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次世代數位公民素養:不被AI取代的資訊判讀力

次世代數位公民素養:不被AI取代的資訊判讀力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次世代數位公民素養:不被AI取代的資訊判讀力》
  台灣第一本從議題談素養的教育指南!
  「批判性思考」讓你無法被AI取代。

  你是一位學校老師嗎?看著現在從小學到國高中的學生們,滑手機可能比看的書還多,是否會擔心該怎麼引導學生?是否曾經想設計媒體識讀相關的課程,卻不知道如何開始?

  你是一位有著青少年孩子的家長嗎?是否知道孩子每天花多少時間滑手機?是否知道孩子每天滑手機都在做什麼?會不會擔心孩子受到網路詐騙、社群成癮、網路隱私等危害?

  你是一位國高中或大學生嗎?面對新時代的資訊浪潮,網路社群上每天各種文字、圖片、影音排山倒海而來,你真的都能夠分辨真假與問題嗎?AI 時代的到來,你是否曾經擔心自己不知道怎麼因應新時代的挑戰?

  事實上,以上這些是現今這個網路社群時代下的每個人,都不能避免的難題。

  教育部 2023 年公布「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點出當前媒體素養教育的三大課題就是:學習辨識假訊息、正確使用短影音、強化網路個資安全。不只是台灣,這其實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共同挑戰。而當 AI 帶來新科技與新技術的飛躍性突破,伴隨而來的威脅是各種資訊更快速生成、更快速傳播、更難以防範。這項威脅,沒有人能夠倖免。

  我們該怎麼辦?真正的關鍵能力是「次世代數位公民素養」,真正的解方在於「教育」。

  然而,過往的學校教育幾乎沒有全面性課程培養這樣的素養能力。即使教育部頒布了白皮書,絕大多數老師也仍然不知道如何設計相關課程,社會上絕大多數的公民也不會自動學會這些能力。

  但是,這些教育困境,如今有了改變的契機:那就是放伴的「議題融入教學」教育新模式。

  《次世代數位公民素養:不被 AI 取代的資訊判讀》這本書彙整國內外各種最新研究,提出「數位公民素養議題地圖」系統化分析包含虛假訊息、資訊判讀、社群成癮與焦慮等知識架構;更基於台灣放伴教育協會近年來在全台各地超過百所學校的第一線經驗,公開分享教案設計的心法與步驟。

  這是台灣第一本從議題談素養的教育指南,切合當代最重要的數位公民素養,融合議題專業與教育經驗,是老師好教、家長好用、學生好學的教學利器。

  如果你是老師或家長,你可以直接應用教案、甚至依照你的需要設計課程,引導學生學習最新的數位公民素養能力。

  不論你是學生或任何關心當前媒體與數位問題的人,你可以透過本書了解這個議題最新的完整知識架構,培養自己的素養能力。

  AI 可能可以在很多地方幫助我們,但「批判性思考」是 AI 無法取代人類的最重要能力,這正是新時代人才所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

  重要影響力:
  與全台共273所學校合作,近10%的國中是放伴的合作學校。
  放伴累計舉辦超過 600 場講座及研習,超過 15,000 人次老師及學生參與。
  發展4套公民議題教育課程,影響超過萬名全台老師與學生。
  親子天下「2021 教育創新 100」、遠見天下「未來教育 100」、關鍵評論網「2022未來大人物」等等重要教育獎項獲獎團隊。

本書特色

  (一)最新最全面的專業知識:彙整國內外最新研究的「數位公民素養議題地圖」,讓你完整掌握知識架構。

  (二)最快學會的資訊判讀術:從媒體識讀、資訊判讀,到批判性思考,擺脫現今資訊操弄與不思考世代的困境。

  (三)最容易上手的議題教案:不論是教師、父母、甚至是學生自學,都能立刻輕鬆學習的 7 堂教案。

  (四)來自第一線的教學心法:基於全台灣與放伴合作的百所學校實際經驗,濃縮成 3 大教師角色、5 大設計課程步驟。

  (五)台灣首創議題教育指南:放伴開啟議題融入教學的新模式,第一本從議題談素養的教育專書,培養新世代不被 AI 取代的數位公民人才。

共同推薦

  方惠生 (彰化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主任)
  王婉諭 (時代力量黨主席)
  曲智鑛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
  李奇穎 (智邦公益館執行長)
  李惠銘 (新北市立桃子腳國民中小學退休校長)
  周維毅 (《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作者、創新教學獎得主)
  林子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師資培育學院)
  邱紹雯 (《少年報導者》主編)
  洪貞玲 (臺大新聞所教授、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張雅琳 (立法委員)
  莊國榮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
  陳逸玲 (台灣展翅協會 ECPAT Taiwan)
  陳雅慧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總編輯)
  黃芳芷 (新代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葉丙成 (教育部政務次長)
  葛如鈞 (立法委員)
  劉玉晳 (世新傳播管理學系副教授)
  劉恆昌 (概念為本課程設計培訓師與現場教師)
  藍偉瑩 (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依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社團法人台灣放伴教育協會


  放伴(pàng-phuānn)取自台語,農忙時節互相協作。台灣放伴教育協會由一群教師與議題工作者發起,致力於成為各種公民議題與教育現場的橋樑,打造「議題教育的新模式」,發展議題課程、提供教育資源,陪伴師生發展社會行動力,正是呼應「放伴」的意義。

  從 2020 年成立至今,放伴已發展「數位公民素養」、「跨國移動」、「情緒與壓力覺察」、「社區與地方」等四大議題,影響超過 100 所學校、15000名師生。

  參與者本書寫作的台灣放伴教育協會成員
  王希 理事長
  謝忠瑋 祕書長
  袁培芳 專案經理
  黃雨婕 議題研究員
 
 

目錄

推薦序 ◎胡元輝董事長 / 5
推薦序 ◎黃國珍創辦人 / 9
全台教師一致好評推薦 / 13
01 膝反射的不思考世代-我們該怎麼辦 / 21
1-1 學生都在滑手機?這樣我要怎麼教小孩 / 23
1-2 什麼是數位公民素養? / 40
1-3 不再膝反射思考,你需要的是資訊判讀力! / 60
02 教學現場-培養資訊判讀力 / 85
2-1 引言 / 86
2-2 好上手的議題教案 / 87
課堂一:你畫我猜-資訊的生產與傳遞 / 87
課堂二:3C 使用調查 / 96
課堂三:閱讀人必須學會的新聞判讀術 / 100
課堂四:拆解事實與觀點 / 108
課堂五:YouTube 影片判讀 / 114
課堂六:YouTube 個人化廣告 / 121
課堂七:社群焦慮 / 125
2-3 你該掌握的數位公民素養議題資料庫 / 129
03 設計你的教案-培養有行動力的數位公民 / 133
3-1 迎戰AI 時代,老師應該扮演的3 個角色 / 135
3-2 5 步驟,從零到一做出數位公民素養教案 / 152
3-3 數位公民素養的實踐者:從共備、課程施作到師生對話工作坊 / 162
3-4 從意識到行動,老師學生都可以改變社會 / 181

 
 

推薦序

培育數位公民 打造資訊沃土
公視基金會董事長 胡元輝


  近期,最熱門的科技話題應該就是人工智慧(AI)了。許多人憂心忡忡,認為AI將造成禍害,甚至毀滅人類。儘管如此,AI仍然被各行各業普遍應用,而且呈現勢不可擋的趨勢。人類究竟該如何面對這項破壞性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y),已經成為各國政府與民間無比重視的課題。

  其實,新科技改變人類社會的運作結構與溝通方式,並非新鮮事。數位科技蓬勃發展以來,即已對人類生活造成數波重大的影響或衝擊。經驗顯示,培養人類面對新科技的素養,也就是透過教育讓民眾懂得如何善用科技,以發揮其正面潛能,抑制其負面作用,至關重要。

  面對各類型推陳出新的數位科技,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的培育成為近年來各國教育政策重點。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教育政策與實踐指導委員會於2016年啟動跨政府數位公民教育(Digital Citizenship Education)計劃,可謂此類政策推展的代表,具有指標作用。

  根據歐洲理事會的看法,數位公民身分/素養(Digital Citizenship)是指「藉由有效及正面地參與數位科技(透過創造、工作、分享、社交、調查、玩耍、交流和學習),積極、持續而負責任地參與線上與實體社群的能力。」換言之,數位公民身分/素養強調的是,身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不僅要有使用數位科技的能力,更重要的,還要懂得如何以符合倫理並負責任的方式運用科技。

  因此,歐洲理事會指出,「數位公民教育是透過教育或學習能力的獲取,培力所有年齡層的學習者積極參與數位社會,在線上行使及捍衛其民主權利和責任,以及在網路空間促進和保護人權、民主和法治。」在這項定義下,民主公民的培育被視為教育的重點,必須讓包括年輕世代在內的所有人都能在數位時代善行其權、善盡其責。

  對於無法與數位世界分割的現代人而言,數位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對於每天花費大量時間使用數位工具的年輕世代來說,數位公民教育更是安身立命的核心素養。基於此,歐洲理事會一再強調,數位公民教育的目標就是要為年輕公民提供創新機會,培養每個公民充分參與社會並承擔社會責任所需的價值觀、態度、技能與知識。

  在AI成為新一波科技風暴的此時此刻,數位公民教育益發顯得迫切而重要。歐洲理事會部長委員會在2019年所通過的一項有關數位公民教育的政策建議中,就警示了AI的威力及其在教育上的重要意義。「AI與其他工具一樣,提供了許多機會,但也帶來了許多威脅,這使得有必要在其應用的早期設計中考慮人權原則。教育工作者必須意識到AI在學習中的優勢和劣勢,以便在數位公民教育實踐中被科技賦權,而不是被壓制。」

  各項調查及數據顯示,台灣是全球數位科技的先進使用地區,也是許多數位工具的重度使用國家。人民的數位素養是否足夠因應科技所可能帶來的負面性?是否能夠支持作為數位公民所需要的能力?委實值得關注。台灣放伴教育協會近幾年持續推動媒體與資訊素養教育,尤為難得的是,致力將公民議題導入教育現場,開發與推廣實用、有效的教育模式,成效顯著。

  著眼於教育現場的需求,並奠基於這些年深耕校園的實際經驗,台灣放伴教育協會現在更進一步出版《次世代數位公民素養:不被AI取代的資訊判讀力》乙書,從數位公民素養的角度出發,提出「數位公民素養議題地圖」,期能回應教學現場所需要的知識架構。從當前媒體與資訊素養教育的教學現況而言,這項試圖切入學生生活經驗,對焦課程目標的教學設計,可謂相當具有啟發性與實用價值。

  教育是天長地久的事情,也是群策群力的工作。台灣放伴教育協會以陪伴師生發展社會行動力為目標,不僅走出自己的道路,亦填補了當前教育的不足。相信本書的出版只是協會為台灣教育努力的一個結晶而已,未來必能經由與老師、學生的協作,持續灌溉台灣的媒體與資訊素養教育,讓我們的年輕世代擁有不被AI取代的資訊判讀力,進而享有健康成長與發展的資訊沃土!

推薦序

工具與公民
品學堂創辦人 黃國珍(《閱讀理解》學習誌暨數位平台總編輯)


  當前台灣教育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轉型,從過去以知識學習為主體的教育模式,逐漸轉向以素養為導向的學習方式。108課綱的實施標誌著這一變革,尤其是PISA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所強調的素養導向,成為教育界新的主旋律。素養不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應對現實世界挑戰的能力。這一轉變反映了全球教育趨勢,也表明素養已經成為教育的核心目標。面對數位時代的來臨,如何培養下一代具備批判性思維、資訊判讀與應用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曾提出「新文盲」的概念,這不再單純指無法閱讀或書寫的人,而是那些無法理解和應用數位工具及資訊,進行溝通與學習的人。數位素養的重要性正因科技的飛速發展而愈加凸顯。在這個無處不在的網路世界中,數據泛濫、資訊爆炸、真假難分,我們需要具備過濾、判讀、分析資訊的能力,才能不被淹沒於虛假資訊的洪流中。聯合國的這一新定義提醒我們,數位素養已經成為每個公民的基本能力,尤其在人工智慧迅速崛起的時代,這一素養更是無法忽視的。

  數位閱讀環境的變遷,讓「後真相」(Post-Truth)這個詞彙成為當代討論的重要議題。在一般條件下,個人的情感與認知信仰往往比客觀事實更具影響力,在後真相時代,這使得虛假資訊和錯誤觀念更容易傳播。數位環境中,閱讀者不僅是資訊的接收者,也是資訊傳播的參與者,無論是社交媒體的互動、新聞平台的評論,還是個人部落格的發表,每個數位閱讀者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資訊的傳播方向。因此,如何提高數位閱讀者的批判性思維,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後真相環境中的角色,成為了當前數位素養教育的關鍵。

  除了外在環境之外,不同世代間差異的衝突與融合,在數位時代也有了新面貌,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s)與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s)之間的差異也變得越來越明顯。數位原住民指的是在科技環境中成長的一代,對於數位工具的操作得心應手,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天生具備資訊判讀的能力。相對地,數位移民雖然出生在非數位時代,但他們能夠透過學習逐步掌握數位工具與技能,這使得他們在面對資訊時更謹慎,也更具批判性。兩者在面對數位資訊時所呈現的不同特徵,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能僅僅依賴學生的數位操作能力,更應注重培養他們判讀、篩選與分析資訊的素養。

  新世代正身處於複雜系統的典範轉移過程中,回到書名《次世代數位公民素養:不被AI取代的資訊判讀能力》,我不禁思索:在人工智慧迅速發展的今天,哪些能力是AI無法輕易取代的?答案或許正是人類的判斷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對資訊的深度理解。儘管AI能夠處理龐大的數據並進行資訊分析,但它依然缺乏對情感的洞察和對人性的真正理解。未來的教育,不僅要教授學生使用AI的技巧,更要引導他們發展與AI共存的能力,而這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培養資訊判讀能力,包括AI提供的內容。

  再進一步思考,我們更需要探索如何將AI的理性與人類的感性跨域融合,創造出「人機協作」的關係,從而消除「取代」的危機感。這本書正好在這個關鍵時刻,為我們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正確的觀念以及具體的教學設計,讓我們深刻理解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有數位能力的人型工具,而是具有批判性思維和數位素養的公民。

  有幸能先拜讀全書,真心認為《次世代數位公民素養:不被AI取代的資訊判讀能力》是一本適時且重要的書籍,它將成為數位時代教育工作者、家長與學生的重要參考資料,幫助我們應對數位化社會中的各種挑戰,並培養出不被AI取代的未來公民。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874927
  • 叢書系列:社會用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5 x 21 x 0.9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親子、童書、國中小】親子天下數位產品社方展:預備孩子的未來,全展77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