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另一些俄羅斯

另一些俄羅斯

Other Russias

  • 定價:480
  • 優惠價:943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0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在烏俄戰爭、「戰鬥民族」與普丁之外,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尚未認識的「另一些俄羅斯」……
  
  維多利亞·洛馬斯科筆下的俄羅斯是主流媒體中幾乎不會看到的「另一些」俄羅斯:少年罪犯、外僑勞工、性工作者、在正教中尋求庇護的老人……作為藝術家和行動主義者,她以生動而緊迫的現場速寫,以及同樣精彩的文字,記錄下了所謂「普丁穩定」時代普通人慘淡的日常生活,以及被社會不公正和不平等激怒的群眾走上街頭的場景。這些可貴的「圖畫報導」卻在俄羅斯緊縮的輿論環境下被列為政治禁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維多利亞・洛馬斯科
 
  維多利亞・洛馬斯科,1978年出生於俄羅斯謝爾普霍夫。
  她是一名平面藝術家,曾就「圖畫報導」這種工作方式舉辦講座和發表文章。
 
  她是2010年康丁斯基獎提名作品《被禁止的藝術》一書的共同作者,並共同策劃了兩檔大型藝術展覽:「女性主義鉛筆」和「畫法庭」,其作品在俄羅斯和國外多次展出。她現居德國。
 
譯者簡介
 
糜緒洋
 
  自由撰稿人、譯者,譯有《生命是賭注:馬雅可夫斯基的革命與愛情》、《明亮,明亮的日子:塔可夫斯基劇本集》等。
 

目錄

引言
不可見的人
黑色肖像
為了抗議總體規劃而祈禱
女性篇
少年教養所的繪畫課
鄉村學校
莫斯科便利商店的奴工
下諾夫哥羅德的「小姐」們

被激怒的人
抵抗編年
Pussy Riot
2013~2014 年的政治作秀審判
「肩並肩」:同性戀與恐同分子
公民聯盟 2015~2016:長途貨運司機、
泥炭公園和橡樹公園

在分裂的世界中尋找「 再政治 」的途徑
出版後記
 

作者序
 
  本書收錄了我在2008—2016年期間創作的圖畫報導。那幾年間,我前往俄羅斯的城市和鄉村,與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交談。這些創作按年代順序排列——政治局勢和俄羅斯社會生活在不斷變化,我選擇的主題、主人公和工作方法也隨之改變。本書分為兩個部分:「不可見的人」和「被激怒的人」。
 
  「不可見的人」講述了少年教養所學員、鄉村學校師生、外僑勞工、在正教中尋求庇護的老人、性工作者和俄羅斯外省單身女性的生活。在所謂的「普丁穩定」時代,媒體對此類題材漠不關心。對我而言,「不可見的人」並非某些特殊的邊緣人物;在俄羅斯,多數居民都是不可見的人:社會群體彼此孤立,無法獲得上升管道、進入公共領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系列可以無限制地擴充。不過,2012年俄羅斯發生了大規模抗議,出現了新的主人公。公民參與在當代俄羅斯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現象,於是我立即開始描繪人們如何試圖從國家手中奪回自己的聲音與權利。
 
  「被激怒的人」中收錄的報導包括:2012年莫斯科反對派大規模集會以及隨後對抗議者的審判;LGBT社群如何努力讓自己被看見,儘管當局通過了恐同法律;還有2015—2016年全國性的以及地方基層各類「壓力團體」發起的公民抗議運動。本書反映了俄羅斯社會近年來的轉變:無孔不入的審查;管控生活各個方面的各種新法律;俄羅斯正教會與國家機器的徹底合流(試比較〈為了抗議總體規劃而祈禱〉中的邊緣人群和最後一篇報導〈長途貨運司機、泥炭公園和橡樹公園〉裡正教運動「四十教區」那些自信滿滿的成員)。另一方面,不滿和憤怒也在不斷增長,並且波及了從前忠於當局或不關心政治的各個社會階層。
 
  「圖畫報導」可能會讓西方讀者覺得是一種奇怪或混合的體裁。他們很可能會從歐美紀實漫畫傳統的視角來理解我的報導。然而,這些作品創作於不同環境之下,回應的是不同的藝術傳統。蘇聯解體後,國家不再向藝術家訂製描繪社會題材的現實主義風格作品。取代美術家協會的是同樣僵化的當代藝術機構,推崇西方觀念藝術,鄙視一切類似「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具象作品,尤其是寫生。著名俄羅斯藝評人葉卡捷琳娜・焦戈季在2007年寫道:「如果今天一位藝術家想製造出點真正足以讓他被拒絕參展的風波來,那麼他無疑應該畫一幅寫實油畫。或者用鉛筆在紙上畫一個人像。」
 
  在一所較傳統的大學獲得藝術學士學位後,我進入一所時髦的藝術學校學習,我的第一件圖像報導作品就被斷然拒絕。我被告知,21世紀沒人會畫寫生。但對我來說,重要的是在事件現場把作品畫完,從而能傳遞事件的節奏和能量。
 
  我不臨摹照片和影片,這是我的原則,我也很少創作多格漫畫,因為分隔布局與現場報導的即時感格格不入。由於在同時代人中找不到參照,我轉而研究19和20世紀的實踐,例如俄羅斯士兵、集中營囚犯和納粹圍困列寧格勒經歷者的畫冊。它們不僅是藝術品,也是重要的文物。這樣的緊急工作往往是在此類殘酷環境下僅有的報導,這些畫冊也是唯一的視覺證據。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家應承擔什麼樣的責任?我所要做的,首先是突破自我,更直接地把握、反映身邊的現實。
 
  這種對寫生的追求也是我抗議俄羅斯藝術界自我封閉,以及藝術家在社會層面上完全疏離觀者(反之亦然)的一種方式。我希望了解我生活在其中的國家和時代,創作任何教育水平的觀眾都能理解的作品,並維繫與蘇聯藝術成就的關聯。我發現,我所報導的不同社會群體的成員對自己國家其他社會階層的生活狀況也知之甚少。我也意識到,為了展現俄羅斯社會的真實面貌,我必須成為一名獨立研究者、記者和行動主義者。在新聞和人權運動的十字路口創作——我把這當作自己的創作方法。
 
  幾年過去,我的方法也發生了變化。2008年,我僅有的願望是不要被困在畫廊那毫無生氣的白盒子裡,克服對接觸「普通」人的恐懼。起初,我回到了在公共空間寫生的做法,但在畫中加入了我的描繪對象的對白——我偷聽、偷瞄他們。後來,我鼓起勇氣加入他們的對話並提出問題。再後來,我開始學著像新聞記者一樣接觸我的採訪對象,前往各地去研究那些令我著迷的話題。與此同時,文字在我的報導中的角色也日益重要,起初只是簡短的評論,後來變成了完整的陳述。
 
  我希望我八年來的圖畫報導能讓觀者/讀者認識到俄羅斯社會發生的種種變化。我將其視為社會政治大背景下展開的「普通」人的小故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739528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3 x 19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黑色肖像
 
每幅肖像都繪於一次偶遇後。偶遇的對象都是莫名想對我講述自己生活的陌生人。這種情境無法強求,所以這八張肖像畫是在三年時間裡完成的。例如,那位退休講師在莫斯科郊外的通勤火車上突然坐到我眼前,那個有紋身的年輕人是在醫院的院子裡走向我,還有石匠謝爾蓋在一場正教抗議遊行中找上了我(大家還會在〈為了抗議總體規劃而祈禱〉系列中看到他)。
 
這些人的處境給我留下了沉重的印象,因此我決定在黑色背景中繪製肖像。〈黑色肖像〉中人物的觀點和情緒在我們的社會中相當典型。由石匠謝爾蓋和政治學教師維克托的肖像組成的雙聯畫尤具代表性,展現了我們國家最常見的兩種政治情緒:貧困、缺乏教育的社會階層反對「西方」,而所謂「知識階層」則鄙視「老百姓」。
 
我們在走廊上候診,
等待著眼科醫生。
一位畫家坐在一旁,
為我畫了一幅畫像。
我拿起肖像,
端詳一番,
我覺得自己已經改變,
我內心自以為還年輕,
但畫上的人讓我吃驚。
 
「剛打來一通電話,『最後一個老頭死了』,我們的村子再也沒有了。」
謝爾蓋・費奧多羅維奇,「打油詩人」,15 分鐘後他會得知自己妻子的一隻眼睛失明了。
 
◎女性篇
 
〈女性篇〉中的所有人物都來自寫生,她們的話則都是逐字記錄。不過,我試圖在這一系列中,從純粹的報導轉向象徵——將各種具體的情境概括成能夠傳達我的感受和體驗的圖像。這些畫不僅是具體人物的肖像,也代表了各種人物原型:衰朽者與孤獨者、酗酒者與狂歡者、剽悍的蘇聯大媽⋯⋯每一幅畫都為俄羅斯外省女性生活這一整體圖景增添了自己的色調(悲傷、反諷、憤恨)。
 
我出生在莫斯科郊外的謝爾普霍夫城。身邊的婦女和女孩都在談男人:熟悉的和陌生的,前任、現任和未來的。那時我們都相信,愛會改變我們單調的生活進程。
 
我還相信一件事,那就是我作為藝術家的天職。只有我那自學成才的藝術家父親贊成我去莫斯科學習,並贊成後來從事藝術創作的計畫。一些女性友人的母親試圖讓她們的女兒少和我接觸,認為這種妄想會傳染,會妨礙她們找夫婿。她們是對的——我至今仍然單身,沒有孩子。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系列心靈勵志小說完結篇,神祕導師蘇格拉底對生命疑問的最終解答《隱藏的學校》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