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
佛教邏輯

佛教邏輯

  • 定價:620
  • 優惠價:79489
  •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 佛教學舉世公認的劃時代作品
  ◎ 歷經時代考驗的佛教學研究權威著作,集佛教史、佛教哲學、梵藏文獻研究之大成
  ◎ 世界文化史學家、人類古文獻學專家及哲學家極為重視的一本書
 
  佛教邏輯大致可稱為「因明」,是佛學發展最高階段的第三期成果。它從佛教的認識論出發,以其概念論和邏輯學追求和把握作為真如實相的本體,最終實現涅槃解脫。
 
  本書詳細論述佛教邏輯的發展及其本質的哲學內涵,從根源上探討佛家的世界觀、宇宙觀及其定位,深入解析佛學的淵源及真正思想所在。充分討論了佛教哲學大廈中的認識、實踐與解脫三者彼此貫通、互融互具的原理,並以詳細的本體論、認識論背景剖析,將佛教邏輯與西方各大哲學派別的邏輯思想加以深入比較,探究其中的差異及其本體論、認識論根源。
 
  判斷、推理和論證的本質;關係和範疇;綜合與分析的判斷;無限及無限可分性;二律背反與知性的辯證結構……
  西方佛教學巨擘舍爾巴茲基帶你解析上述問題,並試圖尋找終極答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舍爾巴茲基(1866—1942)
 
  文獻中通常被稱為F. Th. 舍爾巴茲基(Stcherbatsky),他是一位俄羅斯印度學家、俄國科學院院士、印度哲學和藏學文獻的權威、也是西方佛教學界最著名的學者之一。在佛教學研究方面是影響過一代風氣的學人,他在很大程度上為西方世界的佛教和佛教哲學的學術研究奠定了基礎。
 
譯者簡介
 
關登浩
 
  現為自由撰稿人、翻譯,已出版作品有《菊與刀》、《人性的光輝》。
 

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部分:實在和知識(量論)
第二部分:可以感知到的世界
第一章:剎那存在論
第二章:因果關係
第三章:現量(感覺認知)
第四章:終極實在
第三部分:被構造出來的世界
第一章:判斷
第二章:比量
第三章:為他比量(三段論式)
第四章:邏輯謬誤
第四部分:否定
第一章:否定性質的判斷
第二章:矛盾律
第三章:一般(universals)共相
第四章:辯證法
第五部分:外部世界所具有的真實性
結論 
 

前言
 
  此著作收到了亞洲文化史學家、梵文文獻學家以及普通哲學家們的重視。
 
  這本書是由三部著作組成的叢書裡的最後一部。這一套叢書的主要目的,在於闡述亞洲歷史上稱得上是最為強勁的一場思想運動。這場思想運動產生於西元前六世紀的印度斯坦,再逐步擴展到幾乎整個亞洲地區,甚至影響到日本和印度群島。在這一層面上可以說是討論了中亞和東亞的主要思想發展的歷史。
 
  本書由於按照完全基於「論」一類的原始資料(古印度學者著述),具有特色的梵文學術風格,書中的論證裡所使用的術語很特殊,形式很簡潔,對其思想的解釋與發展都保存在繁雜的注疏而受到了梵語學家的器重。
 
  本書應引起哲學家重視的原因是,它向他們展示了一種他們尚不熟悉的邏輯體系,它是邏輯,但不是亞里斯多德的邏輯;是認識論,卻又不是康德的認識論。
 
  認為實證哲學只存在於歐洲,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偏見;而認為對邏輯研究達到了極致的是亞里斯多德,也是一種偏見。雖然對於未來的邏輯我們尚未達成一致,但對於邏輯現狀的不滿是一致的。因此,處在某個改革前夕老研究一種完全不同的思想方法——陳那和法稱的既是認識論又是形式邏輯的——有可能具有某種重要的意義。
 
  這樣一來,考慮和比較兩種完全不同的邏輯,我們就會發現,人類的思維在打算解決真實與謬誤的時候,就很自然的要遭遇到某些問題——判斷的、推理的和論證本質的;關係與範疇;綜合和分析的判斷;無限及無限可分性的;二律背反與知性辯論結構等。透過文化差異的奇特術語,我們將會發現很多我們熟悉的特徵。在這個邏輯體系裡,這些特徵都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被處理和安排,它們佔據了不同的位置,完全處於不同的環境裡。倘若我們熟悉梵文作品的風格,我們就會試圖用印度概念術語來詮釋歐洲的思想了,而不只是把印度的哲學概念翻譯成歐洲的哲學用語。
 
  我在這本書裡的主要目的是,指出兩種邏輯體系之間的相似性,而非比較和估計兩者的價值。在這一方面,我很樂意聽取哲學同行的意見,在這一個特殊的認知領域裡,他們具有的經驗也許遠遠超過我所能達到的程度。倘若我能引起他們的關注,並透過他們將印度哲學家的思想介紹給歐洲的同行,我會因此深感榮幸。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925460
  • 叢書系列:古學今用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7 x 23 x 2.9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什麼是佛教邏輯
 
通常對佛教邏輯的理解,我們一般指的是西元六世紀到七世紀誕生在印度的認識論與邏輯體系。它們的創立者是叫法稱與陳那的兩個佛學家。這一體系的文獻通常有兩類:一個是不為大家熟悉的正處於萌芽狀態的佛教邏輯著作;另一個是印度北部各個諸侯小國關於這些邏輯著作注釋的文獻。就其著作中關於論證形式的理論來說,這一體系是足夠被冠以邏輯的。和歐洲一樣,在印度關於如何判斷事物的本質,關於名言以及推理意義的理論,它們也是從論證的理論自然發展而來。
 
但,佛教邏輯在其內容上比其他的更為寬泛。這裡面,其中還包括佛學的感性知覺理論。準確點講,那就是我們所掌握的知識的全部內容中,關於純感覺活動的理論,即我們所掌握的知識的可靠性的理論,以及我們的感覺和表象所認知的外部世界的真實性的理論,通常這一些問題都屬於認知論。因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把這一佛教體系歸納到認知論邏輯體系中。這一體系的出發點就是感覺論,是他們用來論證外部世界存在並使之確信其存在的工具。這一體系還在此基礎上討論了一種相似相符(指內在認識形勢與外在物件的相符)的理論。進一步證明了,外部世界是和我們透過表象與概念對外部世界進行的描述兩者間的符合。這之後就是他們的判斷、推理與論證的理論了。最後才是他們在公共場合裡進行的哲學論爭的辯論術了。因為,它們是從人最基本的感覺活動到極其複雜的論辯術,所以這一體系涵蓋了人類的整個認知領域。
 
這一學科,佛教信徒稱之為邏輯理由的理論,也叫做正確認識來源理論,更簡單的稱作正確認識的量度,它在佛教徒看來是關於真實與謬誤的認知理論。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閱讀你的POWER金榜100!高寶X朧月X三日月 電子書展,全展8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百大
  • 書展大獎入圍
  • 開運命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