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療癒展
減法:少即是多,慢即是快。關於時間、精力、效能與人生管理的核心科學。5%精英都在做的減法工作術

減法:少即是多,慢即是快。關於時間、精力、效能與人生管理的核心科學。5%精英都在做的減法工作術

  • 定價:440
  • 優惠價:79347
  • 優惠期限:2025年04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現今正是從「加法」走向「減法」的時代。

 

透徹洞察,學會留白。

行動更精準,生活更愜意。

待辦事項越少,工作和生活滿意度越高。

 

讓你累倒的從來不是工作,而是洞察力與工作習慣。

新競爭趨勢下的職場精英基本功,

讓你擁有可持續競爭力的工作與生活法則!

 

現今正是從「加法」走向「減法」的時代。

本書聚焦於工作、生活中關於「少」的科學,提供實現工作效率與生活節奏平衡的反直覺做法。

因為只有身體保持健康、留出足夠多的空白時間,才會有足夠的精力來支撐效率的提升,也才會有更多的腦力進行深度思考與創新。

作者從拚命到病倒,再到學會做減法,經歷了很長的心路歷程。希望這些反直覺的做法,能幫你在新競爭趨勢下,實現工作方式的改變,過上內鬆外緊、充盈富足的人生!

 

做減法的四大策略:

減少貪多求快:捨得留白,為用而學,敢於放慢,多用反覆運算。

減少過高期待:拒絕好高騖遠,降低自我和他人期待,承認「人力有窮盡」。

減少過度消耗:不過度消耗體力、腦力、情緒和意志力。

減少完美主義:減少對做事標準,以及做事開頭、過程和結果的完美苛求。

綜合應用:

333時間管理法:示範應用做減法的四大策略,提高自我管理和時間管理的水準。

 

所謂做減法,就是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創造力,

做較少的關鍵要事,贏得競爭優勢。

 

‧ž擬定優先事項,要事第一

ž‧少走彎路,以終為始

ž‧為用而學,捨得留白

‧ž敢於放慢,真正學會學深

ž‧敢於從「爛」開始,接受拖延

ž‧減少完美主義,做到剛剛好

ž‧聚焦當下,減少意志力消耗

ž‧降低他人期待,解除沉重枷鎖

 

從出類拔萃做到萬裡挑一確實很難,但領先於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進入前百分之五卻相對容易。這並不需要你拚命,相反,你只需要做好減法——少點貪多、少點求快、少點空想、少點娛樂。

 

專文推薦

台灣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協進會 執行長

陳孝昌 博士

好評推薦

成甲 「得到」App最受歡迎說書人、李河泉老師 台積電「跨世代溝通」指定講座、采銅 浙江大學心理學博士、鄭俊德 閱讀人社群主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世民
深圳爾雅CEO,YouCore創辦者。創業8年,曾任IBM的管理諮詢顧問和惠普(HP)的諮詢總監。著有《思維力》、《學習力》,以YouCore名義出版的書有《個體賦能》。
YouCore是深圳賦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辦的教育品牌,致力於個人核心力培訓,從思維力、學習力、溝通表達等角度提升個體的能力,以適應當今和未來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


 

目錄

推薦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陳孝昌

前言 學會做減法,適應新競爭趨勢

 

Chapter 1 減少貪多求快

第一節 捨得留白:改掉假勤奮,變成真用功

  一、計畫要留白

  二、自我管理要留白

第二節 為用而學:看似學得更少,實則用得更好

第三節 敢於放慢:似慢實快,真正學會學深

  一、練習要有目標

  二、練習要有方法

  三、練習要有回饋

第四節 運用優化:哪怕貪多求快,也能步步為營

  一、利用由粗到細的優化滿足貪多心理

  二、利用由小到大的優化滿足求快心理

  三、優化的兩大額外價值

本章小結與討論

 

Chapter 2 減少過高期待

第一節 放下遠大夢想,聚焦當下持續成長

第二節 降低他人期待,解除沉重的枷鎖

  一、過高期待的危害

  二、產生過高期待的原因

  三、作為被期待者的三種應對方法

  四、作為期待者的兩種應對方法

第三節 無須目標實現,目標價值依然存在

  一、高品質目標的四個標準

  二、迅速制定高品質目標的四個步驟

第四節 承認運氣制約,可能更會好運連連

  一、運氣的本質是什麼?

  二、關於運氣的認知偏差

  三、如何對待運氣

本章小結與討論

 

Chapter 3 減少過度消耗

第一節 減少體力消耗,讓精力更充沛

  一、學會睡覺

  二、好好吃飯

  三、愛上運動

第二節 減少腦力消耗,讓大腦更敏銳

  一、能不用就不用

  二、善用慣性思維

  三、避免過度思考

第三節 減少情緒消耗,不被情緒左右

  一、情緒發生前:環境選擇、生理優化

  二、情緒發生時:認知轉換

  三、情緒發生後:避免損失、行動轉化

第四節 減少意志力消耗,讓自己更自律

  一、減少非必要的意志力消耗

  二、降低意志力的消耗強度

本章小結與討論

 

Chapter 4 減少完美主義

第一節 減少對標準的過度提高,做到剛剛好

  一、不重要的事,做到及格就是剛剛好

  二、重要的事,做到「不鍍金」就是剛剛好

  三、有些事,必須做得剛剛好才符合標準

  四、有些人,更適合做到剛剛好

第二節 破除對開頭的完美預期,敢於從「爛」開始

  一、什麼是爛開始

  二、爛開始起的頭,如何更好地走下去

  三、爛開始的開頭,如何得到高品質的結果

第三節 降低對過程的自律要求,接受自己的拖延

  一、享受拖延的積極作用

第四節 避免對結果的自我苛求,多多自我諒解

  一、自我效能感降低

  二、自我妨礙策略的誘發

  三、「得過且過」的惡性循環

本章小結與討論

 

Chapter 5 綜合應用:333時間管理法

第一節 準備:適合自己的時段及事項劃分

  步驟一:劃分時段

  步驟二:歸類時段

  步驟三:列出所有事項

  步驟四:歸類事項

第二節 規劃:制訂可行的週計畫

  步驟一:分配時段

  步驟二:更新要事

  步驟三:更新日曆

  步驟四:更新待辦

第三節 執行:更高效地執行週計畫

  場景一:按計畫執行的場景

  場景二:遇到內外干擾的場景

  場景三:精力不足的場景

第四節 應變:靈活應對各種意外情況

  意外情況一:拖延著不開始

  意外情況二:計畫剛開始就未能如期執行

  意外情況三:要事執行超時

  意外情況四:有緊急事項插入

本章小結與討論

 

後記 做減法的力量,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參考文獻
 

推薦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記得小學五年級暑假結束,從台北外婆家返回豐原,和一群同學在田間小路抓田螺,滿載而歸之餘,我不自覺地說出這輩子的第一個預言:「十年之後,豐原就會和台北一樣進步。」小朋友們沒去過台北,他們也不了解什麼叫進步,但從臉上能讀出他們的相信。

至今豐原的人口還是十幾萬,沒發生太大變化,當初的兒話,只是想顯掰自己去過台北。很遺憾的,我也沒成為預言大師,卻成為一名系統科學家,從趨勢變化、設計系統、結構組織到循環再生,成為我一生的志業。 

 

何謂系統科學?命題如下──當你手上有一筆預算,要如何掌握投資分配,才能將回報率達到最優──Optimal Computing Budget Allocation。我的論文是將一連串的複雜問題數學化,導出一目了然的數學公式,這比不上愛因斯坦E=MC平方偉大,但對最優化的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

後來這個命題又衍生出子題如下:在眾多可以選擇的組合(比如過千種的投資組合),與其窮盡找出最優的組合,還不如找出若干個組合,只要其中包括最優的就好。這個想法看來一般,但目前AI演算的基本邏輯正是如此,先求方向再求精,優化和模擬(simulation)並行。沒想到就這麼一個簡單的概念,所能省下的算力至少數千倍以上,如今看來,不亦「減法」乎?

 

畢業之後,到IBM諮詢部門上班,在一個大型軟體公司轉型的項目認識了世民兄。後來有緣與世民在二○一五年,志向遠大的成立了一家專門打造「學以致用」的公司,致力於個人核心力(思維力、學習力、表達力)的提升,實現思維和行為模式的改變。

初心是因感時代變化得太快,到底現代人該學些什麼?還是不學什麼呢?心想如能把戰略顧問的那套手法,降維到面對職場的青年都能使用,也許是門又做好事又賺錢的商業機會。但夢想很豐滿,事實很骨感,人生總是先算加法,乘法,少用減法,以為那是不好的表徵。

 

當年第四季度,公司開緊急會議,世民告知公司銀彈將盡,我心裡也有很多的躊躇問號,我倆都是第一次創業,怎麼就幾個月近幾百萬沉海?公司走到「策略轉折點」的兩難之地,曾經的遠大夢想,看來就要灰飛煙滅。謝謝世民兄的減法思維,轉了個彎,不再求一味的加班,把覺睡足,把體力培養好,把營養吃好,大腦才能夠進行高層次的戰略思維,才讓公司起死回生。

記得他當初語重心長地說,只要目標價值存在,無須馬上實現,要有心理準備,要打一場長期抗戰,這才有二○一七年《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一書橫空出世。二○一八年,公司開始營利。如今讀《減法》一書,方知當中的來龍去脈。

 

仔細想來人生何處不「減」呢?在老東家服務時,當我是合夥人級別時,一名和我同期進入職場的美國名校博士仍然沒升經理,他做過很多不同類別的專案,經驗極其豐富。有天老闆通知他,今年度的職等考核還是一般,不能升經理,他當場落淚。

老闆給的理由是你好像什麼都會,但又什麼都不專。當我們討論升遷時,你的名字在初選階段名列三甲,但到最後關頭,相互競爭位子時,沒人可以講出你的關鍵能力。你的什麼都懂,便成了弱點,而你又頻頻表現,到處充斥著說你只會打醬油的同事。

這一番話石破天驚,從此之後,他修正態度,專心只做能源項目,成了李小龍都害怕的人,一飛衝天,幾年後,成了上市公司的大領導。這正是書上所提的,所謂「減法」,就是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創造力,做最少的關鍵要事,贏得競爭優勢。 

  

相同的,「減法」也適用在運動場域。我是個NBA球迷,尤其是勇士隊的比賽,每一場電視轉播都要趕上,真的不行時,就看手機上的文字轉播,連開會時也停不下來。不過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當柯瑞(Steve Curry)上場的時間在三十分鐘上下,勇士的勝率幾乎是鑽石等級,若再加上另一法則:超過十個球員得分時,便是碾壓對手的王冠表徵。若整個賽季,柯瑞平均上場時間為三十一分鐘上下,那勇士可以奪冠的機率就相對高出一些,因為在NBA長時間高強度的賽季,不能場場都把弓拉滿,否則進入到季後賽也會後續無力。

 

「減法」也讓我想起一本書,是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推薦閱讀二十本書單的其中之一──Intel傳奇CEO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在一九九六年出版的《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中文翻成《10倍速時代》,這是影響我至深的書。那時,我仍在賓大的實驗室進行著看似永無止盡的數學推導,每天腦子都在做「加法」,塞不了葛洛夫的真知卓見。之後二十年,多次參研,影響我至深。

九○年代,是混亂與變化加速的時代,機遇與危機並存,商機不斷湧現,卻又瞬息消失,互聯網剛剛叩門這個世界,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力分析遭遇巨大的挑戰,相關的規範制度處於不得不的改變,那是個十倍速時代。葛洛夫提出一個關鍵性的概念──「策略轉折點」,教導我們預測變局,創造轉機,針對所有的受薪階級與企業家,提出一套全面性的策略性思維模式。

 

三十年後的今天,在生成式AI及地緣政治「疊代產出」之際,世局之變何止十倍,我也因為工作關係,接觸到非常多的前沿技術和跨國商機,雖然有個AI助手,可以幫我寫多國語言郵件,但時間還是不夠用,這是個「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為重要的時代。我的初中導師李上林先生曾苦心叮嚀「學海無涯,唯勤是岸」,但時間永遠不足,以前信奉的是史蒂芬‧柯維在《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書中所提到方法,但此書的「333時間管理法」,確實是個更高效的解方,精不可言。

 

如今的我,遠遠已過了想要成為百分之五工作精英的年紀,把時間花在傳承比學習更為重要,如果YouCore「學以致用」的方法可以在台灣落地,幫助台灣學子將思維、學習、表底層能力的基礎打得更好,探索人生的奧祕,習得系統科學之妙,才是此書對台灣的最大善意。 

 

台灣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協進會 執行長

陳孝昌 博士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904309
  • 叢書系列:ideaman
  • 規格:平裝 / 336頁 / 21 x 14.8 x 2.0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20歲~55歲
 

內容連載

第一節
減少對標準的過度提高,做到剛剛好


完美主義者不管做什麼,都本能地想做到最好,所以對任何任務的標準都定得很高。

比如,用思維導圖梳理一個只給自己看的書本目錄框架,完美主義者不僅會考慮每個節點的顏色、字體、線條粗細,還會加上美輪美奐的圖示。

一般人用十分鐘就能做好的思維導圖,完美主義者能花上一個多小時。

梳理思維導圖的本意,是建立對這本書的整體印象,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但反覆調整顏色、格式、圖示等細節,白白浪費了一個多小時不說,還將看書的熱情都消磨光了。

可以說,這個精美無比的思維導圖,不僅對閱讀毫無幫助,還大大降低了閱讀效率,不做它直接看書的效果比有它會更好些。

可見,有些事情並不是做得越完美就越好,做不同的事情有著不同程度的要求。

有些事情,做得剛剛好就可以了。

那麼,哪些事情應該做到剛剛好?做到什麼程度才叫剛剛好呢?

以下總結四點:

一、不重要的事,做到及格就是剛剛好

二○○八年,有位學員剛從一所頂尖學校畢業,到一家互聯網公司面試。

他的面試成績非常優秀,然而公司的一位資深工程師卻極力反對他加入,原因是他在學校的各科成績大多剛過六十分。

這位工程師打電話問他,為什麼很多課程的考試成績只有六十多分?

他的回答是,他覺得考試的內容和實際的程式設計工作無關,所以在考試前複習的時候,只按照能考六十分的程度來複習,不影響順利畢業就可以了,絕不會花更多時間在考試上。

這位工程師聽了這一回答,當即決定錄用他。

這位學員各科的考試成績剛過六十分,不是因為他只能得六十分,而是因為他想把時間用在其他地方,在實際的程式設計工作中做到九十分。

畢業後進入社會,我們會面臨與這位學員相似的困境。

你手頭正在跟進一個能決定自己當月業績的大專案,公司主管突然要你完成一份PPT,同事又在催你給他提供某個活動的資料,你會怎麼處理呢?

這就需要你具備一定勇氣,敢於把不重要的事情只做到六十分。

因為你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一個人的精力和資源是有限的,無法事事都做到九十分。

百貨商品推薦

上頁下頁

最近瀏覽商品

 
"上頁" "下頁"

相關活動

  • 商業創意展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國際書展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經典漫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