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展
藍圍巾的男人:身為盧西安.佛洛伊德模特兒的藝術觀察

藍圍巾的男人:身為盧西安.佛洛伊德模特兒的藝術觀察

  • 定價:750
  • 優惠價:79592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1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之孫
屢創藝術品拍賣紀錄
英國二十年來最受矚目的當代藝術大師
藝術評論家馬丁.蓋福特以擔任模特兒的親身經歷
帶我們真實地看這位與潮流相逆,卻和時間並行的藝術家:盧西安.佛洛伊德

如何以直透心靈的敏銳洞察力與精神耐力
創作出兩幅截然不同的代表作品
「有史以來闡述繪畫藝術最好的書之一。」
—— 格雷.戈里《金融時報》

本書特色

  ★    以模特兒與藝評的角色側記大師風範
  ★    一幅藝術作品如何誕生的詳實記錄
  ★    素材觀察與田調寫作的真實範本

好評推薦

  「出類拔萃……不僅對佛洛伊德有新的見解,還捕捉到了肖像創作內在的緊張感和戲劇性。」 ——《衛報》

  「對弗洛伊德的描繪鮮活且出人意表、生動而有力……這是一幅從達文西的缺陷到瑪格麗特公主的聲音都有自己看法的無政府主義畫家的肖像。」——《觀察家》

  「引人入勝。」——《每日電訊報》

  「一本日記、一種自白、一項對弗洛伊德的性格研究、一則藝術史的零碎調查,以及對肖像畫實踐的探討……這本書不僅僅是用來閱讀,而是用來細細品味的。」——《旁觀者》

  「出人意料,對藝術創作過程的感人探究。」——《經濟學人》

  「以日記的形式記述每次的模特兒經驗,對話輕鬆但深具洞察力,還帶著微妙的幽默……令人著迷。」——《獨立報》

詩人鴻鴻專文導讀

  「當一件事與品質相關,也許用上一輩子的時間都不嫌多。」

  英國當代最有影響力、身價最高的畫家盧西安.佛洛伊德(一九二二-二○一一),是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的孫子。其人與其作品既具話題性,作品更能畫出其人心中隱藏的各種面向。

  藝術評論家馬丁.蓋福特於二○○三年十一月至二○○五年四月之間,擔任盧西安.佛洛伊德兩幅作品的模特兒。他發現創作與生活對佛洛伊德來說,是無法分割的。除了工作中的觀察與對談之外,他甚至在一天結束後還會某程度參與自己的生活——像要達成一種全知性的了解,來幫助他完成作品。

  與此同時,馬丁.蓋福特同樣以藝術參與者的角色觀察著大師,本書可說是《藍圍巾的男人》與《頭像》兩幅畫作另一個角度的補完,也間接印證了二人心中大師梵谷所言「同一個人能為截然不同的肖像畫提供素材」的概念。

  透過蓋福特日記般的詳實記錄,本書呈現了現代藝術大師盧西安.佛洛伊德的生活、言行、藝術眼光與創作觀,包含佛洛伊德的創作歷程與思路、他對古來今往藝術家與藝術風格的評價,以及藝術中「美」、「善」與「真」的意義。

  畫家對模特兒的凝視帶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叫作「我」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這也就是肖像畫的核心之謎。

  評論家安德烈・巴贊下了這麼一個結論:「不言可喻,觀察一位畫家作畫並不能解開藝術家天才之謎,也看不出他的藝術奧秘。」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卻在《藍圍巾的男人》這本書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回答。 ——詩人 鴻鴻

  他總是試圖不將自己的情緒帶到創作中去,至少主觀上是這樣想的。他時時警告自己不要有危險的幻覺,作為一名畫家,不能認為「你畫出來的東西就都是好的,因為作品中充滿了你的感情」。 ——馬丁.蓋福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丁.蓋福特 Martin Gayford


  英國作家、藝術評論家。

  出生於一九五二年,曾擔任《旁觀者》、《每日電訊報》藝評與《彭博新聞社》首席藝評。著作有《威尼斯:圖像之城》、《春天不能被取消》、《塑造世界》(與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合著)等,內容多與偉大藝術家的工作過程、藝術作品分析相關。

譯者簡介

趙琦


  原籍上海,二十世紀八○年代末赴美留學,取得碩士學位後留居美國,先後在國際知名的化學公司和醫藥公司從事化學品和藥物的分析工作直至二○二二年退休。業餘翻譯英語書籍是趙琦的愛好,曾翻譯出版過多部藝術與設計類圖書。
 

目錄

導讀 雙向的肖像     鴻鴻
前言
2003年11月28日,下午6點30分
2003 年12月 1日
2003 年12月 3日
2003 年12月 5日
2003 年12月16日
2003 年12月19日
2003 年12月28日
2004 年 1月 2日
2004 年 1月 6日
2004 年 1月16日
2004 年 1月23日
2004 年 1月26日
2004 年 1月30日
2004 年 2月 3日
2004 年 2月 6日
2004 年 2月11日
2004 年 2月21日
2004 年 2月24日
2004 年 2月27日
2004 年 3月 3日
2004 年 3月 9日
2004 年 4月 7日
2004 年 4月14日
2004 年 4月16日
2004 年 4月19日
2004 年 4月27日
2004 年 4月29日
2004 年 5月 4日
2004 年 5月 7日
2004 年 5月11日
2004 年 5月14日
2004 年 5月18日
2004 年 5月20日
2004 年 5月26日
2004 年 5月27日
2004 年 6月15日
2004 年 6月16日
2004 年 6月22日
2004 年 6月30日
2004 年 7月 4日
頭像:2004年8月-2005年4月
補遺:2005年5月
後記:2011年10月
摘文出處
圖片細目
致謝辭
索引
 

導讀

雙向的肖像
鴻鴻


  一位藝術家是如何創作的?法國導演亨利——喬治.克魯索(Henri-Georges Clouzot)用一部《畢卡索的祕密》Le mystère Picasso試圖解答這個千古謎題。他把攝影機放在畫布後方,透過一種特殊顏料,將畢卡索作畫的過程顯現在整個銀幕上。例如我們會看到畫家如何在五分鐘內,將三個圓圈畫成了魚,魚又變成了鳥,鳥又變成了一張孩子的臉,最終又長出角來,成為魔鬼的形像。

  然而,如此生動而美麗的電影,卻還是無法解釋畫家的腦海是如何運作的。以致評論家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下了這麼一個結論:「不言可喻,觀察一位畫家作畫並不能解開藝術家天才之謎,也看不出他的藝術奧祕。」

  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卻在《藍圍巾的男人》這本書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回答。這次的畫家是盧西安.佛洛伊德,英國當代的重量級畫家。他生於德國,是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之孫。他和同代畫家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作品均違逆七〇年代普普、歐普、抽象藝術的洪流,堅持以肖像為主題,也曾多次繪製彼此的肖像。然而培根動筆迅速,不會浪費時間和模特兒蘑菇,更常直接利用相片作畫。佛洛伊德卻是細火慢煨,一畫數月甚至經年,模特兒必須像打卡上班一樣定時報到。可想而知,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藍圍巾的男人〉是佛洛伊德的一幅畫作,畫的是他的作家好友馬丁.蓋福特。這本同名著作,便是蓋福特在擔任模特兒期間,長達七個月的思聞紀錄。油畫完成後,他們又花了幾乎同樣長的時間,製作了一幅版畫。兩人原本即是好友,經常一起看展、聽爵士樂、吃飯、出遊。作畫期間,雖然蓋福特一動不動,卻並非一言不發。兩人仍然持續天南地北交談,並且一起用餐。這給了蓋福特一個大好機會——雖然他本來沒有意識到——可以仔細觀察一位藝術家的工作與思考過程,並不斷經由交談印證。何況,蓋福特對佛洛伊德筆下的對象,恐怕沒有人比他更熟悉——就是日日鏡中相見的自己。因此,畫家的詮釋,便在這樣的對照與對話中清楚顯影,無可遁形。

  臺灣讀者有幸,在二○二四年六月到十一月之間,可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看到與英國泰德美術館(Tate Modern)合作的大展「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其中就展出了數幅佛洛伊德的名作,包括〈女孩與白狗〉與在本書中論及的〈抽菸的男孩〉,也有培根所畫一組三聯的佛洛伊德肖像。展場中引用了加拿大攝影師傑夫.沃爾(Jeff Wall)的見解,指出傳統繪畫創造的瞬時感僅是一種幻象,卻可以讓過去、現在、未來同步存在,無論是矛盾衝突或水乳交融。這種觀察完全印證了蓋福特的經驗:由於長時累日的凝視與交流,畫家的觀察愈益深入,被畫者也會隨著歲月與心情改變形貌樣態,而這些都累積在單一一幅畫面中。以致於完成時,有人直指這幅畫比蓋福特還像他自己,而畫中人的表情也顯得複雜而微妙——嘴脣似在微笑,而眼神卻顯得猶疑甚至憂鬱。這裡面有時光的痕跡,也有內在的皺褶。蓋福特在被畫過程中就不禁一再自問:「『我』是什麼?」透過模特兒的夫子自道,我們必然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肖像這門藝術。

  同時,因為這本書的出版,〈藍圍巾的男人〉不只是蓋福特的肖像,也成了佛洛伊德的肖像。肖像中的客體發聲了,這是史無前例的。於是,原本是畫家獨白的藝術,在書中變成了對話。我們不但透過蓋福特的眼睛,看到一個工作中的畫家——這是畫家自己看不見的:永遠站著,像是在跳舞般前一步、後一步地移動,為了一筆、一畫反覆思慮、反覆測試色彩,畫了又抹去,錙銖必較,像進入著魔狀態。但同時,畫家與模特兒還可以自在聊天,談藝術判斷、談生命體驗。剛好這位被畫者是一位作家,可以成為比任何訪談者更深入的一位記錄者;何況,佛洛伊德向來是一位注重隱私、幾乎不接受採訪的藝術家。

  於是我們和作者一起發現佛洛伊德的審美重點在於真實感、臨即感、重量感。比如他覺得達文西是個很糟的畫家、拉斐爾的人物輕飄飄、維梅爾的人物不像真實存在過,但是對卡拉瓦喬和提香卻讚譽有加。他覺得畢卡索意在震驚世人,卻更敬佩馬蒂斯將生活與藝術形式完美結合。不過,最能夠表現佛洛伊德個人特質的,恐怕是他對自己作品的「胸無定見」——不去想像畫作完成的樣貌,而是在過程中持續摸索、冒險。他偏好作品的不均衡、不連貫,勝過風格的優雅。這也反映在他幾乎從不接受委託創作,反而是邀約生活中與藝術絕緣的人物,無論是黑幫混混、或是餐館服務生。

  我不敢說,了解佛洛伊德作畫的細節,便足以了解藝術的奧祕。然而,這本書卻讓我彷彿明白了,文明在於細節的講究。不論是王文興小說的一個音節或一格空白,威爾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歌劇追求的不那麼完美的音色,或是佛洛伊德對看似平凡無奇的肖像背景的琢磨。即使畫完後作品已經完成、已經遠去,留置在某戶人家樓梯的牆面,絕少有人能再看見。然而,行動就是存在的證明。那就是即使一幅陌生人的肖像也足以耐人尋味的藝術祕密。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40407
  • 叢書系列:MO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2003年11月28日,下午6點30
 
按佛洛伊德的示意,我在一把稍矮的皮椅上坐下。「你覺得這樣的姿勢自然嗎?」他問,「我會盡量不讓我的想法影響模特兒。」已經是寒冷的深秋,我穿了一件斜紋軟呢外套,還圍著一條寶藍色的圍巾。我建議也許我可以圍著圍巾當模特兒,他同意了。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很快就明白了在工作的過程中他的意志就是法律。我原先想,也許在坐著不動的時候可以看書,就隨身帶了一本書去工作室。但他看見後立即說:「不行。我不能允許你這樣做,我已經看到了發生其他事情的可能性。」他幾乎是瞬間就認定了這一點。
 
此時佛洛伊德用粉筆在地板上標記出椅子四隻腳的具體位置。為了保證以後我每一次來工作室時,椅子能精準地放回與頂燈和畫架相對應的位置。接著在我身後,他擺了一座陳舊的黑色折疊幕布,作為我頭部的背景。然後,他在靠工作室牆壁處各種尺寸的畫布之間挑選大小合適的畫布準備作畫。他先拿起了一塊,因為上面有個凹痕,便把它丟在一旁,他說這凹痕遲早會導致油彩剝落。然後,他又從另一個角落撿起一塊,並立即在上面用炭筆畫了起來。
 
於是我們開始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時間便這樣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幽暗的工作室裡,我坐在籠罩著我的光線下開始了自己的觀察和冥想。
 
……
 
很久以來,我一直相信佛洛伊德是真正的大師,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在一次喝下午茶時,我帶著試探的心情對他說,如果他想畫我的話,我可以抽出時間來。我當時的動機之一與其他肖像畫的主角差不多:證實自己的存在。由於種種原因,那段時間裡我情緒比較低落,而讓佛洛伊德畫進他的作品似乎是一種對抗環境氛圍的好辦法。
 
另一個原因則是好奇,想看看作為藝術品的肖像畫是怎樣被創作出來的。經過多年藝術領域的寫作、思考與演講,去親身經歷一件藝術品的創作過程的想法很吸引我。當我試著提出擔任佛洛伊德模特兒的謙遜建議時並沒有奢望他會接受,我想他也許會禮貌地說一些不置可否的話,比如「啊,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也許改天討論」之類的,但出人意料,他回答說:「下週你能不能抽一個傍晚的時間出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商周出版電子書展|雙書85折、最低7折起|創意不是憑空而來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咖啡甜點展
  • 印刻全書系
  • 雅書堂手作生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