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導論(摘錄)
一、從幾張劇場圖像說起
本書以劇場圖像──可能指涉和劇場相關的演出、人物或成規的圖像再現──為研究標的,這些圖像不僅可能是重要史料,幫助我們重構、想像消逝的戲劇場景,有的更可被視為隱藏社會形構(social formation)的社會文本或是文化表演文本。讓筆者先以幾張圖像簡短舉例。
讀者若曾到倫敦旅遊,造訪過莎士比亞環球劇場(Shakespeare’s Globe Theatre),可能會覺得圖1-1看來有點熟悉,不妨對照一下你拍攝的照片或錄影留下的紀錄。此圖是1596年,荷蘭學生德威特(Johannes de Witt, 1566-1622)到倫敦旅遊時,某天前往天鵝劇院看戲,信手素描了劇院構造,並加上了詳細的說明,然而這些文件都已經失傳,幸好當時他的好朋友范布赫(Arend〔Aernout〕van Buchell, 1565-1641)曾經臨摹該素描,並抄下資料,收錄於他的《筆記集》(Adversaria)中。當時誰會想到天鵝劇院的素描再複製品,竟成了後人拼湊、重建莎士比亞時期劇院面貌最重要且唯一的圖像來源?當學者於十九世紀首度「發現」這圖像的考證價值,其歷史性的重大意義就像劇場圖像學(theatre iconography)的哥倫布探險,令人興奮!然而,若將該圖像與流傳下來的文字史料交叉比對,會發現有無法吻合或爭議之處,例如構造比例、舞台地板竟然沒有當時流行的暗門裝置(trapdoor)。因此,劇場相關圖像雖某種程度能夠幫助我們重構無法回返的劇場現場,但亦充滿解讀的陷阱,若有不慎,恐讓人誤以為到達想像的新大陸。這些隨時間演進、不同媒介下的重要圖像,何時引起西方劇場史學者的論述,衍生成為劇場圖像學?圖像若要作為劇場史料,有哪些必須注意的解讀陷阱呢?(相關討論見第一章、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