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住屋建造VS.設計思考
平日除了接受建案案主的委託「設計」之外,其實我們也在大學裡教授「設計」課程,經常面對青年學子。對於案主的委託「設計」和學生的「設計」課程,在處理的方式上的確稍有不同,不過兩者倒是有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同樣都對建築設計充滿了好奇,皆屬建築領域的入門新生。實際上,這本書的撰寫對象,正是這類剛開始學習建築設計的學子,以及對建築充滿好奇,有意為自己打造住屋的地主或案主們。
在大學教授設計課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們大多專注在表現個人所想像的空間與形式,僅有少數同學意識到了建物本身和街坊間的關係,留意到整體使用上的方便性。而建案的案主,亦即我們的客戶,則大多僅把焦點集中在使用上的方便性和基地內部的外裝材料,卻幾乎忽視了基地外部的一切。按理說,土地和建物是案主的,當然愛怎麼蓋就怎麼蓋,問題是,在個人的權利之外,既然是社會的一份子,每一位案主也應負起所謂的社會責任,該為基地或建物的外部付出一些心力才是。
建築設計師的任務無非就是針對所有攸關建築的問題,從外部週邊的街坊和自然環境,到內部家具的設計等等細節,經過綜合的判斷和考量,為案主提供最合宜的居住「空間」。無庸置疑,住宅即是資產,因此建築設計師也不可能忽略隔熱、防水之類的功能與品質。只不過,我們決定將這類技術面的話題交由其他更專業的建築類書去分析討論,這本書並未涉及這部分細節。我們的目標只是盡可能地將一些住屋設計最基本、最常見的問題點整理成冊。但願讀者都能藉由這本書,對住屋設計產生更多且更完整的好奇和想像。
在尚未成立事務所的十多年前,我們都是所謂「日本五大建設公司」的其中一家設計部門的員工。在那裡,我們經手過各種不同用途、類型和規模的建案,包括飯店、商家之類的商業設施和辦公大樓等等,卻從來與自用住宅無緣。
誠然,要想成為道地的建築設計師,特別是有志於住屋設計,通常跟著一位擁有豐富住屋設計經驗的建築設計師學習,肯定是絕佳的捷徑。然而我們卻走了完全相反的路,儘管在那裡確實累積了設計的經驗,卻兜了個大圈子才正式走入住屋設計的領域。不過也正因如此,我們汲取了數不清的寶貴經驗,形成無形的資產。要不是當年那些委託我們設計的客戶,以及一群為了達成共同的目標而攜手合作的工班團隊和協力廠商,我們絕不可能擁有今日這般建築設計師的成就。因此,我們也想藉此機會,向每一位朋友致上最深的謝意。
最後我們還要特別感謝讓我們有機會完成這本書的X-Knowledge出版社副社長三輪浩之先生,與多位曾經提供寶貴意見的先進,以及我們事務所的同仁,一路協助完成本書的清水純一和荻野谷和秀,還有已經離職的加藤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