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個性,都是為了生存而演化出來的武器。
沒有理所當然要怎麼做,不必非得像別人帥氣地活,
你只要是你,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
本書將翻轉你對生物、對自己的預想和成見,讓自卑感退散、讓自信心重建!
★ Openbook好書獎《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生物實寫版
★ 星野源、橫尾忠則齊聲讚賞的科學人文作家 稻垣榮洋 暢銷新作
★【奇妙生物知識 + 有趣動物插畫 + 溫暖自我啟發】= 有料、好看又療癒的跨界知識讀本!
★ 中文版由科普圖文作家新夭繪製全新插畫,讓閱讀體驗加倍充實而有趣!
● 樹懶愛睡少動不是天性怠惰,而是為了不被敵人吃掉?
● 童話裡的壞蛋大野狼,其實是愛家愛小孩的稱職父母?
● 豬總被說成又笨又胖,但體脂率可是比超模還低?
● 螞蟻一不小心就會被踩扁,生存技能卻是昆蟲界最強?
● 禿鷲會禿頭不是長不出毛髮,而是有預防污染的清潔作用?
● 是鳥就一定要飛嗎?企鵝、奇異鳥為什麼寧可放棄飛翔的能力?
● 非洲最兇悍的動物不是獅子或大象,而是悠悠哉哉慢吞吞的河馬?
這個世上根本不存在無趣的生物。
會有生物被認為無趣,只是因為覺得無趣的人類自己很無趣。 ——稻垣榮洋
不管有殼或無殼、有腳或沒腳,會飛或不飛、卵生或胎生,
生物之所以各式各樣,自然有它的道理;環境改變,演化的答案也跟著改變。
就算是蝸牛、毛毛蟲、螞蟻、豆芽、雜草、樹懶、鬣狗、鴨嘴獸……
這些在人類眼中似乎總扮演著配角、或是屈居弱勢的生物,
同樣也有著獨一無二的技能與戰略,才能克服艱難的環境挑戰,存活至今成為「演化勝利組」。
在本書中,科普作家稻垣榮洋就要讓這些「邊緣」生物升格為主角,
藉由生動鮮活又富含知識趣味的描述,
帶著我們貼近地看看它們鮮為人知的樣貌,進而驚訝地發現,
其實它們都是低調的生活高手,而那些人類覺得負面、有缺陷的特質,
都是生存繁衍必備的絕妙武器,甚至在生態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這些例子中會察覺,我們對許多生物的認識,
往往流於淺薄或表象,也常被約定俗成的價值觀影響。
而所謂的無趣、弱小、不討喜,只是人類自以為是的論斷,
有些特質只要換個視角或情境去衡量,就會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和意義。
稻垣老師也以溫暖詩意的生命視角,
將生物的「多樣性」、「個性化」生存戰略延伸對應到人類的自我成長,
鼓勵我們發掘內在的個性、積極求知與學習,活出光采和生命力;
而每個獨立的個體,我們都應該給予尊重和欣賞,
讓所有人盡情發展自己的特殊性,以自己的方式做出對這個世界的貢獻。
【你不知道的生物內心話】
毛毛蟲——好好吃飯和長大,就是我的職責
毛毛蟲是蝴蝶或蛾的幼蟲,蝴蝶很美,毛毛蟲卻很醜。
既然是蝴蝶的孩子,為什麼不能長成小小蝴蝶,變得更漂亮一點呢?
為什麼神要創造毛毛蟲這種醜陋的生物呢?
在空中優雅飛舞的蝴蝶和只會在地面爬行的毛毛蟲,明明是同一種生物,為何模樣卻大有差異?
這是因為昆蟲的成蟲和幼蟲,兩者的職責有著明確的劃分。
昆蟲的成蟲會靠著翅膀移動,擴展自身的分布範圍,還能增加與其他個體相遇的機會,最後繁衍留下子孫。
相對於此,毛毛蟲這些幼蟲的職責,則是順利長成成蟲。
一般生物都具有自然成長的能力,但昆蟲長為成蟲後,身體受限於堅硬的外殼,就再也無法長大了,有能力成長的只有幼蟲時期。
因此,幼蟲吃下的所有食物,都是為了打造出成蟲的身體。幼蟲吃得越多,就能長成越大的成蟲,所以毛毛蟲才會每天都在吃吃吃、不停地吃。
之後,毛毛蟲會變成蛹。蛹幾乎不會動彈、也不攝取食物,外表看來像是停止生長,內部卻發生著從幼蟲到成蟲的巨大變化。
對蝴蝶來說,無論是毛毛蟲或蛹的時期,都是不可或缺的歷程。
而毛毛蟲、蛹、蝴蝶,三者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毛毛蟲有毛毛蟲的職責,蛹也有蛹的功能。
沒有必要急著變成蝴蝶。重要的是,在毛毛蟲時期,就努力做一隻毛毛蟲;在蛹的時期,就好好度過蛹的階段。
對昆蟲來說,幼蟲和成蟲截然不同,大人不是變大的孩子,孩子也不是變小的大人。
所以啊,就算毛毛蟲長得和蝴蝶不一樣,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
專業審訂、推薦
陳俊堯 慈濟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科普作家
各界推薦
李貞慧 譯者、閱讀推廣人
邱明成 蘭雅國中自然科老師、師鐸獎得主
蔡任圃 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師鐸獎得主
盧俊良 岳明國中小自然科教師、「阿魯米玩科學」粉專版主
鐘 穎 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按姓名筆劃排序)
◎這本書選了不一樣的題材,帶大家認識那些「不體面」、「遲鈍」、「不起眼」和「麻煩」的生物。以前你沒有愛上這些生物,是因為你不知道它們帥氣的那一面,原來它們可都是低調的生活高手呢!這些生物歷經了幾千萬年才演化出這些構造、行為,如果看得懂它們各自用了什麼妙招活在地球上,你會讚嘆它們的成就,說不定還能偷學幾招當靈感擺進工作裡,或是收起來做為人生哲學的參考。——慈濟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科普作家 陳俊堯
◎書中解答了許多的「為什麼」,每種生物的特徵都是經由環境與基因的影響所演化而來,而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從生物多樣性一路聯想到人類的發展,一切本來就充滿著各種差異。對教師而言,每個學生的能力、志向不同,又何必把所有人放在同一個標準上衡量;對學生來說,適應與尋求最佳解,就是可以從生物身上學到的受用啟示。這本好書值得推薦!——蘭雅國中自然科教師、師鐸獎得主 邱明成
◎好有趣的一本書,在許多人眼中不體面、遲鈍、不起眼、麻煩的生物,原來也有那麼多內心戲啊!作者描述這些生物們不受限於天生的劣勢,轉而善用自身的優勢努力活下去,讓人心有戚戚焉。面對挫折與挑戰,與其做個自怨自艾的躺平族,不如師法生物們活出自我的韌性,讓人生充滿希望與動力。——岳明國中小自然科教師、「阿魯米玩科學」粉專版主 盧俊良
◎蝸牛在我眼中是「藝術」,但人類總取笑牠們「遲鈍」或「無趣」,甚至質疑「為什麼神要創造這種無趣的生物」。作者說,認為蝸牛無趣的人類才最無趣,這一點與我所見略同。世界上每種生物的特質,都是為了生存而演化出來的武器,只有人類會帶著偏見去歧視牠們。蝸牛不在乎人類怎麼想,但我想反問:「為什麼神要創造人類這種四處破壞地球,自私、貪婪又無趣的生物呢?」——日本美術家 横尾忠則
讀者佳評
◎作者藉由各種動植物提醒我們,無論我們擁有何種個性,都必定有其意義,畢竟這都是歷經無數次慘烈的演化戰爭後存留下來的結果。希望每個拿自己跟他人比較的人,都能看看這本書。
◎越了解生物的生存戰略,越會對各種生物產生興趣,連漫長的演化過程都讓人感受到某種浪漫。是啊,生物原來的樣子就很好,我們原來的樣子自然也很好。
◎一直以為「原來的自己就很好」這句話只是一種精神安慰,但作者透過解說生物的個性,讓我明白所有的演化、甚至是退化,在自然界都是必要的。保有「多樣性」,才是最佳的生存戰略。
◎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個性並不平等,確實有強弱或能力上的差距;但強大的生物不見得存活到最後,弱小的生物也絕非一定被淘汰,所有的「差異、不同」都只是生物賴以存活的手段。無論是什麼個性,只要能讓生命延續,就有其價值和意義。
◎「所有人的出生都來自機率極低的排列組合,所以每個人的存在都是奇蹟。我們不必再為了沒有中獎而悲嘆,因為你自己就已經是中了無數次頭獎的幸運兒。」我喜歡作者的這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