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妮民 家庭醫學專科醫師/作家、吳建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學部主治醫師、吳典宜作家、李若綺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袁瓊瓊 作家╱編劇、畢柳鶯 醫師、彭菊仙 作家、詹鼎正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劉介修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高齡醫學科助理教授╱高齡醫學部主治醫師 一致推薦
學習未知的老年究竟會遭遇哪些狀況?
學習人們會面臨什麼樣的老年問題?
學習了解年齡可能帶來怎樣的生活需求?
學習邁入老年會產生什麼心理變化?
學習想像老化社會的具體畫面會是什麼樣子?
這本書希望幫助讀者建立對老年的正確認知,並為老年生活做好充分準備。作者指出,多數人在年輕時對老年的印象僅是抽象模糊的概念,導致很多人缺乏進入老年應對各種挑戰的準備。書中強調,錯誤的認知會造成老年期的不知所措,並分享了許多長者的親身經驗來警醒讀者。
本書以「想像老、思考老、挑戰老」為主軸,通過實際案例說明老年可能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從參加活動的心態到世代價值觀的差異,從獨處與獨居的學習到老年人際相處的關係,從面對疾病與死亡的態度到老年經濟與居住環境的影響等等重要課題。
書中也特別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我們才能了解老年生活的具體狀況,明白隨著年齡增長帶來的各種生活需求轉變及心理變化。作者引用了日本的經驗,日本比台灣更早進入老齡化社會,他們在應對老年問題方面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可以為我們提供寶貴的借鏡。最後兩章分享了日本的成功案例,展示了高齡學習如何幫助老年人持續挑戰自我,提升生活品質,更是避免成為「下流老人」的重要途徑。
《打造黃金老年,避免下流老人風險》是一部關於老年生活的指南,通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為老年生活做好準備,減少錯誤認知帶來的痛苦,從而在老年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幸福和滿足。
本書特色
★協助讀者具體想像老年畫面,進而做好心理準備與因應。
★分享多年高齡研究心得與訪談台灣及日本長者,提供讀者思考老年的參考。
★反覆訪談實際案例,深入了解長者老年心境,發現真正的老年困境,說明老年生活的重要依據,極具說服力。
名家推薦
本書談到了一個,在討論老年時,很少被提及的問題,那就是老年心理。
一般總覺得人老了,要擔心的是經濟困窘,健康不佳,和無人奉養。但其實人生旅途到了末段,能不能夠活得好,取決於自我價值感。如果能感覺自己「沒有白活」,這一生有意義,那無論哪一種晚年,都比較容易有幸福感。
作者用許多方法協助老人在生活中找回自己的存在意義,這是全書最珍貴的部分。——袁瓊瓊 作家/編劇
世界上最富裕、醫療科技先進的國家(包括台灣)平均壽命都來到八十歲以上,但是平均不健康餘命長達七到十年,健康的老去顯然需要提早準備,配合長期持續的努力。日本比台灣早二十年進入高齡社會,作者遠赴日本,從事高齡研究。本文從老人的心理健康、社會參與、親子關係、老人學習、疾病、獨居等多個面向以實際的個案引起共鳴,以研究心得提出寶貴的建言,值得推薦。——畢柳鶯 醫師,《斷食善終》作者
年老,是大多數人必經的生命歷程。當自己已經不在世界的中心時,我們該如何處理這份失落?學者董怡汝長年研究高齡主題,翔實整理全方位對策,從心理層次到實務面的經濟、照護考量,都提出了誠懇有效的建言。健康優雅地老去,是需要及早演練的。讀了《打造黃金老年,避免下流老人風險》,讀者將得到如是啟發——人生終點的幸福感,關鍵,正在自己的手上。──吳妮民 家庭醫學專科醫師/作家
熟齡族如何擁有、揮灑黃金人生,面對老化獨處的功課,作者提供許多專業見解與例證,值得學習省思!──吳典宜《60歲,還是想一個人去日本Long Stay──老青春背包客的樂活遊學日誌》作者
「老」是一個過程,我們每天都在「變老」。關於「老」,我們可能充滿想像,也常常帶有偏見。在生命中某個時刻,才驚然發現,我們對於「慢慢變老」這件事,毫無知悉,無從準備。本書透過台灣與日本的跨文化訪談,將敘說老年生活的主旋律,由高齡者自己發聲。老年也許毋需「黃金」,老人可以不必「下流」。探索多元、異質與真實的高齡樣貌,我們在個人與集體的力量中,追尋高齡社會的可能。──劉介修 成大醫學系高齡醫學科助理教授/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