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給四十歲的我輩中人,原來我們並不孤單
張瀞仁|暢銷作家
身為媽媽、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媽媽,《給我40歲的女兒》這是一本讓人感受很複雜的書。不過不要誤會,是一種溫暖正面的複雜;而且正是因為複雜,反而讓人鬆了一口氣。「啊,原來大家都是這樣啊!」我在讀的時候,屢屢覺得自己原來不孤單。
是的,我原本孤單無比。
我們這代似乎卡在某種時代的間隙中:小時候就被教育「好好考試、好好工作,就有幸福美好的未來」。但到了四十歲,我們發現跟偶像劇裡那種工作穩定、家庭美滿、在職場上充滿自信的亮麗人生不一樣。我們每天灰頭土臉的掙扎,面對科技快速改變、國際職場競爭、每天要做無數次決定、小孩在旁邊又煩的要死,我們一邊奮力存活、一邊要養家糊口、自我成就,一邊還要試著成為新時代中充滿愛與啓發的父母。(誰知道這到底是什麼!)這種經常性的徬徨與不安,如果被二十歲的我看到了,會覺得四十歲的自己真是遜斃了。
但看了這本書,不僅知道這樣的「遜」是世界上許多同世代人日常的一部分,也得到許多過來人的智慧。如同四十歲的我一定可以對二十歲的人有所幫助,如同書中六十歲的作者,也給四十歲的我許多智慧還有安慰。很多事情,從六十歲回頭來看都不一樣:忙碌的生活要怎麼取捨優先順序、到底還要忙多久才會有自己的時間、很羨慕別人但自己永遠做不到、什麼時候才能不用證明自己、轉職決定是否正確、每天累到半死但生活沒有意義怎麼辦……上述每一項,我都覺得從書裡找到了解答。
說「解答」或許不太精確,畢竟人生哪有標準答案。但作者給了很多「方向」,如果很功利的從效率觀點來說,她告訴我什麼事情「不用追求」,譬如「證明自己是一條無止盡的路,你必須一直獲勝,最後只會得到『人生好難』這種結論。」這對看熱血少年漫畫長大的我非常衝擊,因為我從小被灌輸,人生就是不斷地戰鬥,就算不能每次都贏、也要盡全力的燃燒自己,否則對不起那些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幫助、別人會覺得我不夠努力。但是作者說:「我們不是為了證明自己而出生,而是生下來就值得被愛和尊重,就算一事無成也沒關係。」
面對生活中在各種角色之間切換的混亂失序與心力交瘁,作者說:「四十歲的混亂是改變的訊號,只是必經的成長痛,這個時期總會過去。再過一陣子,這些對你提出各種要求的人就會下船,所以用『我才能做到這樣』的心態堅持下去吧!」
遇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經歷職涯上的一個重大選擇。一邊是兩倍薪水,但或許要投入幾乎所有的時間;一邊是沒有那麼多薪水,但擁有某種生活和精神上的彈性。身邊不少朋友也面臨類似的分水嶺,無論是創業、轉職、搬家、移民、小孩就學……跟自由自在的二十歲相比,四十歲的每個決定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就像電影裡拆炸彈的關鍵時刻:要剪藍線還是紅線,只有一次機會。很慶幸有這本書,好像有個智者讓我在拆炸彈時,陪在身邊微笑著說:「沒關係,妳一定可以做得很好,不管剪哪一條,一定都會沒事的。」
歌德(Goethe)說:「人只要努力就會陷入徬徨。」在選項越來越少的人生中,這麼努力、所以這麼徬徨的我們,只是正在經歷某個複雜而美好的時期,最後一定都會沒事的。
推薦序2
年屆四十,中年震盪──別害怕聽見內心的鼓聲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榮格(Carl Jung)曾說:「人到四十之後,陰影浮現,主導的人格面具見底,我們開始倦怠,感到虛無,抱持懷疑,陷入混亂。」
中年時期,是人生集結一切的高峰,卻也是人生中的聚集點,我們會決定自己生活的種種樣貌和抉擇,我們將逐一揭開人到中年的比較、累積、尷尬,焦慮著怎麼踏出下一步。這是一位心理醫師母親寫給四十歲女兒的貼心書,而我在收到這本書稿,正值四十大關,內心也心有戚戚焉。
「買房、繳稅、公民義務、政治參與、養兒育女、照顧父母、安排才藝和假日出遊時光,」身處三明治族群的我們,在踏入婚姻之前,一腳踏入兩個家族的臍帶間,彷彿兒時被父母守護的一段任務告一段落,卻接踵而來其他更重要的人生積累,另一個新的任務就要啟動了,遵循規則成家立業,卻因責任重大感到耗竭、恐懼責任也渴望自由,設法每天開起「多功能模式」在因應眼前困境。我們的父母輩吃苦當作吃補,而我們這輩,則是永遠追不上,順應世界要求、孩子需求、自我成長,我們努力往前奔跑,卻越奔跑越自我懷疑,需要被灌溉、被喜愛、需要找到充分喘息的「大休息」的平行時空。
我很喜歡書中母親對女兒的理解和鼓勵,並呼籲每個父母不管在任何時期,都被提醒「請充分信任、支持你們的孩子」。世界對待我們也許充滿抱怨、挑剔、講求效率,但你不要跟著把孩子逼到風口浪尖上;無論你的孩子現在是哪個年紀,他們筆直地站著,直挺挺地迎向每個時期帶來的任務和挑戰,你不要跟著這個世界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他們會更感到無助和無望。
我們要待在港灣處給予孩子臂膀和後盾,幫助他們倦怠和無助的時候回家,每個打氣和加油都是最真實的幸福語言,在家裡是最能夠說說出真實感受的地方,不尷尬、也不焦慮,而我們都值得擁抱這樣的一個樹洞,在那裡休息,重新出發,無論我們二十、四十、六十、八十歲,每一個不如預期都可能將我們擊潰,但我們會在那裡獲得復原。讀完這本書,讓我充分感到一點一滴釋放,和值得被疼惜、被愛,承認壓力和累也感受活力和泉源。
讓我們一起在作者的鼓勵陪伴下,勇敢步入中年、感受每個階段帶來的幸福泉源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