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霸凌真相,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親師攜手打造「零霸凌校園」實戰手冊,讓孩子安心上學

霸凌真相,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親師攜手打造「零霸凌校園」實戰手冊,讓孩子安心上學

  • 定價:360
  • 優惠價:79284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關於霸凌真相的幾個事實,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進入校園看清真相,才能幫助孩子不再受凌,也不再霸凌
   
  由於學校的獨特環境,幾乎可以說「有學校就有霸凌的存在」。
   
  然而,霸凌的真相複雜,根植許多層面,包括個人、家庭、學校、文化等,「懲罰霸凌者」往往不能達到根本的效果。對霸凌真相有越深入的認識,越能理解霸凌絕不是學生之間的問題與惡行而已。
 
  本書將深入探討霸凌真相,邀請親師攜手合作,打造零霸凌校園!
 
  【詳細剖析校園霸凌的各個層面】
  -為何中小學校園容易出現霸凌?五個校園真相報你知!
  -關於受凌者:受凌者不一定是所謂的「無辜的天使」,也可能有一些激怒行為,在班上不受人歡迎?
  -關於霸凌者:霸凌者不一定是人人害怕的「魔鬼」,甚至可能在班上有好人緣?
  -關於旁觀者:是否只要旁觀者有去檢舉,霸凌就不會發生了?事情當然並非如此單純!
 
  【為父母和老師提供暖心指引】
  -孩子成為受凌者或霸凌者,其實跟家庭教育有關。那麼父母可以怎麼教,才能避免孩子成為受凌者或霸凌者?
  -在校園霸凌事件中,老師在面對受凌者、霸凌者和旁觀者時,該怎麼做才能終止霸凌?
 
  消滅眼前的霸凌,是重要的。然而更希望,讓還沒有發生的霸凌,永遠不要發生。「永遠不要發生霸凌」,是本書的起點,也是終點。──作者羅丰苓
 
專文推薦
 
  王瀚陽|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家長部長
  李蓉蓉|臨床心理師
  張永青|台中市教師職業工會理事長
 
好評推薦
 
  王清清|得勝者教育協會台中辦公室主任
  何禮恩|諮商心理師、性教育暨性諮商師
  李明純|台中市家庭教育中心社工師
  李姿儀|心理師督導
  李寶怡|國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碩士生、布克文化資深特約編輯
  林方鈴|東勢國小校長
  林怡伶|台南市校園安全事件諮詢輔導小組委員
  林德威|作文/國文老師
  雨 林|廣播「愛的記事本」主持人
  柯杏燕|台中市立公明國民中學校長
  洪梅香|音樂森林中心主任、台灣家庭教育推展協會家庭教育講師
  洪嘉男|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徐婉婷|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部小兒科醫師/臨床病理科主任、台灣醫起育兒愛閱協會理事
  張之千|國中專任輔導教師
  張文昌|台灣共善促進協會祕書長、前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
  張鴻恩|小學輔導室主任
  梁玉燕|國小教師兼任總務主任
  郭詠銘|福科國中輔導教師兼任導師
  陳柔蓁|台灣沐風關懷協會教育專員
  陳雅各|行動社工師、心理輔導工作者
  陳詩嘉|國立員林高中數學老師兼任導師
  陳麗妃|台中市晚晴協會活動企劃
  程念恩|台北社企扶輪社前社長
  黃佳莉|台灣大學研發處產學合作總中心法務經理
  黃貴連(台中市黎明國中校長)
  楊雅紋|ESL帶班導師
  楊樹文|中醫大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董文章|台中市立新社高中輔導主任
  劉亦純|兒少美術教學與兼職插畫家、兩個孩子的母親
  蔡仲軒|國際扶輪3461地區23-24年度扶青地區代表
  戴琬宜|社工
  謝為葦|國小教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丰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博士,現為輔導老師。榮獲教育部友善校園傑出輔導人員、優良教育人員、社會優秀青年多個獎項,並為未來family專欄作家,廣泛受邀家庭、教育等相關議題講座。
 
  著有《大人不敢跟我們說的秘密》、《SAFE班級輔導模式:不再霸凌,也不再受凌》、《學校裡的隱形班級》等七本書,榮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滿天星閱讀計畫優良圖書、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等獎項。
 
  粉絲專頁:羅丰苓心理輔導老師
  合作邀請:nobully123@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1
推薦序2
推薦序3
各界推薦
序1 如果「魔鬼」其實不那麼魔鬼;「天使」其實不那麼天使
序2 從一個男孩說起
序3 三十多年來,我一直記得一個同學的名字
 
第一章 跟霸凌有關的幾個事實,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校園真相1:一日太平,在中小學校園談何容易?
校園真相2:校園是學習的地方,也是霸凌的製造場
校園真相3:霸凌是普遍存在
校園真相4:班級異質性遠超過以往
校園真相5:大部分的校園霸凌跟新聞播的不一樣
 
第二章 「我被霸凌了」,但可能「沒有人」是真正的兇手
可能兇手1號:群居動物的「人性」
可能兇手2號:假想觀眾
可能兇手3號:個人神話
可能兇手4號:一個人小孩
可能兇手5號:玻璃心
 
第三章 在「無辜可憐的天使」之外

一、常見受凌者的類型
二、從「胖虎欺負大雄」到「一群人討厭大雄」
三、為何會成為「班級中不受人歡迎的人」?
四、孩子能否在班上受歡迎,經常跟家庭及學校有關
 
第四章 如果可以當個好同學,誰想要變成壞魔鬼

一、常見霸凌者的類型
二、霸凌者就是情緒失控的惡霸,發洩情緒在弱小身上?
三、霸凌,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清晰可辨
四、「霸凌者」相對於其他同學表現得「更過分」
五、霸凌者與受凌者的相似與不同
 
第五章 沒有完全無關的旁觀者
一、常見旁觀者的類型
二、隱忍很久了,有人替自己出氣真好?
三、受凌者很害怕,旁觀者也一樣
四、情境的力量往往大於個人的力量
 
第六章 父母可以這樣做

都是那個人欺負我小孩! 其實,可能是父母養出了受凌者
一、四種類型父母,可能養出受凌者
二、「衛生」與「界線」:人際大地雷
三、人際功力更上一層樓,不再被霸凌,更有好人緣
 
第七章 父母可以這樣做

沒有父母刻意教出霸凌者,但這樣教可能養出霸凌者
一、四種類型父母,可能養出霸凌者
二、溫柔的孩子,不會霸凌別人
 
第八章 老師可以這樣做
降低霸凌形成的機會
一、在未發生霸凌之前,「公開討論霸凌」預防可能潛在的危機
二、以「人人都能被看見」降低「勢力不均等」
三、避免成為削弱或增強孩子權力的推手
四、預防不友善行為長期反覆發生
五、平日多存款,出事小提款
六、讓愛如水般流動,苔蘚般的霸凌就不會長
 
第九章 霸凌是西瓜般的大事 ,還是芝麻般的小事?

一、我們真正想滅絕的是「西瓜般的霸凌大事」,還是「芝麻般的日常小事」?
二、我們真正想保護的是「長期遭受惡意攻擊身心受創的孩子」,還是「同儕日常互動中感受到不舒服的孩子」?
三、我們是要「保護孩子遠離霸凌者」,還是「教育孩子避免遭受霸凌」?
四、愛的相反是冷漠,霸凌的不斷發生都是旁觀者的冷漠害的?
五、霸凌者是教室的魔鬼,讓全班同學害怕,所以大家不敢檢舉?
六、檯面上與檯面下,誰激怒誰?誰霸凌誰?
 
後記
 

 
  如果「魔鬼」其實不那麼魔鬼;「天使」其實不那麼天使
 
  在校園霸凌事件中,「霸凌者」總被比喻為「教室裡的魔鬼」,而「受凌者」總像是「無辜良善的天使」。因此,面對霸凌時,常會想要使用所謂處罰、威嚇的「正義之劍」來對付魔鬼,為了要保護無辜的天使,更以為只要魔鬼悔改,不再是魔鬼,天使就可以快樂的生活。
 
  這樣的想像,在哈利波特的魔法學院或許可能實現,只要念個咒語,汽車就能飛;必要時,還有隱形斗蓬,可以把自己隱藏,任誰也欺負不了。
 
  然而,霸凌者、受凌者、老師、父母都是「麻瓜」,誰也沒有魔法;全世界都是普通老師、普通學生及普通校園。
 
  變成魔鬼前,或許先有激怒的天使
 
  大家都想好好上課,但A生卻一直大聲自言自語、敲桌子、常常甩筆又掉筆、經常提出與課程內容不相干的問題、反覆舉手問同樣的問題,老師常常被迫打斷上課,還得停下來制止A生。全班都討厭A生,就算他是過動兒還有情緒障礙,但誰都沒有權利要求別人忍受不斷地被干擾,不僅每天要忍受七節課,還要繼續忍耐一個月、一學期甚至是兩年、三年。A生有受教權,難道我們其他人就沒有受教權?──A生同班同學的心聲
 
  B生會挖鼻屎,之後不洗手,又摸考卷傳給別人;直接拿走別人的立可白,話都不說一聲;看到同學成績比較差,就笑別人很可憐;午休不睡覺,還假裝要拿東西故意大力跺腳吵醒同學。分組時,沒有人想跟B生同一組,B生就回家裝可憐對父母說全班孤立、排擠、霸凌他,然後我們就被老師罵了。──被B生控訴為霸凌者的同班同學心聲
 
  霸凌事件經常在新聞媒體、教室和操場等受人關注的地方,上演著類似「魔鬼欺負天使」的景象;但其背後的真相,卻常常不是「可惡的魔鬼與無辜的天使」如此單純的想像。
 
  從一個男孩說起
 
  一直記得多年前某一天,在某節下課經過校舍走廊時,看見一群女孩圍著一個男孩,作勢要打男孩,男孩則是躺在地上,雙手遮著臉,任由女孩們七手八腳地或搥或打或捏他。我見狀嚇了一跳,趕緊趨前去問那群女孩:「怎麼回事?」只見女孩們無辜地看著我並指著男孩說:「老師,他是隔壁班的,是他自己跑過來叫我們打他的。」
 
  原來,那位男孩阿輝,在班級裡沒有同學會跟他說話,同學經常刻意略過阿輝跟其他人聊天,「同學都把我當空氣」,甚至連一點點嘲笑也都沒有。
 
  於是,很想和同學有互動的阿輝,就主動去找隔壁班的女孩,自己要求玩「打人遊戲」,女孩們就成群結隊嬉鬧著玩起「打人遊戲」,阿輝感覺自己就像「女孩們大玩偶」,反而感到有點開心。阿輝語氣沉重地對我說:「你知道一整天被當成空氣的感覺嗎?」
 
  我……我也曾經有過
 
  當阿輝說出:「你知道一整天被當成空氣的感覺嗎?」這句話時,我的腦海中,出現三十多年前某個女同學的臉孔。
 
  當年我還是個國中生,那時覺得有個女同學長得很漂亮,上課有幾次會看她。然後,她可能有覺察到我在偷看她,就到處說「羅丰苓很變態」。有好長一段時間,我被同學以不友善的眼光看待,同學經過我旁邊時,會碎語著「噁心」。
 
  我到現在已記不得那位女同學的名字,對她的長相也剩下模糊的輪廓,但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的是當時其他同學不友善的眼光,仍能聽得到同學有意無意對我說「噁心」的聲音。更記得那段期間,每次要走進教室時,那幾乎抬不起腳的沉重。
 
  三十多年來,我一直記得一個同學的名字
 
  三十多年來,我一直記得一個名字,「陳ㄆㄟˋㄑㄧˊ」。她曾經是我的國小同學。
 
  我記得我都叫她那帶有侮辱貶抑涵意的台語諧音「陳ㄆㄟˋㄑㄧˊ,真白痴」。這並不是我取的綽號,我是跟著同學叫的。當時內心也明白這是不好聽的綽號,但我不敢叫她真正的本名,免得別人以為我跟她同一國。我很擔心,如果別人以為我跟她同一國,會不會開始叫我「羅白痴」。我不想跟她一樣被嘲笑,只好跟著同學一直亂喊她的名字。
 
  印象中「陳ㄆㄟˋㄑㄧˊ」同學,從來沒有因為名字被亂叫成台語諧音而生氣,但總是低沉著臉沒有多做回應,就好像默默在喝一碗什麼也沒有加的白粥,不鹹也不淡。
 
  三十多年來,我一直都知道沒有人喜歡被這樣叫,換作是我也不喜歡這綽號,相信「陳ㄆㄟˋㄑㄧˊ」同學當時也不喜歡,但就這樣,被其他同學叫了很久。
 
  總是有「那麼一位同學不受人歡迎」
 
  班級中似乎總是有某位同學不討人喜歡,分組的時候沒有人想跟他一組,下課時總是一個人……。這幾乎是每個人成長中共同的記憶,總有「那麼一位同學不受人歡迎」,甚至自己就是「那位同學」。
 
  霸凌,就好像小時候常見的雞蛋糕,幾乎是所有人都曾經嚐過的味道;但一直到了發生幾起霸凌事件,加上教育部的重視及多方宣導,原本不被在意的雞蛋糕,一時之間變成了熱門小吃,火熱了起來,也受到高度重視。
 
  然而,霸凌並不是近幾年特有的產物,它一直都存在。我小時候,四十年前時就遇過;我母親也記得六十年前讀小學時,班上曾有一位不討人喜歡的同學;而我爺爺也記著他小時候在班級中一個人落單的情景,那是一直鎖在記憶的最底層,是爺爺八十年前的記憶。
 
  霸凌,其實不只是簡單如「哆啦A夢」的故事
 
  很多人常會用《哆啦A夢》裡的情節來比喻霸凌。「胖虎」是霸凌者、「大雄」是受凌者、「小夫」是旁觀者。但霸凌的真相,往往不是如此清楚且單純。真相是:在平常的人際交往中,某些時候,我們成了可憐的受凌者;某些時候,我們自己也成了霸凌者;而更多時候,我們是冷冷的旁觀者。
 
推薦序1
 
王瀚陽/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家長部長
 
  透過友人的介紹,我有幸認識了丰苓老師。這位友人告訴我,她是一位非常厲害且經驗豐富的輔導老師,特別擅長處理霸凌議題,建議我一定要與她交流。於是,我們展開了幾次深刻的對話。幾次交談讓我深深感受到丰苓老師的專業和熱忱,尤其是她提到的一些關於自殺與自殘的真實故事,讓我不禁潸然淚下。這些故事彷彿就在眼前發生,真實而觸動人心。我由衷感謝丰苓老師,她像傳道者一樣,在教育的路上默默耕耘,無怨無悔地付出。
 
  在決定為這本書寫序之前,我完整地讀完了它。我發現,這不僅僅是一本討論霸凌的指南,更是一部涵蓋教學生命經驗與觀點的珍貴著作。丰苓老師以多元且細膩的角度,為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洞見,這些洞見讓人不得不極力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的家長和老師們。
 
  上班時,突然接到學校老師的電話,當聽到「霸凌」這個關鍵字時,心情難免跌到谷底。那種複雜的情緒,既有憤怒也有擔憂。接到這樣的電話後,家長往往感到迷茫和自我懷疑:我適合當父母嗎?孩子能改變嗎?我有能力教養他們嗎?這本書正是為這些問題提供了清晰而有力的解答。教養的路看似模糊不清,但透過丰苓老師書中的經驗,我們發現一切都能變得清晰明瞭。
 
  當老師並不容易,我在教育倡議的過程中,見過許多年輕老師因為面對投訴或壓力而心灰意冷,有些甚至轉行離開教育界。每位老師都有教學的熱忱,卻常常感到無力應對種種挑戰。讀完這本書後,我想對老師們說:「謝謝你們的付出,辛苦了。」並且誠摯地邀請老師們一同閱讀這本指南,從中汲取力量與智慧。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到底霸凌是西瓜般的大事,還是芝麻般的小事?」這句話深刻揭示了霸凌問題的嚴重性與普遍性,不僅在校園,甚至在職場和生活中都可能存在。這本書就像一面鏡子,幫助我們反思是否可能成為霸凌者、受凌者或旁觀者的一員,並且提供了實用的策略,幫助孩子提升至少幾個層級的心理韌性,使他們在面對挑戰時更加堅強。
 
  丰苓老師以具體的案例揭示了霸凌者和受凌者之間複雜的心理關係,這些例子不僅顯示出事件的嚴重性,更提醒我們,這些行為背後往往潛藏著更深層次的情感和動機。書中對於家庭環境對孩子行為的影響也進行了深入探討,讓我更加認識到,解決霸凌問題不僅是校園內的責任,更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透過這本書,丰苓老師用她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為我們打開了理解和解決霸凌問題的大門。我真誠地推薦這本書,它將成為家長、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參考指南,幫助我們共同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充滿愛的成長環境。
 
推薦序2
 
李蓉蓉/臨床心理師
 
  這本書是繼丰苓老師所著《SAFE班級輔導模式》之後,另一本清楚解構霸凌事件之輔導專書!在這本書中更清楚分析受凌者、霸凌者及旁觀者,三者以及彼此之間所形成之霸凌結構,更細緻說明三者之間交互作用下產出的各種型態,各類型的樣態又再以案例說明。
 
  這樣的寫作內容,更深入且精闢地將霸凌拆解及說明,讓讀者可以一目了然,霸凌已經不是一個名詞或形容詞,而是具體存在的事實或動詞,也更讓身處於共同生活圈的我們,無法再置身事外。無論我們主動或被動知道與不知道何謂霸凌,都可能已經參與在其中。透過這本書,我們每一個人可以清楚閱讀並且認識霸凌是如何形成、形成之後的樣態,以及在心理社會層面又可以如何因應。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莫過於貫串全書──魔鬼與天使的概念。如果輔以榮格取向分析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將霸凌者與受凌者解析為魔鬼與天使相互影響,也互為陰影,可以說是一體兩面的事實,因為這樣的魔鬼與天使的存在其實都是相對的,而曾幾何時誰成為了魔鬼?誰又成為了天使?似乎說明了,在霸凌者與受凌者之間更需要存在的是一個理解或和解,這樣的理解或和解存在霸凌者與受凌者自己心中,同時也存在彼此之間。所以透過這本書的了解,似乎也打開了霸凌者與受凌者雙方一個看見彼此的機會,不再將問題只是投射到對方身上,而是回到自己本身去面對及處理,也更讓霸凌者、受凌者,甚至是旁觀者,可以有機會冷靜下來,如同按下停止鍵。此外,透過輔導機制或心理治療進行省思,以及探究其內心世界,如此一來,霸凌不再只是單一霸凌事件,同時也幫助生活中其他的關係,包括親師、親子以及人際關係都得以調整。
 
  本書雖然是以校園環境為主軸,但是其實霸凌也可能普遍存在於職場或各個場域,其造成的影響不只是肢體的傷害,更多是關係上或精神上的損害。本書可說是以小窺大(從兒少時期到成人),從校園進入到社會各種領域。我由衷敬佩丰苓老師的用心,更感謝丰苓老師願意將畢生的經驗化作文字,整理成書,讓讀者不必親身經歷即可了解。因此,我大力推薦此書的確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閱讀的好書!
 
推薦序3
 
張永青/台中市教師職業工會理事長
 
  與丰苓老師認識是因幾年前一起處理學校的霸凌申復案,丰苓老師以其專業,讓雙方家長服氣、孩子和好,其輔導專業讓人信服。她以輔導專業寫出這本省思霸凌真相的書,值得教育者與父母閱讀、參考。
 
  書中分析霸凌者與受凌者的各種類型,並剖析其行為、人格特質、心理因素等,讓我們反思霸凌絕不是表面那麼單純,其背後因素是我們更要重視的。書中還寫出了容易被忽略的旁觀者,他們也是需要幫助的。
 
  丰苓老師給予老師們在班級經營的建議,有助於降低形成霸凌的機會:針對受凌者,討論令人難過的行為、哪些因素導致霸凌的發生、受凌者不須自責等。針對旁觀者,提及要先好好照顧自己,並安全地幫助同學。針對霸凌者,教導其遇到不喜歡的同學時可以怎麼做?
 
  而父母的教養方式可能無意中養成了孩子受凌者特質,也可能無意中教出霸凌者!「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師,無論是待人的態度、做事的方法或講話的語氣等,都一點一滴影響著孩子」,書中對父母教養的建議更是實用,畢竟學校教育裡沒有一堂課是「如何當父母」或「如何教養孩子」,本書的教養策略非常實用而有效。
 
  在教育現場的丰苓老師,以其本身輔導專業和經驗,分析霸凌的真相,並提出確實可行的教學策略與父母教養建議。本書值得教師與父母人手一本,讓我們共同教育出溫柔待人的孩子,讓社會更和諧。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618671
  • 叢書系列:親子館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校園真相2 校園是學習的地方,也是霸凌的製造場
 
「青青校樹,萋萋庭草。筆硯相親,晨昏歡笑。」這是許多人記憶中的畢業歌曲,也是許多人校園的記憶。然而「勾心鬥角、謾罵嘲笑、爭競比較」也是許多人共同的成長記憶,回想起來仍舊會有點痛。
 
大多數校園,多具有以下幾點特性,間接促成霸凌的發生。
 
隱私性低
 
大部分學生的課桌椅就是一張桌面加上底下的抽屜空間。吃剩的果皮往裡面塞、擤鼻涕的衛生紙往裡面塞,甚至嚼過的口香糖也往裡面塞,這些種種不那麼衛生的習慣,或許源自於家庭教育的疏失,卻不容於班上二十幾雙眼睛,讓同學覺得「噁心」。
 
同樣的情形,數學科成績、英文會話演說、服裝儀容、作業,乃至情緒控管、幽默與否等,各種表現都是攤在大家的眼前。評價因此自然產生,「小華是個衛生不良的噁心鬼」、「小英功課爛死了,是拖累班上成績的拉拉隊」。
 
學生是不自由的
 
一般人如果想放屁,會盡可能不要被發現。但是,學生在學校一整天幾乎是集體行動,一起上課、座位鄰近,也很少學生敢舉手說「老師,我要去走廊放屁」。因此學生是不自由的,連放屁不想被發現、躲起來放屁的機會都沒有。
 
同樣的情形,學生即使有不喜歡的同學,但被老師安排坐在一起或同一組,還是得配合;或是看到同學的頭皮屑很多,很怕頭皮屑掉進飯桶,但還是得吃學校的午餐。
 
講求合群
 
學校是學生群聚在一起,講求集體行動、分工合作,是一個高度講求合群的場合,而且許多事都有連帶性,甚至影響到全班的利益。例如一般大人扔垃圾,其他人不太在乎他是否有做好分類;但如果有學生沒有做好垃圾分類,就有可能害全班的整潔評分被扣分。這些種種,會讓「個人行為的表現」與「全班連動」,對個人的表現要求更嚴苛。
 
大小事都在比較
 
班級是一群同齡孩子一起學習與生活的地方,而校園文化也習慣透過排行評比來明白孩子的學習情形。因此,學業會有班級排名、校排名,而像母親節卡片、教師節卡片製作也會有優選、佳作等評比,又或者像音樂課表演、童軍隊呼等,孩子幾乎就像生活在秤子上,各種表現不斷被「秤斤論兩」。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12/06
看到書名你可能和我想的一樣,「霸凌」就是「霸凌」,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作者 羅丰苓 心理輔導老師  是特殊教育系博士,目前仍任職學校輔導老師,也就是負責處理霸凌事件重要單位之一。想當然作者能夠在第一線工作碰到這類型事件。

☻ ︎

所謂霸凌,依據教育部《校園霸凌準則》公布的定義為:「霸凌指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他人故意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行文,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環境,產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財產上的損害,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



書中也有大致分類霸凌者與受凌者類型:

#無辜可憐的天使之外
常見「受凌者」的類型:

1.強詞奪理型
自以為聰明、不聽他人建議及解釋,堅持自己觀點是對的
2.無反應型
和他人較少互動,甚至對談時讓人感受到被敷衍、不被重視。
3.優柔寡斷型
回答含糊不清,有自己的主張卻又無法論述自己主見,同時可能又不同意別人看法或配合同學的做法。
4.抱怨型
像是大家在討論開心的事實,他卻在旁潑冷水或說反話。
5.討好型
過度在意別人、與別人相處小心翼翼,擔心自己是否被討厭,誤會別人針對自己,或者太過於黏對方超過人際界線。
6.刺蝟型
死不認錯、胡亂怪罪、人品不佳,對人刻薄不客氣。


#如果可以當個好同學,
#誰想要變成壞魔鬼?

常見「霸凌者」類型:
1.獅吼型
自以為是,對自己的想法很有自信,常以威權、命令方式。常針對內向、順從的同學發號施令。
2.諷刺型
講話尖酸刻薄、無理批評別人。
3.批評型
這類學生通常品學兼優,可能在別人犯錯時直接批評指教,而導致對方落入失望的情緒中。
4.操弄型
害怕與他人失去關係,想要擁有自己有好的圈內人,他人就容易落入孤立、排擠的關係霸凌。

是否被霸凌成了受凌者,又或者是成為霸凌者,身為讀者無法深入探討這複雜的過程應該如何處理,又或者哪些情況對與錯,畢竟這關係錯綜複雜。



就這本書提到,有關身為「家長」這個角色著墨如何教養孩子,儘量引導而不讓他成為受凌者或霸凌者,是在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一開始書中有些觀點對我而言是有衝撞的,畢竟從來沒想過「用另一個角度」看霸凌這件事。所謂另一個角度是,舊有的觀點是「被霸凌者」就是絕對無辜受害或是個性軟弱之人,但沒想過也可能是人格特質上像是「強詞奪理型」,個性並非軟弱,甚至這類型大多非常善於言詞。由此可見,不見得把小孩教得個性上兇一點就能夠免於受欺負。

學校不只是學習知識的地方,也是小型社會,如何學習良好互動也是身為家長應該時刻教導。當然,最好的教養就是身教。

書中有一句話說:
「人際相處時需尊重彼此的界線,而非『只要自我感受不舒服就是遭受霸凌』」值得令人思考。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親子、童書、國中小】親子天下數位產品社方展:預備孩子的未來,全展77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