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人造怪物【美國沃特獎奪冠之作】

人造怪物【美國沃特獎奪冠之作】

Man Made Monsters

  • 定價:500
  • 優惠價:75375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於怪物所在之處抵抗邪惡與遺忘──《人造怪物》用鬼怪展演美洲原住民的恐怖遭遇

    文/翁稷安,|,燈籠出版2024年08月01日

    一、 起風了!歐洲合唱團的〈切羅基〉1986年,瑞典硬式搖滾樂團「歐洲合唱團」發行了他們第三張專輯《最後倒數》,隨著同名單曲爆紅,樂團一舉成名,席捲全球各大排行榜,即使在近四十年後的今天,這首歌依然是各種場合的「國歌級」曲目。那開場前奏,即使不熟悉搖滾樂的人也一定耳熟能詳。乘著專輯 more
 

內容簡介

∞ 有時候,對抗歷史中的邪惡與殘忍的唯一方式就是,訴說恐怖。 ∞

◀◀◀
被迫遷徙的血淚之路,
十六歲的少女,一夕之間成了吸血鬼……

從1839年到2039年,從過去到未來
18篇來自一個印第安切羅基家族的怪奇故事
狼人/鬼魂/羊男/鹿女/外星生物/喪屍
復活實驗/時空穿越/記憶抹除/植入研究

代代光怪陸離的切羅基家族史,
頁頁控訴著兩世紀以來的暴力與創傷……
►►►

  ▌榮獲2023第48屆國際素養協會(ILA)青少年文學組首獎、2023第8屆Walter Dean Myers Award青少年文學組首獎、2024第10屆美國印第安圖書館協會(AILA)青少年文學獎等眾多獎項
  ▌《出版人週刊》、《華盛頓郵報》、《書單》、《號角圖書》、《紐約公共圖書館》年度選書
  ▌切羅基文字復興藝術家以切羅基音節文字為元素創作的18幅精美插畫
 
  推薦導讀
  導讀文:梁一萍(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優聘教授)
  推薦文:翁稷安(國立暨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各界推薦

  ⧫透過切羅基視角呈現的一場穿越時空壯麗之旅!這本短篇小說集不僅僅有魔法、恐怖和奇幻元素,更充滿了聲音和廣度。引人入勝,妙趣橫生,同時極度嚴肅。這是一本滿載怪物,文筆出色的書。——湯米‧奧蘭治(Tommy Orange),入圍普利茲獎決選《不復原鄉》(There, There)作者

  ⧫羅傑斯的書寫就像房子著了火,而能撲滅大火的,唯有她的文字。——斯蒂芬‧格雷厄姆‧瓊斯(Stephen Graham Jones),《紐約時報》暢銷書《唯一的好印第安人》(The Only Good Indian)作者

  ⧫充滿力量、令人驚嘆、巧妙地運用原民元素!創意爆發,每翻一頁,我都覺得自己的牙齒變得更鋒利。——辛西亞‧雷蒂奇‧史密斯(Cynthia Leitich Smith),《紐約時報》暢銷書《心鼓》(Heartdrum)作家

  ⧫這本書有吸血鬼、狼人、鬼魂、喪屍、海怪、外星人、鹿女和怪物(羊男),但書裡真正的恐怖來自種族滅絕和文化毀滅、家庭暴力以及性侵犯、校園槍擊、醫學實驗、流行病和生態災難。「條約遭人毀棄,我們被人形怪物追獵,以血和傷痛為食的怪物。」一篇篇故事讀起來像是家族流傳下來的記述;也像非常真實的推理小說。——《號角圖書》(Horn Book)星級推薦

  ⧫羅傑斯運用自身切羅基的傳承,帶著深刻理解與敬意,很有巧思地打造出的這樣的恐怖和災難超自然創作,然而這本書飽含的敘事力量在於其強勁的筆鋒和問題意識:「這些喪屍與貪圖我們土地的士兵和拓墾者之間,又有何不同?」新穎、清晰的文字,交替使用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敘述,巧妙地探討了殖民主義的主題及其對幾代人的影響,讀起來既令人恐懼又扣人心弦。——《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推薦

  ⧫對令人不安的歷史傳承進行一場毛骨悚然且一針見血的細緻探索。——《柯克斯書評》(Kirkus)星級推薦

  ⧫令人炫目,多元視角,並且嚇人。——《水牛城新聞報》(Buffalo News)星級推薦

  ⧫這一篇篇故事既精確又廣闊,說是挑戰界線,更像是用爪在挖掘,並試圖把一些東西抓回……儘管這無疑是一本恐怖小說集,然而源於家庭的溫暖核心,使它有了根基以及平衡。……融入切羅基語音節文字的插圖以及語彙完美地讓最終的成品呈現在讀者面前時——不管是成年人還是青少年——都感到吃驚且不安,彷彿瞥見了一個更大的世界,同時意識到似乎還有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就在視線之外。——《書單》(Booklist)星級推薦

編輯推薦

  切羅基傳統信仰認為人類由星辰與故事造就而成。
  而當天空被剝奪,又失去了聲音,人將變成什麼?

  表彰「多元敘事」的沃特獎第八屆奪冠之作《人造怪物》,作者羅傑斯施展超自然的怪奇力量,譜寫出這本別具推理趣味的印第安切羅基家族史短篇小說集,篇篇揭示並控訴各類暴行—從國家到家庭,從種族到性別,從過去到現在,映現出那些以血和傷痛為食的怪物;光怪陸離的故事中完美融合切羅基歷史文化、生存困境與大眾時代記憶,而隨著世代延續,積極走出一世界參與者之姿,銜古拓今闢出嶄新風貌,多元敘事與文化認同因而可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卓雅‧L‧羅傑斯(Andrea L. Rogers)


  安卓雅‧L‧羅傑斯是切羅基國公民。她在奧克拉荷馬州陶沙市長大,於美國印第安藝術學院取得藝術碩士學位。她的短篇小說曾刊登於諸多文學期刊。合頂石出版社(Capstone)於二○二○年出版了《瑪莉與血淚之徑》(Mary and the Trail of Tears)。她的作品亦收錄於墨院出版社(Inkyard Press)的《你也是嗎?二十五個分享#METoo故事的聲音》(You Too? 25 Voices Share Their #METoo stories)、心鼓出版社(Heartdrum)的《祖先認證:給孩子的跨部落故事》(Ancestor Approved: Intertribal Stories for Kids),以及DK出版社的選集《同盟》(Allies)。她的繪本《當我們齊聚一堂》(When We Gather)由心鼓出版社推出。

繪者簡介

傑夫‧艾德華茲(Jeff Edwards)


  傑夫‧艾德華茲是奧克拉荷馬州威安鎮人,亦是一位得獎藝術家,服務切羅基國超過二十年。他是母語運動人士,曾進行多項將切羅基語帶上世界舞台的創作計畫。他曾就讀堪薩斯州勞倫斯市的哈斯凱印第安民族大學,取得人文副學士學位,並於塔勒闊的東北州立大學視覺設計學系完成藝術學士學位。他的作品幾乎全以切羅基文化為主體,相對於英文,更偏好使用切羅基拼音,以推廣切羅基語。他喜歡應用古老的文化概念,但是以現代數位工具來表現。
 
譯者簡介

葉旻臻

 
  自由譯者,譯作包括推理、科幻、奇幻等類型小說及非文學,譯有《少女A》、《不能贏的辯護》、《死亡預報公司》、《剽竊》、《魚夜》、《名為帝國的記憶》、《名為和平的荒蕪》等書。

  賜教信箱:minjen.yeh@gmail.com

 
 

目錄

導讀
誰是怪物?
― 《人造怪物》中的群鬼亂舞/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優聘教授 梁一萍

老派女孩
人造怪物
一則非童話故事
無人區的地獄犬
歸鄉
瑪莉亞的無限可能
我和我的怪物
是月亮的錯
下雪天
阿瑪的男孩
美國掠食者
喬伊的顯化
水晶體
幽靈貓
永遠幸福快樂
鹿女
我從水中來
喪屍入侵露天汽車電影院!

致謝
切羅基詞語對照表
附錄 《人造怪物》故事一覽表


 
 

導讀

誰是怪物?—《人造怪物》中的群鬼亂舞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優聘教授/梁一萍


  鬼故事是常見的敘事類型—《聊齋誌異》中書生與倩女的愛戀穿越生死,日本江戶時期《四谷怪談》中變成厲鬼的阿岩回來復仇,美國建國初期《斷頭谷傳奇》(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1820)中無頭騎士半夜汲汲尋找被砍斷的頭等。這些鬼怪塵緣未了,返回人間大多心酸。但也有惡名昭彰,讓人聞風喪膽,其中最恐怖的就是《德古拉》(Dracula, 1897),這個陰魂不散的吸血鬼,從東歐飄到英倫,幾百年來不斷尋找新的受害者,被他咬到的人也會變成吸血鬼,繼續噬血行兇,繁殖怪物家族。

  這個可怕的吸血鬼故事被美國原住民作家安卓雅‧L‧羅傑斯(Andrea L. Rogers)翻用,她以吸血鬼故事為主幹,串聯18個原住民切羅基國(the Cherokee Nation)的家族故事,於2022年結集出版。該書《人造怪物》(Man Made Monsters)於2023年榮獲第八屆沃特‧邁爾斯傑出青少年文學獎(Walter Dean Myers Award)、  國際素養協會圖書獎(International Literacy Association Book Award)等。同時也榮獲當年《出版人週刊》、《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圖書獎,以及號角圖書、紐約公共圖書館最佳圖書推薦名單等殊榮。

  原住民的吸血鬼故事為何引起轟動?這要從作者說起。羅傑斯的祖先來自切羅基國,他們是美國東南部五個文明部落之一(the Five Civilized Tribes),於1830年因為傑克森總統(Andrew Jackson, 1767-1845)簽署通過「印第安人遷移法」(The Indian Removal Act),被迫離開祖傳之地,從東南部徒步遷移到印第安領地,也就是今日奧克拉荷馬州一帶,這段被迫千里離家的歷史創傷被稱為「血淚之徑」(the Trails of Tears)。 羅傑斯出生於奧克拉荷馬州的陶沙市(Tulsa, Oklahoma), 大學時就讀陶沙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ulsa),該校前身是長老教會創立於1882年的印第安女子寄宿學校, 現為私立的小型研究型大學,學生約三千多人。羅傑斯在該校主修英語,因為她喜歡文學與寫作,後來她在新墨西哥州聖塔菲市美國印第安藝術學院(Institute for American Indian Arts)取得文學創作碩士,現轉至阿肯色州大學(University of Arkansas at Fayetteville)的英語系攻讀英美文學博士。 羅傑斯已婚,育有三個女兒。她已出版過六本童書,分為幼兒(early reader)、中年級(middle grade),以及青少年(young adult)等不同年齡層,內容多以切羅基族的歷史文化為主,如給學齡前兒童所寫的《瑪莉與血淚之徑》(Mary and the Trail of Tears: A Cherokee Story of Removal and Survival, 2020),即以1830年的印第安人遷移法為主,說明切羅基部落被迫離開家鄉,步行千里來到奧克拉荷馬州,這個歷史創傷切羅基族人兩百多年來沒齒難忘。

  由於這個歷史記憶,《人造怪物》的敘事時間從1830年代開始,往前開展到2030年代結束。重要的是,這段長達兩百年的歲月不但串聯18個家族故事,同時也貫穿了切羅基國的部落歷史—其中第一篇故事〈老派女孩〉(An Old-Fashioned Girl)發生於1839年,因為切羅基國於該年重建;最後一篇〈喪屍入侵露天汽車電影院〉(The Zombies Attack the Drive-In)虛構於2039年,預想末日災難。也就是說,這18個故事從過去寫到未來,而貫穿其間兩百年歲月的是女主角阿瑪‧威爾森(Ama Wilson),這個「老派女孩」是1839年走在「血淚之徑」上的切羅基女孩;也是未來2039年喪屍瘟疫爆發時勇敢走入森林拯救族人的阿瑪阿姨。以下我解讀這兩個故事,以說明羅傑斯結合吸血鬼故事和原住民歷史的巧思。

  第一個故事〈老派女孩〉說明切羅基女孩阿瑪為何變成吸血鬼。一開始第一人稱敘事者阿瑪點出主題—「身為切羅基人,絕不該仰賴人血維生,但是二八年華的少女有時就是會遭逢意外」。故事時間背景是1830年代的印第安人遷移法,阿瑪一家人被迫從德州遷往印第安領地,因為弟弟生病,路上落單,被德州騎警追趕,前行受阻。更可怕的是—她們碰到一位行徑怪異、講德語的醫生,原來這位貴族打扮的醫生是吸血鬼變身, 他先咬死媽媽,然後目標轉向阿瑪—

  「安靜,」他悄聲說,將我的頭往後按,然後停頓了一下。「這是傳統方法。」他的牙齒咬進我的喉嚨。我感覺到皮膚、血管和肌肉被撕裂了,他剃鬍過的臉刮擦著我的皮膚。

  這位看起來尊貴高尚的醫生強迫原住民女孩吸他的血—阿瑪「陷入迷惑之中,血的味道起初嘗起來像鹽水,接著變得如同乳汁。儘管心中驚駭,我發覺自己仍然不住吸吮,同時飢餓給了我一股為了滿足血欲而生的力量」。阿瑪從抗拒到接受到充滿「血欲」,這個「意外」不但讓她變成吸血鬼,並且變得人獸不分,「血欲」促使她轉向一頭母鹿—「我醒了過來,與一頭母鹿好奇的雙眼對視……儘管缺乏體力,牠皮膚下溫熱血液的香氣卻給了我意志力。我擁住牠的頸項,清晰地聽見媽媽的聲音:『喝吧,阿瑪』」。切羅基女孩阿瑪就這樣變成了吸血鬼!故事結尾,敘事者溯及既往—

  我的切羅基家人試圖逃往印第安領地是為了求生,為了和我們自己的族人不受打擾地活下去。然而,條約遭人毀棄,我們被人形怪物追獵,以血和傷痛為食的怪物。

  那麼,誰是「人形怪物」(human monsters)呢? 如故事開頭所言—「身為切羅基人,絕不該仰賴人血維生,但是二八年華的少女有時就是會遭逢意外」。這句開場白點明阿瑪為何「意外」變成吸血鬼,兩百年來她被「人形怪物」所追趕,被迫害的原住民無以投訴,只能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以吸血鬼的變形反向控訴「人形怪物」。至此讀者了解,「人形怪物」可有兩個解釋—其一這是歐洲白人殖民者的隱喻,因為白人殖民者徒具人形,他們是「以血和傷痛為食的怪物」。另一方面,遭受百年浩劫的美國原住民變成「人造怪物」(man-made monsters)—他們被迫變成鬼怪吸血求生,而這也正是本書的題旨。

  從「人形怪物」到「人造怪物」,我們瞭解羅傑斯筆下的原住民吸血鬼具有強烈的抗殖民精神,她一方面運用西方吸血鬼故事的敘事傳統,另一方面翻轉這個傳統來敘說原住民的創傷,原來真正的怪物是白人入侵者—這些「人形怪物」! 因此故事中充滿恐怖誌異的元素,除了《德古拉》之外,其他經典譬如《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1819)、《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 1865),或鬼怪主題譬如狼人(were-wolf)、鬼屋(the haunted house)、魔法(magic)等都由作者巧妙地從原住民視角給予新的詮釋。從恐怖故事的主題與意象而言,這本書群鬼亂舞,可以作為誌異文學的教學手冊。此外故事的結構也有巧思,書中18個故事可以單篇閱讀,也可以串連一起變成切羅基國兩百年的國族寓言,這個故事圈(story circle)的設計讓我們想起愛爾蘭現代主義作家喬伊斯(James Joyce)的《都柏林人》(Dubliners, 1914),藉由看似獨立的個別故事,形成社群部落的集體肖像。

  最後一個故事運用喪屍主題(the zombie),往前推想到切羅基國建國兩百年的未來,西元2039年切羅基國遭逢喪屍流感(the Zombie Flu),瘟疫橫行,四處獵兇。故事中威爾森家族第九代傳人夏洛特‧亨利(Charlotte Henry)的媽媽被變成喪屍的妹妹咬死,爸爸早已不知去向。在這個人心惶惶的末日,傳奇中的血后阿姨阿瑪回到陶沙市,帶領失去家人的夏洛特前往「失落之城露天汽車電影院」(the Lost City Drive-In),並在千鈞一髮的時刻咬住前來尋凶的爸爸,對抗瘟疫,然後「頭也不回地走向森林……消失在黑暗中」。

  故事到此進入尾聲,敘事者說道:「我的阿瑪阿姨用她唯一能做到的方式為這一切畫下句點—她拯救了我,為我們的世界帶來平衡」。她知道阿瑪阿姨可以引導她;更重要的是,她加入了一個象徵性的新家庭,原來「失落之城露天汽車電影院」是「一個由大學生、藝術家、切羅基族及其他族印第安人、還有海斯亭斯印第安醫院員工所組成的社群。喪屍流感爆發前,那些大學生就在設法重新開張汽車電影院」,夏洛特有了新的歸屬,開始重新學習原住民語言、歷史,還有「那些我的眾多祖先曾被剝奪的事物」,這個露天電影院成為原住民新世界的縮影。

  整本書雖然以吸血鬼為主題,最後一個故事卻以原住民未來主義(Indigenous Futurisms)作結, 為末日帶來新的方向。故事中的阿瑪阿姨,從1839年遭逢意外變成吸血鬼,到2039年再以吸血鬼的方法結束混亂,她不但將秩序重新帶回陶沙市,也指引敘事者掌握自己的人生,原住民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整體而言,這本書極有創意,從原住民抗殖民角度翻轉吸血鬼故事,讓我們對美國原住民文學有新的認識。雖然羅傑斯是為青少年而寫,但對一般讀者而言,同樣充滿吸引力!此外最後一個故事和瘟疫有關,非常具有時效性。非常謝謝燈籠出版的引薦, 讓我們讀到一本引人入勝的原住民吸血鬼短篇小說集。

  參考書目
  梁一萍,〈鬼舞美學:美洲原住民文學的批判隱喻〉,收入黃心雅、阮秀莉編,《匯勘北美原住民文學:多元文化的省思》(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頁143-167。
  Brogan, Kathleen. Cultural Haunting: Ghosts and Ethnicity in Recent American Literatur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1998.
  Dillon, Grace, ed., Walking the Clouds: An Anthology of Indigenous Science-Fiction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2012.  
  Ehle, John, Trail of Tear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herokee Nation. Anchor Books Doubleday, 1988.
  Glancy, Diane. Pushing the Bear: A Novel of the Trail of Tears. Harcourt, 1996.
  Hobson, Brandon. The Removed: A Novel. Ecco, 2021,
  Liang, Iping. Ghost Dances: Towards a Native American Gothic. Bookman, 2006.
  Smoak, Gregory. Ghost Dances and Identity: Prophetic Religion and American Indian Ethnogenesi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6.
  Verble, Margaret. Cherokee America: A Novel. Mariner, 2019.
  Vizenor, Gerald. “Native American Indian Literature: Critical Metaphors of the Ghost Dances.” World Literature Today, vol. 66, no. 1, pp. 225-237.
  ---, ed. Narrative Chance: Postmodern Discourse on Native American Indian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89.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792658
  • 叢書系列:Torch
  • 規格:平裝 / 424頁 / 14.8 x 21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老派女孩〉
阿瑪‧威爾森
一八三九年玉米熟成月十五日
1839/07/15

身為切羅基人,絕不該仰賴人血維生,但是二八年華的少女有時就是會遭逢意外。我的名字是阿瑪,ᎠᎹ,意思是「水」,如果你發音正確的話;念不對,就變成「鹽」。媽媽是在獵月生下我的。

我們族人從德州逃往印第安領地的途中,某天我弟弟生病了。我們的切羅基族人和其他印第安人知道德州騎警緊追在後,不能耽擱,決定拋下我們繼續往北走。我抱著妹妹蘇珊娜,一同望著族人消失眼前。四周變得一片寂靜,媽媽駕著我們的篷車和兩匹馬駛離布滿凹溝的德州道路,盡其所能把我們藏在一叢茂密的矮牧豆樹後頭。我們打算在這裡紮營暫留,足夠我們蒐集到藥草並讓我弟弟威爾歇個息就好。然而計畫生變,半夜時分我們聽見德州軍隊經過,緊追我們族人後頭,僅僅相隔不到一天的路程。

爸爸一年前在墨西哥被抓走了, 但在那之前,媽媽年年懷胎。然而除了我們三個孩子,其他都活不久,而威爾有時候似乎也要撐不下去了。今年骨月出生的蘇珊娜, 倒是個健壯的寶寶。爸爸只有威爾森這個單名,但媽媽有珍妮‧菲許這個全名。

隔天,媽媽和我沒說多少話;我們的心在我們這個小家庭以及身陷險境的族人之間分成了兩半。威爾雖然睡得很多,但病情看起來正在好轉。我挖了一些植物根,並採集兔子草給威爾洗退燒浴,媽媽一面餵蘇珊娜,一面看顧他。媽媽好像在蘇珊娜不滿地哭鬧起來之前,就知道她需要什麼。有些媽媽就是這樣,能養出安靜的寶寶。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小說任意門|文字是行囊  故事帶我們到遠方|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