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給孩子走出去的力量
李如青
我偶然之間看到一張茶馬古道的照片,裡頭有著險路蜿蜒、深崖及一縷絲線般密密連成的商隊,就在那短短幾秒鐘的時間裡,註定了這個畫面將留在我的腦海中一輩子。後來終於有了前去一探究竟的機會,這個美麗的祕境果然沒讓我失望,也是這趟旅程帶給我的感動,催生了繪本《遠山:牛鈴叮咚咚・馬鈴叮噹噹》的誕生。
在構思故事時,我想著:除了茶馬古道上的美景,還有什麼素材能將這個地方的豐富精采地呈現出來?於是,我想到了馬。「馬」這種動物一直是我的最愛,也因為如此,我對古今中外的各式名駒,與牠們的故事都如數家珍。既然「馬」是茶馬古道上極為重要的一環,那我何不把牠放入繪本中,自己來寫一個關於馬的故事呢?在創作的路上停停走走、寫寫改改,最後由這氂牛邊上的男孩、馬背上的女孩走出了我心中的那條茶馬古道。
或許有讀者會疑惑:為什麼要讓臺灣的孩子們閱讀這個遙遠地區的故事?其實,我已經在繪本中給出了答案,也就是「成長」這件事。我們生活在小島上,世界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我想讓孩子看到──在世界上的其他角落,人民的生活是多麼的不一樣,他們可能小小年紀就需要面對改變自己一生的冒險,他們獨立,而且勇敢。我更想把茶馬古道邊上的整座山搬進繪本中,讓別人孩子眼中的遼闊,來打開我們孩子的心胸,給他們走出去的力量。
導讀
走在世界屋脊上——茶馬古道
阿金與花花,分別從西藏和雲南出發,要到西藏拉薩交易鹽和茶等物品。這一路走來,是險山惡水,更是性命交關;然而,大地兒女天生地養,用一身堅韌與豪邁走出了茶馬古道獨有的文化樣貌。現在,就讓我們循著氂牛叮叮咚咚、馬兒叮叮噹噹的遠古呼喚,跟隨阿金、花花走一趟古道之旅吧!
從雲南、四川到西藏,有條由人、氂牛和騾馬踏出來的路,這條路將中國西南盛產的茶葉、鹽、布匹等送到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的騾馬、毛皮和藥材,也順著這條路來到中國的西南和內地。與北方新疆到中亞的絲路一樣,都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對外貿易通道,所以有「高原絲路」的說法;也因為這條路主要是交換流通茶葉和馬匹,一般都稱之為「茶馬古道」。
為什麼是以茶和馬匹為主要交易貨品?由於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冷,當地居民會攝取高脂肪的食物如肉、奶、酥油等以補充熱量。可是這些食物燥熱、不易消化,而茶則能解油膩、助消化,因此喝茶成了藏民重要的生活習慣。不過,青藏高原的環境不利於茶樹生長,而鄰近的雲南、四川等地則是茶樹的故鄉;另一方面,高原以外的地區,不論是搬運、耕作以及軍隊戰爭都需要大量騾馬,而青藏高原正好盛產良馬。於是,從唐代開始,便興起了兩地互補性的茶馬交易,而負責往來運輸貨品的正是所謂的「馬幫」。
馬幫將茶運到了青藏高原之後,又經由其他商人送到印度、波斯等地方。藉著茶業,中國文化也被傳送到世界的另一邊。馬幫傳奇的經商行為雖然已消逝無蹤,然而那綿延天邊的茶馬古道上,隱約還有著他們當年引頸高歌的《趕馬調》在風中迴響……。
「夜晚,在松坡坡上歇腳,叮咚的馬鈴響遍山坳;我唱著思鄉的歌餵馬料,嘶鳴的馬兒也像在思念舊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