弔詭是,不同的時間觀各有優點,但一種時間觀若是過了頭,其負面效應反而會損害了其所帶來的好處。過去正面、現在享樂或未來時間觀的優點都很顯著,但話又說回來,做決定時,千萬不能太過於偏向一種時間觀而忽略了其他。至於過去負面與現在宿命,基本上都是有害的時間觀,因此,一個人若是屬於這兩種時間觀,最好及時改弦易轍。談到改變,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時間觀是習養而成,並非天生,正如一切習養而得的行為,是可以經由再學習與調整,使其作用得更為理想。每個人都有能力調整自己的時間偏好,以此強化自己做決定的過程,改善一己的人生。
 
  我們希望讀者都能夠領略本書所要傳達的要旨:認清自己的時間觀類型;自己所做的決定,其形成過程及受時間觀的影響不可等閒視之;明白自己的社會關係與事業關係都在不知不覺中受時間觀的影響;以及最後,充分掌握最佳的時間觀,那才是人人所應追求的。此一理想型的時間觀是高度過去正面時間觀、中度現在享樂時間觀、中度未來時間觀,與過去負面時間觀及低度宿命時間觀的調和。經過這樣的調和,這些時間架構的力量得以整合,而無任何過度的負面效果。猶有進者,此一時間觀的最佳調和,可以使人視各種情況需要,有彈性地改變自己的時間焦點,不致淪為固定時間焦點的奴隸。
 
  如何認清自己是何種時間觀類型?說來既簡單、快速又方便。作者設計了一個量表,經測量便可以知道自己是哪一種時間觀。量表經過多年研發與修正,證明極為可信(每次測驗所得結果均相同)而且有效(以多種社會及心理量表,預測實際的行為與關係均經得起驗證)。讀者可以用本書的金巴多時間觀量表及超驗未來量表,或上我們的網站 www.TheTimeParadox.com 進行測試。
 
  本書第一版發行以來,過去一年中令人興奮的新發展
  認真的人較為長壽
 
  所有與心理特質有關的結果,最重要的就是長壽。哪些心理特質經證明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壽命?想來許多人都想知道答案,以及為何如此又何以致之。二○○八年九月《心理衛生》(Health Psychology)發表的研究指出,認真的程度與壽命呈正相關。認真的人死亡,多半與年齡無關。認真,指的是一種包括自我管理、成就、條理與負責的人格特質組合。這項研究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的霍華德‧福萊德曼(Howard Friedman)及瑪格莉特‧克爾恩(Margaret Kern)主持,前者以其A型人格與心臟問題的研究最為知名。
 
  這項調查分析了二十項獨立的研究資料,受測者將近九千人,來自六個國家,並使用不同的量表計量認真的程度。研究結果極端重要且十分具有說服力,特別是成就與條理的組合。或許有人會問,我們這些研究時間觀的人為什麼又會重視這項結果呢?答案是:未來導向最顯著的人格特質正是認真。事實上,經過度量,未來導向與認真的相關性高達○‧七○,這在有關人格的心理學研究中極為少見,一般來說,人格的相關性計量通常都在○‧三○的水準。換句話說,認真的人做決定之前通常都會考慮未來的結果。但話又說回來,對於認真這一人格特質與生死的關係,我們的研究又能說明什麼呢?在本書中,我們就明確指出,相較於別種人,未來導向的人比較會積極面對健康問題,諸如定期做身體及牙齒檢查、乳癌篩檢、子宮頸抹片,食用健康食品、規律運動、綁安全帶。相對於其他人,也比較不可能從事有損健康的活動,諸如吸食毒品、抽菸、飲酒、開車或運動時做出危險動作、或涉入爭吵與打鬥。所有這些不利於健康的行為都無異於為早死鋪路。而未來導向的人,往往也是高度認真的人,在健康問題上,行為與心態都很積極,因此可望活得較為長壽。另一方面,未來導向的人教育程度也比較高,因此,從事危險工作的機會相對較少。但話又說回來,過度未來導向的人事業心旺盛,往往犧牲了睡眠、朋友、家庭及個人享受。換言之,雖然活得較長,卻也有可能活得單調、寂寞、空虛,除非他們能夠調和自己的時間觀使之達到平衡。
 
  以時間觀的概念減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二○○八年十月,菲爾‧金巴多在夏威夷心理協會發表演說,與臨床心理學家談論時間觀,隨後,一位治療師在會中報告了他應用我們的理念治療退伍軍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取得驚人效果。理查‧史瓦德醫師(Dr. Richard Sword),在毛伊島開私人診所,也是毛伊紀念醫療中心(Maui Memorial Medical Center)的成員,多年來為退伍軍人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在他的電子郵件筆記中,談到了他應用我們的時間觀概念有效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病人所達成的新成果。這裡引述(二○○八年十一月四日)他與菲爾所做的電子郵件通訊:
 
  我用時間觀療法治療退伍軍人的重點如下:
 
  1. 時間的重要性,以及人們將之視為當然。我強調時間既無法保存也借不來,因此,隨時間的流逝,務必做最有效的利用。唯其如此,時間才能成為最寶貴的資源。沒有時間,其他資源毫無價值。
 
  2. 時間只有三個領域:過去、現在與未來,以及我們對待時間的方式。如果不謹慎小心,便有可能困在其中的任何一個領域,偏廢了其他領域及自己一生的福祉。
 
  3. 因此,我們最重要的資產就是自己的時間觀。我們必須學會認清自己是否將自己困在一個時間觀中而偏廢了其他的時間觀。
  
  4. 戰場返鄉軍人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困在過去負面與現在宿命時間觀中,偏廢了現在與未來時間觀,乃是可以預料且十分篤定的事。我向病人說明,若要達到一個新的境界,先要拋棄舊的。若是一腳定在過去,一腳踏在現在,就要先抽出卡在過去的那一腳,以踏在現在的那一腳為支點,才能移動過去的那一腳跨向未來。
 
  5. 退伍軍人一旦明白生活在過去負面與現在宿命時間觀中,無異葬送了自己的未來,便從而理解活在過去的痛苦中代價極其高昂。令人難以相信的是,當我跟退伍軍人談到這一點時,他們竟然完全沒想到是拿自己最可貴的資源……自己的未來,交易他們的過去,並置自己的現在於不顧。在我看來,現在超驗與未來的希望乃是成功治療介入的核心要件。
 
  6. 一旦明白了這一點,他們開始了解時間觀的重要及其對人生的重大影響。如此這般,我點醒他們,促使他們切實檢查自己的時間觀,並開始調和他們的時間觀,使之更具彈性。
 
  我們鼓勵史瓦德醫師繼續此一令人振奮的發展,以對照調查作為配套,前後評估,並設置獨立觀察員。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戰爭經驗所肇致之心理傷痕,使許多為國服務的青年男女(及其家人﹞飽受精神折磨之苦,此一療法應用到此一症候群的治療上,代表了一項重大的突破。
 
  時間觀風行全球三十二國
 
  《時間悖論》的讀者主要為一般大眾。儘管如此,我們卻以時間觀的宣教士自居,向我們的同業積極推廣時間觀的理念與方法,目標在於鼓勵、支持並結合研究者,以開放的態度及不同的眼光更深入、廣泛探討此一基本理念。到目前為止,最令人鼓舞的結果是,已經有一個國際性的時間觀研究團體,成員來自三十二個國家(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法國、德國、希臘、印度、義大利、日本、拉脫維亞、立陶宛、墨西哥、摩爾多瓦、荷蘭、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尼亞、南非、西班牙、瑞典、土耳其、英國、烏克蘭及美國),其中許多人在柏林國際心理學大會﹝二○○八年七月﹞中提出了他們應用金巴多時間觀量表所做的原創性研究,許多年輕研究人員也將在挪威奧斯陸的歐洲心理學大會(二○○九年七月)提出新的時間研究成果。來自莫斯科國立心理與教育大學(Moscow State University of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的安娜‧席爾科瓦(Anna Sircova)與法國里昂大學的尼古拉斯‧菲爾蘭恩(Nicolas Fieulaine)則領導一個群組,將我們的量表翻譯成數十國語文,匯集二十個國家最新的研究,編輯了一本跨文化的綱要。此外,荷蘭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y)設立了一個內容豐富的網站,一個「自由思考、時間心理學及時間觀的網站」,由威舍‧范‧畢克(Wessel van Beek)主持,為這一群體及《時間悖論》的讀者服務。
 
  作者僅在此歡迎您閱讀本書,展開一段時間觀的探訪之旅,希望您一路樂在其中,了解時間觀形成之奧祕,進而充實您的人生及福祉。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73883
  • 叢書系列:Holistic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三章|過去型:用今日之透鏡觀看昨日
 
重建過去
 
大部分人都以為自己可以清楚記得往事,而且不會遺忘。不幸的是,記憶會隨著時間改變。記憶並不是一片心靈 硬碟,可以把攝錄下來的事情加以儲存,因此,記憶也不是對過去所做的客觀記錄。相反地,記憶是經過重建的,而且當時的態度、信念與可以取得的資訊都會影響此一重建。對過去的重建既然具有這種特質,那也就意味著,我們今日之所思所感也會影響到我們對昨日的記憶。即使是問起過去事 情所用的方式,儘管影響不大,但對於回想「真正發生的事」還是會造成重大的影響。
 
對於記憶重建的特質,伊莉莎白•洛夫特(Elizabeth Loftus)做過一項著名的研究,兩組人觀看同一部車禍影帶,但研究者在問兩車相撞時車速有多快的問題上動了一點手腳。其中一組的問題是:「兩車猛撞時,車速有多快?」這一組的回答是,兩車平均時速約四十一哩。另一組的問題是:「兩車接觸時,車速有多快?」這一組人的答案則是:兩車平均時速約三十二哩。然後兩組人都被問到:記憶中兩車相撞後他們是否看見有玻璃碎裂。事實上,根本沒有玻璃碎裂,但回答有看見玻璃碎裂的參與者中,「猛撞」組足足比「接觸」組多出了三倍之多。
 
事實很明顯,對於自己所看過的影帶,這項研究的參與者並沒有儲存影帶般的記憶,根本無法隨意重放。對於車禍,他們儲存的只是粗略的印象,當要求他們回憶特定情節時,以當時可以取得的資訊為基礎的細節便紛紛冒了出來。舉例來說,「猛撞」組重建的記憶,便趨向於比較猛烈的撞擊。相反地,「接觸組」的記憶中,車行較慢,傾向於較慢的速度,也沒有猛烈撞擊才會有的破碎玻璃。這一類引導性問題,正是高明的律師在法庭上常用的伎倆。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高寶電子書全書系:我的人生主場秀!單書85折、三書79折,指定套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加碼(9/24-9/28)
  • 小天下全書系
  • 我識_滿額現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