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帝國的晨曦.春之卷──王朝初創與蓬勃發展:切片式分析法×宏觀視角、強韌性體制結構×孔子思想牢籠,解析歷史上的13個大王朝何以能長命百歲!

帝國的晨曦.春之卷──王朝初創與蓬勃發展:切片式分析法×宏觀視角、強韌性體制結構×孔子思想牢籠,解析歷史上的13個大王朝何以能長命百歲!

  • 定價:499
  • 優惠價:79394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02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一個國家或帝王是否正當,即「權力來源合法性」,
跟嬰兒是否出自血汙的問題一樣,沒有實質性意義。
 
「讀史如觀荷」──切片式分析法來透視歷史!
從漢初到清初,中國歷史上13個長壽王朝的初期盛景與文化成就
 
  ▎王朝初創,開創盛世的根基
  本書〈春之卷〉深入探討中國歷史上13個長壽王朝的開國之初,揭示這些王朝如何在建立之初奠定盛世基礎,並展示其治理模式、文化成就與歷史遺產。全書以切片式分析,透過聚焦王朝初期的關鍵年份,提供讀者一個別具一格的視角來理解歷史的變遷和王朝的演變。
 
  ▎王朝初始:〈春之卷〉的視角
  本書的視角圍繞「春」的主題,代表著每個王朝的創世之初和繁榮發展的起點。透過對歷史上這些長壽王朝的開國盛景進行探討,本書不僅僅描述其政治和軍事成就,更深入分析了其文化、制度和社會發展,並思考這些因素如何促成王朝的長久延續與穩定。透過對王朝初期繁榮景象的刻畫,讀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這些王朝為何能夠歷經數百年而不衰。
 
  ▎歷史思考:切片式分析法
  本書選取王朝初創後20至100年間的重要歷史事件作為切片,進行深度分析。這種切片式的研究方法,不僅突顯了某些關鍵事件的歷史意義,更揭示了這些事件如何影響王朝的整體發展。透過細緻的歷史剖析,作者為讀者提供了一個理解長壽王朝興衰的全新角度,將歷史的宏觀敘事與微觀細節結合,讓人們在歷史的浩瀚長河中體會到那些特定時刻的深遠影響。
 
  ▎中外比較與思考
  除了聚焦中國歷史,本書還附有對若干外國新生王朝的研究,如古希臘、羅馬共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等,進行跨文化比較。透過這些對比,讀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各國在開國之初如何應對內外挑戰,並尋求國家的穩定與繁榮。這種比較不僅豐富了對歷史的理解,也啟發了現代人對國家建設與發展的思考。全書以歷史為鏡,探索人類在追求長治久安與繁榮發展中的共同經驗與智慧。
 
本書特色
 
  本書是《帝國的晨曦.春之卷》,透過切片式分析法選取13個中國長壽王朝的開國初期,深入探討各自的盛世基礎、文化成就與政治策略。以獨特的視角聚焦於王朝的「春天」,即創世與發展階段,並結合中外歷史對比,探討王朝長壽的關鍵因素。細緻與宏觀結合的研究方法,使本書在歷史敘述中兼具深度與廣度,提供讀史的全新視角。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馮敏飛
 
  已出版小說《大宋渣男才子,青樓常客柳永的風流詞情》、《天堂網之謎》、《詩妓與尚書,明朝末路的繾綣歲月》,散文集《人性.自然.歷史》、傳記文學《此去歸何處:11位古人退休生活傳》等。
 

目錄

開國與轉型 
簡介 
推薦序 
作者自序:讀史如觀荷 
前言 歷史需要新的讀法 
本卷開篇話 切片式看長壽王朝 
第一章 西漢初60年 
第二章 東漢初30年 
第三章 東晉初30年 
第四章 北魏初60年 
第五章 唐初30年 
第六章 遼初30年 
第七章 北宋初20年 
第八章 西夏初70年 
第九章 金初40年 
第十章 南宋初40年 
第十一章 元初20年 
第十二章 明初30年 
第十三章 清初百年 
小結:長壽王朝的「仙丹妙藥」 
附:若干外國的新生之初
 

推薦序
 
聶震寧
 
  「讀史熱」已經成為全民閱讀中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
 
  其實,中國一直都有史學熱。梁啟超有名言:「中國於各種學問中,唯史學為最發達;史學在世界各國中,唯中國最為發達。」
 
  有著史學熱傳統的中國,讀史熱隨之而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因為讀史有大用。唐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章太炎說:「夫讀史之效,在發揚祖德,鞏固國本;不讀史,則不知前人創業之艱難,後人守成之不易,愛國之心,何由而起?」
 
  讀史的大用還在於能增長智慧。史學是充滿活力的智慧之庫。讀史能拓展人們的思維空間。一個人的精神生活不能囿於狹小的現實空間,廣博的閱讀乃是自我成長、自我拓展、自我救贖的主要途徑,其中,讀史能獲得與前人神往交誼,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樂在其中,成長與拓展也就孕育於其中。好讀史並非食古不化,讀史可以知古而鑑今,溫故而知新,使得人們更加關注社會,關注當下,關注自身,關注他人,關注未來。
 
  雖然有專家認為其中存在某些譁眾取寵的「史學泡沫」,可是整體而言,新世紀以來,不少史學新著勇於擺脫傳統經院史學的窠臼,在對史料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講故事的能力,使得史學更加貼近大眾,貼近現實,引起熱潮,當然是有助於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
 
  也許正是讀史熱的助推,眼看著有越來越多的史學專家把自己的史學新著寫得不僅耐看也好看,受到讀者擁戴,令許多人對史學的顯耀而心生歆羨;而也許因為許多人對史學的顯耀而心生歆羨,我們又眼看著有越來越多出自非史學專家的史學新著不僅好看也還耐看,同樣受到讀者喜愛,令更多的人熱衷於讀史乃至寫史。
 
作家馮敏飛就是這樣一位非史學專家,卻熱衷於讀史乃至寫史的史學新著作者。
 
  馮敏飛先生早些年創作出版的長篇小說《鼠品》、《紅豆項鍊》、《詩妓與尚書,明朝末路的繾綣歲月》、《裁員恐懼》、《大宋渣男才子,青樓常客柳永的風流詞情》和散文集《人性.自然.歷史》、《歷史上的60年》等,得到過程度不同的好評,有些還獲文學獎。我們從其創作的整體風貌可以發現,他有寫作歷史題材的偏好,長篇小說《詩妓與尚書,明朝末路的繾綣歲月》就是歷史題材,散文集《人性.自然.歷史》、《歷史上的60年》中大多數篇章是讀史隨筆。一切機會都是方向,關鍵在於一個人是否自覺。一切偏好都會成就一個獨特的作家,關鍵在於他是否執著。馮敏飛覺察到當下讀史熱的機會,而他又執著於自己歷史題材的偏好,於是接踵推出了一系列歷史寫作新著,計有《歷史的季節》、《智讀中國史》、《中國盛世》、《家天下是如何倒掉的:中國12個王朝的最後10年》、《危世圖存:中國歷史上的15次中興》等。特別是《智讀中國史》、《歷史的季節》兩書,專談中國歷史上王朝的盛衰,引起眾多讀者的關注。《智讀中國史》一書打破朝代分割,突出盛世(包括治世、中興)脈絡,讓讀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裡,對中國數千年歷朝歷代之興衰有清晰的脈絡印象。書中還特別附有作者精心製作的一公尺長的《中國歷史興衰一覽圖》,將千古歷史王朝興衰繪於一圖,方便讀者對中國歷史形成全域性了解。《歷史的季節》一書聚焦中國14個百年王朝,對其建國70年前後這一歷史節點作切片式分析,別開生面地圖解王朝興盛衰亡的歷史軌跡。作者透過統計分析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樣本,證實70年是王朝的「天花板」,但也可能是「喇叭口」,大部分王朝過不了這道「天花板」,只有少部分王朝通過「喇叭口」從而延續較長時間。由此該書得出一個結論,即:轉身和改革是中國歷史永恆的話題,而且歷久彌新。
 
  應當說,作家馮敏飛的讀史與寫史在一定程度上是其有獨到之處的。人們習慣稱「讀史使人明智」,可他並不就此停止,而是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讀史使人明勢」,說明他力圖在讀史的過程中看清天下大勢和歷史走勢。懷著這樣的抱負和追求,他現在一部規模更為宏大的四卷本《歷史四季》。他嘗試在中華民族2,000多年的歷史典籍中,尋找到眾多王朝創世、盛世、危世與末世那些極為關鍵的部分,把其中可供明智和明勢且有趣的內容歸納為對應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以現代的視角、史家的態度、獨到的思索和文學的表述編寫給讀者,幫助讀者用較少的時間集中閱讀到他們所感興趣的歷史內容。
 
  馮敏飛這樣的歷史寫作採取的就是一種跳讀方法。閱讀界對跳讀法一直都是有所推崇的,認為讀者在選擇一個視角後,以自選的某種規律跳躍而讀,省略掉與視角無關的部分內容,可以達到閱讀效果最大化。馮敏飛說,因為確定了「歷史的四季」這樣一個視角,他採取了跳讀法,才可能在二十五史、《資治通鑑》和《續資治通鑑》等基礎典籍中跳躍而讀,日本學者齊藤英治就十分主張跳讀,他認為,透過大約20%的節點,即可獲取80%的高品質的資訊,跳讀就是努力尋求那20%的關鍵資訊。日本另一位學者印南敦史所著的《快速閱讀術》也持相似的看法。我在拙著《閱讀力決定學習力》對印南敦史《快速閱讀術》中的跳讀法也做過專門介紹。
 
  如此說來,是不是可以認為馮敏飛的歷史寫作缺少創新價值呢?其實不然。史學中的專題寫作本身就需要有創新的視角和構思。被譽為「創新理論」鼻祖的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認為,所謂創新,就是「當我們把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結合起來,生產其他的東西,或者用不同的方法生產相同的東西」,即實現了生產方法的新組合,產生了「具有發展特點的現象」,也就是「企業家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實行新的組合從而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式」。馮敏飛的歷史寫作不正是在眾多歷史典籍中「把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結合起來,生產其他的東西,或者用不同的方法生產相同的東西」嗎?在熊彼得看來,這當然也是一種創新。
 
  我們要承認,說到底馮敏飛就是一位作家,作家寫史,跟歷史學家比的不是學術性,不是考據,甚至也不是辭章,更多的是在歷史學家研究基礎上的文學講述,義理闡釋,甚至是可讀性的重塑。馮敏飛為自己歷史書寫的定位是讀史的「隨筆」。隨筆屬於文學門類,是一種講究考據、辭章、義理和講述的文學寫作,並非歷史通俗演義小說那樣可以隨意虛構甚至戲說。他說,自己在寫作中,在許多歷史事件的描寫時,很想像寫小說那樣放開筆墨演繹一些場景與細節,但最終他沒有這樣做。他克制住了一個小說家的專長和衝動,而是盡可能用歷史典籍中那些精彩的原文(哪怕幾個字),此外還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像學者那樣做了引文註釋。他說他設定給自己的寫作目標是,努力做到比學術著作更好讀,比通俗讀物更可信,讓人們用盡可能少的時間讀到盡可能集中的史實,而且要讓人讀來妙趣橫生卻又發人深省。我相信他是這麼想的,也正是這麼做的。
 
  我和馮敏飛同是文學圈中人,是文友。當年我讀馮敏飛的長篇小說《鼠品》曾有驚豔之感,以為他會繼續把小說寫得如此這般的超凡脫俗,沒料到,他竟然華麗轉身,潛心於歷史寫作且大作迭出,給了文友們十分的驚奇。近些年我在閱讀研究與推廣方面寫了一些東西,馮敏飛表示過認同和興趣,希望我對他的歷史寫作和著力提倡的讀史方法給予關注,並邀約我為他的新著作序。盛情難卻,拉拉雜雜寫下上面一些感想,就教於馮敏飛先生和各位專家、讀者。
 
  是為序。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948907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西漢初60
 
【提要】
 
從西元前180年漢文帝劉恆繼位至前141年景帝劉啟去世,其間「無為而治」,稅收為當時世界最低,刑制由野蠻轉入較文明,被譽為「文景之治」。
 
董仲舒版「孔子的籠子」以「大一統」為中心,「天人感應」與「獨尊儒術」為兩翼。歷史的真相是「外儒內法」,而無所謂「獨尊」。
 
開國立朝:突然毀「鴻溝之約」
 
劉邦從秦王子嬰手上接過了玉璽,卻不敢隨即稱帝,因為他底氣不足。你看課文〈鴻門宴〉中,劉邦在項羽面前多謙遜啊!是劉邦首先進入關中,給秦王朝致命一擊。事先有約定,誰先入關誰稱王。可是,與項羽相比,他還處於弱勢,於是主動撤到城郊,把宮城拱手讓給項羽。劉邦是很有野心的,又很有心計。他曾經是街頭巷尾的流氓地痞小混混,混進秦氏幹部隊伍中也只不過區區亭長(相當於現代村長、里長),可一旦有志於天下,便「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知人善任,虛心納諫,注重發揮部眾的才能,又注重團結各地反項羽的力量。避過鋒芒,積蓄好力量,才開始火拚。
 
西元前203年,劉邦多次派使臣說服項羽,訂立「鴻溝之約」,規定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鴻溝」在今河南滎陽黃河岸廣武山,楚漢曾經在這一帶「大戰七十,小戰四十」。這就是典故「楚河漢界」的由來。和約簽字之後,項羽即東撤,並解散主力軍。劉邦也應履約西撤,可是張良、陳平說:現在變我們強項羽弱了,應當獨吞天下。劉邦採納此議。於是,簽約僅兩個月,漢軍悍然發動突然襲擊,越過鴻溝,十面埋伏,合圍項羽於垓下。項羽很快慘敗,覺得無顏逃過江去見父老鄉親,自刎而亡。第二年,即西元前202年劉邦登皇帝之位,國號「漢」。
 
從此,人們再也不相信盟書了,禮樂文明徹底崩壞。
 
兩漢之際,班彪〈王命論〉說劉邦具有五大優勢:一是出身神聖,是帝堯的後代;二有奇異的相貌,出類拔萃;三是常有「靈瑞符應」,天命所鍾;四是有寬明仁信之德;五是識人美任,誠信好謀,總之是一個理想的好皇帝。這話顯然是吹捧。不過,劉邦雖然頭尾只做8年皇帝,政績卓著倒是真的。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