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當你拿起這本書,閱讀幾行字之後,你可能會懷疑,內容是不是真人寫的。
沒關係,我不會感覺被冒犯。
兩年前,你的腦海裡絕對不會浮現這種想法。但是,現在機器可以生成文章、書籍、插畫與電腦程式,而且看起來與真人創作的成品相差無幾。你是否記得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一九八四》書中描繪的反烏托邦未來世界裡,有一台「小說寫作機器」(novel-writing machine),以及會創作流行音樂的作詞器?這些東西現在已經存在,但是變化來得太快,讓所有人措手不及。我們甚至不禁懷疑,現在的上班族在未來一、兩年內是否還能保住工作。數百萬白領階級的職涯瞬間變得岌岌可危;才華洋溢的插畫家也開始思考,是否還有必要去藝術學校進修。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切發展得如此之快。在我撰寫科技產業報導的十五年裡,從沒有看過任何領域像人工智慧一樣,在短短兩年內飛速發展。二○二二年十一月,ChatGPT推出之後,隨即引爆一場競賽,目標是創造新型的人工智慧,不僅能夠處理資訊,還可以生成資訊。當時的人工智慧工具只能生成古怪的狗狗圖像;但是,現在它可以大量創造寫實的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圖像,毛孔與皮膚看起來極為逼真,幾乎無法分辨是假造的。
許多人工智慧的開發人員宣稱,這項科技必能引領我們走向烏托邦世界;有些人則說,它有可能導致人類文明的崩壞。事實上,科幻小說描繪的情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忽略人工智慧能夠以更隱蔽的方式危害社會,例如:助長種族歧視、威脅整個創意產業等。在這股隱形力量背後,是那些掌控人工智慧的開發、爭相強化人工智慧能力的企業。它們受到永遠無法滿足的成長欲望驅使,貪圖走捷徑,誤導大眾對其產品的認知,讓自己成為備受爭議的人工智慧管理者。
歷史上沒有任何組織像當今的科技巨頭一樣,掌握如此龐大的權力,觸及如此大量的人口。全球有九○%的網路使用者使用Google搜尋引擎,七○%的人口在電腦上使用微軟的軟體。然而,兩家公司依舊不滿足。微軟想要分食Google高達一千五百億美元的搜尋引擎業務,Google則是覬覦微軟高達一千一百億美元的雲端業務。為了贏得戰爭,兩家公司剽竊對方的創意,所以歸根究柢,人工智慧的未來實際上是由兩個人書寫而成: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與德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
前者是接近四十歲的創業家,身形削瘦、個性沉穩,每天穿著運動鞋上班;後者是年屆五十歲的前西洋棋冠軍,對遊戲相當著迷。兩人都是絕頂聰明、魅力十足的領導人,他們描繪的人工智慧願景都非常鼓舞人心,吸引大批狂熱的信眾追隨。兩人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是因為他們都抱持非贏不可的信念。因為奧特曼,才有ChatGPT;因為哈薩比斯,ChatGPT才能如此快速問世。兩人的經歷不僅確立當今人工智慧的競爭態勢,也預示未來的挑戰,其中包括:在科技巨頭主導之下,如何確保人工智慧的發展符合倫理?這點將會是一大難題。
哈薩比斯冒著被科學界嘲笑的風險,創辦DeepMind,這是全世界第一家致力於打造與人類同等聰明的人工智慧的公司。他希望在生命起源、現實運作的根本邏輯與疾病治療等領域取得新的科學發現。「解決智慧的奧祕,等於解決一切問題。」他說。
幾年後,奧特曼成立OpenAI,他也想要打造類似的人工智慧,但是他更關注為人類創造經濟繁榮,增加物質財富,幫助「所有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告訴我:「這可能是到目前為止人類所創造最偉大的工具,讓每個人都有能力做到遠超出可能範圍之外的事情。」
他們的計畫比最瘋狂的矽谷夢想家還要有野心。他們預計打造強大的人工智慧,進而改造社會,讓經濟學與金融學等領域變得過時。奧特曼與哈薩比斯將是這項大禮的唯一賜予者。
這有可能是人類的最後一項發明。兩人在開發過程中苦苦思索,要如何控制這項變革性科技。起初他們相信,類似Google和微軟等科技巨頭不應直接掌控人工智慧,因為這些公司只會優先考慮獲利,而非人類福祉。多年來,位於大西洋兩岸的兩人都在黑暗中摸索,尋找新穎的方法,建構自己的研究實驗室,保護人工智慧,並且以為善當作優先目標。他們承諾,將會謹慎監督人工智慧的發展。
但是兩人都想要搶第一。為了打造史上最強大的軟體,他們需要充足的資金與電腦運算力,最佳來源就是矽谷。奧特曼與哈薩比斯愈來愈確定,他們依舊需要科技巨頭的支持。隨著超級人工智慧的開發逐步獲得成果,再加上來自各方奇特的新意識型態衝擊,他們決定妥協,不再堅持最初設定的崇高目標。他們將掌控權交給那些急於將人工智慧工具出售給一般大眾的企業,這些企業幾乎不受監理機關的監督,進而造成深遠的後果。人工智慧的權力集中將導致市場競爭減少,對於私人生活造成前所未見的侵犯,引發新形式的種族與性別偏見。現在,如果你要求某個流行的人工智慧工具生成一張女性照片,會出現性感、衣著暴露的圖像;如果你要求它生成寫實的執行長照片,可能會生成白人男性的圖像;如果你要求它生成罪犯的圖片,會生成非裔男性的圖像。這些工具充斥於社群媒體動態、智慧型手機與司法體系之中,卻很少有人充分考量這些工具如何形塑我們的輿論。
奧特曼與哈薩比斯的旅程與兩個世紀之前的一段故事頗為類似。兩位創業家湯瑪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與喬治.威斯丁豪斯(George Westinghouse)發起一場戰爭。兩人都夢想打造主導市場、為數百萬消費者輸送電力的系統。兩人都是從發明家轉型為創業家,他們都明白,有朝一日,他們發明的技術能為現代世界提供需要的電力。問題是:誰的技術版本會勝出?最終,威斯丁豪斯創辦的西屋電氣(Westinghouse)開發的電力標準更有效率,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電力標準。但是,威斯丁豪斯並未贏得這場電流戰爭;奇異(General Electric)才是這場戰爭的最後贏家。
奧特曼與哈薩比斯基於組織利益必須推出規模更大、功能更強的模型,此時科技巨頭就成為贏家。只不過,這次的競賽目標是複製人類自己的智慧。如今,全世界已經陷入一片混亂。生成式人工智慧承諾透過類似ChatGPT的工具,可以提高人類的生產力,將更多資訊帶到人類手上。但是,所有創新都必須付出代價。企業與政府必須適應新的現實:區分真實與「人工生成」的內容變得愈來愈困難。企業大舉投資人工智慧軟體,目的是取代員工,提升獲利率。同時,新一代的個人人工智慧裝置不斷出現,這些裝置擁有前所未見的監控功能。
本書後半部將會探討這些風險。不過,首先要解釋,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以及試圖打造人工智慧、造福全人類兩位創新者的願景,最終如何被壟斷勢力抹滅。他們的故事充滿理想,但是也過度天真、自我,同時凸顯一項事實:在科技巨頭與矽谷的泡沫中,想要堅守道德原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為了人工智慧的管理問題,奧特曼與哈薩比斯絞盡腦汁,他們清楚知道,必須負責任的管理這項科技,全球才能避免不可逆的傷害。但是,如果無法取得全球科技巨頭的資源,他們就無法打造具有神一般力量的人工智慧。他們原本的目標是提升人類生活,但最終卻是賦予這些公司極大的權力,讓人類的福祉與未來捲入一場企業霸權之爭。事情就是這樣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