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的話
說到小籠包的發源地,許多人應該不假思索直接回答:上海。然而,即便起源於中國,將這個精緻小巧的點心發揚光大、推上世界美食舞台的關鍵推手其實來自台灣。
在台灣,我們可以在街頭巷尾,看到餐車上疊著一籠又一籠被蒸氣環繞的小籠包,也可以在氣派的浙江餐廳裡,從印製精美的菜單上發現它們的身影,甚至可以在平凡的早餐店內,向老闆點上一份小籠湯包作為一天的開始。這個中式點心可說是隨處可見的國民美食,每個店家都有自己的獨門用料、配方,呈現出不同風味和樣貌,等著眾多饕客細細品嚐。
自從1993年,《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將臺灣知名小籠包餐廳評選為「世界十大美食餐廳之一」以來,小籠包開始在國際間打響知名度,成為外國旅客拜訪臺灣時,必吃名單的項目之一。經過台北市區的數間熱門中式餐廳,在絡繹不絕的人潮中,不難發現外國遊客慕名而來,滿心期待一嚐小籠包的絕妙滋味。
但你可曾想過,這個源自中國,在臺灣曾是再平凡不過的小吃,究竟是如何擠身國際眾多美食之列、成為餐桌上閃耀的明星呢?《18摺的幸福》帶讀者回到70年代的臺灣,看到一位默默無名的年輕師傅,對料理有所堅持,總是精益求精,對微小的細節也絲毫不懈怠。他如何突破中式餐飲強調「師傅手感和經驗」的傳統,從用料、重量、溫度等關鍵處著手,制定標準化流程,逐漸打造出品質穩定的高規格餐廳,最終成為享譽國際的餐飲集團。
本書的前半部為精采漫畫,後半部則是針對故事中出現的各式經典美食,所提出的延伸解說,讓讀者在享受漫畫樂趣之餘,還能更深入了解多種料理的來由和製作過程。讀者一定會大為驚嘆,這些美食的背後竟然有著如此繁複的工序和悠久的歷史,可謂由無數人的智慧和心血集結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