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
聽,動物在「說話」:從狼的「方言」、取「名字」的海豚,到鸚鵡的語意理解……由演化適應到動物行為學,傾聽「話中有話」的動物,揭開物種溝通的奧祕

聽,動物在「說話」:從狼的「方言」、取「名字」的海豚,到鸚鵡的語意理解……由演化適應到動物行為學,傾聽「話中有話」的動物,揭開物種溝通的奧祕

Why Animals Talk: The New Science of Animal Communication

  • 定價:480
  • 優惠價:79379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人類先祖何時開始說「人類語」?💬
💬動物之間會說「動物話」嗎?💬
💬我們有沒有可能跨越物種藩籬,與不同動物展開「交談」?💬

林大利(本書審訂者)/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推薦

▍「人類真的是地球上唯一擁有語言的動物嗎?」

在交通噪音成為生活中沒完沒了的惱人背景音之前,地球上充滿動物聲響──蟲鳴、鳥叫、野獸咆哮。
早從史前時代起,人類就想搞懂自己所聽到這些動物聲音中的意思;也難怪放眼全世界,
幾乎所有文化都有說話的動物相關的想像故事。有賴於20世紀動物行為學的發展,
今天我們突破了這些故事的框架,轉而以演化的脈絡思考動物行為,以及動物用什麼方式、又是為了什麼而相互溝通、形成社會。

本書作者艾列克.克申鮑姆是英國劍橋大學的動物學家,逾十年職涯以研究「動物如何透過聲音溝通」為發展重心——
 
🐺克申鮑姆曾前往北美與歐洲狼群出沒的荒野蹲點、側耳傾聽,發現不同地方的狼所發出的威嚴嚎叫,疑似存在「嚎腔」不盡相同的「狼方言」。
🦜在頗具規模的鳥園內,這位動物學家觀察乍看好玩的鸚鵡學舌,試圖理解鳥兒究竟聽懂多少「人話」、
牠們自己又會說多少;同時他也探索這些渾身羽毛的小傢伙有無類似人類「指涉」抽象概念的能力──答案可能出人意表。
🐵作者還與研究團隊遠赴越南山區的偏僻叢林,考察罕見的長臂猿奇妙的歌聲:這種猿類是否可能以殊別的歌唱方式,針對諸如豹、蛇等不同天敵,發出有所區別的警告?
🐬克申鮑姆也參與訓練海豚的計畫,試著用「向動物提問」的巧妙實驗來探知海豚發出相似哨音時,是否也是要傳達相近的意思。

人類與其他動物有何不同?差異在於語言的使用嗎?或者我們只是非常聰明的猿類?誠然,人類有詩歌、戲劇、音樂、書籍,
但我們獨特的語言能力,終究仍要歸功於自然界隨處可見的複雜溝通。我們的語言也許與其他動物的互動存在本質上的差異,
但窮本溯源,其實都基於相同的需求:在複雜社會中,個體間要告知彼此許多複雜之事。從書中這七個物種溝通的方式,
讀者能看出語言在演化中發展的軌跡,繼而更加認識自己,也更理解語言的本質。

【各界好評】
《聽,動物在「說話」》的作者在引言裡明確表明:「本書幾乎完全聚焦在聲音上。」他在前六章中分別以狼、海豚、鸚鵡、蹄兔、長臂猿、黑猩猩為例,介紹了這六種動物所發出的聲音特色,以及從行為反應的觀察上去推斷,各種動物所發出的特定聲音所代表的生物意義。作者最後以諸多語言學的理論去探討「是什麼造就了語言?」有興趣想了解:(1)動物是如何使用聲音訊號進行溝通;(2)在動物的演化過程中,為何聲音會是被天擇機制青睞的主要溝通方式,這兩大議題的人們,這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籍。
──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一本關於交流的書能夠以如此平易的方式寫成,又引人入勝,實在是再合適也不過的讀物,將會讓你以全新角度認識豐富多元的大自然。
──《恐龍一億五千萬年》(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inosaurs)作者史提夫.布魯薩特(Steve Brusatte)

以嶄新視角審視一個吸引人的主題。
──《裸猿》(The Naked Ape)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

這是一趟趣味的動物交流科學之旅,帶我們進入海豚發出「喀答」響的海洋世界,也讓人了解狼的口音,同時又揭露我們自己的語言和這個世界的奧祕。
──iWeekend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艾列克.克申鮑姆Arik Kershenbaum
研究動物溝通的前鋒學者,超過十年以來一直在歐洲、北美、中東和東南亞等地的荒野,致力研究動物以聲音交流的方式。於劍橋大學格頓學院(Girton College)擔任講師、研究員,曾發表三十多篇學術出版品,著有《銀河系動物學家指南》(The Zoologist’s Guide to the Galaxy,暫譯)一書,已售出十一國語文版權,並獲選《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2020年度最佳圖書。

譯者簡介

王惟芬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系、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過去在巴黎半工半讀,一邊於索邦法式文明課程修習法文,一邊翻譯寫作,偶爾還兼中文家教。曾經謀生處: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中心、葉子咖啡店、總統府、臺大海洋所與臺大醫學院。譯著以科普、科學史、藝術史、環境科學及傳記文學為主。Email:weifen.wang@gmail.com。


 

目錄

引言 大家都在講話⋯⋯但沒有半個字說出口

第一章  家族、友誼與衝突
                                            
第二章 海豚 聰明又愛聊天
                    
第三章 鸚鵡 模仿或創造?
    
第四章 蹄兔 小小的腦,唱出複雜的歌曲
                                                            
第五章 長臂猿 透露人類起源的一條線索?
                                                                    
第六章 黑猩猩 最像人類的動物
                                                                    
第七章 人類(讀者你) 我們的語言
                                                                    
結論 倘若人可以跟動物交談的話......

謝誌

註釋及延伸閱讀

圖片出處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55602
  • 叢書系列:科普漫遊
  • 規格:平裝 / 316頁 / 21 x 14.8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2歲~99歲
 

內容連載

非洲灰鸚鵡也會模仿彼此的哨音。這一點倒不奇怪:許多種類的鳴禽都會聆聽周圍公鳥的叫聲學習鳴叫,牠們從中模仿一些曲調,只是會稍加修改。然而,大多數鳥類一旦學會一首歌,就會終生固定下來,通常不會每次都模仿不同鳥的不同鳴唱。這樣看來,鸚鵡的模仿能力算是很不尋常了。其他鳥類若出現模仿鳴叫的行為,那通常會是帶有攻擊性的訊號。某隻鳥會因為另一隻鳥模仿牠的叫聲而轉身猛烈攻擊對方,這種現象並不罕見。因此在表面上,爭奪主導地位的這場遊戲中,鸚鵡互相模仿並無奇怪之處。但非洲灰鸚鵡還會更進一步。當一隻鸚鵡(比方說「呃哦」)忙著吹哨音時,另一隻鸚鵡可能會開始模仿,但牠做的不只是複製哨音,還會加以修飾。那就像在說:「好,就算你會發出這種美妙的聲音,但聽聽看我這招!」模仿(單純複製另一種動物的行為)與修改、修飾和改良鳴叫聲之間有很大的區別。澳洲琴鳥是一種看起來相當不起眼的鳥,公鳥長了一條荒唐滑稽的長尾巴,而且牠們還有更荒唐可笑的歌唱能力——會模仿身邊所聽到的各種聲音,並加以結合、創作出不可思議的歌曲;這種鳥不僅會學動物的聲音,甚至連電鋸、汽車警報器和相機快門聲都不放過。沒有人不對那原音重現的技巧感到折服;不過,將許多不同聲音組合成一首新的「混音」作品還算相對簡單的任務。做到這件事,與改變叫聲中的元素、轉變實際曲調還是很不一樣,後者似乎需要某種更為複雜的心智運作。
 
所以說,請想像一下這種情況:一隻鸚鵡停在樹枝上,一遍又一遍發出「呃-哦」、「呃-哦」的哨音。這時另一隻鳥轉向牠,發出「噢——呃-哦」的聲音。如果換成我們遇到這種情況,自己在心情上會有何反應?可能會感到羞辱——被別人比下去了。這可能正是這種互動要發揮的作用——透過發聲比拚,超越對手來建立自己的主導地位,有點像是鳥類的歌唱擂台。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目前還沒有人詳細研究過這些鳥類之間的優勢交互作用,我推測這算是合理的假說,與我們對灰鸚鵡行為的了解是一致的。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自然科普、電腦資訊】遠流暢銷電子書展|單本79折、兩本7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百大
  • 書展大獎入圍
  • 開運命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