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管理書展
西來安魂

西來安魂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4年10月1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神明降旨要去殺日本人,你敢一起嗎?
 
現此時1970年,兩個時空,接近一甲子;
宿命的輪迴再度轉動——
1915年的「西來庵事件」是否重新上演?
 
新晉小說家的首部作品,正面對決臺灣史上最壯烈的抗日事件——
信仰與人性、國族與親族、符法與乩身,共同交織出臺灣島嶼的多元性格。
 
  「西來庵是臺灣的民主聖地,也是臺灣人民抗拒外來移民統治之地,代表了臺灣人民追求自由的勇氣及維護尊嚴的堅持;『西來庵事件』也帶給我們許多啟發,更是我們需要保存的一項重要歷史資產,讓我們能緬懷過去並思考未來。」——蔡英文 前總統於西來庵文化館2011年落成啟用典禮致詞
   
  「西來庵事件」又稱余清芳事件、噍吧哖事件、玉井事件,是日本治臺中期,由漢人主導的大規模武裝抗日事件;在1980年代前,該事件被認定為「臺灣義和團」——即一群盲目愚民受到宗教煽動貿然起義,被武力鎮壓,最終牽連無辜,導致大量死傷。但事實並非如此……。
 
  ▌奇幻寫實大敘事,啟蒙在地群體意識
  攸關這塊土地命運的大事件,有比「民間故事」進一步的詮釋——
  每個民族的開端,口耳相傳下,都有根基於史實的神話與傳說;
  這本書想寫的,是這座島嶼,天光透入來彼時,發生的那些事。
 
  ▌你要苟且偷生,還是換個活法?
  時間是大正四年(1915年)連年颱風成災、帝國苛政、民不聊生。積怨已久的臺灣人民,響應乩童余清芳號召進而憤然起義,眾人以位於府城市區的「西來庵」為指揮中心,聯合大目降富商蘇有志、山中盜匪江定,下決心推翻日本殖民統治,建設獨立國家。
 
  同時段,因著「明治維新」崛起遠東地區的日本,正是軍國主義熾盛的明治後期;新生帝國面臨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全新變局——守舊派與改革派的明爭暗鬥,穿越廣袤的太平洋,蔓延到了臺灣島。
 
  一心改善臺人生活的年輕警察官龜山,在偵察一起臺人詐騙案過程中,受制於奉行高壓統治的內田民政長官;起義事件爆發後,他被迫單槍匹馬面對洶湧而至的危機,究竟如何才能避免雙方大規模死傷?
 
  在另一時空,相隔55年的「牛磨後西來庵」新址。久違的王爺再次顯靈,欽點先輩將被冊封神明;一場民間盛事,竟引來國府情治機關上門盤查;在冥冥中肅殺之氣捲土重來,主角正雄能否虎口脫險?
 
  《西來安魂》試圖以歷史為骨幹、用信仰生出血肉;透過日人、臺人、蕃人乃至神明的眼光敘事;經由呈現不同階級的眾人——從帝國高官到底層農民,所有生靈是如何在時代洪流下,受到無情沖刷,抵達命定結局?盼望藉著說出這段故事,使受難者得以安息。 
 
  ▌為何不該錯過以「西來庵事件」為背景所書寫的這本小說?
  ➤ 在「霧社事件」15年之前發生,規模最大、規劃最縝密;
  ➤ 主事者以香煙裊裊的常民信仰,抵死頑抗殖民帝國的剝削;
  ➤ 可查1,507人死亡,但按照遺下骨骸統計,實際大於10,000人;
  ➤ 是臺灣抗日運動由「武鬥起義」轉向「文化抗日」的關鍵轉捩點。
 
  ▌「西來庵事件」其文本流變簡單比較
  小說家李喬首先讓這個故事,由國家收藏學術資料的廟堂之高,走入尋常百姓家。不可諱言,在當權者的預設下,是要李喬寫出民族前賢的傳記,用以作為外來政權本土化的標示;而李喬在走遍被屠戮的鄉里之後,用寫實的筆觸毫不留情地描寫當時的苦難,並表示自己不忍心以虛構小說強化人物形象的方式,戲劇化地陳述這個慘烈至極,發生在同胞手足身上的故事。
 
  研究員康豹則是以完整的田野調查、科學數據,以社會經濟關係來客觀檢視這個文本,藉此分析出當時的臺灣人是從各方面受到日本殖民統治的壓迫,忍無可忍才集結各方勢力起兵;該客觀論述確實也與康豹「外來者」的身分相合。更提供了當代人們完整理解此事件的動機,以及情節發展的脈絡,畢竟宗教信仰一直是農業社會人們生活的主要寄託,在活不下去的情境下,呼告神明也是當時的標準程序。這些調查讓整起事件走出了「義和團式」神明附體、刀槍不入的迷信氛圍。
 
  本書作者吳欣翰則是站在前人所建立的基礎之上,以角色動機、情節驅動,試圖經營一個善惡有報、有始有終、循環三界的全知世界;該項企圖一路橫跨了人世的時間長河,用書中1915年「西來庵事件」參與眾人,以及1970近現代解嚴前受到白色恐怖迫害的主角眼光來探尋此一事件;身為讀者,則是透過這樣雙重時空的設定,以整整半世紀之後(本書出版於2024年夏末)的後設眼光,層層疊疊、鉅細靡遺地挖掘、重新省思在這座島嶼生活的臺灣人,其主體性究竟為何?
 
  ▌書封裝幀設計
  設計元素:封面構成的下方圖片是1915年「日本官方寫真帖《大正四年臺灣南部匪徒討伐警察隊記念》」所記錄下來的西來庵古廟;上方圖片是「二次重建後」西來庵內的「沈府中軍爺」神尊;封面兩旁以故事中關鍵的「符令」元素圍繞,呈現雙主線敘事的不同觀點;也經由這三個元素,象徵已逝去的時代。
 
  配色系統:以具地理特色的府城古老「臺南紅」與道教儀式中常見的「金紙黃」搭配作為主色,喚起人們廟宇參拜的氛圍;拼貼風格的「持香之手」高舉一柱清香,象徵理想的大同世界,讓人們意識到現世生活的太平安穩,並以裊裊香煙召喚大眾對這段壯烈歷史的敬意與悲憫;也期盼與過往的威權專制徹底道別。
 
  採用嚴選美術紙印刷、燙亮黑製成書封,並以獨具手感且易讀性高的原紙印刷內頁,兼具典藏與閱讀的舒適性。
 
本書特色
 
  ◇ 以奇幻筆觸帶入「西來庵事件」既有宗教元素,利用臺灣民間中的扶乩、降筆等信仰儀式,以此推動故事主軸、雙線平行發展。
 
  ◇ 敘事基礎是歷史上實際發生的大小事件,以故事將幾位主要角色對於信仰的辯證,結合真實歷史事件,轉化成貼近大眾的內容;由不同的面向觀看——尤其是臺灣人的群體心理動機與行為。
 
  ◇ 有別一般歷史小說鴻篇巨製的節奏,小說內文分為四個大部、26個章節;以現代小說技法,透過「場景」敘事,以電影分鏡邏輯,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
 
  ◇ 2022年新臺灣和平基金會「第六屆臺灣歷史小說獎」入圍決選。
 
專文導讀
 
  溫宗翰|豐饒文化社總編輯、民俗亂彈執行編輯
 
勇敢無畏推薦
 
  王榮裕|金枝演社創辦人暨藝術總監、第22屆國家文藝獎戲劇類得主、 2024臺北藝術節《西來庵》導演
  平路|小說家
  朱宥勳|小說家、文學評論家
  汪大久|明道中學校長
  陳國偉|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優聘副教授
  陳耀昌|醫師/作家
  陳蕙慧|資深出版人
  康豹(Paul R. Katz)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著有《染血的山谷:日治時期的噍吧哖事件》
  曹興誠|企業家、佛學家、收藏家、倡議家/聯華電子創辦人
  張隆志|中研院臺史所研究員
  黃裕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重返第一法庭——噍吧哖事件特展研究策展人
  錢真|小說家
  謝仕淵|臺南市文化局長/歷史學者
  蠢羊(羊寧欣)|漫畫家/文史工作者
  ──真心推薦給每一位,勇敢無畏的臺灣人(以上推薦人按姓氏筆畫排序)
 
為時代悲憫,向前賢致敬——來自各界的深刻好評
 
  汪大久(明道中學校長):
  作者欣翰以臺灣日治時期西來庵事件為骨幹,以多角度交織出不同故事線索,通過歷史的寫真,刻畫當時臺灣人民的困境和被壓迫,展現信仰對於社會結構和階級的衝擊,以及其所產生的凝聚力!
  欣翰是明道校友,也是科技人,下班逐夢創作出這部精彩的臺灣歷史小說,成功觸動人心,我鄭重推薦!
 
  曹興誠(企業家、佛學家、收藏家、倡議家/聯華電子創辦人):
  同樣處在強權壓境、兵凶戰危的情境,百年前的臺灣人民有智慧分出敵我,完整精確地規劃策略,並且寧死不屈;我們不該愈活愈回去!
  尤其當今世代最注重的是「軟實力」,這是臺灣的強項。除了一面武裝自己,也該瞭解這座島嶼,在各方面都擁有世界級的資源。最明顯可見的是:全球都依靠臺灣在AI產業的研發與製造實力。每一位生活在這裡的人民,都有責任認真地把臺灣打造成一個——能靈活應變世局、不畏強權、小而美的國家。
 
  黃裕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重返第一法庭——噍吧哖事件特展研究策展人):
  作者巧妙將西來庵百年傳奇串聯成歷史軸線,在神諭抗戰與近代變革之間,琢磨出溫暖的火光。
 
  錢真(小說家):
  豐富的想像力,跨越世代的心靈對話。
 
  謝仕淵(臺南市文化局長/歷史學者):
  400年以來,臺南以人文底蘊、民俗之美保留了寶貴的物質遺產;也同時培養出個性淳厚但有骨氣、不受欺壓的銘心意志。「西來庵事件」傳達了當時人民的心聲,他們需要民主自由。隔了110年,這塊土地的人民仍然懷抱同樣的希望。
 
  蠢羊/羊寧欣(漫畫家/文史工作者):
  日本時代的林野調查中,許多無主地收歸國有,失去耕田的人民才在西來庵一役中,舉起鋤頭與鐮刀,砍向殖民者。
  希望有更多歷史被描寫,記錄下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欣翰
 
  1989年生,明道中學、交大理工系所畢。身為竹科工程師,人生夢想是當導演,希望有朝一日將自己的創作搬上大銀幕;平時喜歡和老婆窩在家中,熱愛閱讀歷史書籍和各類小說。
 
  本書為作者小說處女作,目前正著手書寫下一部歷史小說《苦杯》。該作同樣聚焦臺灣歷史與宗教的交互關係,並深入探討基督長老教會對戰後臺灣社會之影響。該計畫已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24年第一期文學創作補助。
 
 

目錄

推薦語 汪大久、曹興誠、黃裕元、錢真、謝仕淵、蠢羊(羊寧欣)
 
導讀 以信仰追憶庶民記憶 溫宗翰
 
楔子
部一 百年繁盛、花開花落
1.乩童
2.豪紳
3.王爺
4.已死
5.試探
6.發誓
7.佳話
 
部二 戰雲密布:與世界連動的島嶼

8.戰爭
9.暗潮
10.異動
11.測謊
 
部三 官逼民反:為自由民主起兵
12.結義
13.調查
14.露餡
15.緝捕
16.宣戰
17.出擊
18.目標
19.慘案
 
部四 徘徊不去的專制幽魂
20.救援
21.前夕
22.大戰
23.屠殺
24.通靈
25.灰燼
26.封神
 
後記
參考資料
 

後記
 
  閱讀能讓人們的想像力最大化。一個故事在每位讀者腦裡會產生各自獨特的畫面,這也是小說能在視覺化的時代中,仍占有一席之地的關鍵。不單是小說,筆者也很愛讀傳記或歷史相關書籍,只可惜史料較難被普羅大眾關注,常被淹沒在不斷流逝的時間洪流裡;幸運地是,少數被成功改編為藝術作品的歷史片段,往往能引起廣大共鳴,並形塑成眾人的共同記憶。
 
   在某個因緣際會下,我拜讀了臺灣歷史小說獎的得獎作品,如《陳澄波密碼》《蕉王吳瑞振》《羅漢門》《忤:叛之首部曲》《傀儡花》《樂土》等等,並深深為之著迷,當中發生在臺灣的歷史人物與事件,我都曾聽過,卻從未能如此沉浸在那個時代與背景中,感受這塊土地與居民曾經的風貌。隨之才意識到,這座島嶼還有許多精彩故事等著被挖掘;就此我便立下目標,要創作出精彩的故事,並記錄下臺灣的過往。
 
  在這部小說中關於乩童的靈感,是來自於過去的信仰經歷。筆者從小跟著家庭接觸道教的宮廟和文化,透過乩童與神靈直接溝通,請示祂對筆者那未知的將來做出指示與決定。一路以來,筆者的生命歷程都堪稱順遂,讓當時的自己總覺得受到神靈眷顧,也深刻地相信著。
 
  後來幾次面對人生的重大抉擇時,我帶著對未來的規劃去尋求神靈的祝福和同意,祂卻指示了截然不同的路線。一邊是自己理性的判斷與分析,一邊是神靈的預言與建議;心中經歷幾番激烈的掙扎衝撞,才讓筆者深刻意識到自己對「信仰」的依賴竟已如此之深。
 
  即便人生道路最終得擇一而行,筆者仍不時想像著:另一個平行時空中做了不同選擇的自己,是否過得比較好?若堅持自己的決定,向來幸運的際遇是否會遭受影響?神靈是否還願意眷顧?但若繼續聽從神靈,當筆者的人生不如意時,是否會變得怨天尤人,是否心性上變得更加依賴?
 
  一路挖掘省思而叩問自己:信仰對社會的影響力究竟是什麼?是落後傳統的象徵?抑或是能支持撫慰人心的重要依靠?尤其在現代社會,我們又該用什麼角度看待神靈信仰?是荒誕無稽的迷信?還是有拜有保佑的神祕力量?
 
  以上問題都需考慮許多種面向、無法一言以蔽之,這也是宗教神祕吸引我想深入探究的原因。
 
  臺灣是一座信仰之島,廟宇的數量比便利商店還多,尤其是古都臺南。自古至今這股看不見的力量,不僅僅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更與這座島的命運與發展緊緊相扣。
 
  西來庵事件常被譏為﹁臺灣義和團﹂,因宗教色彩濃厚,常被貶為迷信的愚民誤受到宗教煽動才貿然起義的抗日行動,最終被日軍武力鎮壓導致大量傷亡。但若我們大膽假設,神靈真的存在呢?這故事又會是怎樣的解讀?而這群跟隨王爺旨意的義軍,是否也會和百年後的我一樣,面臨對信仰的疑問呢?
 
  這些好奇讓我決定以此事件作為骨幹,用信仰賦予其肉身,試著從多方角度演繹這起影響臺灣甚鉅的傳奇事件。
 
  這是筆者首部付梓的長篇小說,經過半年田調與一年的創作時間,對自己是重要的里程碑。在我的腦海中,這是一部已經殺青的電影,只是以文字的方式表達給讀者,也盼望它未來能走得更遠、更廣。
 
  創作過程中充滿了未知與挑戰,一路上要感謝許多人的幫助:
  感謝老婆真切的討論與陪伴,讓創作不那麼孤單寂寞。
  感謝巧虎的想法激盪,與品味相同的你討論總是收穫良多。
  感謝Puck作為引路人,帶領理工人踏入文學創作。
  感謝97帶著我愛上歷史,探索世界形成的脈絡。
  感謝爸媽的一路支持與陪伴,以及對我任性的包容。
  感謝試讀團們的寶貴意見,你們都讓這部作品變得更好。
  感謝新臺灣和平基金會臺灣歷史小說獎,肯定這部作品並開啟我後續的機會。
  感謝文史學者的努力,拜讀各位的著作和研究後,我才能拼湊出時代的樣貌。
  感謝主編依靜肯定作品潛力,並願意包容菜鳥作者一路奮鬥,盼未來還能攜手探索作品更多可能性。
  感謝內容協作國軒替這部作品校正許多史料並增添細節,更提供寶貴意見讓我受益良多。
  感謝自己一路的堅持和努力,才能誕生這部滿意的作品。
 
  最後感謝讀者們讀完這部作品,希望在故事之餘還能帶給大家不同的想法和思考,同時也期待收到你們的真心回饋。
 
  創作的道路悠遠綿長,我會繼續堅持,第二部長篇歷史小說《苦杯》有幸獲得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同樣為臺灣歷史與信仰的系列作,聚焦於戰後基督長老教會對臺灣社會的影響,希望讀者朋友們能繼續期待筆者未來的作品。
 
導讀
 
以信仰追憶庶民記憶
溫宗翰 豐饒文化社總編輯、民俗亂彈執行編輯
 
  許多年前,因研究需要前往玉井探訪廟宇,於是發現位於青果集貨場旁的忠烈廟。小祠主祀余府元帥,即是知名的余清芳,兩旁更同祀著羅俊、江定兩位元帥。神像後方,立有三人的「遺照」;在香火煙燻、昏黃氣氛襯托下,隱隱透出的肅穆容貌,略有令人不寒而慄之感。但想著,他們生前也是為國為民的時代英雄,便漸漸放下忐忑不安的情緒。
 
  幾經探訪,始知忠烈廟原是「噍吧哖事件」罹難者骸骨集葬的萬人塚,受八七水災影響,輾轉遷葬至此地,鄉紳鳩資建祠,於一九六五年才開始祭祀三位元帥,取其紀念與追崇的象徵意義;稍稍比對時間點,正是臺語電影《血戰噍吧哖》推出以後的事,此時不只政治局勢改變,隨著「抗日」情愫塑造,電影重新包裝事件,人們才能以抗日英雄的角度去追憶幾位英烈。
 
  有趣是,如今三位元帥不僅守護一方土地,還搖身一變為「司法專家」,據說民眾遇到不公或不義之事,或有官司纏身,都會去祭祀三位烈士,祈請主持公道;甚至有警察、檢察官等遇到難破案件,也會前往祭拜,頗有顯應。在神龕內,有著厚厚一疊各種「訴狀」,等待元帥們主持公道。三位烈士活著時,是殖民地「法」的犧牲者;成仙後,成為民間法度的維持者,足見革命家思想進步、講求「義」與「勇」的形象,深植民心。
 
  民間信仰除了展現人類生活跨時空的信仰心靈,往往也能見證歷史、記憶時代,這些時光刻痕,都反映出信仰誕生當下,社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過去事物的想像與承接,人們透過信仰來記錄歷史,其實也反映著社會集體自我記憶的內在邏輯。臺灣受到不同時期殖民經驗摧殘,民間信仰自然也回應這些歷史記憶,舉凡朱一貴、杜君英、王勳、赤星中尉、杉浦茂峰、森川清治郎、廖添丁、顧尚泰等具名主祀神祇,或也有不具名的集體祭祀,諸多萬善同歸所、大眾爺、元帥、紅旗公等,也都為臺灣社會保留住不同時期各類征戰事件的歷史記憶。
   
  這些不同歷史背景的陰神祭祀,有著共同文化脈絡(即展現臺灣人不分立場,以祭祀取代對立的善良敦厚)常常有人誤以為民間信仰是封建保守的思想殘餘,但其實,臺灣島「天高皇帝遠」,這些「反抗者」的祭祀與封神,都不是延續自傳統生活,建立在「朝封」制度下的產物,反而是普羅大眾在生活經驗中,為求心靈安定,與時俱進建構社會集體記憶的當代信仰。
 
  讀畢《西來安魂》,最讓我感到欣喜驚奇之處,便是作者有別於過往的論述邏輯,讓西來庵歷史事件,真真切切、完完整整地在民間信仰脈絡中展開敘事,讓從來只有參與在歷史敘事中,卻從未有主體存在的王爺,也在事件中有了角色。
 
  長期以來,絕大多數有關「西來庵事件」的闡釋,都會以「迷信」「利用宗教」「利用信仰招攬人心」「假藉神諭」等言詞,來看待事件中的民間信仰。言下之意,就是指起義革命者們,「利用」信仰力量,「巧騙」社會大眾參與,從本質上否認信仰的存在。
 
  這類說法,與日本人在弭平事件後,所做的調查定調如出一轍,以臺灣人「迷信」來掩蓋革命者的真實訴求;尤其,日本人在事件之後,啟動臺灣宗教調查,錨定宗教治理措施,藉機掌控宗教階層影響迄今;如今回顧過往,若不略加思考,則很容易落入檔案文獻只有掌權者話語的糾纏之中。
 
  「迷信」一詞背後,其實就是嘲弄革命者的信仰價值觀,罔顧行動者政治訴求與社會理念,遮蔽革命者聲音,掩蓋殖民政權造成民不聊生的社會問題。在那個威權苛政時代,如何「保身立命」顯是臺灣人最想仰賴的信仰依靠,被逼到絕境,再如何無奈與疲軟,也只能「竹篙湊菜刀」與之拚搏,而民間信仰既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帶著信仰上戰場,拿保身靈符當防彈背心,信仰與行動結合,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若稍稍回顧「西來庵事件」以前,不也有個「土庫事件」,所有革命者把起義革命紛紛指向玄天上帝?與其說是迷信,何不說是日本人引起天怒人怨呢?
 
  《西來安魂》嘗試在破碎與充滿官方話語的檔案之中,融入現代口述歷史、文化研究、檔案分析等相關細節思考,嘗試還給「西來庵事件」一些血肉,作者站在當事人角色立場,讓所有一切都在日常生活中發生;讓民間信仰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讓信仰的力量,變成真實語境,而不站在權威者立場來「糾正」迷信。書寫尤以時空交錯手法,回應歷史情節內容,藉此保留由當代觀看歷史的敘事邏輯;呈現當代人回頭看歷史的思考、沉澱,也似乎是想以「說書人」角色,引領讀者重新思考事件。普遍對「西來庵事件」的理解,大多需要仰賴日本官方檔案文書,然則此些檔案資料,大多是零散的敘事片段,當權者掌握歷史言說權是自古皆然,所以許多知識份子在不同時期為了抵抗權力、捍衛信念,奮力以文辨史、以文證史,重新言說與追憶歷史事件;不同時期、不同身分、不同角度去探索「噍吧哖事件」的書寫者不少,但本書作者雖仍也追尋過往文學家、歷史學家的腳步,卻將目光放在以民俗為核心的基底,自然地讓王爺參與其中,或許是想擺脫歷史敘事窠臼,摒棄嘲弄信仰的視角。
 
  亞里士多德說「詩比歷史更真實」。作為現代人而言,要想重新回到歷史現場、拼貼情境細節,追訴人物情感與每個時代人物血肉記憶,實在不是容易之事。但本書仍循序漸進地穿越時空,讓無力敘說的普羅大眾,以最單純直接的信仰祭祀,回應殖民時代那些貼近自己生活在地的生命經驗,建立一套屬於庶民的、民俗的、當前文化氛圍的記憶方式。作為歷史小說而言,以如此貼近民眾的真實情感重新述說故事,讓「西來庵」重新被看見,或已足以療癒傷痕,安頓魂體。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618305
  • 叢書系列:文學館-Quill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楔子
 
一九一二年.冬至.加路蘭浮浪者收容所
 
一鉤新月掛在夜空上,照亮了整片海面和崎嶇的東部岩岸,風浪一波波襲向岩石,濺起碎玉般的浪花;岸邊有一區簡陋的矮房透著燭光,在雄偉的大自然前顯得渺小而脆弱。
 
「真寒……猶原足寒……」余清芳蜷曲身子不斷發抖。牢友們已蒐集所有苧麻布覆蓋他全身,輪流站在磚砌的通風口,試圖要堵住臺灣東部的刺骨寒風,卻還是於事無補。
 
「他發高燒,這些日本狗給的破麻布根本就無法保暖,再這樣下去很危險。」牢友當中的王仔曾是郎中,看到這情況也頻頻搖頭。
 
臺灣東部環境嚴苛,夏日嚴酷的烈陽和冬天刺骨的狂風,每半年會交替上陣,連裝備齊全的日本警察都難以招架,更何況是只披著一層粗製麻布的囚犯們。他們每天被迫長時間勞役,持續為日本帝國採擴和開路,加上東部醫療資源匱乏,被分發至此的「罪犯」絕大部份無法活著回到西臺灣。
 
「有人去問過黃老嗎?他會不會有辦法?」黃老是整間收容所內最年長的犯人,已經在這待了快五年。聽說他當年因勇敢起身抵抗日本人才被抓來,在收容所內地位極高。
 
「聽說他做過道士還天生陰陽眼,或許余弟不是生病而是被髒東西煞到,」王仔心中抱著一絲希望如此說道:「不過黃老在另外一區,必須冒險偷渡過去把人帶來。」
 
「我去!」丁仔自告奮勇,他跟余清芳在鹽水港街就一起打拚:「被發現頂多挨一頓打,但絕對要保住余弟這條命!」
 
「浮浪者」類似清代的羅漢腳,是指沒有一定住所或職業,且被日本警察判定有妨礙治安或風俗之虞的人。他們沒有犯罪事實,只是被日本帝國預防性關押著,並透過規律的勞動和群體生活全面改造這些在殖民地高層眼中無所事事的男人。
 
收容所不像監獄看守嚴格,犯人們在白天強迫勞役,晚間有些自由時間。丁仔趁著點名的空隙偷溜並找到了黃老,熱心腸的老人第一時間答應前來探望。
 
神祕老人的到來讓所有人都很期待,好奇地將兩人圍了起來,都想知道此事如何能解?余清芳此時已昏迷,全身如火爐般發燙,因著囚室寒冷,一層水氣氤氳由身軀往上蒸騰。

會員評鑑

5
10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24/09/10
儘管本書是以台灣沈重的西來庵事件為背景,但藉著信仰力量的承上啟下,讓故事的展開,如同口述歷史電影一般容易引起讀者的好奇。
我認為本書值得推薦的地方,是作者藉著臺人都知道的歷史事件,利用簡明清晰的筆法,邏輯強力的將想像的故事與歷史事件揉萃,倍感新意。並且,史料記載的人物不在是冰冷的資料呈現,而是能感受到人物的掙扎,有血有肉的色的人在我們面前,你似乎能看到他們的猙獰,與在現實與信仰力量之間掙扎。我想,作者為史實補上了烈士們的性格刻畫,看完會有種,啊!原來那個的事件背後的緣由有可能是誰做了什麼導致。
此書閱讀起來,並不會過分沈悶,這不是精簡的史料書,也不是錯綜複雜的細密故事,更不是詞藻華麗的散文敘事。信仰力量對書中的角色們影響,並表現在他們的思維與行為,絲絲入扣,宗教信仰,很好的成為此書的中堅力量,有令人在書尾處小小的思索著整個脈絡,且有種新世代的稗官野史之感,適合想嚐鮮或輕鬆入門歷史事件的小說的讀者。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4/09/09
一直以來,信仰就是台灣人的生活重心,看著每次媽祖繞境所造成的轟動,就知道台灣人民多麼重視內心的寄托。西來安魂從起乩的角度描述一個重大的台灣歷史事件,用王爺來聯繫台方和日方的各個主要角色,作者對於信仰活動和日方警察的調查更是活靈活現,十分推薦!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4/09/01
「歷史的真相,不會只有一個!」

初見《西來安魂》,作者開啟身為讀者的我對於「西來庵事件」的好奇心,畢竟身處後世,怎能知之甚詳,即便是課業教授,也是照本宣科一筆帶過。
此書以小說的手法,將歷史事件中余清芳、蘇有志、江定等人賦予生命與任務,在信仰元素加持下,鮮活且不似文言文的晦澀難解。

流淌此書,彷彿一個旁觀者歷歷在目參與過程,以詳細、栩栩如生的方式講述故事,多角度的真相穿插其中,在台灣,信仰最是催動人心。如同《周處除三害》片中「關聖帝君在上,弟子陳桂林在下,若是帝君要弟子桂林前去自首,請帝君明示。」信仰深植人心的靈性文化可見一斑。

日治時期,當活不下去成為事實,危機存亡之際,救世信仰的鼓吹,就是那塊九死一生的浮木。
準備好一起見證歷史了嗎?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4/08/29
本書別於以往探究歷史,以信仰為角度出發,詳述西來庵事件始末,是我很喜歡的作品; 科學發展飛快,信仰有時抑或被說迷信,現在自由社會下,信者恆信,反之亦然;人在迷惘之中,總會想求助各種建議,求神也是其中一途,當發展順遂,會覺得神蹟降臨,相反的,如果不盡人意的時候,又會開始懷疑自己的信仰是否正確,種種矛盾其實時常發生在我們日常之中;而我們做事只求問心無愧,至於選擇了以後,就是努力做到最好; 越了解西來庵事件,就越佩服余清芳、蘇有志等抗日志士;反觀現在的我們,遇到不公不義的事,好像也未必會奮起反抗,是心中不夠堅定,還是怕惹事生非? 信仰,始終帶給人力量,你要苟且的活,還是要換個方式生存?! 希望你看完以後,心裡也有答案! 西來安魂,強力推薦給大家!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乩身II 4:大宅裡的七家神|同系列單書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夏日小說節_特企
  • 高寶截止領券(9/7-9/15)
  • 大學新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