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藏葉於林與葉脩
作家/李柏青
《在我們分手以前》寫的是一段錯過的故事,精準點來說,是同一對男女四次錯過彼此的故事。
杜斌南與賀純諭曾是大學音樂系的一對璧人,鋼琴、小提琴、甜點是他們的共通語言,那些沒說出來的話,透過音符與卡士達醬傳達更加甜美。然而就在他們感情成熟的前夕,一位共同好友墜樓身亡,兩人被捲入命案調查,陰差陽錯,某些熾熱的突然變冷,兩人也因此錯過了。
從那一刻起,杜斌南與賀純諭的人生道路朝著不同方向展開,在往後的二十多年間,兩人各經風波,或事業風光或人生沮喪,或婚姻美滿或孤獨流浪,然而因人為安排或意外巧合,他們也曾三度重逢,三度確認仍深愛著彼此,但也三度與對方錯身而過。
在他們的每一次重逢中,他們都會遇上某些看似無謂、實則對兩人關係重大的謎題,他們也都會遇到那位「店很難找、不刻意去找自然會找到的」神秘甜點店店長。店長會帶著甜點,為他們解開謎題,但僅止於此,謎底揭曉並不意謂著兩人在一起,有時候是更遙遠的分離。
牽手的第一秒是自然而然地拉著,第二秒是依戀,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秒,都是不捨,然後,就是選擇。
蕩氣迴腸,有點安.海瑟薇主演的電影《真愛挑日子》(One Day)的況味。
不過文善的《在我們分手以前》不僅如此。
我在翻過故事最後一頁時,腦袋像是被狠狠敲了一記,我馬上翻回第一頁,調整呼吸,改用大腦中非戀愛腦的部分將小說又讀了一遍。這時在我的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其他類型的電影或小說了:《×××》、《×××××××》、《××××××》,對,不能說出名字,只能說都是曾在我腦袋與心靈上敲擊過的作品。
讀完第二遍的《在我們分手以前》,感覺任督二脈打通,真氣運行大周天,有種想手舞足蹈的感覺。
兩個人,隔著房間那面牆和床板,頭貼頭地倚在一起。那在說話,但又沒有說話的對話框,那幾點閃動的「……」,恍如千言萬語。
我和文善相識多年,她在加拿大從事金融會計工作,生活忙碌卻仍筆耕不輟,令人敬佩。她總在推理小說創作中做些有趣的嘗試—不同的主題,不同的說故事型式,每部作品都別具風味,令人驚喜。例如《逆向童謠》是一個以傳統「童謠預言犯罪」搭配區塊鏈技術的故事;《不白之冤》則是以「真案探案」的紀錄片型式寫成,刻畫北美小城現實甚為深刻;《輝夜姬計畫》更有趣:一位女強人穿越到一個「孩子國養」的平行世界,卻要為那世界制定「讓父母參與子女教養」的計畫。
相比這幾部前作,《在我們分手以前》是文善近期「炫技」最少的一個故事。那是幾個一般的男女、一般的音樂、一般的愛情、一般藕斷絲連的故事,但也就是如此的「一般」,因此讓藏之其後的真相更加非比尋常。
礙於本文為推薦序,我不便揭露太多情節,只能用個很隱晦的比喻—「藏葉於林」是推理文本常見的創作技巧:製造密密麻麻的事實,將線索藏之其中,令讀者難以發現。《在我們分手以前》則是選擇將葉子藏在一隻葉脩旁邊,你首先懷疑哪片是你要找的葉子,然後驚喜地發現一隻正隨風跳舞的昆蟲,你網住葉脩放進袋子裡,開開心心地離開,那片真正的葉子-謎底就這麼被遺忘了。
看不懂嗎?看完書應該就會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