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暖身場
劇場圖像的誘惑:史料證據、社會文本與文化展演

劇場圖像的誘惑:史料證據、社會文本與文化展演

The Seduction of Pictorial Images: Historical Evidence, Social Text and Cultural Performance

  • 定價:700
  • 優惠價:963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9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劇場稍縱即逝的特質讓劇場史學家在拼湊過去的劇場面貌時,比其他藝術遭遇更多的難題。劇場圖像──可能指涉和劇場相關的演出、人物或成規的圖像再現──作為史料是相對晚近的。弔詭的是,歐美劇場史學家往往大力鼓吹不該輕忽圖像,卻旋即殷殷告誡,圖像隱藏諸多詮釋陷阱。

  據此,本書企圖建立一個系統性考核劇場圖像作為史料的方法,並突破劇場圖像的研究限制,視劇場圖像為多重文化力量角力下的社會文本。其中,隨著媒介性質與功用的演變,圖像的表演性被凸顯,尤其是可大量流通、以演員為主的圖像成為有意識的文化展演。本書先提出一個跨領域的劇場圖像分析架構,再佐以五個涵蓋古今中西劇場的圖像案例,剖析它們如何作為史料證據、社會文本或文化展演文本。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雯玲


  美國塔夫茨大學戲劇研究所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教授。曾任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專長和研究興趣涵蓋西方現代戲劇、台灣當代劇場、劇場史學研究、戲劇理論、文化與國族主義;目前研究聚焦台灣移民工劇場相關議題。於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二十多篇,譯有《新譯《玩偶之家》》(易卜生著)。
 

目錄

圖表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一、從幾張劇場圖像說起
二、研究問題:劇場圖像,不僅僅是史料
三、臺灣的劇場圖像研究現況與跨文化研究的可能性
四、論文改寫說明與章節結構
五、圖像取得、引文的中文譯文、與格式相關問題說明

第二章 西方劇場圖像學的理論發展與測繪分析架構
一、帕諾夫斯基圖像學概念簡介
二、連結劇場圖像與帕式圖像學:西方劇場圖像學理論爬梳
三、測繪劇場圖像學的進程與三大跨領域研究學門
四、小結:解讀劇場圖像的三種可能方式

第三章 基礎考核:突破劇場圖像作為史料的詮釋陷阱
一、考量圖像的原物質環境、材質媒介與藝術脈絡成規
二、圖像製作者與委託者
三、圖像內容與劇場的相關性
四、小結:在不確定中小心求證

第四章 拆解自然演技:《賈里克扮演理查三世》圖像作為劇場文件
一、一戲/夕成名的大衛.賈里克(David Garrick, 1717-1779)
二、「自然」演技的發展與內涵
三、《賈里克扮演理查三世》圖像與劇場再現的關聯
四、小結:在圖像中不朽的演技藝術

第五章 形構英國性:《賈里克扮演理查三世》圖像作為社會文本
一、《賈里克扮演理查三世》獨特的形式與主題
二、繪畫的層級與畫家的藝術地位
三、建構獨特的英國敘事、展演英國性
四、崇高之不可及:霍加斯的未竟之業與遲來的肯定
五、小結:兩種「自然」的命運

第六章 從舞台到名片式照片圖像: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女演員雅妲.愛賽克.曼肯的身體與性別展演
一、美國十九世紀中葉的理想女性身體論述和女演員
二、舞台上曼肯的偽裸體身體
三、舞台上曼肯可變的、雌雄同體的身體
四、名片式照片中曼肯的多元身體和性別展演
五、小結:無法抗拒的轟動與行銷

第七章 從娜拉到毛夫人:攝影圖像、生活扮演和性別論述
一、銘刻女性身體的現代性與國族想像
二、藍蘋時期的左翼新女性展演
三、江青時期的革命新女性展演:從雌雄同體到男性化的身體
四、小結:論述建構與現實矛盾

第八章 構成主義作品的烏托邦想望:梅耶荷德執導的《綠帽王》攝影圖像作為劇場史料與社會文本
一、《綠帽王》:俄國最重要的構成主義劇場作品之一
二、前衛,來自回應社會變革
三、革命前後的構成/主義:從抽象藝術轉變到應用藝術
四、構成設計「第三國際紀念碑」:新世界/想望的象徵
五、臥房鬧劇《綠帽王》作為革命性的劇場?
六、解讀構成主義製作《綠帽王》圖像
七、小結:從舞台到現實,烏托邦想望的幻滅

第九章 西方劇場圖像學的跨文化實踐─以洪洞縣明應王殿《忠都秀壁畫》為例
一、明應王殿《忠都秀壁畫》的重要性
二、研究文獻綜述與近年出版觀察
三、應用考核表來檢視《忠都秀壁畫》
四、小結:提供思考、適用的考核表

第十章 結論

徵引書目
索引
 

自序

  2008年,我在美國波士頓近郊的Tufts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劇場圖像學」這門由戲劇所和藝術所共同開設的課程,打開了我對劇場史學研究的新視野,引領我從文字首度轉向圖像,踏上充滿挑戰卻又令人興奮的學習之旅!感謝領航者──著作等身的Laurence Senelick教授──總以嚴格的要求和大量的閱讀磨練我們,一如我修過Laurence開授的其他三門課。這些課程誘發的思考、激起的提問,埋下了我日後諸多書寫的種子,當然包括這本劇場圖像專書。

  劇場圖像學的啟發,也讓我以新的方式連結修過的一些研究所課程。被喚起的圖像記憶,一張張浮現:「十九世紀美國戲劇與劇場的批判研究」與「通俗劇和賺錢世界」課程中,女演員曼肯引起轟動的「裸體」圖像;「近代與當代中國劇場」的樣板戲和推手江青的照片,令人難以將它們與演出娜拉的新女性藍蘋的照片聯想;「研究方法與資料」裡那張我曾經試圖解讀的元朝《忠都秀壁畫》圖像;還有在「導演史」與「革命後的俄國戲劇與劇場」占有重要地位的梅耶荷德與其前衛的構成主義製作圖像等。霎時,在不同視角下,這些演員和劇場圖像彷彿有了某種新的生命。劇場圖像學銘刻的印記,亦隨著我回到臺灣進入教學場域。一次在西洋劇場史課,就《賈里克扮演理查三世》的圖像對學生提問:「你們看到了自然演技嗎?」反倒啟動自己一連串的追問,非得層層抽絲剝繭不可。

  這些橫跨不同時空與文化的劇場圖像成了本書探究的案例。因某種程度上,它們映照了我在美國求學和回國教書的部分歷程軌跡。也或者,Laurence像劇場百科全書般令人敬畏的學識,影響我做研究的態度與方法,願意嘗試向不同國家與時期的劇場摸索探究,並跨越領域學門的藩籬。不論此書成果為何,感謝諸多在課堂體現其豐富學養的教授們,不僅助我專業的養成,更讓我可以勾勒一名學術研究者和大學教師的樣貌。

  這本書若排除三篇先前出版的論文,從2015與2016年分別執行科技部(現為國科會)一年期「劇場圖像學的理論與應用」專題研究計畫起算,再到2021年初開始進入密集地以專書形式重新修訂全部論文、增加篇章、核對新舊資料和圖像,不管是初時書寫和再度修訂兩個時期均橫跨數年,過程中仰賴不同單位和許多人的協助支持。

  感謝科技部提供的經費支持,使我得以到英美移地研究,造訪哈佛大學劇場典藏、富爾傑莎士比亞圖書館與大英圖書館等,豐富的圖像和文字資料對第四和第五章的研究有莫大的幫助。2019年夏,先生與我私人行程造訪俄國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相關的博物館,此行取得的圖像與再度親炙史料的感動激勵我出版此書的行動。同時,深深感謝國立臺南大學圖書館購買「中國近代中文期刊專題庫──電影專題」資料庫,以及臺灣大學圖書館擁有此電影與民國早年的報紙資料庫,對第七章的修訂助益甚大。

  除了實體博物館和圖書館,一些博物館秉持文化與知識共享的傳播原則,針對特定館藏資料開放網路瀏覽與下載使用,減輕因釐清圖像版權方式耗費時間的沉重負擔,加上本書收錄圖像數目不少,若得全部付費取得授權恐將是驚人數字。由衷感謝2017年起開放無限制性下載使用(Open Access, CC0)諸多圖像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後簡稱The Met)、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以及在限制範圍內學術書籍出版仍可使用某 些圖像的維多利亞和亞伯特博物館(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等。

  此外,先前任教十二年的臺南大學與現任職邁入第三年的臺灣大學,以其溫暖的氛圍和支持的研究環境,讓我可以心無旁騖、篤定地向前。難忘南大同事玫君老師、婉容老師、瑞芳老師、偉瑜老師不吝分享、給予鼓勵,替我打強心針;復平老師的幽默從容、依仁老師的直率笑容每每舒緩緊湊的校園步調。針對書寫,偉瑜老師慷慨應允閱讀一篇需修訂再審的相關期刊論文;在臺大,鶴宜老師忙碌中,仍立刻答應抽空閱讀第九章。研究書寫的孤單,在這些時刻,緩解了。也謝謝曾經共同付出心力的助理們:我在南大早期的研究生李宜樺協助資料蒐集、王克雍參與前期的修訂,爾後鄭硯方接手,仔細地協助全書的格式校對與潤稿,臺大的研究生陳明緯則負責藍蘋/江青相關檔案庫的細節資料確認。

  書稿在2023年3月投寄,特別感謝兩位匿名審查委員細心閱讀,指出問題、提供珍貴的建議,以及臺大出版中心的支持與編輯游紫玲小姐的用心投入,他們的付出均讓本書更趨向完整。記得一位審查委員除了統整性評論,還針對內容、行文和格式,在書稿一頁一頁寫下中肯的校正建議或正面回饋,經紫玲逐一對照,全部用筆工整地謄寫到另一書稿後,轉交給我修訂參酌。面對這樣一份手稿,我感受到審查委員所費的心力與編輯的謹慎,更督促、提醒我不敢輕忽任何一個字或一個標點。

  承蒙上述這些單位與眾人的助力和共同成就,使書稿得以付梓,也很幸運獲得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專書出版補助的肯定。

  此書是我的第一本學術研究專書,在撰寫過程中自是相當慎重惶;本書引用的資料龐雜,主題廣闊,橫跨文化研究、性別研究、劇場史、藝術史等不同領域,難免因思慮不周,而有疏漏和不足之處,誠摯希望讀者與學界同行不吝指教或共同切磋。

  最後,謹以此書獻給我的母親紀瑩珠女士與先生Wells Hansen。你們的愛與支持穩定了我的心,堅定了我的信念,驅散了教學研究偶遇的烏雲。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08700
  • 叢書系列:人文社會叢書
  • 規格:平裝 / 340頁 / 17 x 23 x 2.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導論(摘錄)
 
一、從幾張劇場圖像說起
 
本書以劇場圖像──可能指涉和劇場相關的演出、人物或成規的圖像再現──為研究標的,這些圖像不僅可能是重要史料,幫助我們重構、想像消逝的戲劇場景,有的更可被視為隱藏社會形構(social formation)的社會文本或是文化表演文本。讓筆者先以幾張圖像簡短舉例。
 
讀者若曾到倫敦旅遊,造訪過莎士比亞環球劇場(Shakespeare’s Globe Theatre),可能會覺得圖1-1看來有點熟悉,不妨對照一下你拍攝的照片或錄影留下的紀錄。此圖是1596年,荷蘭學生德威特(Johannes de Witt, 1566-1622)到倫敦旅遊時,某天前往天鵝劇院看戲,信手素描了劇院構造,並加上了詳細的說明,然而這些文件都已經失傳,幸好當時他的好朋友范布赫(Arend〔Aernout〕van Buchell, 1565-1641)曾經臨摹該素描,並抄下資料,收錄於他的《筆記集》(Adversaria)中。當時誰會想到天鵝劇院的素描再複製品,竟成了後人拼湊、重建莎士比亞時期劇院面貌最重要且唯一的圖像來源?當學者於十九世紀首度「發現」這圖像的考證價值,其歷史性的重大意義就像劇場圖像學(theatre iconography)的哥倫布探險,令人興奮!然而,若將該圖像與流傳下來的文字史料交叉比對,會發現有無法吻合或爭議之處,例如構造比例、舞台地板竟然沒有當時流行的暗門裝置(trapdoor)。因此,劇場相關圖像雖某種程度能夠幫助我們重構無法回返的劇場現場,但亦充滿解讀的陷阱,若有不慎,恐讓人誤以為到達想像的新大陸。這些隨時間演進、不同媒介下的重要圖像,何時引起西方劇場史學者的論述,衍生成為劇場圖像學?圖像若要作為劇場史料,有哪些必須注意的解讀陷阱呢?(相關討論見第一章、第二章)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大塊電子書全書系:縱橫東西書海,每本書都超有「戲」!單書85折、三書79折,指定書特價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投資理財書展
  • 格林全書系
  • 售票網電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