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書展
黃河變遷史──清代至現代的治河主張:靳潘治河優劣×清代治河技術×民間方誌記載×河航利用主張……黃河流入近現代,千年的治水經驗匯流至此!

黃河變遷史──清代至現代的治河主張:靳潘治河優劣×清代治河技術×民間方誌記載×河航利用主張……黃河流入近現代,千年的治水經驗匯流至此!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10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泥於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
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瀦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
非諮詢不窮其致,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錢泳〈水學〉

  ▎黃河變遷至近現代
  《黃河變遷史》卷四研究了清代至抗戰前黃河變遷及治理,詳細探討了清代的河防策略及技術,並追溯自辛亥革命至抗戰前黃河治理的發展與變化。書中收錄了豐富的史料和專家見解,為研究黃河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新穎的視角。

  ▎清代的河防
  本卷首先深入比較了清代兩位著名河務專家靳輔與潘季馴的治河功績。靳輔以其穩健的河防措施和務實的治理方法,為黃河治河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潘季馴則以大膽的改道策略聞名。此部分還探討了清代初期治河的不同意見,詳細分析了改道後的各種治河主張,以及清代治河技術的發展。書中揭示了清代治河的行政機構運作和資源浪費情況,並記錄了道光二十三年大水的官方報告,展現了當時治理黃河的困難與挑戰。

  ▎辛亥革命至抗戰前的變遷
  第十五節涵蓋了自辛亥革命至抗戰前二十多年間的黃河治理情況。此期內,河患頻發,各種治河方案層出不窮,當時的政府和專家們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本書整理了這段時間內的河患表,系統分析了黃河治理的具體發展與變化,並探討了這一時期內的治河主張,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歷史脈絡和深入的理解。

  ▎黃河變遷總論
  最後一節對整個研究進行了總結,梳理了從清代至抗戰前黃河治理的主要經驗與教訓。書末附錄部分則提供了關於賈魯、惠濟二河的防洪和交通利用的專家見解,討論了黃河源頭問題,並列出參考書目及地名索引,方便讀者查閱。此外,附圖部分生動直觀地展示了黃河及其支流的變遷,為讀者提供了直觀的參考資料。

本書特色

  本書是《黃河變遷史》之卷四,深入探討清代至抗戰前黃河治理的歷史與技術,詳細比較了靳輔與潘季馴的治河策略,揭示清代河防技術與行政運作的實情。辛亥革命至抗戰前的治理變遷部分,提供了豐富的史料與專家見解,更收錄防洪與交通利用建議、地名索引,配有直觀的附圖,為研究黃河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新穎視角。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岑仲勉(西元1885年8月15日~1961年10月7日)


  名銘恕,字仲勉,原名汝懋,廣東省順德市人,中國歷史學家。在先秦史、隋唐史、文獻學、中外關係、邊疆史地、突厥史、蒙元史等多個領域建樹卓越,與陳寅恪並稱「唐史雙子星」。其所著《隋唐史》反映了他在隋唐史通論中的創見,著有《元和姓撰四校記》、《西周社會制度問題》、《隋唐史》、《突厥集史》、《黃河變遷史》、《岑仲勉學術論文集》等。
 

目錄

第十四節(下) 清代的河防
二、靳輔比潘季馴如何?
三、清代初期治河的意見
四、改道後治河的主張
五、清人治河的技術
六、清代治河的行政
七、清代河工的浪費
八、道光二十三年大水的官方文報
第十五節 自辛亥革命至抗戰前
一、河患表
二、二十多年間有什麼發展
三、這期內治河的主張
第十六節 結論
附錄
一、關於利用賈魯、惠濟二河來臨時防洪和將來交通的管見
二、河源問題
三、參考書目
四、地名摘要索引
附圖
編後記

 
 

編後記

  本書的研究重在黃河變遷,尤其是元代以前。至治黃方面,前人雖有多少名論,從現在科學時代來看,總是不能夠全面發揮;論其實施的成績,比之現代,更可說等於零,故對前代治河方法間有評價,也不過就當日的可能條件來立言。

  本篇的論述是詳古而略今,因為明代尤其是清代還有許多書本可供參考,涉明以前事則清代的黃河書刊,大率遵循胡渭的說法,有再行討論之必要。

  黃河在龍羊峽以上,至今還未十分清楚,前人治河更極少施工到現在的中游。本篇為切合當時環境,便於敘述起見,稱三門峽以上為「上游」,河南部分為「中游」,舊行皖、蘇或現行山東地面為「下游」,與一般所稱上中下游的界畫有點不同。

  初稿既成,時有修補,故同是一項數據,往往此處引甲書,而別處又引乙書,事實上究無大出入,閱者如要檢對,也不必專求一本。

  南方書本缺乏,借檢又許多不便,性質非十分重要的數據,雖有原本可對,為省工起見,也往往採取間接徵引的方式。

  辛亥以後,改用公曆,但各書紀載,仍有新舊雜用之處,勢難一一查考,涉於月日問題,閱者應注意這一點。又河防出事,官書多據報到的日期,也是和私家敘述常生差異的原因。

  《治河論叢》論及決口地方,曾說:「以同一處所,村落櫛比,此記甲村,彼記乙村,故不免有重複之處。」(二〇〇頁)按出事地點,不單止一般地圖,甚至方誌也沒有,更或已淪沒水中,無從查考,重複之處,勢所難免。

  人或更名,如李協後稱李儀祉,本書只依照其發表論文時所用名稱,不予更改以免誤會。

  初稿完成後,始識趙君世暹,承其借贈圖書,代抄資料,多所臂助,心感難宣。地圖託友人代繪,多不合式,古代水道圖更難求其精確,示意而已。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三日

  同時,某些朋友提了點寶貴意見,因作第三次檢閱,順帶刪了一節,增了兩個附錄,其附錄三、四還依舊稿,閱者當分別觀之。

同年十二月十一日再記於廣州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945678
  • 規格:平裝 / 244頁 / 14.8 x 21 x 1.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十四節(下) 清代的河防

二、靳輔比潘季馴如何?

靳輔是清代治河最有名的一個,世人常潘、靳並稱,靳輔究竟比潘季馴如何,這不可不作專題來討論。

滾水壩相傳是潘季馴的創造,他自己也稱它作減水壩,最近所築溢洪堰就屬於性質相近的建設。靳輔治河,是不主張關閉減水壩的,單就他的治河方法而論,最受攻擊的就是這件事。他曾於南岸碭山毛城鋪建減水壩、閘各一,銅山王家山天然減水閘一,十八里屯減水閘二,睢寧豐山附近減水閘四,都減水入睢河;歸仁堤五堡減水壩一,減入洪澤湖。又於北岸銅山之西石林、黃村二口建減水壩各一,減入微山湖;大谷山減水壩一,蘇家山減水閘一,都減由荊山河入運河;又駱馬湖尾減水壩橋六,叫做六塘,減湖、黃之水入石項湖。

康熙二十六年,湯斌面奏稱:「今雲梯關與前不同,若塞高家堰之壩,則淮水盡入黃河,黃水無倒入淮河之理。從前河堤單弱,不築減水壩則黃河必致潰決;今堤既高堅,若塞堤壩,使水歸一路,則沙不停壅,河身漸深。今靳輔唯恐黃河潰決,於南岸毛城鋪等處築減水壩,令黃河之水入洪澤湖,洪澤湖不能容,又於高家堰築減水壩令入運河,運河不能容,又於高郵州等處築減冰壩令入七州縣。」逐層詰駁,頗為尖銳。又後來陳世倌的批評,首引康熙十六年七月,靳輔自己的奏疏:「黃河南岸一決,必由邸家、白鹿等湖以入洪澤,助其滔天之勢,撼擊高家堰一帶堤工,各堤即堅固如鐵,亦必從頂漫過,下淹高、寶等七州縣田畝,淮流仍舊旁洩,仍不能助淮刷沙,清口以下,仍必淤墊。」但相隔不多時,輔又於康熙二十一年在南岸之毛城鋪、王家山、峰山,北岸之大谷山、蘇家山,各建減水壩閘。陳世倌根據這兩種事件,認為輔言行不符,無非因為「徐家灣、蕭家渡之決,議以革職賠補,故於兩岸分建閘壩,以分水而保堤」,也屬以矛攻盾。然而二十五年六月,湯斌面奏,固自承不知河道情形,因見減水壩「舊時止有四處,今增至三十餘所,目前若竟行堵塞,恐黃河沖決,堤岸民田仍受其害。若不行堵塞,恐水勢分散,河流緩弱,則河底漸高,運道有礙。臣愚欲將減水壩稍築加高,若水大仍可分洩,水小俱使歸道,則河底日逐刷深,水無氾濫之患,減水壩亦漸可堵塞」,仍不敢堅持立即堵閉。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投資新手也ok!躺贏人生,打造月月PAY財富,電子書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全書系(止)
  • 上誼領券(9/7-9/18)
  • 新時代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