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管理書展
這星球不該孤獨:史丹佛心理學家有辦法為我們找回失去的歸屬感

這星球不該孤獨:史丹佛心理學家有辦法為我們找回失去的歸屬感

Belonging: The Science of Creating Connection and Bridging Divides

  • 定價:690
  • 優惠價:79545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1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為什麼性格不能預測命運、換位思考無法帶來真正的同理心?
因為「情境」才是決定人們行為的最終要素!
是時候去學會營造情境的技巧,讓每個人都能在群體中得到依靠。

  歸屬感是一種受重視、尊重和被關心我們的團體接納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我們可以在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培養出來。我們的孤獨,往往出於和他人的連結遭到破壞,因而喪失歸屬感所致。因此,如何找回歸屬感、彌合人際關係的裂痕,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在《這星球不該孤獨》中,傑佛瑞‧寇恩基於突破性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提出了簡單且具體的方案來培養歸屬感。這些解方已證實會產生超乎預期的絕佳效果。

  某些微小卻強大的行動可以增強歸屬感。例如:鼓勵人們在面對挑戰前反思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或者表達對某人達到更高標準的能力的信任。廣泛的創新方法將有效地提高工作和學校的成就、跨越政治分歧、減少偏見,甚至有助於身體健康。無論你是主管或員工、老師或學生、父母或照顧者,《這星球不該孤獨》為所有渴望營造友善、和諧與連結的環境的人,提供了充滿希望且非常實用的指引——既是靈感的來源,也是創造包容、理解和同理心世界的路線圖。

各界讚譽

  李郁琳|臨床心理師、作家
  林俐|諮商心理師、Podcast《小島生存指南》主持人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許庭韶|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所長、韶光心理學苑創辦人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簡晉龍|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這或許是你讀過關於歸屬感最豐富的一本書……從每一頁汲取的靈感,都讓我們更加了解可能發生的事。這本書重振了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希望。——克勞德‧史提爾(Claude M. Steele),著有《韋瓦第效應》

  對我們這個支離破碎的時代,這本書是希望的燈塔。一位歸屬感的頂尖專家提供迷人的科學分析與實務,教我們如何打破人與人之間的藩籬,搭建橋梁,通往更尊重彼此的世界。——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逆思維》作者

  《這星球不該孤獨》是社會心理學的大作——研究嚴謹、引人入勝,如果你想在學校、在家裡或工作場所激發自己及他人最好的一面,這本書非常實用。在社會如此混亂紛擾、失去連結的時代,傑佛瑞‧寇恩以通過驗證的心理學原則為基礎,提供了極有幫助、充滿希望的指南,正是我們迫切需要的。人人都該讀這本書!——貝佛利‧丹尼爾‧塔圖姆(Beverly Daniel Tatum),著有《自助餐廳裡黑人孩子為什麼通通坐在一起?以及其他有關種族的對話》(Why Are All the Black Kids Sitting Together in the Cafeteria? and Other Conversations About Race)

  傑佛瑞‧寇恩首開先河,把所有與多元包容相關的研究合為一本巨著,幫助我們透過社會心理學的稜鏡了解歸屬感。這本書卓然出眾,展示了極為有效的干預。大大的鼓舞!——蘇必德(Peter Salovey),耶魯大學校長

  《這星球不該孤獨》結合了豐富的科學、動人的故事和美好的文采,闡明了歸屬感需求背後的社會心理學原則,以及如何在一個支離破碎的世界培養歸屬感與連結。讀這本書會讓你對自己的動機和行為有更深刻的認識,也將幫助你理解這個時代許多迫切問題的根源。——索妮亞‧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這一生的幸福計劃》作者

  本書銳利地闡明了當今最應景的主題之一:現代社會團體歸屬感的因與果。最重要的是,它規劃了以科學為基礎的路線,期能在將有害影響減至最低的同時,盡可能擴大其正面效應。世界需要這本書。——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影響力》作者

  令人振奮的一本書,對於如何讓周遭世界變得更好,充滿可行的洞見。——達契爾‧克特納(Dacher Keltner),《敬畏》作者

  行文優美的專著,探討「如何成為更好的人」。——《科克斯書評》(Kirkus)

  寇恩時而訴說成功社會心理學干預的深刻歷史,時而聚焦在成效驚人的現代干預措施……如果我們希望更多人有機會徹底發揮他們的能力、對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閱讀《這星球不該孤獨》是適當的起點。——馬修‧李伯曼(Matthew Lieberman),《科學雜誌》(Science Magazine)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傑佛瑞‧寇恩(Geoffrey L. Cohen)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及教育與商業組織研究詹姆士‧馬其(James G. March)教授。目前住在加州帕羅奧圖。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六年級生,外文系畢,現為專職翻譯,曾獲吳大猷科普著作翻譯獎,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在一起孤獨》、《倖存的女孩》、《身分政治》、《刻不容緩》、《西元一千年》等(以上皆由時報出版)。
 

目錄

序言 歸屬的危機;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第一部分 營造情境的科學與藝術
第一章 情境的潛力
情境如何塑造我們,我們如何塑造情境
第二章 無常的歸屬感
歸屬感也許脆弱,但也可以培養

第二部分 原因與對策
第三章 我們vs他們的惡力
我們為何會透過排擠他人來追求歸屬感
第四章 把他們變成我們
營造彌合群體分歧的情境
第五章 責怪個人、忽視情境
如何看清與回應真正發生的事
第六章 他們都一樣
我們為什麼會對他人產生刻板印象;該如何停止這麼做
第七章 別人怎麼看我?
我們如何背負刻板印象,又可以如何透過營造情境來解套
第八章 從你臉上就看得出來(或者看不出來?)
如何透過同理心來解讀他人

第三部分 在各行各業培養歸屬感
第九章 學校裡的歸屬感
營造可助學生成長茁壯的情境
第十章 職場上的歸屬感
對抗職場歧視、打造團隊精神
第十一章 歸屬感與健康
培養歸屬感來強化我們的身心
第十二章 警務與社區的歸屬感
建立理解來擊退系統性濫權
第十三章 歸屬感與我們的政治
營造情境來彌合黨派分歧

重點整理 我們可以如何建立歸屬感

致謝
注釋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965874
  •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 規格:平裝 / 544頁 / 14.8 x 21 x 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序言 歸屬的危機;我們又該如何因應
 
研究社會心理學這些年來,我已經認識到歸屬感可能有多重要。今天,很多曾將那種感覺視為理所當然的人,看來都頓失所依,茫然漂流。在二○一六年騷亂的選季,我和同事針對某大學法學院學生進行調查,以判定校園裡誰感覺最疏離。最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的兩個群體是黑人女性和政治保守的白人男性。這兩群人似乎落在我們政治論述最遠的兩個極點,卻都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像外人。界定我們這個年代的一大特徵似乎是:很少團體對自己的歸屬感有信心。
 
乍看之下,歸屬感是令人愉悅但非必要的奢侈品。然而,它卻有強大且廣泛的效應。我們都知道當我們自覺在職場、學校、派對上、酒吧裡不受歡迎,那種芒刺在背的感覺——甚至是結帳排隊偶然起衝突,或在餐廳碰到粗魯的服務生時。被排斥的感覺簡直與生理痛苦無異,會啟動腦內許多同樣的神經網路。心理學家稱之「社交痛」,且人們會積極設法減輕之,就跟找飲料解渴和找地方躲雨一樣。
 
研究顯示,就算我們的歸屬感只是暫時受威脅,也可能對自己感覺更糟、表現得不符潛力、衝動行事、覺得敵意環伺、一被挑釁就破口大罵。反過來說,就算感受到的歸屬感轉瞬即逝,例如瞥見關心我們的人的照片,也可能帶給我們深遠的效益。那能增進我們的幸福感和自我價值、提升我們的表現、降低我們的防衛和敵意、提高我們對外人的包容力,讓我們更有同情心。我們會變得更仁慈、更有人情味。
 
這本書將證明歸屬感不只是成功的副產品,更是成功的條件——在學校、職場、家裡、醫療環境、談判、政治、社區維安,幾乎每一個人跟人打交道的領域。這本書也會提出我們可以採取哪些得到社會科學支持的小步驟,來在我們及他人心中培養歸屬感。
 
設法建立歸屬感儼然已是社會的當務之急。現今,格格不入的感覺―—猶如身在陌生境域的陌生人,甚至自己土地的外人―—似乎已如此普遍,使有望參選總統的彼得.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不禁高喊「歸屬危機」。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采實電子書暢銷展:和文字一起拾回夢想的初心,電子書x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推理懸疑小說展
  • 女性保健展
  • 九歌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