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一段精彩的牡蠣前世今生之旅。
人類食用牡蠣的歷史可以追朔到新石器時代。牡蠣肉是食物,牡蠣殼被作為原始的餐具、挖掘的工具,殼內緣帶有光澤的珍珠質,使它成為製作飾品的材料,或被用來裝飾最早的宗教聖像。甚至,剩餘的牡蠣殼被搗碎後,與沙子混合成建築用的水泥。
從遠古到古典歐洲到近代殖民地,從產地、餐桌、文學到藝術,
解開人類與牡蠣密不可分的多重關係,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我們做了哪些努力。
攤開歐洲的巨石文化遺址分布圖,會發現與當時有牡蠣生長的海灣位置完全重合。沒有留下文字紀錄的凱爾特或腓尼基文化,藉由牡蠣殼向後世證明他們曾是活躍於古代的聚落群體。而自古羅馬時代,就有嘗試養殖牡蠣的紀錄,這種口感滑順滋味鮮美、又富含營養價值的天然珍饈,自古就與人類的政治經濟、飲食、文學及藝術發展,有著緊密的關係。
莎士比亞、狄更斯在作品中都常提到牡蠣,《愛麗絲夢遊仙境》中還出現以牡蠣為主角的詩。歐洲有長達1500年時間,宗教都是繪畫的唯一主題,卻在17世紀的荷蘭,開始有畫家以世俗的食物為繪畫主角,並掀起靜物畫的風潮。畫作中出現的牡蠣,除了代表奢華、尊貴、異國風情外,也是一種呈現新鮮或時間流逝之感的藝術手法。而愛牡蠣成癡的法國人,除了有諸多跟牡蠣有關的字詞,更讓牡蠣成為春藥的代名詞。
本書軼聞典故有滋有味、妙趣橫生,科學知識令人眼界大開,佐以令人食指大動的豐富插圖,以及五十道涵括傳統鄉村料理和當代頂尖主廚創新菜色的食譜,是獻給歷史和食物愛好者的文學饗宴。
名廚推薦
「本書豐富有趣、圖文並茂,從歷史傳說、軼事掌故到料理食譜都可圈可點──簡而言之,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讀來都津津有味。」──紐約中央車站生蠔吧(Grand Central Oyster Bar)行政主廚山迪.英貝爾(Sandy Ingber)
「本書可說是一場熱情推廣牡蠣的運動,呈現食物如何形塑我們的歷史、藝術、文學、法律和文化,當然也對性愛和料理之藝帶來深遠影響。」──Brasserie Blanc and Le Manoir aux Quat ’Saisons米其林二星主廚雷蒙.布朗克(Raymond Blanc)
「歷史與牡蠣愛好者不可錯過的好書。本書以獨到眼光回顧世界各地從古到今的牡蠣文化,資訊豐富且引人入勝,讀完作者史密斯說的故事,看過書中的精采圖片,你會從此對牡蠣大為改觀。」──名廚艾波.布魯菲爾德(April Bloom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