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技法暢銷展
初心不退:活出生命的影響力

初心不退:活出生命的影響力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5年06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捐錢、捐時間,差點連生命都捐出去的「離島狂醫」──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如何活出「第二人生」?

  他,曾被稱瘋子醫師,卻也是最溫暖的紅包醫師、候鳥醫師。
  他很瘋!
  自己開刀不麻醉;心肌梗塞裝了心臟支架隔天照樣看診、開刀……
  他很狂!
  創新術式發明杜氏刀法還不夠;十年前就成立杜氏實驗室研究細胞治療,搶先全球發表研究論文,還有以他研究命名的miRNA……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是名醫,是慈善家,也是位小提琴家和橄欖球員。
  這位「世上最快樂的醫師」,六年經歷三場大病暴瘦超過20公斤,滿腦子想的只有救人和工作,他只求老天爺──
  「讓我苦,不要讓我死,因為還要太多人要救了。」

  生病前,他的人生優先順序,是救人(包括醫學與發明)、工作(職務所賦予的任務)、慈善公益(捐款與義診)、體育(打橄欖球)與音樂(拉小提琴與收藏的獨樂樂)。

  以上「杜氏選項」中,始終沒有「自己」。

  生病後,杜元坤的人生優先順序調整了,但,是在上述五項前面加上「傳承與教育」。
  •    在醫學傳承上,他要救更多的人,教更多的醫師,除了言教還有身教;
  •    在公益義診,要讓更多人一起參與,啟動善的循環;
  •    在體育方面,他成立運動文創公司,用運動員農場概念栽培球員,給舞台、辦球賽,成為台灣橄欖球賽企聯之父;
  •    音樂教育上,他捐樂器給缺乏經費的國小樂團,演出美妙的人生樂章;也大方出借自己收藏的百萬名琴,讓年輕音樂家揚名海外。

  精彩的斜槓人生還在繼續。
  2025年1月,成立21年的義大醫院,從不被看好的西瓜田邊,到升格為醫學中心,對所有義大人都是新的里程碑。
  但是,杜元坤不以此自滿,「因為每個目標,都只是下個目標的墊腳石。」
  
  「杜語錄」中,關於人生》
  .起心動念很容易,持之以恆很困難。
  .在逆境中找到希望。
  .言語教人最容易,以身作則最困難。
  .以慈悲心待人,以謙卑心待己。
  .我把挫折看成試金石,是上天在考驗我是否對自己誠實。

  關於醫學》
  .(醫學上)創造紀錄的意義,不是為了證明我比別人行,而是把希望的種子散播出去。
  .我不能休息,因為還有很多該救去還沒有救到的病人。
  .病人的笑容,就是全世界最美麗的風景。是他們讓我覺得當醫師有價值。
  .我幫病人治療他的身,但病人帶我回到當醫師的初心。

  關於傳承與教育》
  .打敗你的老師,製造你的敵人。
  .我們這些做老師的苦心、最大的希望是,教育出比我們更好更傑出的下一代。

  關於慈善》
  .做善事必須要有計畫,而且要有感染力。
  .我不是什麼三頭六臂的「怪物」,我也是一個「人」,一個比較「捨得」付出奉獻的人。
  .直到兩次大病,我才意識到,得把自己照顧好,才能實踐關懷。
  .行善不能只靠自己的熱情,必須串起資源,長期運作。
 
本書特色


  走過生死關頭的人生思考:三次大病重擊仍不改其志,甚至更加奮進向前的熱血醫師,「活著,是為救更多的人。」

  一個外科醫師的醫學信仰:從杜氏刀法到杜氏療法永遠走在醫學最前沿,他種種的醫學創新都是為人類,而非個人。

  個人使命與價值的傳承:從行醫到公益義診,跨到音樂、體育,他以身教作為傳承,感動更多的病人、醫師與改變社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杜元坤


  現任:高雄義大醫院院長、義大醫療體系決策會主任委員、義守大學醫學系專任教授
  元坤運動文創公司董事長、台北元坤企業橄欖球隊領隊及創辦人
  台北市橄欖球協會理事長、台南市杜元坤橄欖球運動協會理事長

  曾任:台灣手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灣骨外傷醫學會理事長、亞洲太平洋手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國際骨外傷協會(AO)瑞士達沃斯年會會長、世界手外科醫學會臂神經醫學會會長、臺北醫學大學醫師校友會理事長、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會長

  特殊榮譽:
  2009 《商業周刊》「台灣百大名醫」(良醫)
  2012 臺灣年度醫療典範獎
  2013 臺灣傑出醫療奉獻獎
  2014 國際外科榮譽院士
  2015 臺北醫學大學 傑出校友獎(學術組)
  2016 國立成功大學傑出校友獎、泰國皇家骨科院士獎、教育部興學銀質獎章
  2017 國際醫療終身奉獻奬
  2018 國際人道醫療奉獻獎
  2019 教育部興學水晶獎章、高雄十大傑出市民奬、英國里茲大學榮譽教授獎
  2020 全國好人好事代表獎、臺南一中傑出校友獎
  2021 教育部興學水晶獎章、教育部體育推手長期贊助獎、世界外科「公益慈善終身奉獻獎」、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第16屆華人愛心獎、國際外科榮譽𠎀出院士獎
  2022 教育部體育署「推展全民運動終身成就獎」、第四屆財團法人公益傳播基金會「台灣義行獎」、李國鼎傑出管理獎章
  2024 教育部興學銀質獎章、衛生福利部二等專業獎章、國際史懷哲基金會終生醫療奉獻獎
  醫學專長:神經顯微再生重建手術、癱瘓及中風之神經重建手術、脊椎微創手術、頸椎人工關節重建手術、顯微手術皮瓣移植、關節重建手術、骨外傷重建手術、臂神經叢高階重建手術,細胞層片、膝關節軟骨再生手術,幹細胞外泌體研究及臨床運用
  學歷:臺南一中、臺北醫學院醫學系、美國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醫學研究所、成功大學醫學工程博士、臺北市立大學榮譽博士

吳佳晉

  橫跨醫藥、影劇、財經新聞三大領域逾20年的資深媒體人。
  現為自媒體「晉聊些五四三」創辦人。她獨家發表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家族圖,引起全球矚目,並獲得CNN採訪;她致力家族傳承研究,鼓勵人們追本溯源,找到生命的熱情與力量。
  個人著作:《承擔:林佳龍的危機領導學》、《關懷的力量:康義勝從醫的初心》、《中正醫路:從醫師到總裁》、《從負翁到富翁》、《錢滾錢》等書。
 

目錄

推薦序:初心不退,勇敢向前/吳麥斯
推薦序:善用其心,功德勝妙/林肇堂
推薦序:初心不退,創造真正的生命價值/廖財固
自序:我的初心
前言:拚命活到底,然後呢?

第1部:我想要活久一點
第1章_當醫師變成病人
第2章_生死交關後的人生思考
第3章_把挫折的磨練當修煉
第4章_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第5章_要跟兒子一起拿諾貝爾醫學獎
請問,杜院長:您的人生有哪些「捨」與「得」?

第2部:給沒有希望的人希望
第6章_杜氏療法:神奇的外泌體
第7章_再生醫學帶來新「膝」望
第8章_「杜氏刀法」獨步全球之祕
第9章_與病人的苦難同行\
第10章_接住那些被放棄的病人
第11章_帶台灣醫療打進世界盃
第12章_醫援國際,東方來的天使
第13章_大疫過後的AI醫學未來
請問,杜院長:您是否也曾焦慮、恐懼,如何面對?

第3部:從我變成我們
第14章_把杜「氏」刀法變杜「式」刀法
第15章_倒貼年薪也要及時行善
第17章_推廣橄欖球,變身企業聯賽之父
第18章_眾樂樂,穿著白袍的音樂大師
第19章_斜槓團隊是最有力的後援
第20章_傳承與教育是人生第一順位
請問,杜院長:昔日「世上最快樂的醫師」今何在?

 

推薦序

初心不退,勇敢向前
吳麥斯(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初心不退──活出生命的影響力》這本書,記錄了杜元坤院長與他的團隊,這些年來在醫學、音樂、體育、教育、慈善、科學等多個領域的努力與成就。也是一段關於本心、堅持與奉獻的故事。

  認識杜元坤,是在學生時代。說實話,第一次見到他,真沒想到這個人日後會這麼「猛」。住院醫師時,我倆是室友,他就是那種比你聰明,還比你更努力的人,讓人不得不佩服。每天早上他總是比我早起床,快速進入醫院工作,晚上別人躺平休息了,他還在開刀房夜戰,彷彿精力無限。有時候我看他忙成那樣,忍不住問:「忙什麼?」他總是笑笑說:「再多學一點,病人就多一點希望啊!」這句話簡單卻充滿力量,也讓我看到他對照護他人的執著與拚勁。

  書中〈我想要活久一點〉部分,他以自身經歷為起點,坦率的分享了當醫師變成病人時的心境與體悟。從生死交關的邊緣走過,他更加珍惜生命,也對醫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反思。這些篇章,不僅揭示了他生命中的挑戰與掙扎,也讓我們看到,正因他曾站在生命的邊緣,才更懂得如何幫助別人,並以自身經驗鼓舞更多的人。

  〈給沒有希望的人希望〉那一段,特別觸動人心。他常說:「從醫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工作。」這句話,深刻的表達了他對醫療的熱愛,也貫穿了他的一生。正是這份對醫學的熱情,推動著他在再生醫學、外泌體、AI醫療等前沿領域不斷探索,為無數病人點亮了希望的曙光。

  尤其是他獨創的「杜氏刀法」,為許多被醫療放棄的病人帶來了重新站起來的機會,讓他們找回了對生命的信心。杜院長深知,作為醫師,最大的使命便是走進病人的內心,感同身受他們的痛苦,並全力以赴幫助他們擺脫疾病的折磨。杜院長與他的團隊始終秉持著「只要病人還有一線希望,我們就不能放棄」的信念,這份對病人的理解與慈悲,正是杜院長最溫暖且最動人的地方。對他來說,醫療不僅是技術的精進,更是一份對生命的承諾與守護。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對這份信念的堅守,並讓他在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上,感受到無比的喜悅和滿足。

  最後〈從我變成我們〉,則是杜院長人格魅力的最佳實踐。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醫師,更是一個無私奉獻的行動家。從多年不間斷的澎湖義診,到推動橄欖球運動、支持年輕人圓夢,他總是以身作則,將個人的努力轉化為團隊的力量。他相信,當一群人攜手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時,能創造更大的改變。書中分享的故事,不僅是他個人的光芒,也呈現團隊如何互相扶持、共創善舉的過程。

  在我眼中,杜院長不僅是一位卓越的醫者,更是一個內心柔軟且對人充滿溫情的人。他總是以真摯的心意關懷著每一位病人,無論是手術台上的精湛技藝,還是病房裡的溫言關切,都讓人感受到他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他常說,醫者不僅要治病,更要治心。這份理念體現在他對社會各個層面的付出。無論是突破醫療技術的限制,還是投身公益活動,他總是默默耕耘,不求回報。他深信,從「我」到「我們」的轉變,能夠讓世界變得更好,這份信念始終指引著他的人生方向。

  《初心不退──活出生命的影響力》是對杜元坤院長生命故事最真摯而動人的詮釋。回想這些年,我們一起經歷的種種時刻,杜醫師的人格魅力始終深深影響著我。他總是保持那份純粹與熱忱,對世界懷抱愛與責任感。這本書讓我更加理解他不輕言放棄的勇氣與初心,也讓我反思,如何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堅守信念,活出無悔的精彩。我由衷推薦這本書給每一位正在努力前行的人,願這本書能為你帶來力量,讓我們在各自的道路上,初心不退,勇敢向前。

善用其心,功德勝妙
林肇堂(義大醫療決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義大醫院學術副院長)
 

  乙巳仲春,商業周刊出版部為 「離島狂醫」杜元坤院長採訪撰文的新書《初心不退──活出生命的影響力》即將付梓。二月底,杜院長上傳該書目錄及全文電子檔給我,希望我笑看他口述的這本「狂人日誌」並代為之序。

  我在兩天之內「狂 K」了全書後,胸中也真有不吐不快的想法要跟讀者分享,希望作者這樣的「狂性、狂事、狂法」能被更多的普羅大眾看見、聽到,並感染到其中難能可貴之處;因全書訪談的三部曲,正是以上述這三個視角來呈現杜院長發揮天賦異秉、立己立人的不世之功的,故欣然應允。

  第一部〈我想要活久一點〉讓我看到被「狂性」上身的院長有以下五「狂」:一、他寧可自己飽受病苦,仍急人之難;即便在生死交關時刻,卻有行醫者的使命之狂。二、他濟世的初心是源自祖上積善的餘慶,故一出道就能有月捨半薪、行善三十餘年,始終不輟的自信之狂。三、他直面父親身後留下的高額債務,能在十二年間一肩扛起還債重任,有竭力報恩盡孝的人子之狂。四、他對一生貴人能知恩圖報;對曾詆毀打擊他的人能以德報怨,有越挫越勇,誓為他人生命中貴人的轉念之狂。五、當台大醫科畢業的兒子能克紹箕裘,卻不想執刀於手術房,而選擇出國做最前沿的科研時,他除了尊重成全外,也要兒子以他為榮,更許願今生父子能雙雙榮獲諾貝爾獎,再一起豪捐獎金以利人——這是他以最自豪的「行善之狂」給兒子示範的身教!

  第二部〈給沒有希望的人希望〉讓我見識到,回春妙手杜氏刀獨步全球的與眾不同之處——他歡迎全球各地好手來「突破杜元坤障礙」,有不怕被踢館的武林高手之狂;他這雙全世界開刀最快、最溫暖的手有想帶給全球病患重獲希望、信心、尊嚴的仁心仁術之狂!因為想「與病人共揹病痛十字架,一起負重前行」的杜醫生深知:人類與病魔之戰從未贏過,所以除了治病之外更要治心!關於這點,我和內人都曾分別因肩傷和腳傷,被杜醫師的快刀手術立即解除病痛,也因聽從他術後要認真復健的溫馨叮嚀而迅速康復。

  因此我揣測:自稱是「台灣醫界賈伯斯」,一心要「改變醫界、改變世界」的他,那些積累多年所研發的外泌體、滴血檢驗製藥、再生醫學新「膝」望、顯微重建術、神經繞道術⋯⋯等諸多瘋狂無比的創新與發明,一定是被他「與神同行」的使徒天命所啟迪的吧,因為他絕對不愧為「天選之人」!

  此外,在這部曲中,也處處流淌着「愛人者人恆愛之」的清涼樂章,因每位受惠於杜氏刀法而重生的病患,及被杜院長不吝指導過的各方外科好手們,個個無不感恩戴德、愛敬存心。這讓幽默的院長開心的相信:「以後升天了,應該耶穌可以留一個地方,讓我喝咖啡!」

  第三部〈從我變成我們〉讓我聽到「成功不在贏過多少人,而是幫助過多少人」、「高調行善是為了誘導他人一起走!」「因為生病了,才知道有多少人需要我,故我們要及時行善」、「我們靠獲取維持生活,但靠付出開創人生」、「我看的風景,永遠是病人的笑容」、「在醫療上是使命,不是責任」⋯⋯等杜氏金句,明白如今的杜院長寧當享受犧牲的破風狂,讓子弟兵們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他想感染更多人一起來幫助更多人改寫生命的樂章;他不為名利,只要影響力;他要薪傳這種堅持行善的快樂和精神給後來者,當個「初心不退狂」!

  當我讀完本書第二遍,正咀嚼著杜院長「功德伴傳奇,典範在夙昔」這十字他定義自己一生的箴言時,腦中忽然浮現「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這句《華嚴經》「淨行品」的名言。這是文殊菩薩教覺醒的修行人要善用內心的光明,以慈悲及與覺悟相應的善願令眾生也皆能用這樣的正能量來安頓自心,如此一來,必能獲得覺行勝妙的殊勝功德。於是,我隨即以它為題,完成了這篇序文。此時,我的熱血是沸騰的,我也深信有緣讀到此書的你,一定會和我一樣深受感動!
 
初心不退,創造真正的生命價值
廖財固(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校長)

  還記得二○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杜元坤院長重回母校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校長(以下簡稱臺南一中),踏上國際會議廳講台,以《奔跑不息的醫者之路》為題,娓娓道來他的醫療人生時,爆滿的會場瀰漫著溫馨的氛圍,我很開心看到孩子們流露出既專注又溫柔的眼神。或許,他們的心裡也很久很久沒有這麼感動了。這場講座不僅是對AI時代醫學創新的深刻探索,更是一場充滿人文關懷與奮鬥精神的心靈震撼。杜院長以豐富的臨床經驗、先進的臂神經叢手術研究,以及他對音樂與生命的熱愛,向年輕學子說:創新、堅持與大愛,是醫者必備的三大要素。

  杜院長的醫療貢獻不僅在於技術上的突破,更體現在他對醫學精神的執著。他以「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使命」為信念,不論是再生醫學,還是顯微神經手術,每一次的創新,背後都是他數十年來不斷鑽研、勇於突破與實踐的結晶。他深知,醫學不只是技術的提升,更是一種對生命的承諾。離開手術台後,他不僅拯救病患的身體,也努力重建他們對生活的希望。

  杜院長同時是教育與體育運動的推動者。他協助臺南一中重建橄欖球隊,拾回昔日榮光。他深知這支隊伍對學校的意義,也體認到團隊運動對年輕人成長的深遠影響,四年多來累計捐款超過千餘萬元,全力支持球隊的訓練與發展,並邀請專業教練指導,讓這支球隊得以站穩腳步,甚至培育出臺南一中五十年來的第一批橄欖球國手,堪稱臺南一中橄欖球之父。橄欖球不僅是他的運動愛好,更是一種人生哲學——相信隊友、尊重對手、服從裁判、團隊合作。這些價值,也深深影響著他在醫療與公益領域的每一個決策。

  除了醫學與教育,杜院長在公益領域的貢獻更是不勝枚舉。他長年投身於偏鄉義診,尤其是對澎湖地區的醫療資源提升不遺餘力。自二○○七年首次帶領義大醫療團隊至澎湖義診,他始終秉持著「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去」的精神,不畏舟車勞頓,每月定期親自前往,確保當地居民能獲得完善的醫療照護。他的義診不只是短期的幫助,更致力於提升當地醫療體系的長遠發展,讓在地醫療品質能夠大幅提升。

  杜院長的奉獻精神,源自於他對生命的敬畏與關懷。他曾說:「手術讓病人恢復肢體功能,但我們還需要幫助他們找回內心的希望。」為此,他開始嘗試用音樂療癒病人,為病患請老師教小提琴,一起在音樂會中演奏,讓他們透過音樂表達自己,找回自信與快樂。他認為,音樂不僅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療癒的力量,可以幫助病人從心理層面獲得康復。

  長年以來,杜院長將大部分收入投入公益事業。他信奉德蕾莎修女的精神:「真正的奉獻不是拿出多餘的,而是捨出原本擁有的。」因此,他從不將行善當作額外的付出,而是視為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數十年來,他將半數收入投入公益,累積捐款超過上億元。他的生活極為簡樸,居住在醫院的小房間,睡著單人床,不論是開會公務出差及出席體育宴會演講活動,他的座車總是開著一部國產車。所有的快樂都來自於幫助別人。他曾說:「最開心的時候,是看到別人因為我的幫助而展露笑容。」這種無私的大愛,使他成為醫界、教育界乃至全人類社會的楷模。

  本書《初心不退──活出生命的影響力》記錄了杜院長的醫療信仰與人生歷程,展現他如何在醫學創新、公益投入與教育推動中不斷前行。書中不僅有他對醫學突破的深刻見解,也談到他如何在困境中堅守信念、挑戰極限,並在奉獻中找到真正的快樂。他的故事讓我們看見一位真正的行動家,如何用一生去實踐他的理想。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行動與理念的實錄,更是一本充滿啟發與感動的生命之書。它告訴我們,真正的成功不僅僅來自個人的努力,更來自於我們如何影響他人、如何將自己的力量轉化為社會的改變。杜院長的故事正是最好的例證。他以一己之力,改變無數病患的命運,為醫學帶來突破性的發展,並以無私的奉獻精神,為社會帶來溫暖與希望。

  杜院長的一生,猶如一場不斷奔跑的旅程。他從不因困難而停下腳步,反而將挑戰視為前進的動力。他的精神啟發著無數人不斷追求卓越,無論是在醫學領域、教育領域,還是公益事業,他都用行動證明:「初心不退,才能創造真正的生命價值。」

  感謝杜元坤院長的無私奉獻,也感謝所有協助這本書出版的朋友。我相信,這本書必能啟發更多人,在學習、成長或人生旅途中懷抱初心,無畏無懼。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678121
  • 叢書系列:紅沙龍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書籍介紹

作者介紹|離島狂醫杜元坤

 

內容連載

第1章 當醫師變成病人

「這真的是同一個人嗎?」

不認識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的人,從網路搜尋他的名字,比對早期照片的他與近幾年影片裡的模樣,忽胖忽瘦,不免費解:「這個人怎麼從『肯德基爺爺』變『魯夫』?」

至於認識杜元坤的病人們,一踏進診間,看到杜元坤本尊,嘴裡迸出第一句話都是:「院長,您怎麼變那麼瘦?」

面對這些病友的關心,杜元坤也不改幽默的回答:「我掉到洗衣機裡縮水了。」總讓病人、家屬聽了後,原本一臉的擔憂立刻轉為笑容。

被病人照顧的醫師

自從杜元坤生病暴瘦後,他與病患之間的醫病關係「翻轉」過來。

不論身材或胖或瘦,杜元坤始終維持每週二固定骨科門診,每次掛號兩、三百號,其中有一大半拿「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慢箋)的資深老病友,每三個月、半年會定期來「巡」一次身體。而這些跟杜元坤相識多年已經變成朋友的病人,美其名來「看醫師」,其實是來「看院長」的。

病人走進診間,坐下來第一件事,不是開口陳述自己的病痛,而是關心眼前的院長醫師:「院長,您這麼瘦,到底有沒有吃東西?」「院長,您現在身體好點嗎?」

許多病人已在診間外等候數小時,非但沒有不耐煩,反而貼心提醒:「院長您會不會累?要不要先休息?我們再等一下沒關係。」

甚至有病人捨不得他骨瘦如柴,帶來準備好的煲湯、補品,「病人擔心我、罵我,我很喜歡這種感覺,不只是我take care(照顧)他們,他們也對我好。」病人的窩心舉動療癒了杜元坤,「被病人疼愛」的感覺竟是如此美妙。

暴瘦近四十公斤的真相

回想最近一次驚險的生死關頭,「原本我擔心自己像賈伯斯(Steve Jobs,蘋果創辦人)一樣是胰臟癌,會走得很快,所以手術前,趕快通知我的律師、會計師預立遺囑。」身為醫師,杜元坤深知這次的症狀不一樣,更怕進了手術室就再也回不來。

所幸詳細檢查後,杜元坤並非罹癌,而是「胃纖維化、橫隔膜疝氣合併胃食道狹窄」。病名很長,簡單說,有部分源自杜元坤三十多年的老毛病胃潰瘍,還有就是一部分的胃穿過橫隔膜,從腹腔往上移到胸腔,「這是以前打橄欖球留下的後遺症,原來當年的撞擊後不是只有頭凹了一個洞,橫膈膜也有一個破洞造成。」

百貨商品推薦

上頁下頁

最近瀏覽商品

 
"上頁" "下頁"

相關活動

  • 教練,我好想學□□!!!2025數位學習祭,有聲書/線上課程/電子書參展品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尖端輕漫祭
  • 療癒繪本展_加碼
  • 華文創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