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公民道家的可能

公民道家的可能

  • 定價:510
  • 優惠價:85433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07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呈現在讀者眼前的這本書,展現道家哲學與當代政治哲學學者的深入對話。

  鄧育仁教授提出的公民哲學,深刻地反思深度歧見等當代社會難解的核心問題,嘗試從故事地位、重新框束問題等途徑來進行深入反思。也同時引入儒學視角,從兼聽、天下為公、惻隱之心等思想,來闡論公民哲學所重視的面向。整體而言,公民哲學,不僅在當代政治哲學中開展出新的論述空間,也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具有以公民哲學為視角,邀請不同哲學理論與公民哲學進行對話,而後展開新的理論。本書以公民哲學為平臺,引入道家哲學後的深入對話,而展現出所謂公民道家的可能面貌。

  本書以「公民哲學」為核心主題,進行深度探討,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公民哲學與道家哲學的對話。
  第二部分   對於公民哲學的回應與展望。
  第三部分   收錄兩篇訪談、座談,將公民哲學與深度歧見,以案例故事進行對話、分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鄧育仁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隱喻、心靈與語言哲學、認知科學哲學等,著有專書《公民哲學》。現任歐美研究所所長,曾任科技部人文司司長、國科會人文處處長。曾獲教育部學術獎、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等。

林明照

  臺灣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期刊主編、臺灣哲學學會理事、中國哲學學會副會長。曾擔任美國斯克蘭頓大學、夏威夷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校訪問學者,研究專長為道家哲學、魏晉玄學。著有《先秦道家的禮樂觀》。

賴錫三

  現任中山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中山大學文學院長,國科會文學一召集人。曾獲科技部吳大猷紀念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科技部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研究專長為中國哲學、儒釋道三教比較、老莊哲學、氣論思維。目前已出版《莊子的靈光》、《當代新道家》、《道家型知識分子論》、《莊子的跨文化編織》。

鍾振宇

  德國Wuppertal大學哲學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道家、海德格、比較哲學。主要著作有《道家與海德格》、《道家的氣化現象學》、〈王船山之「氣化的時間現象學」〉、〈無用與有用的弔詭—「莊惠之辯」的現代意義〉、〈存有論與政治之間—牟宗三與海德格的構想和反思〉。

吳澤玫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學術研究領域為當代西方政治哲學,包括羅爾斯(John Rawls)正義理論、自由主義、審議民主和公民教育。著有〈從同婚爭議論公共理性的完備性〉、〈多元社會的政治統合──審議民主系統取向的觀點〉、〈論審議的多元溝通模式〉等論文。

羅名珍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哲學博士,任教臺灣大學哲學系。主要研究領域為批判理論。著有德文專書Jenseits des Leidens. Adornos Beitrag zu einer "Denkpsychologie", Deutsche 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e Sonderbände 41, Berlin/Boston: Walter de Gruyter, 2020; 譯有霍耐特,《社會主義的理念》(Axel Honneth, Die Idee des Sozialismus: Versuch einer Aktualisierung),臺北:群學,預計2024出版。

李志桓

  中正大學中文博士,現任浙江海洋大學中文系講師。研究專長為道家哲學、身體現象學。已發表〈「風」與「麻風」:試論《莊子》會如何思考生活本身的不確定性〉、〈後形上學語意下的「道」:《莊子》文本中的「風」與「自我」構成〉、〈如何思考共生與社會生活──從《群書治要》中的老、莊形象說起〉等文章。

廖昱瑋

  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博士後。曾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進行短期訪問。曾獲科技部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獎。研究專長為《莊子》哲學,主要注重情感、政治、倫理等相關議題。著有〈再探《莊子》「成心」之起源:以偏執心與死生憂懼為線索〉、〈《莊子》中的差異政治觀〉等論文。

李雨鍾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後。研究領域為先秦儒道思想、政治哲學、跨文化哲學、漢娜鄂蘭,著有〈可溝通的情感政治:重探漢娜鄂蘭的情感批判與判斷理論〉、《渴望「形式」的「感受」:先秦儒家的政治考古學》、〈非對稱的相互性:從列維納斯與呂格爾之爭到《論語》中的「仁禮」關係〉等論著。
 
 

目錄

目次

序 林明照、賴錫三

第一部分 公民哲學與道家哲學的對話
公民道家與深度歧見—─以《莊子》的〈齊物論〉和〈人間世〉為思考/賴錫三
社會生活中的差異與共存:公民哲學與莊子/李志桓
公民道家的可能—─《莊子》的多元觀/廖昱瑋
初探《莊子》「應物」中的公共溝通因素:從畢來德到鄂蘭/李雨鍾
深度共是:莊子與鄂蘭論公民意見的複數性/鍾振宇
《莊子》的善生善死與公民哲學/林明照

第二部分 對於公民哲學的回應與展望
儒學修養作為政治德行—─從公民教育論深度歧見之調節/吳澤玫
故事、故事性思維與故事地位—班雅明思想與公民哲學的交會/羅名珍
結論: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鄧育仁

附錄
有關公民哲學與深度歧見的故事挖掘—─訪談鄧育仁先生
公民哲學與深度歧見:從臺灣「同性婚姻」爭議談起

 
 

自序

  呈現在讀者眼前的這本《公民道家的可能》學術專書,展現道家哲學領域的學者,與當代政治哲學領域學者的深入對話。鄧育仁教授提出的公民哲學,深刻地反思了深度歧見等當代社會難解的核心問題,嘗試從故事地位、重新框束問題等途徑來進行深入反思。《公民哲學》也同時引入儒學的視角,從儒學兼聽、天下為公、惻隱之心等思想,來闡論公民哲學所重視的面向。整體而言,鄧育仁教授的公民哲學,不僅是在當代政治哲學中開展出新的論述空間,同時也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以公民哲學為視角,邀請不同的哲學理論與公民哲學進行對話,而後展開一個新的理論面貌。此本學術專書,正是以公民哲學為平臺,引入道家哲學後的深入對話,而展現出所謂公民道家的可能面貌。

  本書所含蘊的公民哲學與道家哲學的對話,是鄧育仁教授與學界多位朋友經過一連串的閱讀、討論與辨析而逐步展現的。這個討論與探索過程,首先是以讀書會的形式,深入閱讀鄧育仁教授《公民哲學》的書稿,並引入道家哲學的視角來做深入的激盪。讀書會共進行了三次,前兩次由臺大哲學系主辦,分別於2020年8月29日,以及同年11月21日在臺大水源校區哲學系館進行。第三次讀書會則是在林遠澤教授及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於2021年3月6日在政大井塘樓舉行。在這幾次讀書會中,鄧育仁教授以開放的心態,以其公民哲學的脈絡,回應了學者從道家哲學面向提出的反思;同時,道家學者也在公民哲學的核心論題中,挖掘了道家哲學對於當代政治哲學,甚至當代公民社會的諸般議題,能有所啟發、引導的層面。而在歷經三次深入閱讀、討論後,最後在2021年6月26日,由臺大哲學系與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共同舉辦了「公民道家的可能:公民哲學與道家哲學的對話」學術工作坊。此場工作坊共有11位學者圍繞公民哲學與道家哲學的對話一主題發表論文,雖因疫情關係會議以線上形式進行,但作為幾次讀書會後總結性的成果討論,對話更具系統性,也為公民道家此一論域打開了發展的可能。本書所收錄的文章,即是發表在此次工作坊的相關論文,正是公民哲學與道家哲學嘗試對話的初步成果,也是所謂公民道家論述可能面貌的首次展現,敬請讀者們評閱及指正。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668515
  • 規格:平裝 / 340頁 / 17 x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公民道家與深度歧見—─以《莊子》的〈齊物論〉和〈人間世〉為思考

賴錫三
中山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本文主要接續鄧育仁先生的「公民哲學」之論述取徑與問題意識,尤其以「深度歧見」與「故事調節」為角度,嘗試擇取《莊子》做為與其深度對話的在地實踐智慧。一者,從《莊子》〈天下〉篇諸子百家的思想多元與言辯爭鳴的共構現象,描述莊子如何提出批判性的觀察。二者,從〈齊物論〉挖掘思想資源,提供我們思考面對民主時代「深度歧見」之困境,如何不掉入「終極解決」的陷阱,改以「調節框架」的「不解解之」之另類思考,將多元衝突轉化為多元共生。三者,本文將續以〈人間世〉的故事敘事為例,看《莊子》如何調節儒家的「道德政治」為「轉化政治」,以期提供一種以「調節」取代「審判」的「公民道家」之案例。

一、 當代民主危機下的深度歧見:從鄧育仁「公民哲學」的問題意識出發

任何古代經典的實踐智慧,若不滿足於歷史考掘之博物館學研究,想發揮「通古今之變」的跨時空潛力,就必須嘗試對當代人說話。簡單說,古典必須在古今視域之間,進行語境交織的對話嘗試,才有機會證明古典不隨時間流逝而過時,它仍可在當代多元文化、多元思想、多元語境的眾聲喧譁中,提供歷久彌新的參考價值。然古典價值沒有必然保障,它必須在古今視域的詮釋活動中,被我們持續開採與挖掘,以提供可被價值重估的機會。例如歸為道家經典的《老子》、《莊子》,因應中國先秦時代的文化危機、價值危機、規範危機(所謂「周文疲弊」、「禮崩樂壞」、「天下大亂」),其回應天下治亂問題的思考藥方,是否只具思想史、學術史的意義?還是依然能對當代處境(例如臺灣當前民主憲政的公民時代)的某類關鍵課題,提供回應藥方?本文將嘗試以「通古今之變」的思想接枝實驗,讓在地的古典實踐智慧,在當代新視域、新語境中,成為多元資源的一環,並有機會再被價值重估。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大雁文化電子書暢銷展|兩本85折、三本79折、套書77折|閱讀是一趟「發現之旅」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懸疑推理小說展(止)
  • 橡樹林全書系
  • 性別主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