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我不參加媽媽聚會的理由:教養世界中的獨特人際關係

我不參加媽媽聚會的理由:教養世界中的獨特人際關係

내가 엄마들 모임에 안 나가는 이유:내 아이와 나를 지키는 인간관계 시크릿 노트

  • 定價:410
  • 優惠價:79323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OKAPI編輯室選讀|9月編輯精選】要相信,曾經佚失的可以再次找回身邊

    文/#OKAPI 選書推薦2024年08月25日

    記憶中的口味、家鄉的空氣、一閃即逝的時間、無俚頭的笑點、曾經的深情、存簿裡的數字......曾經擁有,但一回神才發現佚失的那些有形與無形物,找得回來嗎?10本選書陪你一起踏上追尋之路。     拍拍翅膀回台南:寫給女兒與安平的情書 「對我而言,有白鷺鷥的地方,就是故鄉 more
 

內容簡介

  想退出聚會或群組卻說不出口,要繼續待在群內又覺得好痛苦……
  這是媽媽們之間的友情,也是世上難度超高的人際關係。

  與其他媽媽的人際關係,是因孩子而迅速變得親密,但也可能因為孩子而迅速疏遠。因為處境相似,所以很容易產生共情、互相幫助,但也很容易變成攀比和嫉妒,無意間傷害了彼此。

  從為了孩子,即使不方便仍強迫自己出門的媽媽;到想積極參加聚會卻常常被冷落而感到害怕的媽媽,母親們的擔憂只能永無止境?

  作者寫下媽媽世界中的獨特人際關係故事,不僅抒發焦慮、看清問題,也為自己找尋出口,並以對媽媽成長有幫助的關係爲前提,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和建議。

  無論是媽媽,還是在各種人際關係中掙扎的人,只要讀這本書,就會知道按自己的風格生活並沒有錯。同時也會明白,爲了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更爲了保護自己和孩子,該如何思考和行動。

  這是一本帶你穿越人際關係難題的療癒指南書。

本書特色

  ★引起熱論!網友敲碗出書!
  讀者直呼:「這是世界上最難的人際關係!」
  為了幫孩子交朋友、獲得各種資訊,就此踏上了這無比為難的人際關係!

  ★說起那個去了不自在、不去又不安心的媽媽聚會啊……
  身為媽媽,幾乎都有一堆苦水;就算不是媽媽,也會大開眼界,學會不同人際關係的眉角!
  網路時代的母職新難題!守護孩子、守護媽媽不可不看的教戰手冊!

名人推薦

  ★「如果你也對是否要留在家長群組中感到掙扎的話,不妨讀讀這本書吧!」——陳志恆
  「這本書不僅是為媽媽們而寫,它對所有在複雜人際關係中尋找自我的人都有啟發。」——宋怡慧
  「這是一本協助你揮別有毒關係,區分自己和孩子需求的書,媽媽們會需要的。」——曾心怡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現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陳志恆、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心理師/曾心怡、
  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
  小小PETIT創辦人、作家/村子裡的凱莉哥、
  《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作者/徐慧玲Lynn——溫暖推薦

讀者好評不斷

  .為什麼這本書現在才出版?這是一本生命之書!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一句廢話,充滿了真誠的建議。

  .我因為媽媽朋友的閒言閒語而封閉了自己的心,但讀完這本書後,我釋然了。

  .這本書就像一本人際關係教科書,不僅涵蓋了媽媽們的遭遇,也涵蓋了一般的人際關係。

  .事實上,不只我和母親的關係,我的人際關係也一直很不順。看了這本書之後,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了。

  .這是一本讓我反思自己的書,不僅值得媽媽們閱讀,任何在人際關係中掙扎的人,尤其是女性,都應該閱讀。

  .由於我是一個心軟的人,遇到很多無法忍受的事,但還是會繼續勉強自己,直到我看了這本書,因而得到了許多安慰,心也變得堅強許多。

  .我覺得這不僅是一本對媽媽們很有用的書,對未婚女性也非常有用。

  .其實我還沒結婚,但這是一本對女性人際關係的解讀全集,可以讓你輕鬆了解她們一直擔心的事情,易懂又有趣的寫作風格讓我讀得完全停不下來。

  .這是對媽媽們至關重要的一本書,我已經讀了五遍!

  .我總是想知道離開聚會後,是否只有我感到壓力和疲憊。很高興讀到這本書,讓我有信心不參加媽媽聚會也能好好養育孩子。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美蘭  이미란


  曾任外語講師十多年,並擔任高考學生的導師。生完孩子後,以全職家庭主婦的身分致力撫養孩子,隨後開始了全職寫作生涯,寫「媽媽世界中獨特的人際關係」。

  她最初在社群媒體上的貼文引起許多媽媽的共鳴,並應網媽們要求,獨立出版了一本電子書。

  電子書一經出版,就位居韓國書市自我發展榜第一名,被評為「當代母親的君主」。後來應更多媽媽的要求,出版了紙本書,並增加了更多的故事,完成這本《我不參加媽媽聚會的理由》。

譯者簡介

馮燕珠


  新聞系畢業,曾任記者、公關、企畫,後辭去工作隻身赴韓進修,回國後踏入翻譯界,現為專職譯者。

  近期譯作:《媽媽的說話練習2》《拯救未來的我:減少後悔、提升行動力的自我調節心理學》《寫給年輕人的靜心課》等。

  工作聯繫:yenchu18@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 因育兒而建立起的社交活動,是助力還是阻力? 陳志恆
推薦序 不完美也精采:找到聚會的理由 宋怡慧
好評推薦
作者序 最高難度的人際關係開始了


第一章    去了覺得不自在,不去又不安心的媽媽聚會
歡迎來到媽媽們的世界
和媽媽們初次建立的特別關係
領導者與成員的合作很重要
媽媽需要與大人對話
媽媽聚會上一定會做比較嗎?
「多管閒事」和「提供建議」只是一線之隔
從他人的不幸裡尋找幸福的媽媽
用財力評價別人的媽媽
媽媽們也能成為真正的朋友嗎?
那位媽媽成為反派的理由

第二章    媽媽的人緣與孩子的人緣是兩碼子事
媽媽,我還不需要朋友
孩子沒有朋友,是媽媽的錯嗎?
職業婦女的不安大不相同
放下對人際關係的期待
必須出席班親會才能取得資訊嗎?
如果無法參加班親會?
媽媽,我也想被邀請參加朋友的慶生會
像親家一樣的關係
有時候一個人待著更好
給互相傷害的孩子的話
當孩子排擠其他朋友時

第三章    媽媽聚會中應該保持的八種品格態度
一,時時刻刻都要小心說話
二,議論他人時,要堅守底線
三,不要炫耀孩子
四,關係再好也要明算帳
五,遵守時間約定
六,獲得資訊需要懂得禮尚往來
七,面對孩子們的爭執,不要感情用事
八,在群組中保持風度

第四章    不被無禮之人傷害的方法
是我敏感,還是對方無禮?
承認自己敏感
不賦予意義就沒有意義
適度反擊的美學
抛開「被害者意識」就會幸福
與他人減少對立的方法
確認心理距離和意圖
媽媽也需要溫暖的父母

第五章    人際關係也需要極簡化
把我的能量用在有意義的地方
人際關係沒有消化藥
「情緒垃圾桶」和「能量吸血鬼」的結合
傳話的人更壞
保持距離的時機和方法很關鍵

第六章    百分之九十九的女性都會經歷「隱性孤立」
真有值得被排擠的理由嗎?
不要成為受害者、加害者或參與者
在媽媽聚會中發生悲劇的原因
好友突然反目的原因
女人為什麼要暗中攻擊?
人際關係是武器
不好的關係中,形成排擠的過程
培養良好關係的方法
克服排擠的七種方法
奇數的詛咒不要代代相傳

第七章    了解防衛機制,就能看出解決問題的蛛絲馬跡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也是防衛機制之間的相遇
無名怨憤是個問題
媽媽們的無名怨憤名單
承認嫉妒心
感覺到敵意就用被動攻擊
轉嫁責任的防衛機制:投射
減少罪惡感的防衛機制:抵消
壓抑會反應在身體上
雙面的防衛機制:補償與認同

第八章    我的中心是「我」,你的中心是「你」,關係的中心是「我們」
其他人會不會瞞著我建立群組?
「不成熟的善良」與「成熟的善良」
沒有人能完全彌補不足
如何擺脫關係中的痛苦?
聽過「自尊心吸血鬼」嗎?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需要人的溫暖
懂得建立健康關係的特徵
討厭對方的點,其實是自己的影子

第九章    堅強的媽媽以及堅強的孩子
人際關係也需要整理
無所事事的甜蜜
豐富心靈的邂逅
心理靱性和寬恕的力量
從「缺乏」的象徵變成「愛」的象徵
只要有完全的信任就夠了
坐頭等車廂的媽媽與吊車尾的媽媽

後記 因為在一起而更幸福的媽媽們

 
 

推薦序

因育兒而建立起的社交活動,是助力還是阻力?
陳志恆


  你有加入孩子班上的家長群組嗎?

  現今社會,從幼兒園到中小學,應該每個孩子班上都有家長群組。不一定是老師要求組成的,有時候是熱心的家長發起、自發性成立的網路群組。為了避免性別偏見,美其名為家長群組,但在其中大概有九成是媽媽。

  拜數位科技所賜,家長群組讓溝通互動變得方便。不僅學校老師可以更有效率地宣布消息,家長之間也可以互通有無、交換訊息。

  去年,我曾有一場公開的線上演講,主辦單位告訴我報名人數近百名。但在演講開始前幾分鐘,線上會議室湧入大批學員,一下子把會議室給擠爆,主辦單位只得臨時加開第二會議室應急。

  後來,有朋友私下告訴我,當天有人把這次線上演講的會議室連結傳到好幾個地方媽媽的群組中,大家一起同步宣傳這則訊息。

  朋友說:「別小看地方媽媽口耳相傳的力量!」

  我這才驚覺,媽媽群組真是一個超有效率的散布訊息渠道,希望接下來我出版每一本書的訊息,包括現在推薦的這一本新書,都能在各大地方媽媽群組中廣為流通。

  女兒剛要就讀幼兒園時,園方通知家長要為孩子準備睡袋、脫鞋還有室內鞋等個人用品。我看著通知單摸不著頭緒,只見太太一臉從容,滑著手機對我說:「我都打聽好了,睡袋要買這款的,比較透氣,還要用可愛的袋子裝著;室內鞋買這種比較耐穿;脫鞋就什麼都可以……」

  我驚訝地問:「你怎麼知道這麼多?」

  「我有加入媽媽群組呀!」原來,太太早就為了女兒讀幼兒園一事,加入網路上的一些媽媽社群,從中獲得不少與孩子教育相關的情報。

  大部分的人是為了孩子的成長而加入不同的家長群組;但也有些人在家長群組之中,獲得情感支持,成為一輩子的好友。

  我曾到幾所學校帶領志工團體的課程,其中有所學校的志工媽媽們年紀都偏長,孩子們都已上大學,甚至成家立業。

  她們告訴我,從孩子在學校念書時,她們就待在這裡當志工。同期夥伴一起學習與服務,越來越熟。孩子畢業後,還是繼續留下來服務,成了支持團體,是家庭以外的另一個歸屬感來源。平時除了服務學校與定時接受培訓外,還會揪團旅遊、聚餐。

  然而,只要是由人組成的團體,就會有紛擾,也會有團體壓力。

  就拿學校的班級家長群組來說好了。有的家長會在深夜詢問白天孩子在學校裡發生的事,弄得老師得大半夜回覆訊息;有的家長會在群組中發起活動,或要求大家對某些議題表態,實在令人進退兩難。更不用說群組還存在許多流言蜚語、八卦謠言,甚至惡意批評或孤立、排擠等事。如果孩子在學校有些紛爭,有家長不會私下聯繫溝通,而是選擇在網路群組中提起此事,此時就有可能節外生枝、衍生更多誤會。而家長在群組中的對立或歧見也會影響到孩子,讓孩子在學校見面都尷尬。

  因此,有些家長為了是否要繼續待在群組感到進退兩難。一方面想得知關於孩子的第一手情報,另一方面又為群組中複雜難解的人際互動感到厭煩。

  《我不參加媽媽聚會的理由》這本書探討的就是家長群組這種特殊的人際關係——有可能在網路上互動,也可能定期碰面聚會,甚至會帶孩子一同出遊。

  有人享受這樣的人際關係,也有人為這樣的人際互動備感焦慮。

  當你在群組中與其他家長交流時,有機會得到情感支持或陪伴,這會療癒你育兒時的孤單與挫敗;同時,不免也會在群組中聽到其他家長炫耀自己的孩子,因而感到自卑或焦慮。

  我從小成長的社區,是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同學的家長和我的父親都在同一間公司裡上班,彼此住得也近,哪一家的孩子發生什麼事,只要經過一個晚上,整個社區就會知道了。

  這樣的好處是,鄰里之間守望相助,孩子出什麼狀況,很難瞞得過家長。壞處是,根本沒有隱私可言。更麻煩的是,那兒的家長又特別愛比較,茶餘飯後的話題,三句不離孩子的表現。

  後來,我們搬離那個社區,母親才說:「我的耳根子終於可以清靜了!」她再也不需要一走出家門,就得跟街坊鄰居比來比去。原來,這樣的社交互動,令她感到相當疲憊。

  《我不參加媽媽聚會的理由》的作者李美蘭在韓國享有極高知名度。她曾將自己在媽媽群組中的痛苦與矛盾在網路上發表,意外引發共鳴。她也決定刻意脫離這樣的人際關係,讓自己把心思專注於與孩子的互動上,終於找回內心的平靜。

  如果你也對於是否要留在家長群組中感到掙扎的話,不妨讀讀作者的心路歷程與見解。

  此外,作者在書中不斷提醒讀者,有時候,我們會為了要促成孩子的人際關係,讓孩子交到朋友,而刻意與其他家長拉近關係、形成群組。父母終究得體認,孩子沒有非得要為父母費心安排的人際關係買單,而父母也不該過度干涉孩子的人際互動。

  大人,還是先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難題吧!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現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

推薦序

不完美也精采:找到聚會的理由
宋怡慧


  還記得上次參加媽媽聚會時,你強顏歡笑到厭世不已嗎?或是在LINE群組裡,看到「今天誰家寶貝會背唐詩了?」的炫耀消息時,內心慌亂不已?李美蘭《我不參加媽媽聚會的理由》猶如一盞媽媽社交明燈,為陷入社交仄徑的媽媽們引路而出。

  作家李美蘭被網路媽媽們譽為「當代母親的明燈」,她以敏銳的洞察力,深入剖析網路時代媽媽們面臨的諸多挑戰。在她詼諧清新的筆觸下,媽媽聚會表面是溫暖互助的平臺,實則暗藏競爭與焦慮的戰場。我們渴望社交的強連結,卻又畏懼龐大的人際壓力;我們願為孩子傾盡所有,卻又擔憂過度干涉會使彼此迷失自我。尤其值得反思的是,多少人打著「母愛」的旗幟,實則在束縛子女的人生?我們必須明白,孩子並非我們的私有財產。他們降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獨立的個體,而非誰的附屬品。放下焦慮,最佳的教育便是讓孩子看到真實的你,你除了是媽媽,也是你自己。當你厭倦了無止境的比較、炫耀和焦慮,這本書能幫助我們重拾真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穩健、更長遠。

  在華人社會,子女的成績單常等同於媽媽的育兒成績單。這種看似荒謬又瘋狂的競賽中,許多母親未能覺察自己育兒的私心。李美蘭巧妙地揭示了韓國社會媽媽們的人際關係困境,從身高體重、語言發展到考試成績、名校迷思等,無不凸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社交壓力。媽媽聚會往往演變成隱形的比較競技場。表面上是情感支持系統,實則常成為心理壓力的源頭。你是否曾為韓劇《天空之城》中那些追求完美的媽媽們捏一把冷汗?或被《請回答1988》裡鄰里間溫馨又略帶競爭的氛圍所觸動?確實,韓國的教育競爭異常激烈。作者指出:「語言發展是開始比較的第一道關卡。」彷彿稍不留神,就會被其他媽媽用「你家孩子還不會說話嗎?」的眼神刺穿。過度比較不僅損害母親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作者在書中建議:「不要表示意見,簡單用『啊,是嗎?我沒什麼感覺』回應就好。」在重視禮儀和面子的社會中,這種應對方式堪稱高明。作者更進一步強調:「只有接受孩子的個性,尊重他原本的樣子,孩子才會對自己產生正向的自我認同。」

  身處社交圈的壓力令每個媽媽喘不過氣,正如書中所言:「不管何時,覺得累的時候就獨處。」我們無需勉強自己成為「完美媽媽」,也不必為迎合他人而委屈自己。相反,我們應學會尊重彼此的差異,培養健康的界限感,在關係中保持真誠而不失自我。我記得,有位媽媽曾向我傾訴:「我家孩子五歲還不會九九乘法,是不是落後了?比較『學習能力』似乎是媽媽社交圈永恆的話題。」然而,我們應該銘記,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成長軌跡,關鍵在於找到適合他們的節奏。放下我們的比較心,面對關係的連結才能更坦然自適。正如書中所言:「孩子最想要的就是媽媽的幸福、媽媽的笑容。」家人之間最動人的,是真心互望彼此微笑而陶醉的時刻吧!

  表面上,這是一本直擊當代母親內心的必讀之作,但深入探究,它更像是一本人際關係的智慧寶典。例如,你應該學會在群組中保持風度,將私人對話分開進行。同時,你毋須回覆每一則消息,也不必對每個話題發表見解。請記住,沉默有時是最優雅的回應。作者也強調保持適度距離的重要性,她說:「知道什麼時候該後退才是幸福生活的智慧。」在人際交往中懂得適時抽身,不僅能保護自己,也能維護健康的關係。這些建議對於容易陷入社交焦慮的母親們尤為珍貴。同時,作者提醒我們:「在群組中保持風度,私人對話一定要分開進行。」這反映出小圈子社交關係的複雜性。事實上,真正的社交關係應建立在善意之上,它毋須競爭,而是為了實現生活真正的幸福。

  作者運用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幫助讀者認識並克服如「無名怨憤」和「投射」等常見的心理陷阱。畢竟,學會寬恕不僅能釋放自己,在艱難的生活中,放下芝麻小事,毋須耿耿於懷。這也能為孩子樹立一個寬容大度的榜樣。作者的卓見不僅適用於媽媽社交圈,對每個重視人際社交的你我都大有裨益。善於選擇和專注、懂得區分安全與威脅的人等概念,更為讀者提供實用的自我評估和改進工具,有助於在複雜的社交網路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同時,培養心理韌性和學會寬恕的能力,也是擺脫過去不愉快經歷的必要條件。

  作家李美蘭以溫暖而理性的筆觸為讀者指明了一條平衡之路,闡明育兒是一場關於成長、理解和愛的旅程。面對他人的無禮時,李美蘭給出了睿智的建議:「適度變得遲鈍一點。」這不僅能保護心靈,也能讓我們在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持內心的平和。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社交窘境、難以言說的內心糾結,都在作者的文字中找到了救贖與理解。更重要的是,作者不僅給出解答,還賦予力量,鼓勵你勇敢做真實的自己,放下完美主義的包袱,建立真誠的社交關係,接納真實的自己,最終成為一個更快樂、更幸福、更從容的大人,進而培養出快樂自信的孩子。

  這本書不僅是為媽媽們而寫,它對所有在複雜人際關係中尋找自我的人都有啟發。它教導我們如何在群體中保持個性、如何優雅地應對隱性排擠,以及如何在各種社交場合中自在地展現真我。無論你是剛踏入育兒世界的新手媽媽,還是已經身經百戰的育兒專家,都能讓你我重新定義自己的身分與使命。 最後,讓我們銘記李美蘭的核心觀念:做一個快樂的媽媽,比做一個完美的媽媽更重要。誰說育兒就不能是一場充滿歡笑、自在快意的冒險呢?在這充滿挑戰的AI時代中,放下手機,暫時忘記那些訊息爆炸的群組,拿起這本書,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保持清醒和幽默的育兒頭腦,也順勢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之道,打造雙贏人生。

  (本文作者為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作者序

最高難度的人際關係開始了


  一般來說,女性比男性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成群結隊的「本能」也很強。例如在幼兒園,可以看到比較要好的女孩們成群玩耍。回想學生時期,不管去哪裡,我也經常和四位女同學一起行動;和摯友交換彼此的祕密日記,分享青春期的苦惱;下課時都會聚在一起聊天,不管說什麼都能開懷大笑。就算已經在學校相處將近一整天了,回家後卻還是會用簡訊或聊天軟體繼續在學校沒說完的話題。

  當然,有時也會發生說某人壞話或形成小圈圈等女性特有、既微妙又隱密的情感鬥爭。儘管如此,一起去上廁所的朋友、可以分享祕密的可靠朋友,都讓學生時期的我們更加愉快。在成為媽媽後,仍持續這種為了成群結隊行動而努力的現象,但媽媽們的關係,可是人際關係中,難度最高的,光靠努力很難維持。從「只由女性組成」這一點來看,應該已經覺得不容小覷了,而這種關係,甚至還是以孩子為媒介才連接在一起。

  我和對方並非是一對一的關係,而是我和我的孩子、對方與對方的孩子,這樣兩兩一組的互動關係,雖然有很多話題可以聊,但問題也不少。以孩子為媒介,比任何關係都可以更容易、更快地串連起來;但相對的,也比任何關係都還容易翻臉。如果孩子們起爭執、打架,甚至互相傷害,媽媽們會比孩子更激動。結果,就算孩子們以後想再親近,也會因為媽媽的臉色而卻步、不敢一起玩,於是,昨天的摯友成了今天的冤家。

  不僅如此,有些媽媽雖然長大成人了,仍無法擺脫學生時代的習慣—熱中於集結小團體、對別人品頭論足……該怎麼辦才好?如果是一對一的關係,可以挽起袖子、站上擂臺,痛快地展現鬥士般的氣勢,但只要看到孩子明朗的臉龐,就會打消這種幼稚的想法,左右為難的狀況讓媽媽們的聚會越來越難熬。

  曾有一段時間,我刻意脫離這種讓人感到痛苦的關係,決定暫時休息,那段時間可說是我在生產後所經歷過的最美好時光,我可以專注於孩子視線所向之處、孩子腳步所及的地方……是非常珍貴的時間。而且孩子到幼兒園上課後,我就可以去運動,沉浸在喜歡的書本裡,度過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一個人獨處所帶給我最大的禮物,是與他人的關係更為牢固。就像我尊重自己一樣,對他人也懷有寬容的心,懂得珍惜與認同自己,就不會執著於他人的認同和關注,因為可以不費心、不勉強地建立起讓我感到舒適的關係,所以和媽媽們的關係反而變得更融洽。

  於是,我把享受獨處的感受以及對媽媽們關係的想法,記錄在網路社群平臺上,結果出乎意料之外,媽媽們對於我的故事紛紛表示共鳴以及予以意想不到的鼓勵。

  許多粉絲分享自己的故事,說她們以前也為了幫孩子交朋友、獲得各種資訊,必須參加媽媽們的聚會,因此都有過類似的不安和壓迫感。但心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後,與孩子的關係變得深厚,同時也可以信任孩子能自己建立友誼。因為減少了與其他媽媽交流的時間,她們可以選擇去運動或從事有興趣的活動,因自我成長而變得更幸福。不僅如此,多了獨處時間後,對周圍的育兒夥伴們會更加感恩,更能感受得到溫暖。

  另一方面,還是有很多人在媽媽們的關係中煩惱、痛苦著:有人因受到其他媽媽在背後說閒話和排擠而痛苦;在被排擠後留下心理創傷,不時會做惡夢;還有人連帶孩子去遊樂園玩都很痛苦,因為如果看到其他三五成群的媽媽,就會覺得她們好像在說自己的壞話。

  這些情緒的底層都有很深的創傷,而且是從很久以前延續到今日仍產生影響:與父母不穩定的關係、小時候被好朋友背叛等各式各樣的原因。如果在幼年時期未能建立穩定的關係,就很難對人產生信任;成年後因為害怕被拒絕,因此很難與他人建立持久穩固的關係。更令人傷心的是,這種恐懼也有可能代代相傳。

  對這些媽媽來說,比起「媽媽聚會」,她們更害怕的其實是「與他人建立關係」,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希望這本書的讀者能夠克服在幼年時期或在某段關係中所受到的傷害,擁有尊重自己、守護自己的堅韌的心。不僅與自己,同時與育兒夥伴們也能建立起自在、幸福的關係。真心希望大家都能擁有充滿喜悅和感謝的人生,這種健康、正向的態度同時也能成為孩子的人生榜樣。

  這本書可說是直接也間接地重現我經歷過的媽媽世界。書中登場的人物並非直指某人,而是由各式各樣的人重組而成。這絕對不是從「女人的敵人是女人」這項觀點出發而寫的故事,也不是要將媽媽們描寫成只會花老公錢的「媽蟲」。這世界存在著各式各樣的人,當然也有各種樣貌的媽媽,在這裡的媽媽只是黑暗面多了一點而已。雖然不知道天底下的媽媽處在什麼樣的黑暗之中,但希望大家能各自在黑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讓你的世界更明亮和溫暖。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374543
  • 叢書系列:第一本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0.8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去了覺得不自在,不去又不安心的媽媽聚會
 
歡迎來到媽媽們的世界
 
「等你之後到產後護理之家,一定要找同期進去的媽媽組織團體!」
 
在分娩前幾天,我與一位媽媽朋友見面,她目前有位就讀小學的孩子。她特別強調,要我與同期的護理之家媽媽組成團體。
 
「又不是軍隊,什麼同期、同梯的!」
 
聽到我的回答,朋友瞟了一眼。
 
「你真是……沒聽過在護理之家中,同期媽媽們之間的友情比血還濃嗎?」
 
「太誇張了吧?啊!不過我好像聽說過媽媽之間的鬥爭倒是挺精采的。」
 
偶爾會在媽媽論壇或聊天室中看到「媽媽之間的明爭暗鬥」,就算不是媽媽,也會看得興味盎然。女人之間的戰爭,就連女人自己都覺得很有趣。聽了我的話,朋友的眼睛瞇成一條線,似乎陷入沉思。
 
「嗯……不能否認的確有那種狀況,但會傳到網路上的本來就是刺激、較負面的故事,事實上還是有很多媽媽相處得很好啊!關鍵取決於自己。」
 
我這位朋友無論在哪裡都有辦法發揮蒐集情報的能力—她不僅參加護理之家同期媽媽們的聚會,另外還隸屬各種不同的媽媽聚會。甚至和護理之家的同期媽媽們已經維持了九年的情誼,到現在還是常趁天氣好,家庭之間結伴去野餐、露營。雖然經過這麼久的時間,孩子們不見得會玩在一起,但是媽媽們卻一直維持深厚的友情,似乎有種同期的「革命情感」。聽了朋友的話,我對媽媽聚會的偏見瞬間消失,也開始有點希望自己可以找到能建立友情的護理之家夥伴。
 
「是啊,媽媽們之間的關係也是人際關係的延伸啊!如果有可以一起分享育兒樂趣的夥伴一定很棒。」在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是多麼困難的事,而且,這項願望也沒有這麼容易就可以實現。
 
我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社會氛圍最不安的時候分娩,因為疫情,一切都採取最嚴格的標準。在產後護理之家,連丈夫都不得進入房間,所以別說大家聚在一起,就連隔壁房的產婦,我們也從未交談過,一晃眼,就差不多要準備回家了,這讓我感到相當自在。因為在護理之家如果還需要努力和陌生人打交道,那樣根本就不是產後調養,而是產後勞動。不過就在我想放棄護理之家的友誼時,叮咚!沒想到機會就來了。

會員評鑑

4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4.0
|
2024/10/30
這本完全是被標題吸引而買的, 建議想讀這本書的人(或者讀完覺得想進一步了解的人), 可以去讀那本經典的"被討厭的勇氣", 因為此書的前半段讓人有阿德勒心理學既視感. 書裡其實並不完全是在說媽媽們的關係, 畢竟所有的人際關係還是源自於自我, 所以作者很多地方是在探討自我心理.

不過書的後半段卻跟前半段有點矛盾, 隱隱約約覺得作者還是帶著批判的眼光在看某些媽媽們, 這又跟阿德勒心理學背道而馳了.

台灣的媽媽群組可能沒有韓國那麼盛行, 所以書中大部分的狀況其實不太會遇到, 但還是有部分可以做為台灣媽媽借鏡之處(例如不要把孩子的人際關係跟媽媽之間的人際關係連結在一起這件事, 盡量要遠離媽媽們之間的八卦, 以及尊重自己孩子的隱私等等).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4/10/04
之前會覺得媽媽朋友相處之前不是好好的,之後怎麼變得怪怪的?看完這本書總算解惑。生小孩前沒禮貌的人,並不會因為成為媽媽,就忽然變得有禮貌、不愛比較的人。書中還有諸多細節,看完得到許多啟發,受益良多。
展開
user-img
3.0
|
2024/09/16
老實說我覺得很多內容對於在台灣媽媽有沒有幫助我覺得不確定,不過很多背景是蠻韓國社會的,尤其台灣社會偏向父母為雙薪家庭,有後援的家庭也不少,感覺只有在面對人際關係的心法可以參考。我個人的想法是書名和內容對比台灣的情況有點差距。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