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季_諾貝爾文學獎
何以金庸3:消失情節100強

何以金庸3:消失情節100強

  • 定價:620
  • 優惠價:955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2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金學暢銷系列《何以金庸》再一力作!
 
  金庸的作品由報刊連載至成書出版,人設、武功、門派、劇情等都有所修訂,令舊版和新版的武俠世界有大大小小的分歧。作者穿越新舊版宇宙,探討各個武俠世界的原面貌,解開新版本一百個情節消失之謎!金庸為何最初要那樣構思?後來為何又如此修改?從這個角度重新閱說金庸,亦是一種樂趣,各位金學高手萬勿錯過!
 
  本書共一百個主題,每篇開首皆摘錄舊版原文,與讀者一同認識舊宇宙原貌,探討金庸原來的構思,再介紹新宇宙的修訂。最後以一幅初期連載時的插圖作結,讓讀者進一步了解舊劇情。
 
  隨書附送多項精品!特大書衣背面印有潘君所繪的《射鵰英雄傳》第一回;復刻本漫畫是莫君岳《武俠世界》;公仔紙印有《射鵰英雄傳》的六十個角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邱健恩
 
  畢業於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後獲香港浸會大學哲學碩士,蘇州大學文學博士。任教於香港專上院校,歷任講師、高級講師、助理教授,以文獻學、語言學、流行文學為研究方向,近年專事研究金庸小說的文本和文創現象。
 
  曾於2009年舉辦「金庸小說版本展」,展出逾300件舊版金庸小說文獻,是華人地區首創。2010年,發表〈自力在輪迴——尋找金庸小說經典化的原始光譜〉,根據多年收藏的舊版小說,釐清金庸小說從連載到單行本的文獻系統與相關問題。2013-2023年間,曾多次獲香港文化博物館委任為特約研究員,並為籌建「金庸館」借出逾1800件藏品。
 
  著有:《漫筆金心——金庸小說漫畫大系》、《何以金庸:金學入門六大派》、《流金歲月:金庸小說的原始光譜》、《尋金探本:流金歲月番外篇》(與鄺啟東合著)、《何以金庸2:人物情節快閃榜》。
 

目錄

序 我的金庸 岑逸飛 6
序 最終回 邱健恩 13

第一章   人物腳色
洪七公到底殺了多少人? 20
消滅蛇人運動:射鵰篇 21
消失人口之「瘋子」 24
刷存在感的「啞巴」 28
消失的三番僧 30
又是華山派? 33
三善四惡與金大鵬 35
石清子與黃眉僧鷸蚌相爭 37
平一指的師兄 40
一條人命算在令狐冲頭上 43
 
第二章  個性人設
玉如意自盡 46
柯鎮惡也有威風的時候 48
楊康初次登台秀 51
梁子翁與柯鎮惡同一命運 56
陸乘風盜用黃蓉的創作 58
隱藏於江湖的天文學家洪七公 60
周伯通最痛恨的商業行為 63
胡斐自學文采好 65
謝遜憑甚麼當明教副教主? 67
陳友諒過目不忘 70
愛說奉承話的鍾夫人 72
失落了的二十多天 75
戚長發遭監控 77
一則鏢局舊聞 80
岳不群早已露出本性 83
天王老子逃跑了 86
向問天記性好 88

第三章  神獸器物
丘處機藏了好東西 92
黃蓉智擒血鳥 94
蛙蛤大戰 101
秦南琴與《武穆遺書》傳播史 106
周伯通與郭芙穿爛衣服 110
紫薇寶劍 112
玉面火猴 115
吸血紅蛙 117
禹穴四靈只得兩靈 120
一顆珍珠與一方錦帕 122

第四章  談情說愛
余魚同出家成因考 126
郭靖與華箏的Puppy Love? 128
穆念慈是怎樣死的? 130
武三通穿女裝褲 132
霍都向小龍女示愛 135
李文秀天堂地獄的一個晚上 137
舊版《白馬嘯西風》中的比武招親 140
張無忌為何迎娶周芷若? 143
阿紫與摘星子的一段情 145
當時若愛韓公子 147

第五章  幫會門派
丐幫弟子詐騙案 150
是誰率領小幫派偷襲光明頂? 152
少林寺深度遊 156
水火不容的明教與丐幫 159
聖火令到底怎樣丟失? 162
少林寺被萬蛇圍攻 164
日月神教是甚麼教? 167

第六章  生離死別
被棄養的大威與小乖 172
程青竹之死 174
完顏烈讓郭靖在蒙古出生 176
上官劍南到底是怎樣死的? 178
楊過為甚麼要離開桃花島? 180
孫婆婆二三事 183
楊不悔少了一場通告 185
段譽為甚麼墮崖? 188
萬震山是怎麼死的? 190
侍劍倖免於難 192
金庸不待見陳七 193
岳靈珊的六杯毒酒 196
策反恆山七人組 199
寧中則讓不戒和尚妻離子散 202

第七章  武功打鬥
降龍十八掌第一人 206
楊康幫郭靖提升功力 208
笨小子郭靖自創武功 210
歐陽鋒逆練《九陰真經》面面觀 212
歐陽鋒到底是怎樣瘋的? 215
郭靖用一陽指醫郝大通 217
郝大通怎麼想? 219
壽木長生功與釋迦擲象功 221
楊過三次創「業」 224
神鵰大戰金輪法王 227
誰研發玉蜂針與冰魄銀針? 228
舊版黯然銷魂掌不怎麼「銷魂」 232
五絕代言《倚天屠龍記》 235
張無忌六次使出降龍掌 237
立雪亭之戰 239
圓真傳功 242
傳功長老原來武功很高 244
段譽磕首千遍得到甚麼? 247
莽牯朱蛤與「朱蛤神功」 250
段譽的第一桶金 252
誰能破解一陽指? 254
炎炎功是甚麼? 256
石破天悟道與創招 259
《笑傲江湖》中消失的武功 261
《紫霞秘笈》與《葵花寶典》 264
八卦劍法與七星劍法 267
《葵花寶典》的三個版本 270
愛學武的韋小寶 272

第八章  糾錯改正
冰封歐陽鋒事件簿 276
闖王軍刀鐵盒雙胞胎案 279
舊版《鴛鴦刀》不合理的描寫 281
梅家妹子找錯了仇家 284
 

 
我的金庸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先生出生於1924年3月10日,2024年百歲冥壽,香港電台「講東講西」的監製囑咐我在其中一輯的節目紀念金大俠,我是奉命行事,但也要拖到五月。找嘉賓首先想到在報界工作多年,也與金庸相識,現今在樹仁大學執教的黃仲鳴教授。另一嘉賓我本來央求仲鳴兄代找,但他問過兩個人都遭婉拒,於是我想到唸中文大學期間,與我同期、攻讀英國文學系後來成為比較文學學者的陸潤棠教授,希望潤棠兄或可從比較文學的觀點談談金庸武俠小說的特色。
 
  潤棠兄表示他對金庸作品不太熟悉,但極力推薦另一位對金庸素有研究,現今在香港珠海書院任教的邱健恩教授出席節目。於是我與健恩兄聯絡,他很爽快便慨然應允,我再在網上查看健恩兄的資料,失敬了,原來他是「金學」研究的異軍突起。
 
  「金學」一辭,是由金庸故友,並列「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已故倪匡先生所創。倪匡堪稱金庸的知音,二人情同兄弟。他生前與筆者談起金庸,總是眉飛色舞,並提起小說在報紙連載的歲月,當金庸太忙,他會為金庸代筆。金庸的作品,究竟有哪些情節出自倪匡手筆,如今也無從稽考,但倪匡是寫科幻小說的奇才,因此若金庸小說出現一些科幻元素,或者是倪匡傑作也不足為奇。
 
  倪匡在1980年6月,五天之內狂寫六萬字,成書《我看金庸小說》,「金學」的基本面貌由此形成。此書出版後大受歡迎,同年出版《再看》,《三看》《四看》直至《五看》才告一段落。而「金學」的狂潮已在香港、內地和台灣掀起滔天大浪。
 
  先說香港。「博益」及「明窗」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談金庸的叢書,當時任職《明報》督印人、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吳靄儀寫了《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及《金庸小說的情》;另外還有楊興安的《金庸筆下世界》、項莊(董千里)的《金庸小說評彈》。
 
  次說台灣那邊。遠景出版社曾出版由沈登恩主編的一系列「金學研究叢書」,1984年起旗下一眾名家如三毛、項莊(董千里)、羅龍治、林燕妮、翁靈文、杜南發等,出版五集《諸子百家看金庸》評論金庸小說。另外還有陳沛然的《情之探索與神鵰俠侶》、蘇墱基的《金庸的武俠世界》、薛興國的《通宵達旦讀金庸》等,都是遠景出版社的功勞。
 
  至於內地那邊,先是1979年,福建廈門大學的鄭朝宗第一個提出「金學」,其學術論文是《金學的四個相關學科》,但是學術界無人響應。繼而在1980年代,「金學」開始在內地興起,緣分可能是由金庸的一位超級粉絲而來,他的名字叫鄧小平。1970年代,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在內地尚未公開發行。鄧小平從江西返回北京後恢復工作不久,就托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愛不釋手。1981年,他會見金庸時說:「歡迎查先生。我們已是老朋友了。你的小說我讀過,我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歷經磨難才成大事,這是人生規律。」
 
  1986年,紅學家馮其庸評價金庸小說的社會內容和藝術成就,同意把研究金庸小說稱為「金學」。同年年底,在廣東深圳市第三屆台灣及海外華文文學研討會,李雲揚的《評金庸新式武俠小說的藝術魅力》把「金學」首次端上學術論壇。內地代表性的「金學」研究者包括嚴家炎、馮其庸、陳墨、孔慶東等。其中以陳墨用功最勤,他主張從歷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來探索「金學」。1991年先出版了《金庸小說賞析》,後來又推出其他書籍,2015年海豚出版社出版的《陳墨評金庸系列》,一共十三冊。
 
  金庸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其後由「三育圖書文具公司」及「鄺拾記報局」作單行本出版發行,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多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着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由「明河社」出版。到了1999年,金庸又重新開始修訂工作,為新修版。
 
  如今邱健恩兄最新撰寫的《何以金庸III》,主要是比較舊版與新版或新修版的差異,但金庸一修再修,是否愈修愈好,見仁見智,讀者自有一己的判斷。但看健恩兄這本新書,筆者建議,最好也找《何以金庸I》和《何以金庸II》同看,這樣才可看可出作者研究金庸的思想脈絡。
 
  健恩兄作為「金學」的新進作家,別樹一幟。過去的「金學」家,主要是研究文字裏的金庸,但由於金庸的作品廣為傳播,除了以小說流傳,也曾被多次拍攝、製作成影視作品、廣播劇、舞台劇、漫畫、動畫乃至電腦遊戲,深入全球華人社會,金庸迷以億計。而健恩兄的「金學」,已不只是小說文字,還囊括所有不同的媒體。
 
  健恩兄的警句:「一人有一個金庸」,新一代所認識的金庸,已不是從看小說而來,而是看劇集、看電影、或看漫畫甚至打遊戲機而來。改編後的金庸作品,屬於二次創作,可能與原著有很大的出入,但已創造了另類金庸,同時也產生了有別於只看文字的傳統金庸迷的另類金庸迷。
 
  健恩兄的《何以金庸I》,把「金學」分成六派,第一派是武俠小說與金庸小說;第二派金庸小說的情節與結構;第三派是金庸小說的藝術技巧;第四派是金庸小說改版;第五派是十五部小說分論;第六派是「讀」金庸。其實「金學」何只六派,他僅是大略言之。
 
  妙在健恩兄還加上一個「新興門派」,這第七派應有很多分支,健恩兄只提到「對讀」與「成見」派,闡述金庸小說與金庸影視作品的對讀現象。而其他門派,我想到的還有「顛覆金庸派」,出版《顛覆金庸叢書》,批評黃藥師性教育不及格、嘲笑金庸的守宮砂處女觀,屬於另類「金學」。
 
  在電台節目上,我向健恩兄提及,我看金庸小說,都是看報紙連載,刊登在《武俠與歷史》雜誌的小說如《飛狐外傳》,我反而沒看。我看金庸小說的淵源,是童年時父親每日必看《新晚報》,追看高雄的社會處境小說《石狗公自記》,而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正好在1955年2月5 日在《新晚報》開始連載。在此之前,我已在《新晚報》追看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
 
  1955年,我才不過10 歲,若問我看金庸小說的心得,便要拾回童年時的回憶。如今年近80,這個年紀的人已不多,再過20年,恐怕已是碩果無存。也許是健恩兄的慧眼,知道看金庸寫報紙連載小說的讀者會愈來愈少,於是找我來為他的新書寫序生輝,為「金學」建立一個新門派:「看報紙連載派」。
 
  看金庸小說的報紙連載,那種滋味,一言難盡,不足為外人道。我家中沒有一本金庸作品,因為童年記憶特別深刻,一切情節歷歷在目,不用再看。但看文字版的金庸,與看影視作品版的金庸不同,借用加拿大傳播學者麥魯恆(Herbert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的說法,所謂「媒介即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意思指人們理解一個訊息時會受到其傳播方式的影響,傳播媒介的形式本身早嵌入了該訊息當中,訊息跟其傳播媒介之間有着共生關係。
 
  以電影為例,麥魯恆認為影視媒介對速度和時間觀念的處理手法,把「順序和鏈接的世界」轉變成「具創意地配置和築構的世界」。換言之,文字版的金庸,與影視版的金庸,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金庸。而從麥魯恆開始,當代對影視批評的詞彙,大都源自符號學和結構主義。
 
  根據法國符號學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的說法,文字語言總是能為形象提供清晰的意義;文字語言的作用是讓形象所可能具有的眾多意義化簡為一。而另一為符號學家,羅蘭・巴特的學生克里斯汀・梅茲(Christian Metz,1931-1993),他在電影符號學提出五個傳播頻道:形象的、書面文字的(他用「圖形」代替)、語音的、音樂的和聲音效果的。他認為電視和電影是兩個毗鄰的語言系統。
 
  從符號學的角度來看,影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能夠同時啟用全部五個頻道。換一個說法,這五個頻道,有如佛家所說的眼、耳、鼻、舌、身的五個識根,特別是眼根和耳根。看影視時,眼睛所看的,耳朵所聽的,全都由影視畫面作「填鴨式」的灌溉,沒時間讓腦海有任何思考或想像的餘地。
 
  文字語言則不同。閲讀的樂趣是經常可掩卷而思,不會被畫面牽着鼻子走。不過看單行本小說與看報紙連載又有不同。以筆者為例,我已不記得何故沒有看金庸的報紙連載《碧血劍》,我看《碧血劍》單行本是唸中二那年,那時年方14歲,結果不眠不休,一個通宵便看完了,最窮追不捨的是查找金蛇郎君的身世。而《碧血劍》在《香港商報》連載是從1956年1月1日至1956年12月31日,足有一年時間。若我是看連載,一年之內每天會有24小時間讓我想像金蛇郎君是個怎樣的人,而不會在一個通宵便找到答案。
 
  看報紙連載,就如古代聽說書,每次完畢前,總會有個高潮,然後便是「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種「懸念」(健恩兄稱為「鈎子」)式的寫作技法,是武俠小說報紙連載吸引廣大讀者興趣的重要手段。懸念是通過對故事情節做懸而未決的安排,以引起讀者急欲知後事如何的迫切期待。在西方,最早設計懸念是亞里士多德的《詩學》,而在中國戲曲,也有所謂「賣關子」的手法。
 
  但雖說是懸念,讀者的反應也不一。以健恩兄的新書為例,他提到報紙連載版的《射鵰英雄傳》,洪七公有天文學知識:「洪七公忽見東南角天上有一抹黑雲,迅捷異常的飛來,不禁『啊喲』一聲。……洪七公道:『有怪風……』」。健恩兄指出,連載時前一天最後一句:「一抬頭,猛見黑雲已如一堵極厚的高牆,自東南角排山倒海般壓了過來。」假設你是當日讀者,翌日能不趕去買報紙追看黑雲壓下的結局?
 
  對不起,這是健恩兄想當然的推理,這段文字刊於報紙時是1958年2月15 日,我是當年讀者,那時13歲,對這段記載已全無記憶。也許當時年紀尚輕,對天文學並無興趣,或者問一問先父,也許他會有印象,可惜他已作古。健恩兄又說,1973年金庸初次改寫《射鵰英雄傳》,這段海上歷險記仍然保留,一直到1976年出版《金庸作品集・射鵰英雄傳》,金庸再次改寫時才徹底刪去。他似是不以為然,但我懷疑,這段文字會否是喜科幻的倪匡代筆,金庸才會刪除?
 
  研究後現代主義的烏蘇・K・海澤女士(Ursula K. Heise),認為現代主義小說已放棄時間的先後序列,轉而致力於呈現多種詮釋觀點的共時存在(simultaneity)。甚至後現代小說作家試圖打亂事件的時序,製造矛盾而不連貫的情節,使故事進入不可預測的未來,這樣一來,讀者看報紙連載的樂趣也許會一掃而空,索然無味了。
 
  幸好金庸作品還沒有這種後現代主義的特色,他是將傳統的「懸念」加「想像」現代化,並賦予電影感,每個人物的出場,一舉手一投足以至衣着,都有細緻的描述,為中國小說作出劃時代的貢獻。總之金庸作品,千姿百態,可研究的元素,實在太多了,所以邱健恩兄寫《何以金庸III》之後,應該還有之四、之五……,筆者引頸以待。
 
岑逸飛
 

詳細資料

  • ISBN:9789888862276
  • 叢書系列:何以金庸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2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蔡康永暢銷百萬套系列!《蔡康永的情商課》、《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優惠88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重版現折(10/17-10/20)
  • 房地產考試書展
  • 大學新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