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科技*趣說歷史*難字注音*典故延伸*實用年表
人類為了解決生活需求或滿足好奇心,進行科學和技術的研發,從而改變了自然環境與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草莽深知民間疾苦,建國之初即獎勵桑蠶紡織、興修農田水利。到了明代中期,隨著傳教士來華傳教的同時,也傳入了大量西方的科學技術。因此明代中期可說是中國科技發展的分水嶺。
我們現在看到的長城,大部分是從明太祖開始,歷經200多年、20次大規模修建而成的明長城。我們聽過的這些科學著作,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等,都是在明代出版的。
我們日常吃到的番薯、玉米、番茄、花生、辣椒、馬鈴薯等外來品種,也是在明代移植成功的。還有,葡萄牙的佛朗機炮、荷蘭人的紅夷大炮、土耳其的魯密銃,也明代引進並仿製成功。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鄭和下西洋,帶回了大量海外知識和奇珍異寶,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但實際上,除了要有堅實的造船技術做基礎,背後還包含了明朝強大的綜合國力,無論經濟、技術、科學等都領先全球,才能夠支持這樣的壯舉。
本書特色
豐富的圖解:以詳實的筆法刻劃器物,以幽默的風格描繪人物。
有趣的歷史:以淺白的文字、比喻、例子,解說古人的生活與發明。
實用的年表:參考教育部國語辭典編製,方便對照事件的發生背景。
難字加注音:古文物的名字很少見,原來是這麼唸的。
延伸小常識:輕鬆學到成語典故、名詞術語、趣味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