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經典《區判》漫畫改編
揭開「窮人思維」形成的關鍵因素!
老百姓就算有錢,也難以掌握上流社會的品味?
原來「階級」甚至能決定我們會愛上誰?
克克老師第一次走進教室,便發現說得比做得簡單。身為代課老師,他必須讓這群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們,搞懂布赫迪厄的複雜理論:區判(Distinction)。面對這些著迷於流行文化的青少年,要讓他們搞懂社會階級與文化資本,可以說是難如登天。
在缺少貴族與王室階級的民主社會裡,我們總以為社會是平等的,儘管有窮人跟富人之分,但不論是藝術、美學或品味卻是無關階級;我們也相信,只要哪天窮人翻身變有錢,也可以立刻體驗到富人的階級品味。我們堅信這就是民主的展現,卻誤入了資產階級的沒說的真相—─窮人也許可以翻身,但卻幾乎不可能掌握文化影響力。
事實上,窮人跟富人的差異不僅在有沒有錢,更在他們掌握的文化資本。所以,那些讓人敬而遠之的藝術與美學,至今都還是由上層階級定義;而平民階級習以為常的流行文化、穿著打扮,長年以來都難登大雅之堂。意味著,即便窮人翻身了,依然是毫無水準的暴發戶。
這件事是怎麼造成的?如果階級僵化如此嚴重,為什麼多數人都毫無自覺?為了讓學生探索「區判」是如何內化成社會規範,克克老師帶著學生探索不同階級的人,從飲食習慣、度假地區,甚至是腳上穿得鞋子到杯子裡的紅茶,他們赫然發現一切都與階級相關。正處於培養自尊與品味階段的青少年們,不得不意識到家庭如何影響個人的品味,進而引發意想不到的展開……
這些高中生青少年,該如何重新正視自我的品味?
本書特色
1. 必讀經典關鍵改編:布赫迪厄的《區判》至今依然是各大社會科學院的必讀經典,這本歷經40年的著作至今依然直白地闡述現代社會的階級僵化問題。然而,作為一名社會科學家,《區判》原書的溝通對象並不是普羅大眾,對想了解文化資本概念的讀者而言不免門檻太高。而這本漫畫改編,正是透過一連串的故事與爭吵,來直接將區判的概念落實於一次又一次的對話之中,讓讀者可以透過身歷其境來去感受文化資本造成的階級差異。
2. 彷彿《惡魔教室》的敘述方法:2008年上映的《惡魔教室》透過一場班級社會實驗,呈現集權主義的可怕之處。而在這本改編中,作者採用了雷同的概念,透過教育課程讓不同階級族群的學生,去思考並體驗不同的階級生活。這種實際體驗的感受,讓「區判」的概念深入腦海,彷彿開了「階級之眼」,可以清楚地理解自己與同學之間顯著的差異。
3. 以當代青少年為例的絕佳視角:本書以高中青少年為例,來敘述品味的階級差異。這些青少年正處於形塑自我品味的階段,也正面臨了人生的選擇題,透過這些學生的戀愛、與家人之間的爭吵、對升學議題的認知,以及強烈的痛苦感,任何人都可以對他們的遭遇感同身受。這本書,正是要獻給那些曾經在都市文化圈溺死的農村小孩,讓他們知道,自己沒有很差。
精彩推薦
吳宜蓉 高雄市陽明國中歷史教師、作家
周維毅 《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作者、創新教學獎得主
邱德亮 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蔡依橙 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蔡蔚群 北一女歷史科教師
各界好評
「你有沒有想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書籍,卻因為害怕別人覺得品味不好而猶豫?有沒有想參與一個熱門話題討論,但擔心自己的意見可能太普通或太幼稚而不敢留言?你的擔心與自我懷疑其實是來自支配階級訂定的潛規則,是社會資本在影響你的感受,是文化資本在左右你的選擇。透過這本《區判》的改編漫畫,你將更容易讀懂布赫迪厄的理論,明白生活與社群媒體上的互動和選擇,背後有著更深層的社會結構在運作。理解規則,看懂規則,就能學會如何掌握規則,放下規則,更自在地展現自己!」──吳宜蓉,高雄市陽明國中歷史教師、作家
「若說《區判》一書是本難懂的天書,也許《區判》漫畫版可以是開啟天書的鑰匙。漫畫版以輕鬆活潑的形式,從當代法國年輕人的視角,忠實地詮釋了布赫迪厄的《區判》一書。主角以高中社會科學教師的身分出現,如何扣緊《區判》一書的主軸要點,又要融入當下法國青少年的生活經驗,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部社會學礦世鉅作的漫畫版再創作?值得買來收藏,並仔細玩味!漫畫版不但精進了對布赫迪厄的《區判》理解,也順便了解一下當下法國社會及他們的青少年文化。」──邱德亮,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本名作改編漫畫,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協助我們觀察並思考社會階級。讀者也將很快意識到,這樣的秩序無所不在,且自己身陷其中。感到惱怒或絕望都是很常見的。『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但是,當情緒過後,再次審視自己的生活,以及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後,接著回到『我是誰?我為什麼會過這樣的生活?我自己想往哪裡去?』的這些根本大問時,整個閱讀與反思過程,將讓我們的視野更廣。向前邁步時,也將更為篤定。」──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以為獨立的芸芸眾生,始終困在自身階級判準,既不自知,也難以擺脫。」──蔡蔚群,北一女歷史科教師
「兩百頁的書頁中,學生、他們的家人、老師、老師的家人、室友以及室友的家人,逐漸成為布赫迪厄觀點的例證,即社會階級會影響個人的品味。」──《解放報》(Libération)
「漫畫中精確描繪了不同社會階層的習慣(感受、思考、穿著、裝飾家居的方式等)使人沈迷。作者成功地將社會的殘酷編排成故事情節,同時提出解決策略:幾乎在每一頁都可以找到的幽默和諷刺,搭配揭露這些權力關係面紗的布赫迪厄社會學。畢竟,『喜歡塑膠地板並不比喜歡大理石還要愚蠢』。」──《哲學》雜誌(Philosophie)
「將布赫迪厄的關鍵概念採用簡單、細緻且易於理解的方法改編。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改編很有趣。」──《人性》雜誌(L’Humanité)
「極具活力、巧妙諷刺且令人目眩。」──《新觀察家》雜誌(L'Obs)
「通過這個大膽而富有創意的改編,蒂法恩‧里维埃展現了《區判》經過四十年依然適用於當代,歷久彌新。」──《世界報》(Le Mon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