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
誤信:為什麼理性的人會相信不理性的事

誤信:為什麼理性的人會相信不理性的事

Misbelief

  • 定價:500
  • 優惠價:79395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暢銷書《金錢心理學》、《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最新力作!
  深入探討人性如何助長假消息蔓延增生,並引發社會危機!


  假消息天天影響我們,從社群媒體的留言、政治八卦、鄰居的耳語、到親友間的傳聞,全都充滿假消息。是什麼讓我們相信這些訊息?我們又為何會擁護這些訊息,進而傳播出去?

  知名社會學家丹‧艾瑞利認為,原因出在人人都有可能陷入「錯誤信念」。

  什麼是錯誤信念?這是一個扭曲的鏡片,人們會透過它來看待與理解世界,並將自己的見聞描述給其他人聽。這也是一個讓人愈陷愈深的過程,只要相信這樣的信念,就會鞏固信念、為信念辯護,甚至傳播信念。

  因此,一切都是人性的問題,高學歷、理性的人也會被騙!

  在本書中,艾瑞利從自己遭到假消息與陰謀論攻擊的心路歷程,探討為什麼人們會接受錯誤的信念、不相信科學、甚至擁抱陰謀論。他結合多年的研究心得與最新的研究成果,揭開讓人陷入假消息與錯誤信念的重大元素。

  他認為要打擊錯誤信念,不必起衝突、也不必爭論不休,而是要發揮同理心。當你理解到錯誤信念都是人性作祟,就可以從中找出應對之道。而當人人都小心避免陷入錯誤信念,就不會被AI等科技工具影響,打造出理性的社會。

名人推薦

  哈拉瑞,暢銷書《人類大歷史》、《連結》作者
  丹尼爾‧品克,暢銷書《後悔的力量》作者
  雅莉安娜‧哈芬登,《哈芬登郵報》創辦人
  真誠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丹.艾瑞利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心理學暨行為經濟學系「詹姆士‧杜克名譽教授」(James B. Duke Professor);進階後見之明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Hindsight)創辦人;紀錄片《(不)誠實:有關謊言的真相》((Dis)Honesty: The Truth About Lies)共同創作者。三次榮登《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暢銷書排行榜的作者,著作包括:《誰說人是理性的?》、《不理性的力量》、《誰說人是誠實的!》、《不理性敬上》、《動機背後的隱藏邏輯》、《金錢心理學》與《令人吃驚的決定》(Amazing Decisions)。他的TED演講影片點閱次數超過2,700萬次,論述常見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等。

  目前與家人住在北卡羅來納州。

譯者簡介

吳鄭重


  台北人。臺大經濟系畢業、大同事業經營研究所MBA、英國伯明罕大學都市與區域研究中心碩士、倫敦政經學院地理系博士。譯有《奇異傳奇》、《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百年眾望經典‧明日田園城市》等書。
 

目錄

各界推薦
前言 妖魔化:即使你通常會略過前言,也應該讀這篇文章

第一部 錯誤信念的漏斗
第1章 那個人怎麼會相信那種事?
第2章 錯誤信念的漏斗如何運作

第二部 情緒元素與壓力的故事
第3章 壓力、妥協與崩潰
第4章 挑個人當反派,重新獲得掌控權

第三部 認知元素與資訊處理機制的功能失調
第5章 尋找自己想要相信的真相
第6章 努力相信自己已經相信的事情

第四部 性格元素與個人差異
第7章 被外星人綁架的人透露的性格教訓
第8章 性格在錯誤信念漏斗中的角色

第五部 社會性元素與部落主義
第9章 放逐、歸屬與錯誤信念的社會吸引力
第10章 社會加速器

第六部 錯誤信念、信任和我們的未來
第11章 究竟是否應該再相信別人?
第12章 為什麼超人給我帶來希望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170222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4.8 x 21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摘自【前言】妖魔化
 
這本書的旅程是從我的自身經驗開始,但是很快就轉為探討影響到我們所有人的現象。它讓我得以探索我不熟悉的研究領域,例如性格、臨床心理學與人類學。陰謀論的散播與假消息的禍害,都是社會科學領域尚未企及的研究挑戰,也凌駕在我的專業領域之上,甚至超越任何一本書收錄的範圍。科技、政治學與經濟學在激發與加劇這些問題上,都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隨著ChatGPT與類似產品等高階AI工具問世,以及各項議題持續朝向兩極化發展,從社會與結構的觀點來看,這些問題似乎一時之間還無法解決。它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了解為什麼人們這麼容易受到影響,而這也是我認為可以讓事情朝向正面發展的轉捩點。為什麼我們不只是相信假消息,還會主動搜尋與散布假消息?是什麼樣的過程,讓看似理性的人開始對不理性的信念有興趣,並且接納它,還進而為它辯護?善用同理心,而不是以批評或奚落訕笑的態度來處理這些問題,既能帶來啟發,卻也令人不安。
 
在本書中,我會使用「錯誤信念」(misbelief)這個詞彙來描述我們即將探究的現象。錯誤信念是一個扭曲的鏡片,人們透過它來看待與理解世界,並且將自己的見聞描述給其他人聽。錯誤信念同時也是一個過程,如同會讓人愈陷愈深、不可自拔的漏斗。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凸顯出,不管是任何人,只要處於「適當」的情況下,就有可能發現自己陷入錯誤信念的漏斗。當然,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認為,這本書是在描述其他人的狀況。但是,這本書也和我們有關。它討論我們如何形成信念、鞏固信念、為信念辯護,以及傳播信念。我希望各位讀完本書之後,不會只是看著周遭的人說:「這些人怎麼這麼瘋狂?」而是能夠開始了解、甚至是體諒這些情感需求以及心理與社會力量,正是這些需求與力量引導我們相信我們最終的信念。
 
社會科學能提供一套極具價值的工具,讓我們了解這個過程的各種元素,進而得以解釋這些現象,並減輕它們的危害。我在書中收錄的許多研究都不是最新的報告。在我釐清導致人們產生錯誤信念的情緒、認知、性格與社會因素的探索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總會回頭查看相關領域的核心基礎。我並不意外會出現這種狀況。畢竟,容易產生錯誤信念的傾向,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會員評鑑

4.5
4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4/12/27
這本書深入剖析人類心理在認知偏誤、情緒影響、性格特質及社會動力下,如何被推向錯誤信念的深淵。作者以其一貫深入淺出的寫作風格,透過大量生動案例與實證研究,為我們揭示人類思維的脆弱與複雜。

情緒:錯誤信念的催化劑
錯誤信念往往在情緒高度不安的情境下最容易產生。以新冠疫情為例,當疫情造成社會規模巨大、不可控且難以預測的危機時,人們自然會感到強烈的壓力與恐懼。這種情緒驅動人們急於找到解釋和答案,哪怕是陰謀論或其他荒謬的說法,也能暫時填補內心的空白與不安。然而,這類錯誤的解釋不僅無助於問題解決,反而可能加劇集體的恐慌與分裂。

認知偏誤:從確認偏誤到厭惡解決方案
書中探討了許多關於認知偏誤的有趣現象。例如「確認偏誤」讓人傾向只接受支持自身觀點的資訊,無視甚至否認相反的證據。此外,作者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概念——厭惡解決方案。當某個解決方案與個人的價值觀或偏好相悖時,人們有時乾脆否認問題的存在。例如,一些人為了避免接受政府防疫措施,就聲稱新冠病毒是虛構的陰謀。

性格與社會:群體與極化的推動力
在性格層面,不同的個性特質確實會影響人們對錯誤信念的接受度。但更重要的是,社會動力對錯誤信念的鞏固和擴散具有深遠影響。群體的排擠與極化現象尤為關鍵。當信念相異的人被視為對立面而遭排擠時,他們可能更強烈地投入自己的信念,甚至走向極端。同時,在群體內部,為了表現忠誠,一些人會提出更極端的觀點,導致錯誤信念的加深與擴散。

與其爭辯,不如理解
面對深信錯誤信念的親友,艾瑞利提供了溫暖的建議:不要急於辯駁,而是以同理心傾聽,理解他們的情緒與需求。錯誤信念的根源往往不是資訊的真假,而是未被紓解的焦慮與痛苦。透過建立尊重與支持的關係,我們或許能在對方放下防備後,再進一步交換觀點,打破對立的局面。

《誤信》不僅是一本解析錯誤信念的心理學專著,更是一份提醒我們如何在紛亂的世界中保持理性與同理的指南。作者以翔實的研究與溫和的視角,讓讀者了解人類思維的限制與應對策略。這本書讓我們明白,理解錯誤信念的運作原理,不僅是避免自己受其影響,更是學習如何與他人共處的關鍵。無論是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還是對當今社會動向關心的人,都能從中獲益匪淺。
展開
user-img
Lv.6
4.0
|
2024/12/07
為什麼理性的人也會相信不理性的事物?

比方說,陰謀論、社群上未經證實的假消息,以及科學懷疑論等等。可能源於對現實的不滿、對科學知識的誤解,或是對權威的不信任,而產生錯誤信念。

艾瑞利,是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和行為經濟學家。

研究主要集中在行為經濟學領域,探討人們在決策過程中的非理性行為。他的著作包括《誰說人是理性的》《不理性的力量》《誰說人是誠實的》和《金錢心理學》都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

在這本書中,他結合自身經歷和多年的研究,揭示了錯誤信念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對抗錯誤信念帶來的負面影響?

...

錯誤信念,就好像一面扭曲的鏡片。

當人們透過它來看待與理解世界,就會愈陷愈深,還會鞏固、辯護和傳播這些不當的信念。

像是有些人深信政府在背後操控重大事件,相信社群媒體上流傳的假消息、未經證實的健康資訊,甚至是毫無根據地質疑科學的有效性。

是什麼導致這些錯誤信念的形成?

一|壓力、恐懼和焦慮等情緒元素,會讓人更容易接受簡單且有吸引力的解釋。
二|認知偏誤,會讓人們只尋找和相信支持既有觀點的訊息,強化自身的偏見。
三|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也可能影響信念的形成。
四|對不確定性的低容忍度、容易焦慮,擁有這類性格特質的人更容易接受錯誤信念。

艾瑞利指出,錯誤信念的形成涉及以上多種心理和社會因素,導致錯誤的決策和行為,進而對個人和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像是傳播假消息、增加社會分裂等。

...

那麼,該如何察覺到錯誤信念造成了影響?

包括主動尋求多樣化的資訊來源、自我反思,以及接受他人的反饋,都是有效的做法。

聽起來不難,但多數人往往做不到。

因素一|喜歡待在自己的認知舒適區內

因為可以減少心理壓力和不適感。畢竟要挑戰自己的信念是需要勇氣和努力的,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困難的。

因素二|傾向尋找和相信支持既有觀點的訊息

這是一種認知偏誤,導致人們難以主動尋求不同的觀點和證據。看看社群上的言論就能明白了。

因素三|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帶來的壓力

也會對個人的信念和行為產生巨大影響。當一個人的信念與社會群體的主流觀點不一致時,可能會面臨社會壓力和排斥,這使得人們更傾向於維持與多數人一致的信念。

因素四|情感依附的作用

某些信念可能與個人的身份和情感深深綁定,一旦改變這些信念可能會引發強烈的情感反應,甚至影響個人的自我認同。

因素五|資訊超載的影響

使得人們難以有效地篩選和評估訊息。於是,很多人會選擇依賴熟悉的來源,而不是花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多樣化的資訊。

因素六|缺乏批判性思考的訓練

批判性思考是需要訓練和實踐的。但很多人並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教育或訓練,這也使得他們難以有效地分析和挑戰自己的信念。

以上因素都可能形塑、加深與鞏固錯誤信念。

...

所以,我們只能束手無策嗎?

當然不是。書中給出了一些建議,可以幫助我們擺脫錯誤信念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主動挑戰自身信念,問自己這些信念是否合理?
二|培養批判性思考,有助於理性分析和做出決策。
三|同理心和理解是對抗錯誤信念的關鍵。與其爭論,不如試圖理解他們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動機。
四|建立支持系統和資源,像是加入支持群體或尋求專業幫助,這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實際建議。

總結來說,這本書讓更多人認識到錯誤信念的影響。

即使是理性的人也會因為各種心理和社會因素而陷入錯誤信念。而理解這些信念的形成過程和影響,有助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理性的選擇。

並藉由自我反思、尋求多樣化的資訊來源、接受反饋、挑戰自己的信念、培養批判性思考、同理心和理解,以及建立支持系統等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意識到並突破錯誤信念,從而減少其對個人和社會的負面影響。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未來,尚好!AIGC思維|趨勢先機|職涯成長|致富規劃,商業趨勢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百大
  • 書展大獎入圍
  • 開運命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