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年少時台灣的軍事研究系列有個系列叫做《別讓馬奇諾歷史重演》空有內容而沒有作者的書,這個系列的書籍主要講述當時兩岸軍事對抗,許多內容應該是香港與大陸作者所寫,即便當時台灣軍事研究界不敢針對這個議題寫太多怕因而觸犯天條,畢竟那時的政治氛圍讓台灣的軍事研究顯得保守與內斂也不敢過於批判。
不過1980年代其實是台灣軍事發展的黃金歲月,自1979年美國為了贏得冷戰拉攏並承認大陸是中國的唯一政府,台灣的軍事研發因為台灣經濟發展進入另一個突飛猛進的階段,1982年中國與美國簽署的幾個公報更是迫使小蔣總統領導的政府在軍事研發領域上進入前所未有的境界,套句現在的話語就是開始「大暴兵」模式。
以「中山科學院」為主導的軍事研發系統開始進行各式軍事武器研發與生產,那是一個在台灣的電子業還沒將高科技人員吸納一空而中山科學院仍可找到最優秀研發人才的時代,配合高度經濟發展的紅利,亟需要獲取的戰鬥機、戰車及戰艦都是當年研發的重點,而配套的飛彈與雷達系統也相對發展配合需求,最後在1990年代完成採購F-16與幻象戰機後讓台灣的軍事實力在2000年達到最高峰,而那是台灣當局最有能力用軍事手段自衛的巓峰時期了。
只是二十多年之後,解放軍跟台灣國軍在軍事實力的對比已經完全不是當年的景況,當解放軍的遠程火箭炮、無人機與神盾艦等裝備入列後,再加上傲視全世界最大的工業生產體系,台灣海峽兩邊的軍事差距已是兩岸分治後最大而且還在擴大,最讓人擔心的不是硬體差距而是理念差距,面對新式作戰體系,台灣軍方還是運用傳統理念來更新武器,近幾年來陸續取得潛艦裝備與技術來研製潛艦、並購買最新F-16V戰機與M1A2戰車與新式防空武器及雷達系統,但面對解放軍近幾年籌建的無人載具、遠程火箭炮及東風導彈系列的作戰能量,台灣軍方早已無法因應及對抗,一旦發生戰爭,台灣軍方以高價所籌建的武器裝備無法因應未來作戰的威脅。
這本書上的觀點與內容都是老生常談,這本書也非學術專業並引經據典,大多數的內容都來自於網路、書籍與雜誌等一般來源,沒有甚麼原創或是機密,但有許多是綜整後的個人感想與合理的建議,畢竟個人只是軍事研究的愛好者,這本書的價値就是一個紀錄而已,倘若兩岸眞有兵戎相見之時,實際的場景或許會跟書上所描述的內容似曾相見,六年前我有感而發所寫的預言式小說那時所描繪的場景其實已經在俄烏衝突與世界各地的戰爭中被重演,無奈,願這本書內的所有內容永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