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開始著手動筆寫作本書,時值新冠疫情初爆發,看著世界陷入對未來不安的混亂,卻正好適合翻開多年前陳舊的旅行筆記本和資料,細細回味幾乎快被遺忘的曾經年少輕狂。
人生的經歷有些看似有用,有些看似和未來的人生宛如八竿子打不著,我個人相信,每一個經歷或許表面上並非直接相關,但是總能替未來的自己產生一些能力和助力。例如最常在網路社交媒體上被吐槽在學生時期學習了沒用的微積分,認為對後來的工作完全沒用,但是學習微積分過程中的運算邏輯訓練或許有幫助,或許那些經驗對後來的事業、工作、人生的幫助似乎無法量化來衡量,但是每一個經驗對一個人的認知、替做下一個決定的影響都是存在的。
回首過去,我感謝過往的自己,從小沒有特別設限地學習各種東西、參加各種比賽,例如交通規則比賽、查字典比賽、演講比賽、朗讀比賽、書法比賽等等,如今仔細思考,即便當初多麼會翻查字典,現在人根本用不上這個技能,只需要拿出手機按一按就能有答案,甚至現在許多網路線上文章,充斥著許多人根本不在乎誤用的錯別字。然而,或許在當年練習查字典比賽的過程中,熟記文字結構的同時,對於使用正確國文字的語感增強了,即便在多年後,身為生醫類組出身的我,參加「一字千金」節目,讓我感受到自小浸濡在國語文學的能力,即便離開國語文學的世界許久,那些刻印在靈魂中的能力依然存在。
會提起這些,是因為某一回我在整理關於斜槓主題的演講時,我仔細地思考起我斜槓的前因後果,我將它歸因於年輕時自助旅行的經歷。而今回想起來,一切的開始,不就只是「年輕時朋友揪我一起出國玩」,這麼簡單平凡的一件事罷了。
因為旅行,想紀錄所見所聞及當下所感動,開始用文字和影像紀錄,開始攝影,因為旅行和攝影,開始寫書、辦攝影展、演講等領域的開展。
凡事都需要個契機,或許當年的我也可能出去了一趟,發現自助出國只能啃麵包、背著十幾公斤的大背包在大太陽底下找旅館、睡機場又睡車站,後來的人生決定宅在家追劇比較舒適,而再也不想出門自助旅行,但是至少體驗過了、嘗試過了,可以確定自己的真實喜好。我確實也有認識的友人,很肯定地告訴我,她以前出國十天,發現真的不喜歡離開家那麼久。
最後我檢視當年的我,體驗了第一次自助旅行,因為喜歡旅行,有機會接觸不同的人事物, 可以看到、聽到、摸到、聞到、嚐到各種自己在書上、電視上、別人口中描述的事物,「原來真的是這樣」、「跟電視上看到的不一樣」,學會自己去判斷和評價事情的能力。
自助旅遊必須自行規劃與決定要前往的行程,自行承擔旅途中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以及要有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突然遇上非洲國家國內航空公司員工罷工,是否提早調整行程更改班機或改為陸路移動;例如到了俄羅斯偏遠地區的當地,才發現租車的文件全是看不懂的俄文等狀況。
斜槓生活與急診工作是相輔相成的,急診工作與單一專科科別的病患最大的差異,是病患的主訴與病症繁雜,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從海量無關緊要的訊息中,透過觀察、問診中抓到重點。
例如,被鄰居報案送來虛弱的中風過病患、路倒被路人報案送來急診身分不明意識不清的病患、只有不諳中文的外勞帶來急診就醫的老人家、被偶爾返鄉的子女認為和以前不一樣但完全不清楚病患平常服藥和疾病史的病患等,必須在短時間從病人的理學檢查和檢驗評估猜測病人是否為感染、電解質異常、抑或急性二次中風,也有可能是在家一氧化碳中毒、或是腸胃道出血。
這些看似和旅行不相關的醫療專業看診分析,其實和自助旅行有相似的核心概念,當你一個人旅行在阿拉伯語區或是非洲必須聽著口音奇重的英語,替走進診間用濃濃腔調的英文表示不會說中文的外國病人看診,或是在俄羅斯極地用google翻譯互相溝通如何生火與安全規範,跟在診間打開電腦goole翻譯網頁,直接打字翻譯成緬甸文詢問病患在家鄉是否有被診斷甲狀腺疾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半自傳,也不只是遊記的集合,更是千禧年後兩個十年以來自助旅行型態演進的歷史記錄。想起寫到二〇一三年第一次去俄羅斯的篇章一半時,我讀了好一陣子俄羅斯的歷史,正巧烏俄戰爭開打,原本以為很快結束的惡夢,未料至今仍未終止。一邊正紀錄著世界的歷史,同時世界一邊正在創造著新的歷史。
此書,獻給在天上的阿母,當年十幾歲的我第一次想要自助旅行時強烈反對我,讓我經歷了如何和觀念不同的人抗爭、溝通、學習、成長的機會,還有獻給在鹽水小鎮把自己健康顧得很好的阿爸,讓我無後顧之憂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以及,獻給所有曾經對自己人生設限的人,去嘗試看看旅行吧!
貝琪梨 記於二〇二四年五月十二日 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