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前人文學院院長/前圖書館館長 趙慶河
老虎吃素了嗎?戰車上為何插上玫瑰花?最初看到筱峰教授寫「燦爛的星辰」系列時,確實有這樣的想法,習慣了他理直氣壯、諷刺幽默的論述,真的會懷疑這種抒情、知識性的文章會適合他嗎?後來證明我多慮了。
我曾試著理解筱峰教授何以要嘗試改變創作路線,他的台灣史研究在台灣具有先導地位,長期以來對於台灣主體性、民主政治的論述可謂著作等身,已成為指標,應該心無旁騖,繼續深耕論述和創作才對;但或許他也覺得努力了這麼久,卻仍然有許多人相信「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這種不合史實的論述,而且到虛構的黃帝陵祭祖,哭倒萬里長城,這怎不會使他氣餒?也許這才是使他想要變化一下創作風格,效法法國啟蒙時代「百科全書」諸君子,重回啟蒙,再次倡導理性,以開拓讀者視野的真心所在。
啟蒙時代的思想家德尼.狄德羅(Denis Diderot)深知傳統的宗教思想和學術思想在民眾身上有慣性的支配地位,而且菁英式的學術理論在先天上就與一般民眾有巨大隔閡,人們的思考方式往往從感覺開始,有了感動才有思考,思考確立後才會有行動,而「百科全書式」的大眾教育法最適合這種過程,它提供廣泛的知識來源,先激起感動再啟發思考。台灣在經濟上雖有成就,民主政治也有相當的發展,但對現代民族主義與國家概念的認識卻很混淆,許多細節與行為因內外諸多困境而畸形發展,也許這就是筱峰兄想重回啟蒙,再次強調理性的原因吧。他努力逐日蒐集名人的傳記資料,企圖建立多元而廣泛的人格典範,其辛苦的程度,只要從目錄上羅列的傳主名單就可理解。
「燦爛的星辰」系列文章以傳主的生日敘寫,包含文學、思想、藝術、科學、革命、宗教、社運、慈善、歷史、教育……等各色各樣的人物,只要對人類文明有貢獻的,都有可能會被筱峰兄選上,這張生日名單,十分精采,名滿天下的像莎翁、米開朗基羅,卻也有些名字連我們學歷史的都很陌生,像特里斯坦、范吉利斯;年齡最大的應是古羅馬的西塞羅,最年輕的是意外墜機殉職的參謀總長沈一鳴將軍;筱峰兄的選擇絕不勢利,有些真正對台灣有貢獻卻不出名的人,例如一生服務於羅東聖母醫院的范鳳龍醫生(斯洛伐尼亞籍的外國醫生)、日本學者末永仁(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教授的重要協助者,光芒被前者掩蓋),可見愛台灣的不見得只有台灣人;筱峰教授寫了許多台灣人應該認識,卻因政治或其他原因而被忽視的台灣人物,發潛德之幽光,充滿筱峰式的正義感。筱峰雖對中國文化多有批評,卻也選了許多中國名人,不會以人廢言。他似乎喜歡選擇弱勢國家、弱勢族群的代表人物,跨越古今,遍及世界,且不避諱當代人物,因此涵蓋性開闊,創作的延續性很大,令人期待。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赫希教授(E.D.Hirsch,Jr.)曾把文章閱讀分成兩種層面:文化認知力和語言藝術技巧。以往筱峰教授的論述文章偏重文化認知力,說理論述的層次清晰,比較常用的文字技巧是反諷,但這次的「燦爛的星辰」系列,使用的敘事方式與技巧更多元,更能展現他的文字魅力;通常每篇的文章不長,但往往一開始就能吸引讀者,他常以傳主的一句名言或一個小軼事開始,往往這就是文章的重點,然後可以一口氣讀完,十分過癮。法國思想家蒙田(Montaigne)有句話:「能給輕煙以重量。」文章前的那句傳主名言就具有這種畫龍點睛的效果。此外,筱峰兄的文筆風格,也讓人容易掌握要點,例如:「莫里埃的大作《無病呻吟》上演時他卻有病在身。」以此引述莫氏咯血倒下,身殉劇場;寫到現象學之父胡塞爾被門徒孤立,他引用胡塞爾自己的話來形容:「沒有門徒的領袖」、「現象學運動的頭號公敵」,很有筱峰式的幽默。不管文章長短,卻都能言簡意賅,輕鬆地提點其思想要點與生命精華,因此,讀者能快速馳騁於古人的思想原野,擷取有用智慧,正如明朝學者方以智所言:「坐集千古之智。」
人們常說聖賢偉人都是天上星辰下凡,當我仰望滿天星斗,宇宙浩瀚,念天地之悠悠,景仰之心不禁油然而生,哲學家康德曾說:「世上有兩種東西是值得我們深深敬畏的,一個是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另一個是我們內心的崇高道德律。」在時間的長河中,每天都有生命消失,卻也都有新生命誕生,江山代有才人出,閱讀「燦爛的星辰」系列文章時,不知不覺就會產生這種美好的經驗,好像每天都能替歷史上傑出的人物慶生,每天都有期待與驚喜,為人類文明的興亡繼絕帶來希望。我不敢藏私,衷心邀請大家一起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