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者介紹
Laura E. Berk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兒童發展和教育心理學的博士,在伊利諾州立大學擔任心理學教授,開設兒童、青少年和人生全程發展的課程超過30年。
Berk教授的研究與著作聚焦在學校環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私語的發展以及想像遊戲在發展中的角色,在這些議題上她發表了多本著作。她曾擔任數個學術期刊的編輯,也曾為多本學術書籍撰寫專章。
Berk教授是數本暢銷教科書(包含本書)的作者。她的研究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多本大眾雜誌(如《今日心理學》、《美國版科學人》和《讀者文摘》等)以及美國公共廣播電臺都曾有專題報導她的研究成果。她也積極參與兒童相關的公共事務,曾擔任兒童保育相關機構以及促進兒少家庭復原力計畫的管理委員會委員。她曾獲YWCA頒授「教育服務傑出婦女獎」,也是美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學領域的會員。
給學生的話
在我超過30年的人類發展教學經驗中,接觸的學生來自心理、教育、社會學、人類學、家庭研究、生物學、社會服務和護理等不同領域。他們來修這門課除了是因為專業發展的需求外,大多數學生不論是已為人父母或希望將來能養兒育女,都希望能對如何了解和養育孩子有更多的了解,且幾乎所有人都有強烈的好奇,想知道自己是如何從嬰兒發展成今天這個複雜的人類。
這本書的目的正是在提供一本能滿足你的專業學習目標以及個人興趣和需求的教科書。為了實現這些目的,我精心選擇了經典的和當代的理論和研究來呈現概念和論點。此外,本書強調生命全期發展觀點以及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交互影響著發展中個體,也說明了不同族群和文化之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並廣泛的討論與發展有關的社會情境脈絡。書中提供的一些引導學習的方法,將有助精熟概念,整合不同面向的發展,批判性地檢視爭議的議題,並應用所學在生活中。
希望對你來說,學習人類發展會像對我來說一樣的有價值。
給教師的話
這本書的目標是讓學生能有效的閱讀、理解生命全期發展領域中重要概念和研究成果。本書特別強調知識的應用,將經典的、當代的和最新的理論和研究以易於理解且對學生有意義的方式呈現。本版呈現了領域中快速演進的面向,新增了許多新的內容和幫助學習的工具:
•強調改變的多種路徑。研究者們已達成共識,不同的生物組成和日常任務導致個體發展路徑和能力的個別差異,因此本版更加關注發展的多樣性以及解釋這種多樣性的近期理論(包括生態學、社會文化、動態系統和後生學等)。本版中也加強了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研究發現(包括國際比較)。
•強調生命全期發展觀點。與以往版本一樣,本版採取生命全期發展觀點這個整合取向來貫穿全書以了解人類發展上的改變,也就是將發展視為持續一生的、多向度的、多方向的、具可塑性的,並發生在多重情境脈絡中。
•更加關注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之間複雜的雙向關係。發展研究持續累積有關大腦、動作技能、認知和語言能力、氣質和人格、對情感和社會的理解以及生物因素的證據,顯示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之間的相互連結對於生命全期發展觀點至關重要,這在本書各章中會不斷呈現。
•納入更多的跨領域研究。現今的研究趨勢將人的認知、情感和行為視為統合的整體,且會受到生物、社會情境和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促使發展研究學者更加強化與心理學其他領域以及與其他學門的合作。本版所包含的主題和研究結果更加反映了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健康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神經生物學、兒科、老年學、社會學、人類學、社會服務和其他領域的貢獻。
•重視理論、研究和實務應用之間的連結。現今研究非常強調與真實生活情境的關聯,因此本書也更強調社會政策議題以及以堅實理論和研究為基礎的實務應用。「應用知識」的表格呈現了進一步的應用作法,提供學生將所學與真實世界連結的具體作法。
•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在各小節末的「自我檢測」提供了連結、應用和反思三種問題,這些問題有助於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所學。「觀察與聆聽」要求學生觀察真實的兒童、青少年或成人的言行,與觀察對象或關心他們福祉的專業人士交談,以及探究可能影響生命全期發展的社區方案和實務做法。此外,書中將關鍵詞以連結文本敘述的方式標示,這可以強化學生在脈絡中的學習。
本書的理念
這本書的基本取向是經由我身為教師、研究者和家長的經驗所塑造,它包括七個我認為對學生全面理解生命全期發展至關重要的要素,每個要素都貫穿在本書的每一章中:
1. 了解發展領域中多種理論以及個別理論的優點和限制。我在第1章即強調,只有能了解多種理論才能充分反映人類發展的豐富性,接下來在探討每一個年齡層和發展面向時,會提出各種理論的觀點,指出每一個理論如何突顯了先前被忽視的發展面向,並對評估該理論的研究進行討論。對理論的比較也為許多爭議性議題提供了公平分析的背景。
2. 以生命全期發展觀點作為了解發展的整合性架構。在第1章中介紹了生命全期發展觀點作為一個組織框架,並在整本書中引用和說明其假設,以幫助學生建立對於從受孕到死亡整體發展的視野。
3. 了解人類發展的順序和潛藏的歷程。本書會討論發展如何有組織的變化和造成變化的歷程。對發展歷程的理解是新近研究的焦點,本書的安排反映了此重點。另一方面,新進研究對改變的時間表有新的發現,例如:幼童和高齡者被證明比過去所認為的更有能力,而許多成人發展的里程碑(如完成正式教育、進入職業生涯、結婚、生子和退休)也不再如以往那麼可預測。本書對於生命全期的各時期,都提供了關於發展順序和時間以及其對歷程影響的最新證據。
4. 認識情境脈絡和文化對人類發展的影響。大量的研究顯示,人們所處的豐富多樣物理和社會環境會影響發展的所有面向。在本書中,我們會回顧日漸豐富的跨文化證據以及在美國不同社經地位和種族的研究發現。此外,本書也持續關注歷史時期和世代的影響,像是性別議題——男性和女性不斷改變的經驗、角色和人生路徑。除了強調直接接觸的環境(如家庭、社區和學校),本書還特別強調更大社會結構(社會價值觀、法律,以及政府政策和方案)對終身福祉的影響。
5. 領略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對發展的共同貢獻。這個領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地體認到遺傳/體質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它們以複雜的方式一起對發展產生交互影響,我們不能以簡單的方式將之分開。本書提供了許多關於在社會環境中,生物性傾向如何維持和轉變的例子。
6. 領會所有發展面向(生理、認知、情緒和社會)都是相互依賴的。本書每一章都強調人類發展的整合性取向,生理、認知、情緒和社會發展彼此影響。學生經常被引導到書中的其他部分,以加深他們對各種變化相互影響的理解。
7. 體認理論、研究和實務應用之間相互關聯。本書強調人類發展理論和研究為兒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實務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書中皆是先介紹理論和研究,然後討論實際應用,藉此強調理論、研究和實務應用的連結。此外,各章中都呈現了當前發展領域的一個重點,即根據人類發展知識來制定能夠支持生命全期各種需求的社會政策。本書關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兒童、青少年和成人的現狀,並呈現如何結合理論、研究與公眾利益,促成有效的介入措施。本書討論了許多重要的應用主題,如家庭計畫、嬰兒死亡率、父母就業和兒童照顧、青少年懷孕和育兒、家庭暴力、運動和成人健康、宗教信仰和幸福感、終身學習、隔代教養、照顧失智症老人、退休適應、成功老化和對臨終病人的安寧療護。
本書的架構
本書依照發展時間序來組織各章。第1章介紹發展科學的歷史、重要理論與研究方法;第2章討論遺傳與環境脈絡如何交互影響著發展;第3章介紹產前的發展、生產和新生兒。在這些理論基礎的介紹後,即針對七個主要年齡時期逐一介紹該時期的生理發展、認知發展,以及情緒和社會發展,討論到的發展時期包含:嬰兒期和學步兒期(第4、5和6章)、兒童早期(第7和8章)、兒童中期(第9和10章)、青春期(第11和12章)、成年早期(第13和14章)、成年中期(第15和16章)、老年期(第17和18章)。本書最後一章則介紹死亡、瀕死與喪親之痛(第19章)。
以時序的方式編排有助於學生透徹理解每一個年齡時期,也有助於學生將同一時期的不同發展面向加以整合。但是這樣的組織方式迫使涵蓋多個年齡時期的理論必須分段呈現,這可能會造成學生無法連結理論各部分,因此本書會在討論新的發展之前,提示前面時期的發展情形。另外,本書也以相似的方式組織相同主題(如認知發展)的各章,以協助學生更容易連結不同年齡時期的發展,並建構對發展變化的整體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