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滄海桑田」為名,就在於呈現臺南兩大內海-倒風內海及台江內海的環境變遷,也就是由水域空間浮覆成為陸地的過程,嘗試以時間為縱軸,從歷史文獻或地圖資料,盤點臺南兩大內海在地理環境上的變化,顯示在地形地貌的改變及其影響,讓讀者對古今大臺南的地理變化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
大臺南海岸線的地理環境變遷,可以說是「滄海桑田」的最佳案例,過往臺南西側近海地區曾有兩大內海──即「台江內海」與「倒風內海」,不過這兩大內海卻在19世紀以後已陸化成地,過往曾經浩瀚千里、商艘雲集的潟湖水域,隨著歷史發展而逐漸消失,原有環境地貌被聚落、魚塭、農田所替代,原來依附兩大內海生活的民眾百姓,有的跟著海岸線西移遷徙到近海地區,更多的是與大環境變遷而共生共存。
此外,過往在臺南外海曾經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離岸沙洲,早期較著名的有北鯤鯓、南鯤鯓、馬沙溝、青鯤鯓、加老灣、隙仔、北汕尾、一到七鯤鯓,近百年則有王爺港汕、青山港汕、網子寮汕、頂頭額汕與新浮崙汕等,不過隨著數百年的歷史發展,目前僅存網仔寮汕仍屬離岸沙洲,其他大小沙洲或已經與陸地相連,亦有已消失不存。這是臺灣歷史上地理環境變動最激烈的地方,這些地景、地貌與人群生活的改變,可以說是大臺南、或說是整個臺灣島的「滄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