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文/烏凌翔(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科技與國關研究委員會召集人)
台灣以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被COVID-19這隻不知從哪兒飛來的黑天鵝翅膀搧了一下,竟發展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大國際交響曲──美中競爭──中的一段華麗樂章,引發世人高度關注。
對台灣是福是禍?這段樂章還要演奏多久?最終如何結束?
如果您也因而感到好奇或焦慮,這本《晶三角──矽時代地緣政治下,美台中全球半導體安全》,很可能就是您追尋答案所需的重要依據。
誰、為什麼、又憑什麼能撰寫出這一本內容豐富、格局嚴謹的「政策建議」?
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是美國一所非常知名的智庫,位於加州史丹佛大學,旗下的一群學者專家,向來關心台灣,曾多次組團來台訪問。二○二二年十一月,胡佛研究所舉辦「全球環境變遷中的台灣經濟安全」研討會(Taiwan’s Economic Security in a Changing Global Environment),我也因緣際會以一家科技媒體總編輯的身分去參加了,跟幾位作者與三位主編算是有一面之緣,因而讀此報告特別有感,他們分別是笑聲爽朗的知名民主理論學者戴雅門、專注中國研究總是輕聲細語的新聞工作者夏偉,還有退役的海軍上將詹姆斯‧埃利斯。
埃利斯年輕時的職務就是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中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擔任的海軍飛行員,不過他更像Ice Man而不像Maverick,不但一路高升至將軍,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時,美國派出兩個航母戰鬥群到台灣海峽,埃利斯當時就已是少將指揮官,負責執行緊急應變計畫,在台灣歷史中留下他的個人身影。
《晶三角》原文副書名The United States, Taiwan, China, and Global Semiconductor Security,其中有三個地緣政治的行為者,是刻意安排成:美、台、中的順序嗎?台灣置於中國之前,是顯示對台灣的重視,還是突顯台灣夾在美、中之間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