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套書展
她在雨裡站,他從霧中來

她在雨裡站,他從霧中來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14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宛如乘坐在雨霧中的慢車,望見迎面錯身的成長陣痛、疾病與釋然

真情推薦

  陳義芝
  楊肅浩
  曾貴麟
  李時雍

  《她在雨裡站,他從霧中來》是一本珍惜記憶的文集。記憶,是創作的動力、書寫的材料,秉旻認真生活著,從童稚、青少年蘊蓄至今,他把握了一切過眼的事物,以沉著的語調,情真、景真,寫出一篇篇脈絡清晰的文章。由於他的見證,生命的意義得到稱頌,散文的價值得到彰顯。──陳義芝(詩人,臺師大國文系兼任教授)

  閱讀散文集宛如乘坐在雨霧中的慢車,以持穩、內斂的語速,望見迎面錯身的生命之成長陣痛、疾病與釋然,途中詩歌環繞,自然微物清晰地閃現,始終能在文字裡看見少年的輪廓,看他徒步穿越鄉野、球場與教室,隨著旅次遞進,他慢慢成為更加溫柔的人。讀完整本集子,感覺仍在餘韻的搖晃之間。──曾貴麟 (詩人,著有《人間動物園》)
 
  秉旻的第一本書,跨度從研究所至走上講臺執教的十年,曾經父母親疼愛的男孩子,到已開始帶領自己年輕早熟的學生們,延續的,始終是他善感而溫柔的目光,每篇作品像一封擲出的書信,標記生命裡許許多多時的buzzer beater;壓哨投擲,隱含依然是倒數的限期。文字微細的感傷或由此而來。銘記與書寫所
  存有的祝福,必然也由此如霧中的他一次次走來。──李時雍(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著有《永久散步》)

  這本文集,大抵是這十餘年間,緩慢縫綴所得。文學果真能補恨於永恆嗎?透過書寫,企圖捕捉過往,將記憶進行重建,到頭來或許皆是編沙為繩的妄念;彷彿情緣,如露如電。《她在雨裡站,他從霧中來》,獻給人世的母親,和遠行的父親。我這一生所有的榮耀與幸福,都是你們的汗水和血肉。──潘秉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潘秉旻


  一九九一年秋天出生,成長於多風的臺中海線。臺師大國文系學士,碩士畢業。曾任教臺北市華江高中,師大附中,現為國立宜蘭高中專任教師。散文創作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臺中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等。碩士論文:《楊牧詩與中國古典的互文性研究》(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二○二一年三月)
 

目錄

推薦序 生命的意義得到稱頌—潘秉旻散文印象/陳義芝  
推薦語 楊肅浩、曾貴麟、李時雍  
 
輯一:走向隧道盡頭  
蝸牛也曾爬行  
趨光
父親的歌 
在遠方的路上  
她在雨裡站,他從霧中來  
至今仍在我心底迴響  
 
輯二:倒數時刻—Buzzer Beater  
藍天之樹  
假如歲末  
你的心情  
迎面的風  
時間差  
告別是  
最後十秒  
問候  
我只願  
右外野手  
止痛藥  
疤痕  
記事本  
勇氣  
衝動  
最後一天  
 
輯三:一分鐘的永恆  
俯視—十分瀑布  
校園日常—記華江高中  
海岸的記憶  
夕照樓隨筆  
有沒有一種永遠  
角落裡的天使  
風靜止的方向  
胡同與青石街道  
有人問我  
 
後記:這一生的榮耀與幸福  
附錄:生命幽光—致P/徐國能  
 

推薦序

生命的意義得到稱頌—潘秉旻散文印象
陳義芝


  認識秉旻超過十年,特別是在他念臺師大研究所那段時間,幾乎每個禮拜都碰面。

  他誠懇、沉潛,從現實生活的困頓磨出了一種樸實堅忍的特質。他的母親在他幼時因車禍而半身不遂,有難癒的心理創傷;父親是拚勞力的貨車司機,脾氣暴烈,隱藏了柔情的一面。秉旻就讀臺中一中,打籃球脊椎受過傷,拖延醫治而成痼疾。他無法久坐於課室,僵直刺痛逼他隔段時間就要起身動一動。他總是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自覺打擾到別人。這是他留給我最鮮明的印象。

  他的碩士論文,做楊牧詩與中國古典互文的研究,追蹤楊牧的學思歷程,出入於古典與現代,那三年,我相信對他的胸襟、視野,作為知識分子的精神格調,大有影響。

  在寫作方面,秉旻寫過詩,但更多心力在散文的經營。我曾說「文學的真來自感發,感發來自經驗,閱讀體察也是經驗」,秉旻在閱讀中的沉思大有助於他對人生事理的感發。倫理之情是他筆下主要內容,變了調的人事、無法言說的怨懟、不斷求解的謎團、黑暗中偶爾透出的亮光……,在這般情感糾結的網中,既寫外在情節,也袒露內在心理,他像是一個命運的人質,因不能挽救母親的癱瘓,不能卸除父親的重擔,而以書寫,長懷愧疚、贖罪之心:

  時常自覺是個不肖的兒女,父親生前我難有成就,好不容易謀得正式教職,一年多後,還未讓他過上悠閒享樂的日子,他便撒手人世;母親遭遇車禍後已近二十年,我有時回到老家,看著她轉動輪椅,在冬日午後,為了持續訓練重創後的肺活量,孤身在鄉間小路運動,獨行的背影,心底便禁不住一陣酸楚。

  這是秉旻〈後記〉所述。又說:「即使用罄世間所有言語,書寫再多文字,都難以表達他們為了生存,為了家庭,所付出的辛勞……錯的永遠是我筆觸上的缺陷,而無關乎我父母真實生命的行路之難。」在命運審判的庭上,他沒有逃避,每一次他都出庭,輯一的篇章,就是他的反省,無法究責的清晰陳述。
 
  〈蝸牛也曾爬行〉、〈在遠方的路上〉、〈趨光〉、〈她在雨裡站,他從霧中來〉,分別寫於二○一六、二○一九、二○二三年,主題相同,情節不同,或沉吟或放歌,匯合交響。這四篇得獎作,寫活了父母的形貌,特別是父親,從而凸顯了秉旻那一顆理解人生、體貼人情的心。

  善用意象,如〈蝸牛也曾爬行〉中的蝸牛,既是自田野撿拾、唇齒留香的「三杯螺肉」,更成為潛意識裡,外公和父親獨行於人生道上的投影。偶然在柏油路上看到兩隻落單蝸牛,秉旻也能牽引出成長過程中的人事。

  父親照顧失能母親那段,想必最令秉旻心痛:

  年復一年,我知道父親得一再進入那緊閉的臥房,關上門,帶領母親走出迷失的疆界。起床,倒尿,翻身,拍背;知道他得一再低頭,拱起略駝的背,謹慎搜索,刈除眼前發現的褥瘡。最後,也會將自己的軀體,緩緩蜷縮進無形的蝸殼。

  〈在遠方的路上〉寫他自幼跟隨父親送貨,長大後才知道父親必須接受雇主強加的超載風險,為躲避臨檢必須趁夜出發,任何險惡地段即使是陡峭山路,他都要掌控好那輛超載的十五噸大貨車。文中描寫了一次驚心的遭遇,大貨車不堪負荷,停駛在山路前進不得,開始後退:

  我與小弟,母親三人站在車頭前方,看窗內的父親轉動方向盤,在崖壁深谷間,緩慢讓貨車倒退。母親牽起手,領著我們跟隨。我聽聞她的祝禱,顫抖地在身旁環繞。我也克制不住情緒,雙手合十,第一次虔誠在心底向神佛祈求。深山天地之大,此刻卻似乎容不下我們卑微的盼望。僅有夏日唧唧蟬噪,與貨車嘶啞的引擎聲,回應著我們巨大的恐慌。父親不時望向我們,伸出拇指比起讚的手勢,在最危急的關口,卻是需要幫助的他,正極力安撫我們。

  對照日後有一晚,秉旻緊急送父親就醫,開車在國道,他終於更深切地體會父親一生都在「獨自一人駛向暗夜遠方」的心境;體會到:勞動者在看似粗獷、輕佻的言行背後,對家人實有開闊的態度、虔誠的心思。

  〈趨光〉寫父親摘虎頭蜂窩,浸泡藥酒,秉旻巧妙地將蜂巢中的角色替換成母親的處境:母親前半生像勞碌的工蜂,也像是負有繁殖功能的雌性蜂,爾後竟像蜂后注定後半輩子得待在陰暗蜂房。文中對尼龍網中的蜂群如何進入注滿酒液的不銹鋼盆,有細膩的講述。

  所謂「趨光」是指虎頭蜂隨著光源飛入鋼盆;雙關指涉則是母親在加護病房昏迷中夢見的那一束光亮—她跋涉在下雪的路途,失去意識前突然浸沐的那道光—。這是文學筆法,光影迷離中勾勒出命運的迹線。

  最近獲獎的〈她在雨裡站,他從霧中來〉,可以看作這系列篇章的完結篇。「她」是母親,「他」是父親。烏雲積聚的家境,不堪夕暴雨狂瀉,母親的疲憊、失神,換來父親的嘶吼咒罵;一個禮拜後母親遭車禍,下肢癱瘓。前後兩個情節組構在一起,糅混著無言的辛酸,逼出強烈的滄桑感。

  生活的困厄,最後來到死生關頭—父親罹癌,經過數月治療,轉入安寧病房。秉旻講了一個父子倆從前行車在暗夜濃霧的故事,父親去撿貨卡遭碰撞掉落的機械零件,久久未回,兒子努力張望父親的身影,深怕不見了父親。這情節連結到父親病逝前,他吐出如游絲般的一句話:「我驚無法度閣再看到你。」非常撼人!父親的癌病,變成生命中另一場罩頂的濃霧,父親在無形的霧中害怕看不見兒子。

  像這種對照筆法,秉旻驅遣自如。他重視結構,時間軸拉開兩端:過去與現在,於是有了自我與他者、現實與理想、內在與外在、不解與理解等層面。這在第二輯與學生的傾談篇章,第三輯所謂「個人私密的懺情錄」,也都可一一印證。

  「倒數時刻—Buzzer Beater」的輯名,喻示他的學生:每一段人生經歷都要視同壓哨球般,提前做好準備。秉旻不惜袒露自己的尷尬、正視自己的遺憾,生命的苦澀內容包括:身體的傷痛、情感的幻滅、家庭的煩憂、職場的壓力。但他一路行來,卻以無限的體認超越了有限的自我。

  在寫給學生的〈最後一天〉,秉旻又聯想起摯愛的家人。他說:

  我日後提筆書寫父親與母親的辛勞,除了嘗試追憶,理解,作為他們的知音,另一理由,是想向他們證明,我選擇文學作為一生的職志,也能讓他們感到欣慰與驕傲。

  很多篇章他應該都給父親看了,來不及給父親看的,現在給更多天下的父母及成長的青年看。

  《她在雨裡站,他從霧中來》是一本珍惜記憶的文集。記憶,是創作的動力書寫的材料,秉旻認真生活著,從童稚、青少年蘊蓄至今,他把握了一切過眼的事物,以沉著的語調,情真、景真,寫出一篇篇脈絡清晰的文章。由於他的見證,生命的意義得到稱頌,散文的價值得到彰顯。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94158
  • 叢書系列:生活美學
  • 規格:平裝 / 283頁 / 15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蝸牛也曾爬行
 
1.
 
父親天未亮就出門。我在床上翻滾,聽雨持續打在屋簷鐵皮,困於回鄉後的紊亂時差。
 
早晨後已放晴,父親還未歸來。我躡手躡腳下樓,望了屋後緊閉的臥房。母親想必剛逃離失眠的爪牙,終於疲憊睡去。自她車禍後半身不遂已多年,神經損傷與內分泌失衡,使她經常受困日夜交替的疆界。
 
我走出屋子,踏上久未騎乘的單車,鏽蝕的齒輪聲響,領我穿越丘陵下的水田及菜園。和著泥香的清風,我仍是熟悉的,又彷彿不是。車行的路途順暢,不若以往顛簸,竟發覺某些熟稔的泥路,早已填上水泥或瀝青。不遠處的農地,此刻也立起陌生的鐵皮廠,遙相呼應著視線盡頭,那終年塵灰噴吐的煙囪。大肚溪依然沉靜流淌,在堤防另一頭,謹記翻身的禁忌,溫柔酣睡。
 
終於,我望見父親的身影獨行於田埂,向著兩側稻浪與菜圃不斷探頭。順著他身後的鞋印望去,略駝的背影上扛著布袋,我想起母親,從前是她拎起那裝滿蝸牛的袋子,跟隨父親後頭。晨曦正逐漸轉為烈陽,父親肩上的手腕略顯發顫,我彷彿能看見汗珠落在他身後的泥腳印,閃過若有似無的光。
 
突然前方的柏油路,有兩隻落單的蝸牛,各從左右路邊出發,正朝向彼此爬行。我停下單車,在路旁看牠們緩慢移動。許是昨夜的小雨使牠們起念,從各自棲息的菜園展開跋涉。然而露水蒸散過於快速,兩隻蝸牛似脫盡最後的氣力,乾癟身軀行過的路面,幾乎不見晶瑩黏液。
 
……
 
曾經外公的田園,也屬於遼闊海線,我在此嬉遊,初識草木蟲魚。當疲倦於泥巴間的遊憩,便倚在一旁樹下,感受稻浪吹送南方的風。看外公持續揮汗,出入菜圃及鄰邊稻作,一會兒刈草,一會兒抓取菜葉上攀附的害蟲。陽光打在他佝僂的背上,白色汗衫早已浸濕,透顯黃褐帶斑的膚色。偶爾他會抬頭望向我,揮起枯瘦手臂。刺眼陽光恰巧被外公的斗笠遮擋,背光的迷離中,我僅能瞇眼辨識那團黑影。母親的記憶,也該有一隻在背光的黑暗裏舉起,揮舞的手吧。那該是在盛夏樹蔭的清涼夢境,突如地籠罩,伴隨耳際刺熱的痛楚。驚醒後,被迫持續烈陽下的農事。年復一年,那黑影逐漸站成乾枯的稻草人,在微風中款擺。
 
我起身,順著那款擺的手臂跑去。一枚蝸牛被外公盈握在手,縮起腹足躲在殼內。
 
「愛會記得,露螺無路用,會食菜葉!」
 
語畢,便將蝸牛用力擲向一旁圳溝。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村上春樹《城與不確定的牆 (電子書)》我多麼強烈地想要進到那座城,想去那裡見真正的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天下文化特談
  • 開運命理特談
  • 參考書特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