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人事件》導讀
犯罪與偵查,是一體的兩面
路那∕推理評論者
日本科幻小說始祖暨變格派推理作家
我在《海野十三:回到未來》一書的導讀中,已概略地介紹過海野十三的生平與經歷。因而在此不擬多談。若還不怎麼認識海野十三,那麼以下幾件事或許有助於想像作家的生平──海野十三出身於藩主御醫之家。當他於一八九七年呱呱落地之時,正好是日本明治維新以甲午戰爭證明西化有成的三年後。一九○五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的勝利,使得日本帝國一躍而成新興強權。一九一六年,他進入早稻田大學就讀,畢業後在通信省電務局電子試驗所工作,對無線電通信技術有著深厚的研究。海野十三除了醉心於科學知識外,本身更是熱愛H.G.威爾斯、江戶川亂步與甲賀三郎的作品。這使得他在工作之餘也開始嘗試創作。一九二八年,海野十三以〈電療澡堂的離奇死亡事件〉(中譯版收錄於《海野十三:回到未來》)正式踏入文壇,並在一九三五年成為專職作家。
開始創作後的海野十三,由於身處推理小說蓬勃發展的時代,因而陸續寫出以「理學士帆村莊六」為中心的系列探案。成為專職作家後,海野十三的創作逐步轉向驚險小說、科幻推理與科幻小說。儘管作品中仍保有相當的懸疑性,但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推理濃度慢慢下降的狀態。進入戰爭期後,在國家政策的影響下,他轉向了軍事、冒險與間諜小說的書寫。由於在戰爭時期他熱烈地支持皇國思想,因而戰後曾有一段時間遭到「公職追放」(不得擔任政府公職。以海野的狀況來說,則是被迫封筆)。然而由於其作品太受歡迎,海野十三最終仍得以重新提筆,繼續創作科幻小說與科幻推理,直到一九四九年因肺結核逝世為止,享年五十一歲。
有「日本科幻小說始祖」美譽的海野十三,在日本推理小說史上也佔有著一席之地。一般而言,海野十三會被歸類為「變格派」作家。所謂的變格派,是相對於「本格派」(相當於歐美推理中的古典派)而言的。本格派的推理小說,以合乎邏輯但出乎意料的解謎作為審美的標準。因此,本格推理也相當在乎在寫作中是否給予讀者足夠線索、能讓讀者與小說中的偵探有著同樣起跑點的「公平性」。相對而言,變格派則沒那麼在乎公不公平,這些作者更傾向給予讀者他們想像中理想的閱讀體驗──邏輯還是有的,解謎也依然存在,但嚴不嚴謹?公不公平?對這些作者來說,沒有「故事好看」來得重要。
身材高挑、思緒跳躍的名偵探-理學士帆村莊六
儘管以故事性與娛樂性為重,但以偵探小說登上文壇的海野十三,還是創造出了一位「名偵探」。這個名為帆村莊六的偵探,在一九三一年,的〈麻將殺人事件〉中首次登場。關於帆村莊六(ほむら そうろく)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橫溝正史的火焰(ほむら)與蠟燭(ろうそく)的變形搭配說;其二是江戶川亂步的夏洛克.福爾摩斯(シャーロック・ホームズ)由來說(將夏洛克.福爾摩斯兩字的日文拼音顛倒,即近似帆村莊六的日文發音)。目前以後一種說法較獲支持。帆村莊六外型高挑,其父是鐵道公司的顧問,妻子則是在《蠅男》事件中結識的富豪之女玉屋系子。
就帆村登場的小說來看,他不免俗地具備了眾多古典名偵探常見的「配備」──在警察中擁有極高的名聲、擁有許多怪僻、「喜愛獵奇事物,甚至將此當成閒暇嗜好」,與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舉動等等。不僅如此,帆村的事務所中還配備了能自動偵測進入者身高並拍照的奇妙設備。這個設定可說相當程度地反映了帆村探案的奇想基調。
圍繞著帆村莊六,海野十三陸續創造出了不同面貌的系列偵探。如可被視為帆村助手的女偵探風間光枝,以及親人遺孤的兒童偵探一彥等。儘管海野筆下偵探的屬性可謂相當多元,但普遍公認仍以帆村擔綱的作品最具可讀性。有意思的是,對照帆村的設定,不難聯想到作者海野十三本人還是科學研究者的時代。
或許由於帆村的設定有著濃厚的作者之影,因此這個角色可以說和海野十三的創作生涯緊緊相依。戰爭時期,他現身在軍事偵探小說《怪塔王》中;戰後,當海野得以再度發表創作後,帆村的身影便隨著科幻推理,再度躍然紙上。有意思的是,戰後登場的帆村,也不再保持青年偵探的形象,而改以中年乃至於老年姿態現身。與此相對的,是小說中的飛速的科技進展──帆村最後登場的作品,故事背景甚至設在宇宙。經歷過對霓虹燈照亮黑夜「忍不住發出讚嘆的聲音」時代的偵探帆村,遠征宇宙偵辦飛船失蹤事件。奇異的是,這樣的時代與科技跨度,乍看之下似乎不太真實,但它或許確實是二十世紀中期到今日許多亞洲人的親身體驗。
初期偵探精選六作:從〈霓虹街殺人事件〉到〈人造人事件〉
儘管直至海野十三創作的末期,都有著帆村莊六活躍的身影,但本次《人造人事件--隱藏在廣播中的死亡密碼,海野十三科幻偵探短篇小說集》中精選的六部短篇,均發表於海野十三創作生涯的初期:〈霓虹街殺人事件〉與〈振動魔〉發表於一九三一年;〈柿色紙氣球〉與〈人之灰〉發表於一九三四年;〈貘鸚〉與〈人造人事件〉則發表於一九三五年。儘管是創作生涯初期的作品,但故事讀起來卻並不生澀。此外,這六篇作品也展示了海野十三偵探小說的不同面向:從〈霓虹街殺人事件〉中,可見海野如何以自己的風格,致敬江戶川亂步〈屋頂裡的散步者〉;在〈振動魔〉、〈人之灰〉與〈人造人事件〉中,海野對詭計的設計,則可見他對科技與人體之間如何「互動」的奇思妙想;〈柿色紙氣球〉由犯人出發,描繪他如何與偵探們鬥智鬥勇的過程,帶有濃厚的犯罪懸疑色彩;〈貘鸚〉這個不僅令人八竿子摸不著頭腦,仔細想感覺腦袋還會產生錯亂──這兩種動物到底要怎麼接合在一起?──的名詞,竟是解開密碼的重大關鍵。從以兩個秘密團體爾虞我詐爭奪富翁財產為背景的〈貘鸚〉,更可被視為海野日後間諜與冒險小說書寫的先聲。
綜觀本次所選的六案,首先可以總結出帆村探案的最大特徵之一,是他善於利用自身的科學知識,透過幾乎是飛躍性的思考,去解決乍看之下不可思議的謎團或事件。如〈人之灰〉中每到西風吹起,便有人會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樣乍看之下恍若鄉野奇談的情況,最終係由帆村以科學知識進行推理,導出令人驚詫的真相。很有意思的是,儘管如今看來,這些「真相」有些實在過於荒誕,但比起氣憤,我反倒會感受到一種「啊,竟然想到用這種方式來解釋」,湧現出一種奇異的佩服感。
其次,讀者諸君當會發現帆村所面對的犯罪者大都具備了「瘋狂科學家」的特質,其職業若非學者、研究家,便是相關從業人員的狀況,也頻頻出現。另一方面,帆村用以解決案件的利器,也是同根生的科學知識。從這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描繪方式,不難發現海野本身顯然認為科學與技術是中性的,不存在善或惡的道德價值判斷。要為善或是為惡,端視使用者而定。這樣的思考,在一九四六年出版的《地球盜難》後記中有著絕佳的呈現:「全人類正沐浴在科學的恩惠之下,同時也被科學的噩夢所脅迫。兼具恩惠與迫害兩個面向的,正是今日的科學。我們已經被這樣兼具神與惡魔特質的科學給附身了。」這使得他大聲疾呼:在科學時代,不能忽視科學小說。生於熱情擁抱西洋技術的明治時期,海野十三親眼見證了科學的美好。另一方面,他也同時見證了日本遭受核彈轟炸後所帶來的地獄景象。於是,這樣的觀點可能會被認為是戰後才出現的。然而透過本次對其早期作品的譯介,或可推知海野此般思考並非橫空出世,而是早在其創作初期,便可一窺端倪。
《鬼佛洞事件》導讀
橫跨科幻、科學、推理及文學領域的開疆巨匠──海野十三
余小芳(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常務理事、暨南大學推理研究社指導老師)
新舊觀念劇烈轉變,時代與文明長足進展,深諳無線電通信技術的海野十三極為信賴科學的力量,他認為日本要在未來生存的關鍵,和科學的連動與發展息息相關。其透過科幻的題材作為宣揚科學的媒介,藉以教育讀者,闡述科學或想像中的科學對於人類的影響,即便其幻想性又前衛的創作主題內容易遭致當代的質疑與抨擊,仍戮力推動科學大眾化的文藝運動。
「科學至上」的精神實則是科幻小說有別於其他幻想類型作品的核心所在,而海野十三的科幻小說頗具推理小說的懸疑色彩。為了替科幻小說找到新出路,致使科學的理念和開展更能被普羅大眾所理解,海野十三選擇向變化性高的推理小說靠攏,書寫變格推理,開拓偵探小說的版圖,並鎔鑄更高的趣味性,將更多的科學、奇異、幻想包裝於內,再把他對於國家的熱愛和忠誠展現於作品之中。
調和推理素材及科幻內涵的大時代寫手
《新青年》雜誌由博文館創刊於一九二○年,由森下雨村擔任總編輯,其經營方針為吸引年輕一代讀者,除了刊載國外翻譯的偵探小說之外,同時募集有志從事推理創作的新人投稿,因而造就日後舉足輕重的推理小說名家,如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甲賀三郎、夢野久作等人。而海野十三與推理文學接軌,亦與《新青年》雜誌的發行有關。
專事創作前,海野十三是通信省電子試驗所的技師,曾以本名出版專業技術書籍。一九二七年正式以海野十三之名發表首部科幻小說〈播送遺言〉,刊載於科學雜誌《無線電話》。一九二八年於《新青年》雜誌發表〈電器澡堂的離奇死亡事件〉步入文壇,同年和髮妻樋口貴子死別。之後持續不輟於《新青年》及其他雜誌發表作品,一九三○年與神崎英結婚。
身處日本推理小說開創的關鍵時期,原本僅是想以海野十三的筆名創作以科學為基底的科幻小說,卻進一步涉足推理小說的領域,甚而名留青史。一般來說,海野十三因理科背景和職業的薰陶,他擅長將先進豐碩的科學知識結合謎團寫入作品,其特性及主題被歸類於「變格推理」之列。相較於「本格推理」指稱正統、傳統的解謎型推理小說,「變格推理」一度標誌了日本推理史上的浪漫主義風格。
變格派推理小說奇詭莫測、怪誕離奇,以詭譎陰森的氣氛營造為主軸,有時投注於科學幻想、異常心理的描繪,謎團通常異想天開或具備驚奇性,著重於出人意表的故事情節,內容大都陰森恐怖而荒誕,題材可能牽涉科幻、鬼怪、神奇和冒險等元素。而海野十三通過科學、解謎與幻想成分,運用別具風味且環環相扣的故事梗概形塑科幻推理,亦展現他獨樹一幟的創作長才。
在作家森下雨村的舉薦下,一九三三年在《少年俱樂部》上發表〈太平洋雷擊部隊〉,挾此契機,創作面向朝青少年族群擴大及轉移,再拓展至外太空及異星球生物的嶄新內容,更能闡發其科學普及的教育理想。海野十三原本預期科幻、科學小說能扣合時代腳步進而大為風行,然而第二次中日大戰期間,日本政府全面禁止「敵性文學」的政策,出版業大為震盪,必須轉型、停刊或停止出版,眼見科幻小說復甦無望,偵探小說亦遭逢禁止的命運,事與願違之中,遂改寫符合國家政策的小說,大量撰寫軍事、冒險與科幻文學。當時也使用一九三二年便啟用的丘丘十郎筆名寫作。
熱愛大日本帝國,在戰爭時響應皇國思想,身為作家的海野十三,在戰後背負起鼓吹戰爭的責任。海野十三曾有一段時間在日本剝奪公職政策中受到波及,這是從政府機構、企業、事業單位等的要職中,驅逐戰犯及軍國主義傾向者的策略,海野十三為此停筆。科幻與推理小說之外,海野十三另於間諜、軍事類、少年小說的創作成就甚深,因此未因政府的政策而全然封筆,他深知科學之利,並因戰爭肆虐的荒涼國境景象而更加了解科學搭載人類意志的危險,即便如此,至辭世前仍寫著趣味及娛樂性強烈的科幻推理作品。
海野十三推理選集的偵探帆村莊六身影
海野十三是日本科幻小說的先驅,熱中於發表空想科學小說,另因創造以名偵探帆村莊六為偵查要角的偵探小說而在推理文壇佔有一席之地。名偵探帆村莊六活躍於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九年,以科學技術和心理認知為書寫基礎,為作家生平經歷及思想價值的投影。
關於偵探帆村莊六(ほむら そうろく)命名緣由共有兩大說法,一為推理文壇泰斗橫溝正史提出的火焰(ほむら)與蠟燭(ろうそく)變形搭配說。再者為日本推理大師江戶川亂步所言的夏洛克‧福爾摩斯(シャーロック・ホームズ)拼音倒錯由來說,若將夏洛克‧福爾摩斯的日文拼音顛倒,便會近似於帆村莊六的日文發音。經由推理研究者的考察,目前福爾摩斯日文諧音說獲得較普遍的支持。
理學士帆村莊六的人物設定十分符合海野十三的服膺科學知識的理想,同時具備古典神探一貫的特質。父親是鐵道公司的顧問,太太則是在〈蠅男〉事件結識的富豪之女,他的面相白皙、身材高䠷、頭腦絕頂聰明又機靈,屢破奇案而為警界所信賴,比如曾追查人體改造或盜取人類腦髓等奇異案件,甚至將辦案場域移至宇宙。雖生活細節不明朗,舉措特殊且言行難以捉摸,但有著相當人性化的一面,會承認自己推理錯誤及表露懊悔的心情,也曾解開犯罪手法後,卻因一時雀躍而忘記破案,或者由於氣球爆炸而受傷等,讀來親切可愛。
然而青年偵探帆村莊六並不全以年輕人的姿態出現,其曾因現實面的國家政策因素,導致作者暫時無法使用海野十三的筆名寫作而退場。後因讀者熱切期盼而於戰後再度登臺,只是此時的帆村莊六戴著細邊黑框眼鏡,是頭頂較為稀薄的中年樣貌,甚至在其他篇章呈現白髮蒼蒼的年老樣態。
本書收錄的作品橫跨偵探初登場的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一年,發表年代分別為一九三一年〈麻將殺人事件〉、一九三二年〈西湖屍人〉及〈爬蟲館事件〉、一九三八年〈東京要塞〉和〈數字密碼〉,以及一九四一年〈鬼佛洞事件〉。立基於現實生活中,篇幅內可見時代產物和文化更迭的痕跡,比如〈麻將殺人事件〉中女性在生理期間使用脫脂棉,或〈爬蟲館事件〉帆村莊六點燃一根現已從市面消失的櫻桃Cherry香菸品牌,失蹤的動物園園長曾參與過日俄戰爭等。
〈麻將殺人事件〉和〈爬蟲館事件〉歸屬日常生活及職場的完全犯罪,通過對話及調查掌握人際關係和鎖定嫌犯的犯罪手法。〈西湖屍人〉瀰漫懸疑氣氛,搭配超常現象實驗繪聲繪影塑造了「死後世界」,闡述中國浙江杭州貴族青年在夜裡銀座巷弄如殭屍般質問路人自己是否已死,氛圍詭譎,偵探則組織線索且給予合理解釋。至於〈鬼佛洞事件〉描述女偵探風間三千子受命於特務機關,在中國從事的最後一項任務是探訪傳說中充滿奇怪事件的鬼佛洞,並目睹怪奇案件的過程,後由帆村莊六翩然推敲解決。
〈東京要塞〉曾改編電影搬上大螢幕,由日本演員江川宇禮雄擔綱演出,神祕的機密工程背後目的不明,如何連結中日戰爭後,大國透過遣日艦馬爾號致贈忠魂紀念塔成為看點,使得冒險、軍事及間諜風味極濃。〈數字密碼〉則敘述緊張的國際情勢底下,偵探從事的祕密間諜行動,題材屬於暗號推理的範疇。
喜愛科學知識和誓死效忠國家的海野十三,熱愛英國科幻小說家H‧G‧威爾斯之流的作品,推廣科學大眾化的文藝運動,目的在於促使科學教育普及化,並於有生之年體認人類欲望促發科學失控的事實。以科幻的趣味創作推理小說,用推理的謎團傳播科學的概念,「科學至上」的核心價值觀念是海野十三的創作初衷,此橫跨科幻、科學、推理及文學領域的開疆巨匠,其作品絕對值得細心瀏覽及品味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