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寫給親愛的臺灣讀者
這是一本紀實的寫作,我和電影導演張元、我們的工作夥伴、家人、朋友的一段親歷人生。講述的故事發生於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最興盛的一九九三年,北京一個試圖走進體制的,獨立電影製作劇組的開啟到終結,記述卻從上世紀五○年代一直延續到今天。講述了大陸電影體制幾十年的建立和變化,大陸獨立電影的誕生和發展,上世紀最後二十年,北京因為改革開放而聚集起眾多邊緣藝術青年,他們的生存狀況,和同樣因為改革開放而變化的社會及百態人生。今天,變化還在繼續。
非常高興我的好友、藝術家劉小東把此書帶給臺灣誠品書店的朋友,經由誠品介紹,秀威資訊出版、發行此書。我與誠品書店真有緣分。曾經在臺北只有一天的活動時間,我就走進過這家書店。
二○○六年,受金馬影展邀請,我和張元改編自王朔小說的電影《看上去很美》,參加最佳改編劇本的競選。接到邀請時刻我就想,無論如何要去臺灣,去見識這個我從小就被各種口號灌輸的地方,去見識改革開放,尤其是學習電影後,再被侯孝賢、楊德昌電影中那些生活畫面改變認知的地方。當時,大陸和臺灣還沒有相互開放,我是通過其他國家的簽證和機票,在香港轉機到達的。兩岸三地,路漫漫。
現在三個半小時的直航飛機,那次走了一天。清早從北京出發,到達臺北時已經天黑。第二天的安排是,白天自由活動,晚上參加影展閉幕式。第三天上午離開,時間很緊。所以,第二天一早我先去了故宮博物院,極盡全力地看,因為不知道以後是否還能有這樣幸運的機會。
之後是受朋友之託買書,進到誠品書店。在北京,書店多是寬鬆整齊,每部書一擺就充滿書架的整排,色調統一,靜待人問津。誠品書店彰顯著擁擠,種類繁多密密麻麻,五顏六色形狀不一,書架上每部書,多的擺放著五六本,少的只有兩三本。當時我的感覺是,搶到了只剩兩三本的兩本書。後來想,那叫豐富。豐富的種類、講述、觀點,平分著存在的空間。不過是需要時刻補充罷了。
然後去茶葉店買高山烏龍茶。那時的北京人喝茶,甚至到茶室喝茶談事情,是改革開放後的一項時髦。尤其與閩粵港臺的人談事情,常會被對方帶去他們家鄉人在北京新開的茶室,買一小紙罐茶葉,沏茶聊天一晚上。茶室裡,最貴最好喝的是高山烏龍,每個茶粒卷卷著,屬茶葉極品。溫杯、洗茶、聞香,喝著品著,我才想通了很多臺灣電影中的場景。那種傳統生活習俗,涵蓋著兩岸三地整個一大片疆域。
晚上,因為大陸電影部門的「奉勸」,我沒能去參加閉幕式。《看上去很美》的臺灣發行商,澤東電影公司Rita女士善意提議,帶我去逛一條很火爆的夜市小吃街。
我們走進街口,撲面而來的是強烈的生活氣息。一個緊挨著一個的小店小攤,沒有統一的門臉,叫賣經營規則寬鬆,不著意裝點,熱火朝天才是他們真正的生活模式。煎炒炸燉煮熬蒸澆,各種花樣各種吃法各種食材,有些在大陸吃過,有些是特色獨有。臺灣電影的場景,竟然呈現的是完全真實的現狀。走著吃著觀賞者,突然,Rita牽我進入一家店鋪,牆上掛著的電視裡,在播放臺灣金馬影展頒獎典禮實況,正好在頒發最佳改編劇本獎,《看上去很美》獲獎了。Rita高興地說,我們獲獎了,祝賀你。我完全沒有感覺,好像高興了一下,又好像是在旁觀別人的事情。更吸引我的,是外面街道上生活的煙火氣。
記得那天上午從故宮博物院出來,我感覺有點累,坐在臺階上翻看地圖,計畫下面時間安排時,有個老者跟我閒聊,問我來自哪裡,是不是大陸。我說北京。他說一看你就是大陸來的,可沒想到是北京。他很好奇,問了許多北京當時的情況,最後一問是,聽說現在北京人生活的也很好了。我笑了,點點頭,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哈。他同樣笑著說,我們也沒有「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呢。
希望臺北依舊祥和,茶葉店書店相互安好,小吃街永遠充滿市井氣息。希望能再與Rita一起逛夜市、品小吃。
寧岱
二○二三年六月十八日
於上海徐匯斜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