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人本AI的東方觀點

人本AI的東方觀點

  • 定價:400
  • 優惠價:7931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AI時代已經來臨!
 
  然而,即使科學界霍金、尤其AI教父辛頓,甚至全球化企業界大亨馬斯克,紛紛以各種不同公共方式疾呼,人類應重視AI發展對全人類之危險乃至世界性危機!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自2020年起舉辦多場人文與AI對話論壇,並於2022年6月18日舉辦「人本AI論壇——東方觀點」作為第一次開放性結論,本書為該論壇重要論述之集結,這應是臺灣、華文界甚至全世界第一次關於AI與人文對話並朝向東方觀點之演講集錄。
 
  講者暨作者包含:
  領航AI研究學者蘇木春教授
  歐陸科學哲學大師苑舉正教授
  領導AI業界研究學者栗永徽所長
  驅動跨人文界AI界前沿學者李崇禧教授
  應用大數據及AI技術分析學者楊鎮華教授
  英美哲學跨領域大師林從一教授
  發展人文社會AI應用研究學者王道維教授
  中國哲學人文界大師楊祖漢教授
 
  本書呈現AI科技與人文精神之交流對話,並從世界趨勢走向東方觀點,不但再現上述論壇之豐盛宴饗,也期能開創全球東西南北方就AI與人文對話,並揭示全人出路的契機!
 

作者介紹

主編簡介
 
陸敬忠(Jing-Jong Luh)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詮釋學與文化際哲學研究室主任。
 
  德國Forschungszentrum Internationale und Interdisziplinäre Theologie之Global Network成員,德國Bad Homburg Forschungskolleg Humanwissenschaften資深研究員,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Theology and Rationality成員,Future Earth Taipei之Sustainability in the Digital Age成員。多項國科會(科技部)跨校多年期整合型計畫案總主持人。
主要著作:Gadamers Hermeneutik: Ihre Entwicklung, ihre systematische Bedeutung und ihr Verhältnis zu Hegels Dialektik(Köln: Hundt, 1998),《哲學詮釋學——歷史、義理與對話之「生化」辯證》(2004),《西洋哲學導論——哲思核心理念生成發展史》(2007),《西方詮釋學與漢語哲學》論叢總主編,Scriptura, Geist, Wirkung: Systemperspektiven auf 500 Jahre Reformation im Kontext des Fernen Ostens(TBT 207, De Gruyter)主編,Sino-Christian Studi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ble, Theology & Philosophy(AH&CI)創始人及編輯等。
 

目錄

序言:美麗的新世界
葉永烜 ∕ 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
導論:AI新世紀?從人的形象到體系性對話
陸敬忠 ∕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我們該如何面對人工智慧的衝擊?
蘇木春 ∕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人工智慧與自然智慧的博弈
苑舉正 ∕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AI也有可能被駭?反思可信任AI之重要性
栗永徽 ∕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
▍人工智慧革命與法制典範轉型
李崇僖 ∕ 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
▍以人為本的永續教育
楊鎮華 ∕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從人類與AI的主奴辯證到X.A.I.
林從一 ∕ 華梵大學校長
▍從《中庸》的人性觀來看人工智慧倫理學的建構
王道維 ∕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
▍AI時代的來臨與人之所以為人的反思
楊祖漢 ∕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編後語
各篇英文摘要
 

序言
 
美麗的新世界
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葉永烜
 
  在一九六四年有一部叫做《奇愛博士》的好萊塢的黑色幽默喜劇片。英文全文是“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內容是描述當年美蘇冷戰的核武競爭,因為機器的決定而觸發要全球人類毀滅的核彈交換。片終時奇愛博士嘗試解釋機器是絕對不會錯,所以它的決定都是合理的。在六十年前看這部電影的觀眾很少會知道,他們剛剛才僥倖逃過一九六三年的古巴危機,反而會覺得是一個十足搞笑的故事,人類怎可能會讓機器決定自己的存亡!而且也沒有機器能有這個能耐。六十年轉眼過去,類似古巴危機的世界局勢越來越趨近我們。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使它們主導軍事的戰爭遊戲,用以分析非常複雜和瞬息萬變的情勢。結果是敵對雙方都用人工智慧來尋求最佳戰術和戰略。但無論是何種方案,誰勝誰敗,核武交換的結局都在幾十分鐘內便有逾億人的傷亡(Plan 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jy3JU-ORpo&t=3s),更不用說跟著來的核子寒冬,讓世界文明返回石器時代!如果《奇愛博士》一片可以重拍,大可改名為“How I Learned to StopWorrying and Love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 1923-2023)、Google前執行長及董事長艾力克.施密特(1955-)及麻省理工學院蘇世民計算學院首任院長丹尼爾.哈騰洛赫(1959-)合作寫了一本名為《AI世代與我們的未來》的書。他們在書中也用了很多篇幅討論人工智慧、核武控制以及世界秩序與安全的問題。當所有重要決策都交由機器決定,到底人類如何確保倫理和道德的底線?這些作者結論是,最深層的挑戰其實是哲學問題。他們又指出雖然研究人工智慧的人多如牛毛,但思考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法律、哲學之道、精神與道德有何影響的,卻是少之又少。所以這本書有兩個主要目的:第一是利用這八篇擲地有聲的文章彌補這方面的空白,希望更多有識之士能夠注意到人工智慧必須要有倫理及人本精神的規範。第二是反問這到底是誰的哲學?是「沒有永久的朋友或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的哲學?還是「何必曰利,亦有仁義」的哲學?作為負有社會責任的知識份子,我們在這些問題必須有所回應和有一定的立場,才能夠辨明是非,尋到方向。
 
  以上這段引子是在說明這本書的背景和起源。我們覺得在這個關鍵時刻,東方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必須站出來接受這個挑戰,與西方學者並肩合作,尋找一個可讓人類智慧和人工智慧和諧共處的可行之道。
 
  大儒余英時(1930-2021)沿著德國存在哲學大師卡爾.雅斯培(1883-1969)之說推敲中國古代思想起源。在其《論天人之際》一書中,描述四大古老文化(中國、印度、希伯來、希臘)在約略紀元前一千年都差不多同時經歷了「哲學突破」和「軸心突破」(或稱「軸心時代」),開始思索人之何以為人。今天我們在等待著人工智慧到達奇點成為超人,在「機人之際」的另一個軸心時代,又再思量人之何以為人的問題。我們便用《詩經.大雅》所說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鼓勵彼此,勇敢的迎向已到臨的美麗新世界!
 
導論
 
AI新世紀?從人的形象到體系性對話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陸敬忠
 
  AI時代已經來臨!但是這將是怎樣的新世紀與新世界?「AI會如何毀滅人類?」(How Could A.I. Destroy Humanity?)這麼危言聳聽的標題,乃是世界著名的美國主流媒體《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上凱德.梅茲(Cade Metz)的一篇報導,其內容是一封由三百五十多名AI界知名人士簽署的公開信,其副標題則是:「研究人員及產業領袖警告,AI可能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威脅,但他們對細節卻語焉不詳」。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站亦報導類似的主題:「AI三階段:科學家為何聯手限制可能導致人類滅絕的AI技術?」
 
  另一非常關鍵的公共警示來自包含已過世物理學家史蒂芬. 霍金(Stephen Hawking)及著名企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等顧問的未來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的呼籲:「暫停巨型AI實驗:一封公開信」(二○二三年三月二十二日)。而世界著名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美國歷史學家及政治家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早已於二○一八年的《大西洋月刊》(Atlantic,二○一八年六月號)上發表文章〈啟蒙運動如何終結〉提出警告:「從哲學上、智識上──從各方面來說──人類社會均對AI的崛起毫無準備。」那只是AlphaZero在七年前令人難以置信的發展所帶來可想而見的可怕結果,讓於去年五月過世的季辛吉在六年前進行如此反思。遑論AI深層學習教父辛頓(Geoffrey Hinton)於二○二三年五月極具道德勇氣地辭去其Google職務,而開始在世界各地宣講AI及GAI之到來對世界人類之危險!事實上自從ChatGPT於二○二二年問世並於二○二三年成為有史以來成長最迅速的消費軟體,我們再也無法否認:AI時代已經來臨。關於AI之主流意見,既有積極的,亦有消極的;既有樂觀者,也有悲觀者。但是,所有這些專家及輿論領袖對AI的正反兩方面評估及評價均亦表明,決定AI的創造及應用者仍然是人類,我們仍應為AI負責!
 
  目前西方本身對於其自身所發展出的科技之悲觀與批判底聲音實有其宗教文化脈絡。在資訊科學與AI之科技發明與發展之前,機械式工業基本上是模仿乃至改造自然之物,但是AI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接近與最能模仿人類之本質,亦即智力之科技!若以猶太-基督宗教之聖經第一卷書或基督宗教聖經之創世記第一章與第三章之創世敘事與墮落敘事所形成的弔詭與之對比,即可顯示西方人之深層憂慮:在第一章中上帝按其形象造人,但在第三章中人想向上帝一樣分別善惡,亦即企圖使自己成為神反而墮落!這創世弔詭敘事是否也暗示乃至預示著:若人按其形象造AI,則AI是否會在試圖成為人的過程中也墮落呢?這個類比有一不對稱之處:在聖經中人並未成為神而是不斷墮落,首先是該隱弒兄導致人類同類相殘,然後是人類集體破壞自然導致大洪水,接著人類製造巴別塔想統一世界取代上帝,上帝則使人類語言歧異而文化延異等,直到上帝呼召亞伯拉罕開創出祝福與應許的救贖人類墮落之道。但是AI之發展已經不是墮落與救贖問題,而是其是否會超越人類乃至取代人類!這竟然是不論極度悲觀者如上述諸新聞所報導者,或者高度樂觀者如猶太裔著名通識歷史作者哈拉利(Yuval Noah Harari)之共識,在其暢銷書《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作者該書英文譯名更貼切其意: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哈拉利預測或設想:人所造的機械演算法將成為超越乃至取代人類意識、意志與知識之超人或即神人!
 
  我個人之意識到AI之問題,實源自於二○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時參加我中學同學、時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於由天下雜誌及臺灣微軟所舉辦的「AI+HI:未來世界會是什麼樣貌?」,作為微軟的資深副總裁,他主張AI可(應)與人類智能乃至智慧合作,可避免AI之風險。我卻由該演講首次且立即意識到,AI之發展將會形成下一波的產業革命,並具導致經濟、社會、政治、環境等以及相應的倫理乃至人類存在基本問題!直到中央大學葉永烜院士揭櫫我們中大文學院、尤其是哲學研究所應對AI進行省思,而恰巧當時我時任哲研所所長,得以與葉永烜院士一拍即合並承蒙其大力推動,又有幸得當時資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辦公室執行長、本身又正好是AI專家的楊鎮華教授之熱心參與及慷慨支持,我們三人從一○九學年亦即二○二○年下半年開始於中大合作開創【人文與AI對話論壇】之系列。從該年九月份起,由本所現任榮譽教授楊祖漢教授以〈AI與人文──AI時代的來臨與人之所以為人的反思〉為主題開場,接著中大AI專家蘇木春教授之〈當AI懂得琴棋書畫和經世濟民,那我們該如何自處?〉,加拿大Brock University哲學系榮譽教授陳榮灼教授之〈AI與人類思維:對立/合作?〉,楊鎮華教授之〈以人為本──Human-Centered AI〉,然後於二○二一年三月起,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陳于高特聘研究員之〈未來數位時代的永續科學〉,時任成功大學副校長林從一教授之〈從人類與AI的主奴辯證到X .A .I.〉,臺灣大學哲學系苑舉正教授之〈人工智慧與自然智慧的博弈〉等。
 
  接著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無法公開實體聚會,我們在二○二二年六月十八日舉辦一場【人本AI論壇──東方觀點】之線上圓桌會議,當時有已任華梵大學林從一校長之〈法非法中的AI〉,苑舉正教授之〈再論人工智慧〉,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李崇僖教授之〈人工智慧革命與法制典範轉型〉,楊祖漢教授之〈AI時代的來臨與人之所以為人的反思〉,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栗永徽所長之〈AI也有可能被駭?反思可信任AI之重要性〉,中央大學資工系蘇木春教授之〈我們該如何面對人工智慧的衝擊?〉,清華大學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道維教授之〈從《中庸》的人性觀來看人工智慧倫理學的建構〉,以及楊鎮華教授之〈以人為本的永續教育〉等主題演講,並舉行線上圓桌討論。在此【人文與AI對話論壇】以及【人本AI論壇──東方觀點】之脈絡下,遂有此論文集之出版緣起。
我們
  主張唯有先透過對話,不論是科技與人文,或者東方與西方乃至南方與北方對話並尋求共識,人類才有可能面對乃至處理AI新世紀所可能導致其超越乃至取代人類之世界性危機,因此而有人文與AI對話之倡議及人本AI之東方觀點發起乃至啟發。因此,我們邀請兩界乃至跨界之學者專家,不但個別發表其關於上述問題意識下的專業性見解乃至啟發性智慧,也試圖讓兩方人馬能進行跨界乃至體系性的對話,企圖藉此激發世人此問題意識之覺醒乃至覺悟,盼望能引發更多的省思及對話,乃至創發解決問題之構思與方案。為展開人文與AI之對話研究進程,我們甚至以中大哲研所為本,於二○二四年開創臺灣第一個「人本AI研究中心」,並已於三月十五日於文學三館中心之基地揭牌,並由哲研所黃崇修所長擔任首任中心主任。
 
  本書很榮幸獲得【人文與AI對話論壇】及【人本AI論壇──東方觀點】其中八位主題演講者的同意,將其演講內容收錄於本演講集錄中,除林從一校長提供完整文字稿以及王道維教授從演講稿重新撰寫外,其他均以主題或專題演講之演講為本形成文字稿,並請所有文章講者確認。本書在編排上設法採取科技界與人文界之體系性對話方式,亦即首先是科技界之主題演講,接著對應以人文界乃至跨界之主題演講。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659585
  • 叢書系列:大學用書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4.8 x 20.9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人工智慧的中庸之道
 
我現在基本上不對年輕人做判斷,因為我自己有孩子,跟他們聊天後才發現,他們的生活已經與我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成長於電子產品的時代。
 
這個例子顯示出不同世代之間的差異和認同感。我的學生助理和兒子都對EDG的世界大賽非常期待,對這場比賽感到興奮。這場比賽是中國隊對韓國隊,他們可能在這場比賽中找到了某種認同。而我對這些比賽並不了解,無法理解他們的興奮。
 
同時,在那天晚上北京下了第一場大雪,很多老人看到年輕人跑出來感到不解,不明白為什麼年輕人看到雪這麼興奮,而年輕人也不理解為什麼老人看到EDG獲得冠軍卻不感到興奮。
 
這個開場白的主要目的是告訴大家,機器人的可能性已經出現在我們周圍。目前為止,電影作品如《魔鬼終結者》、《人工智慧》和《變人》等都在探討人工智慧與倫理道德的問題。因此,當我們看到一張明明是機械,但眼神看起來很像人的圖片時,就能明白這是《變人》所要表達的概念。該機器人在嗅覺、味覺、視覺、觸覺、聽覺和情感上都與人類一樣,使得我們無法區分它與人類之間的差別。
 
在哲學中,學過笛卡兒的人尤其熟悉他的夢之論證(Argument of Dreams)。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