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節錄)
七、基本思想《周易參同契》蘊藏的思想頗為豐富。首先,此書認為「物無陰陽」。世界萬物都由陰陽二氣相合而成,這種陰陽之氣最初為混沌未分狀態,世間所有的事物都由混沌派生出來。在此書作者看來,陰陽二氣各有魂魄寄居,「元氣雲布,因氣託初。……陽神日魄,陰神月魂。魂之與魄,互為室宅。」第二,以五行說解釋金丹。一方面是在丹藥形成方面提出「三五與一」說,以五行生剋關係闡明鉛汞加溫起反應,轉化為金丹的過程。此書說:「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華,轉而相因。化為白液,凝而至堅。金華先唱,有頃之間。轉化為水,馬齒闌干。陽乃往和,情性自然。迫促時陰,拘畜禁門。慈母育養,孝子報恩。嚴父施令,教敕子孫。五行錯王,相據以生。火性銷金,金伐木榮。三五與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訣,難以書傳。」「太陽流珠」指水銀;「金華」指鉛;「陽乃往和」指水銀與鉛結合;「陰」指鉛液;「拘畜禁門」指水銀遇鉛液而不飛失;「慈母育養」即金生水,指鉛熔化為液體;「嚴父施令」謂金剋木,指鉛制伏飛汞;「五行錯王」謂五行休王,輪流用事;木指「丹砂木精」;「木榮」指水銀昇華而不散失;「三五」,三指火金木,五指土(或說指五行中的土、木火、金水等三組);「與一」即「為一」,指合而為一,成為丹藥,是說火木(即丹砂)與金水(即鉛),和土結合,成為「天地至精」的金丹。另一方面是以脾為五臟之祖,比喻土是藥物煉成丹藥的根基,並以五行相生解釋五臟之間的關係,以之說明藥物間的聯繫。此書又說:「丹砂木精,得金乃并。金水合處,木火為侶。四者混沌,列為龍虎。龍陽數奇,虎陰數偶。肝青為父,肺白為母。腎黑為子,脾黃為祖,子五行始。三物一家,都歸戊己。」「金水合處」指鉛熔為液體;「水火為侶」指從硫化汞中分解出水銀,與鉛水同處;「四者混沌」指金水木火合而為一;「列為龍虎」指其中具有白虎與青龍二藥物;龍虎相配合,即成為丹藥。以五行配五臟,肝為木,肺為金,腎為水,脾為土,(火配心),五行與五臟關係甚為明白。而脾為五臟之祖,與土相配。所以說「三物一家,都歸戊己」。其中「三物」指金水木或金水火,火木均指水銀昇華;「戊己」指中央土。「三物一家,都歸戊土」,即是指金水木或金水火奉土為宗祖,混而為一成金丹。第三,崇尚虛無,提倡閉目塞聽。此書提倡「以無制有」(卷上),主張「志歸虛無」(卷中)。如說:「內以養己,安靜虛無。」(卷上)「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卷中)「真人至妙,若有若無。」(卷上)很清楚,這是提倡以「無念」、「安靜虛無」的方法來達到內以養性的目的,與魏伯陽主張「耳目口三寶,固塞勿發揚」(卷中)是一致的。第四,此書承認事物的相互聯繫及其變化,認為事物都是對立的兩方相依而存。「陽稟陰受,雌雄相須」(卷中)。「雄不獨處,雌不孤居」(卷中)認為對立面可以互相轉化:「濁者清之路,昏久則昭明。」(卷中)在他看來,事物的變化就是陰陽之間的相互變化,即「陰陽交接,小往大來」(卷中),「陽往則陰來」(卷上)。但是,這種變化卻不是發展,而只是循環。作者說:「變易更盛,消息相因。終坤始復,如循連環。」「道窮則反,歸乎坤元」(卷中)。第五,此書探索了人類長壽的問題,認為人身元氣不足,又易朽敗,因此,只有服食金丹,才能使之化為不朽的元氣,使人身永不衰竭,長生不死。所以修大丹、服大丹就成為該書的主要思想。此書作者認為,金丹有特別大的功效:「金砂入五內,霧散若風雨。薰蒸達四肢,顏色悅澤好。髮白皆變黑,齒落生舊所。老翁復丁壯,耆嫗成奼女。改形免世厄,號之曰真人。」此書夢寐以求的金丹雖然不能達到還老返童,長生不死的目的。但是,這種追求卻在中國人生哲學上放出異彩,也成了道教獨具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