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人文社科春季暢銷大展
筆記的方法:讓你的筆記做得好、找得到、用得上!

筆記的方法:讓你的筆記做得好、找得到、用得上!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 分享

優惠組合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flomo創辦人親授數位時代高效筆記術四大系統模組x三大核心方法x兩大底層心法
  ●數百萬用戶口碑支持,六千人募資出版,隨書附贈思維導圖
  ●「複利人生」思想研究者成甲、數位轉型顧問 李全興(老查)、閱讀人社群主編 鄭俊德、「Life不下課」主持人 歐陽立中、《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作者 薛兆豐、得到App創辦人 羅振宇 強力推薦(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人工智慧來了,還要做筆記嗎?AI遇強則強,遇弱則弱。而做筆記,就是為了讓你成為更強的自己。」——得到App創辦人 羅振宇

  在資訊碎片化、注意力稀缺的時代,面對層出不窮的新知識、新概念,你蒐集各種資訊,做了很多筆記,為什麼遇到問題時卻派不上用場?

  做筆記的出發點,在於解決問題;重要的不是記錄,而是思考的過程。在本書中,flomo創辦人提供了十一項具體建議和四十多個真實案例,幫助讀者梳理靈感,優化思考,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做出更好的決策。

  這套簡單易行的高效筆記思考術,不僅適用於各種筆記工具,也將成為你的職場成長寶典。

  ★做筆記不是蒐集資料,而是對資訊進行「預處理」
  用自己的話做筆記,不做知識的搬運工。
  寫下你的想法、情緒波動、啟發內容和反直覺資訊。
  用標籤為筆記分類,善用以精進領域為導向的I.A.P. R法。
  透過回顧持續刺激,抵抗遺忘曲線,加強知識內化。

  ★做筆記的核心價值,是增援未來的自己
  給想法,讓你拿來就能用。
  給線索,為你提供新方向。
  給依據,讓你行動有支撐。

  ★以我為主,累積知識財富
  審視知識,建構你的提問機器。
  好的問題就像北極星,指引答案。
  持續不斷記錄,意義自然浮現。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少楠、劉白光


  二0一0年,他們一起打造二手書漂流網站「擺擺書架」。二0二一年,他們再次攜手創業,不融資、不給資本市場講故事,堅持為用戶解決樸素而具體的問題。

  目前,他們的公司推出了兩款筆記工具——flomo浮墨(卡片筆記)、幕布(大綱筆記),以及一款付費專欄工具「小報童」。其中,flomo已經擁有數百萬用戶。

  在服務flomo用戶的過程中,他們看到許多與做筆記有關的真實問題,於是結合卡片盒筆記思路,發展出一套更高效的實戰筆記法。
 
 

目錄

推薦序  我讀這本書的十五個收穫                              
推薦序  好筆記是智慧的土壤                                    
自序    做筆記,是為了增援未來的自己
PART1 應用篇
如何用筆記,增援未來的自己
PART2 記錄篇
如何做筆記,做好資訊預處理
#用自己的話做筆記                                                         
為什麼要用自己的話做筆記                                      
建議一:開始吧,記錄你自己的想法                       
建議二:記錄有啟發的內容                                    
建議三:記錄反直覺的資訊                                    
建議四:記錄讓自己情緒波動的事情                       
建議五:記錄自己的實戰經驗                                
建議六:精煉核心內容                                             
#用標籤為筆記分類                                                       
為什麼要用標籤為筆記分類                                       
案例一:以精進領域為導向的l.A.P.R法                    
案例二:以輔助決策為導向的分類方法                    
好用的分類方法有什麼特徵
建議一:結合需求,先借鑑再改造                            
建議二:標籤愈來愈亂?兩步驟維護知識網路                
#透過回顧持續刺激                                                       
為什麼要透過回顧持續刺激                                        
怎樣實現更好的回顧   
PART3 蒐集篇
如何做篩選,獲取高品質資訊
審視自己和資訊之間的關係
三項原則,掌握獲取訊息的主動權
建議一:做減法,削減你的訊息源
建議二:做加法,增加書本之外的優質訊息源
建議三:做乘法,用多重視角看待資訊
PART4 心法篇
以我為主,持續不斷
#以我為主
知識那麼多,究竟該積累什麼                                   
以我為主,審視知識                                                  
建構你的提問機器                                                     
#持續不斷                                                                        
持續不斷的價值                                                         
打造持續不斷的系統                                                 
附錄 工具篇
後記 這本書的出版是一場「慢直播」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190084
  •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2.04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內容連載

推薦序

我讀這本書的十五個收穫

「得到」App創辦人、《閱讀的方法》作者   羅振宇

我決定把這篇推薦序寫得像一組筆記。

它只有一個任務:為你「劇透」我讀這本《筆記的方法》的十五個收穫。

1.重新認識做筆記。它不是記給別人看的,而是記給自己看的。它不是寫完就扔的廢紙,而是增援自己的魔法。想像一個場景,你今天記的每一則筆記,都相當於給未來的自己遞去一張小紙條:嘿,我有一個好主意……

2.抓準時機做筆記。比如讀書過程中,你突然發現有個答案很厲害,解決了一個自己原來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心裡立即狂喜,這就是值得做筆記的AHA時刻。抓住它!不要讓這樣的時刻溜掉!

3.你受啟發了,你變興奮了——這個狀態一定有原因,一定是你接收到的資訊觸發了內心的問題意識。不要放過它,順著它摸下去,說不定會收穫一個超大的瓜。

4.收藏≠做筆記。做筆記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記錄你的想法。每次記錄前,都要反過來追問自己:我為什麼覺得這個事情好?我為什麼覺得這個東西妙?剖析自己的內心。堅決不要讓自己的頭腦,變成別人的跑馬場。

5.用自己的話做筆記。真正的高手其實不藏書,他們有「用自己的話」寫成的筆記。記得我跟萬維鋼商量來「得到」App 開課的時候,我說:「你能不能做到每天更新?」萬老師說:「我算算啊。」他翻了翻自己的筆記本,說:「可以,我的存貨至少可以做兩年」。為什麼?因為他每天讀大量的書,遇到好東西馬上摘下來,然後批注「自己的心得」。

6.學習是什麼?就是把新資訊和自己原來的認知結構縫在一起。筆記是什麼?就是你接收到的資訊,跟記憶結構裡那個正在生長的結構對應出來的產物——這才是真正值得記錄的東西。

7.記錄你的實戰經驗。小敗或是小勝,都不值得悲喜,重要的是在勝敗的結果中聽到世界給自己的回饋。看到它,抓住它,改進它。如何做到這一點?試試按照這本書建議的方法,記錄實戰經驗吧。

8.記錄反直覺的資訊。還記得那句話嗎?「同時保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9.精煉你的筆記內容。一個經典故事說得好: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删自己的稿子,就花自己的錢打電報把它發給出版社。記筆記也是如此。這不是文字遊戲,而是倒逼思考的好辦法。重要的不是記錄,而是思考。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5/01/15
談到「筆記」,大家的印象是否停留在應付考試呢?

而「筆記」該怎麼做,是不是只把重點及金句照抄下來就可以了呢?

《筆記的方法》這本書翻轉了以上的這些想法,也告訴我們做筆記的目的是為了可以實際運用,也能為我們提供靈感,所以做筆記並不一定當下有需要才做,而是替未來鋪路,在需要的時候可以不用花費許多時間去尋找素材,因為我們早已經在平時累積足夠的資料庫,在需要的時候就能立即供豐富的資源,所以該如何做筆記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我認為這本書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即是「用自己的話做筆記」,也就是說我們不是把別人的金句摘要下來就沒事了,而是要經過思考,用自己的理解去寫成自己能讀懂的文字,才不會在需要的時候看著這些金句摸不著頭緒。

有一點我個人認為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對不同的事物會有不同的感想,所以別人認為的重點不見得會讓我們有感,所以我們必須要記錄對自己有所啟發的內容,那也會幫助我們在日後延伸出更多的靈感與想法。

書中提到關於「自我提問」也令我非常有感,就如同我閱讀書籍會寫下心得的初衷一樣,目的不僅是為了記錄,也是藉由這個過程去思考是否有個人經驗可以結合?或是未來能否有機會可以運用?當資料庫累積的越多,還能相互驗證,甚至找到共同點而得出新的結論。

如果時常看我文章的朋友應該都會發現我有習慣切換另一個角度反問自己,這也是書中提到的「主動逆向思考」,也是所謂的「反直覺」,我認為這可以讓我們擺脫主觀的慣性思維,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同理他人,偶爾還會發現原先的思維有謬誤而因此改變想法的情況。其實養成這種逆向思考的習慣也能培養我們更深入去思考原本的問題,並且建立更能捍衛自身立場的堅定理由。

我在書中得到另一個有趣的觀點是原來標籤可以設定一個主觀想法,例如當我介紹書籍的時候,不只是在書名前面加上「#」,也可以把對於這本書的想法加進去,雖然看起來有點花俏,但都是根據自己的視角去做分類,也方便未來在搜尋的時候更容易記憶與挖掘。

雖然本書的作者確實開發了兩種筆記工具,但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顛覆我們對於筆記的既定印象,也讓這些筆記的功用能發揮到最大,進而讓我們理解原來這些知識是可以透過筆記及思考不斷優化,而且經過大腦拆解或轉化之後能真正內化成屬於自己的知識,這是現代AI科技所不能取代的能力,也是我們不想獨特性被科技取代所必須正視的問題。

若你也想知道該如何借助現代科技做有系統的筆記,相信這本書能帶讀者領略有別於以往的知識視角,並且擺脫盲目學習的習慣,建構專屬於我們自己的資料庫,並從中提取有價值的知識靈活運用。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5/01/13
你有做筆記的習慣嗎?做完的筆記,在日後需要時,能找得到、用得上嗎?

《筆記的方法》的作者們認為,「做筆記,是為了增援未來的自己」。也就是,當未來的自己遇到困難時,能借助過往筆記中的某個想法、線索或依據,解決當下的問題。閱讀這本書,能讓你學會,如何有效做筆記!

《筆記的方法》作者有兩位,分別是劉少楠和劉白光。他們曾經聯手打造二手書漂流網站「擺擺書架」,後來一起創業,推出了兩款筆記工具——fomo 浮墨(卡片筆記)、幕布(大綱筆記),以及付費專欄工具「小報童」。

這本書,是他們在服務用戶的過程中,發現並試圖解決做筆記的問題,然後,根據這些問題,發展出一套,結合「卡片盒筆記」思路的實戰筆記法。你可能會有疑問,我們並沒有使用作者開發的筆記工具,讀這本書,有用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做筆記的底層概念是相通的,並不限於使用的工具。

以下,與大家分享,書中我最有感的三個做筆記的核心概念:

❤️用自己的話做筆記

「存入記憶越容易,提取出來越困難;反之,如果你存入得有些吃力,知識提取會更方便。」

作者認為,做筆記是為了,讓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提取並應用。要能發揮這樣的功效,我們在做筆記的當下,就要對資訊進行「預處理」。

預處理需要使用三個關鍵方法:用自己的話做筆記、用標籤為筆記分類、以及透過回顧持續刺激。其中,我感到最為受用的,就屬用自己的話做筆記。

還記得以前學生時期,自己做筆記的方法,就是一字不漏、完全照抄的「知識搬運工」模式。筆記看起來密密麻麻的,好像很認真,但實際上,書本裡的知識,並沒有進入腦袋!經過學習後發現,用自己的話做筆記,表示經過思考,大腦的印象,才會更加深刻。也因此,決定開始寫讀書筆記。

關於自己做筆記這個方法,作者給了六個建議:

1.開始吧,記錄你自己的想法

什麼時候要記錄想法呢?就是讓你感到觸動的時刻,比如當你感到「這個靈感太棒了」、「這個資訊很有用」或「這種感覺真美好」時。

對啊!像是我在開始寫《3分鐘未來日記》時,書寫的當下,一種美好的感受油然而生,於是,我就把這些感覺記錄下來!

2.記錄有啟發的內容

所謂有啟發的內容,就是讓你覺得「原來還能這麼想」、「原來還能這麼做」的資訊。就是那些,你從沒想過,從不同角度切入,或看待事情的特殊觀點。

比如:《別把你的錢留到死》這本書中,提到的「記憶股息」概念,是我從沒聽過的。感覺很新奇又很有啟發,所以把它記錄下來!

3.記錄反直覺的資訊

記錄反直覺的資訊,是「有啟發」的極端情況。

正如作者提到蒙格說的一句話:「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因此,他們研發的筆記App,並不著重在提供更多的功能,反而逆向思考,盡量簡化、樸素,讓剛開始學習紀錄的人,能更容易上手,闖出另一條路。

4.記錄讓自己情緒波動的事情

記錄情緒,比較側重於,捕捉個人的內在體驗。記錄情緒,可以幫助我們促進對自我的理解、幫助保持情緒健康,還能增強決策能力。記錄情緒時,要誠實面對內心,還要記錄情緒發生的環境,事後才能找到改善的方向。

情緒會影響身體,更會影響精力和能量。因此,做好情緒記錄和管理,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5.記錄自己的實戰經驗

若想要靠自己寫下的筆記,解決現實問題,進而影響現實世界的話,就必須要記錄自己的實戰經驗。

實戰經驗為什麼重要?因為「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知與行的距離」。記錄下來的實戰經驗,可讓原本看不見的成長,變得可視化,進而得以複盤、優化!

6.精煉核心內容

在寫讀書心得時,我們要做的,不是將書中所有精彩內容,全部記錄下來。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並精煉要記錄的核心內容。

精煉筆記的基本前提是,自己回看時能讀得懂,最終目的是,筆記能為自己所用!

❤️化被動為主動,獲取優質資訊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各式各樣的資訊無處不有。然而,我們的腦容量有限,必須要嚴格挑選,自己真正需要的資訊。千萬要避免「資訊成癮」,忽略了資訊的品質,讓自己落入「資訊繭房」之中。

那麼,我們如何能獲取優質資訊呢?作者在書中,提供了三項具體建議:

1.做減法,削減你的訊息源

資訊無限,但注意力有限,我們所要做的,不是獲取更多的資訊,而是避免過載。目的是,減少不必要的打擾,才能讓自己更加專注於,有價值的資訊。

關鍵是由自己的視角出發,也就是以「資訊是否有助於你的思考或行動」為標準,來篩選資訊源。比如:削減利用你情緒的、讓自己過於舒適的,以及缺乏事實的資訊源。

2.做加法,增加書本之外的優質訊息源

我們在讀萬卷書後,也要行萬里路。畢竟,閱讀是為了改善生活,落實行動。閱讀雖好,但書本有兩個缺點,第一個是不夠即時,第二個是內容大多是理論。此外,還有些東西,是書本上沒有寫的。

那麼,書本以外的優質資訊源,有哪些呢?作者認為,主動請教他人、聽實踐者言,可以讓我們了解更多細節,以及可以避開哪些坑。此外,自己親身去實踐,也能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3.做乘法,用多重視角看待資訊

不同的人,在拿到相同的優質資訊時,獲取的資訊量也會不同。為什麼呢?因為,有的人用單一視角看待資訊,有的人是用多重視角看待資訊。而以多重視角看待資訊的人,就如同用乘法,讓自己從中獲取更多的價值。

而以多元視角,看待資訊的練習方法有:向下看的「考察具體概念」、向上看的「尋找可遷移的範式」,以及向四周看的「順藤摸瓜」。

❤️以我為主,持續不斷

做筆記要以自己為主,因為,看著別人的地圖,是抵達不了自己目標的!

因此,首先要搞清楚的是這些問題:「你是誰?」、「你要做什麼?」、「你要累積什麼樣的知識?」、「你能不能持續累積下去?」。從問題出發,再開始進行學習。

不要世上沒有龍可以殺,卻去學屠龍之術;更不要身為乞丐,卻要求自己成為長期主義者。在我們向外求之前,得要先向自己提問。正如斯多噶學派的先賢塞卡內,曾經說過的一段話:「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要駛入哪個港口,那麼,哪個方向的風,都不是順風。」

學習時,只有以自己為主,才能達到知行合一,高效學習。當然,過程必須持續不間斷,才能產生複利效果!

💕寫在最後

《筆記的方法》這本書,光是看附錄的心智圖,就知道它不但結構嚴謹,而且含金量滿滿,實用性極高!

對我而言,最大的啟發就是,讓看到了自己的盲點。發現自己雖然忙於學習和實踐,卻鮮少在紀錄、回顧和覆盤等步驟上,加以著墨。總是想要知曉更多知識,卻忽略了,自己的經驗、感受和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累積、做筆記。畢竟,知識本身沒有價值,只有為自己所用,才有價值!



#塔妮雅閱讀
#2024年第3本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上頁" "下頁"

相關活動

  • 未來,尚好!AIGC思維|趨勢先機|職涯成長|致富規劃,商業趨勢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天下文化精選
  • 城邦集團展
  • 華文創作暖冬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