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長久以來,臺灣與日本的經貿往來關係密切,再加上地理因素使得臺日人民的往來更加頻繁。日本同為島國型的社會、政經、文化等發展,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我國,再加上勤奮刻苦的民族性及生活習慣亦多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資訊化、全球化的熱潮接續降臨,使網際網路的資訊發達,人員移動亦較過往更加頻繁,並讓國人能迅速甚至同步接收到日本資訊,然因語言隔閡、文化差異等因素,使國人對日本的認知較為片面與淺碟。
筆者於1993 年4 月赴日展開留學生活,赴日前雖已修讀日文多年,亦自認對日本文化有所了解,然深入日本生活後,發現臺日間在許多地方仍存在著程度不一之差異。日本是國人最喜愛的旅遊國之一,根據日本政府觀光局(JNTO) 公布之統計資料顯示,2024 年1~9 月訪日外國觀光客共2,688.0 萬人次,超越新冠肺炎(COVID-19) 爆發前的2019 年1~9 月之2,441.8 萬人次,並創下歷年1~9 月全球赴日旅遊人次之歷史新高。其中,2024 年1~9月來自臺灣赴日本的觀光客為458.6 萬人次,亦超越2019 年1~9月之373.7 萬人次,2024 年臺灣訪日觀光客預估將突破2019 年489.0 萬人次的新紀錄。雖然如此,觀光多為走馬看花,對該國地區並無法深入探索,更甭談對該國、地區社會文化的理解。
筆者自2007學年度起在任教的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開設「日本文化」通識課程,2016學年度起將該課程名稱更改為「日本社會與文化」。之後,為配合校方大力推動「遠距教學」,2021學年度起,修改與充實部分課程內容,在團隊配合與努力下,錄製「非同步遠距教學」之影片,並自2022學年度起將「日本社會與文化」實體課程改為校內「非同步遠距教學」課程之一。由於多數學生對日本的社會與文化深感興趣,因此自2007學年度起,本課程均能吸引滿額的學生修讀,甚至無法選到課的學生不斷來信要求加簽等,為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便不斷增加修課名額,然儘管如此,仍有許多學生被拒於門外。各學期末由修課學生填寫的「教學評量」,亦多給予相當高的評價,甚至由不知名的學生團體推舉本課程為「六星級」通識課程。
有鑑於此,筆者深知正確傳遞日本社會與文化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因為臺日間交流頻繁,若對日本社會與文化理解錯誤,恐有不必要之誤會,於是,希望透過本書之撰寫,能讓更多的國人對日本社會與文化有新的認知。特別是筆者從臺灣出身之觀點,剖析日本社會與文化,再加上親身深度的觀察,本書內容若能提供讀者些許的助益,將是給筆者最大的回饋。
本書共有12章合計51節組成,其中有兩大亮點,其一為全書共有7節為「說故事時間」,內容皆為筆者個人的親身耳聞、目睹之體驗;其二為訪談就讀輔仁大學日籍研究生(訪談當時)現身說法之紀錄,再加上受到筆者學術專長之影響,本書共有28張圖、52張表。本書第一章〈你好,日本!〉,主要闡述日本的行政劃分、地理位置與鄰國關係,並分享筆者初訪日本體驗談。第二章〈數字會說話,解碼日本社會〉,除了作者根據自身觀察提出臺日相似處外,更使用統計分析之手法闡述日本的人口與高齡化、經濟成長、貿易之變化情形與現況,同時,亦透過比較分析法探索主要國經濟成長之消長情形。第三章〈日本的自然面貌與在環保上的努力〉,係透過統計分析之手法來探究目前全球特別關注之環境問題,並說明日本在環境面之努力。
第四章〈從教育制度看日本的校園生活:大學究竟好不好考呢?〉,主要闡述日本教育制度與特色,其中,特別提出日本接受留學生政策之歷史背景與現況,以及近年大學極力推動四學期制之緣由與特色,同時,說明截至目前日本為亞洲最多諾貝爾獎得主的國家與其特色。第五章〈政治這件事,日本人怎麼看?〉,除了說明日本的政黨政治外,亦闡述日本的選舉制度,並分享筆者在日本感受到的競選活動氛圍,最後陳述與日籍研究生之訪談紀錄。第六章〈社會差距背後的真相〉,除了分析社會差距及其造成原因外,亦透過比較分析之手法來探討主要國社會差距之變化情形,並分享筆者親身感受的男尊女卑的日本社會。
第七章〈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揭密、幾項觀點比較臺日社會〉,筆者試圖從多面向探索日本社會,並提出個人對日本社會特色之觀點,同時比較臺日社會,最後透過日本的問卷結果分析日本的十大社會問題。第八章〈聊聊日本企業經營制度〉則是闡述企業經營之外部、內部環境,並提出日本企業之主要特色,同時探討日本企業國際化問題。第九章〈平價時尚的祕密:走進優衣庫〉,筆者特別提出自1990年代以後異軍突起之代表性廠商「優衣庫」,除了簡略說明其歷史沿革外,亦探討其在全球平價服飾業之地位、優衣庫之商業模式及未來之發展策略。
第十章〈休閒中體會生活的美學:世界遺產、祭典、溫泉、職業運動競賽〉,除了闡述日本的世界遺產與日本的著名祭典外,更探討深受日本人喜愛之溫泉,最後列舉日本大規模職業運動之職業棒球與職業足球,並加以說明。第十一章〈相撲,不只是比力氣〉,除了闡述日本相撲的發展沿革外,更探討相撲力士之報酬與各項紀錄,最後分享筆者參訪相撲訓練場所之心得。第十二章〈一起旅行吧!日本交通全攻略〉,分別從陸、海、空來看日本的交通工具,介紹日本JR周遊券與新幹線,最後分享筆者搭乘新幹線之經驗談。
由於各章並無連貫性,讀者可依個人較感興趣之議題先行閱讀,筆者期盼閱讀過後,讀者能對日本的社會與文化有新的理解,甚至勾起想(再)赴日本一探究竟之衝動。
劉慶瑞
於新莊輔仁大學